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銀行金融風險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金融風險防范,是確保經濟穩定運轉的前提,也是社會經濟體制變革創新的主要方面,具有階段性、基礎性、關聯性等特征。基于此,本文以銀行的風險分析為例,著重探究新時期關于防控銀行金融風險,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策略,以達到促進銀行經濟管理結構整合,引導實體經濟創新的目的。
關鍵詞:新時期;銀行金融風險;實體經濟
隨著虛擬金融的開發,實體經濟發展也邁向了轉型階段,將虛擬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相互結合,不僅可以增加實體金融資源運轉靈活性,還拓展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范圍,適應了新時期社會經濟的需要。
1新時期銀行所面臨的風險
商業銀行作為社會金融管理的第三方,在行業資金流通、交易、價值的實現等方面,發揮著杠桿調節的作用。隨著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傳統的銀行交易形式,正逐步的變更與創新,向著更便捷、靈活的服務趨向轉變。截至2018年為止;國內90.17%的銀行,均實現了電子貨幣與實體貨幣的自主化交流,97.77%的銀行信貸、抵押、存款等基礎業務,實現了線上線下同步服務;銀行投資已經涉及到房地產、股票、基金、養老、醫療等眾多領域,銀行與民生發展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但實體經濟面臨新時期的金融市場,也仍然存在著諸多不足,從而限制了實體經濟的實踐范圍,增加了實體經濟的運行風險,筆者結合實際,將其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1銀行金融風險理念滯后
新時期的銀行金融風險管理,不僅包含銀行存/取款、基金、抵值物品購買等,基礎環節的風險防范,也包含網上銀行、信用風險、銀行成本風險。即,新時期的銀行金融風險分析,既要將銀行作為社會金融鏈的中轉方,也要將其看作是商品經濟中的交易方,方能夠以全面的視角做好風險預防。但從銀行金融風險管理的實際來說,銀行似乎還停留在最原始的風險管理層面,未能對潛伏性風險作出過多的防范,由此,當虛擬金融處理方式融合在實體銀行交易中時,銀行中風險問題頻頻發生。
1.2銀行金融風險管理方法單一
銀行金融風險管理方法,是銀行金融風險管理方法,適應銀行金融風險防范需要的條件性保障,其管理方法越多,銀行金融風險管理的靈活性越高。但從當前銀行金融防范方法的實際情況而言,60%~70%的商業銀行,依舊是以靜態體制化管理策略為主。雖然這些“條條框框”的金融風險管理方法,能夠規避銀行業務運行中的表層問題,但卻不能跟隨銀行實際業務的需求,及時給予風險防范,實際風險防護效果不佳。
1.3銀行金融風險管理體制禁錮
銀行金融管理體制禁錮,是指當前銀行金融風險防范范圍上,主要是對以銀行為核心的,金融業務進行風險方法,而對于銀行參與的,社會金融領域的風險管理能力卻較差。如,商業銀行建立風險管理結構時,往往是從銀行金融實際投資環節上進行調整,而不是從本次銀行投資的實際需求層面,對需求風險進行防范。一旦銀行資金運作體系中,社會運用部分出現了金融風險,依舊會牽連到銀行,由此,當代銀行往往會陷入用戶資金無法償還,而需銀行獨立面對資金虧本的情況,這樣毫無歸風險抵御效果的風險防范措施,實際存在的價值不大。
1.4銀行金融風險防范能力有限
所謂新時期,是指“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共同運行的金融時代。該時期的金融發展具有兼容性高、新舊更迭轉換頻繁等特征。銀行實體金融產業,為適應時代的金融運行需求,也減少時代金融體系的沖擊,必須要形成計劃性、有效的風險防范工作。但當前銀行金融風險防范工作,往往是金融風險因素的同等級防范,而且是盲目的金融防護過程,這樣的銀行金融風險控制策略,實際風險預防效果性相對較差。
2合理應對風險,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戰略
2.1調整銀行風險管理理念
新時期銀行金融風險應對,需做好銀行金融風險的多維化分析。
2.1.1基礎業務風險防范意識銀行需從實體經濟的基礎業務層面入手,進行金融風險的管理與調節。如,某銀行為提升資金自動提取、存款業務開展的安全性,利用人工智能安全感應識別技術,在銀行自動提款機部分,放置了外部風險警報裝置;同時,存款人進行實體經濟投資時,銀行工作人員要及時為大眾提供投資風險分析指導,幫助投資人形成良好的資金投資視角,實現商業銀行金融投資思維傳遞式開展。2.1.2新業務風險防范意識加強銀行自身實體業務風險和網上銀行風險防范能力。如,某銀行進行風險防范時,銀行管理層人員,每季度都要對銀行存款、投資情況整合分析,及時調整銀行資金投入的成本運行計劃,確保銀行投資與金融投資之間的相互協調。同時,銀行也加強對電子平臺交易、投資、信貸等,虛擬操作情況進行階段性掌控。案例中所描述的內容,正是新時期銀行風險防范時,需向外著重延伸的部分。
2.2形成動態化銀行風險管理方法
2.2.1要點分析銀行作為新時期實體經濟協調運轉的代表形式,其風險防范方法靈活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家實體資本風險防范的程度。為確保銀行風險防范策略,可以適應新時期的銀行經濟實踐需要,就需以動態的風險管理辦法,替代靜態制度式風險管理辦法,確保銀行金融風險防范工作,可以隨著銀行的需求而發生相應的調整[1]。
2.2.2案例探究例如,某銀行為適應新時期社會金融的投資需要,借助虛擬數據模型,構建動態銀行金融信息風險預測結構。該模型橫坐標為金融風險類型,縱坐標是銀行當前運行產業,三維坐標是運行時間。銀行所開展的實體業務包括A、B、C、D、E、F五種主體業務,且每一個主體業務下,又分為10~15個支干業務。每當銀行業務結構中的某一項發生業務變動,三維風險模型,都會隨著業務開展情況,給予風險情況的反饋。同時,銀行數字風險管理結構中的每一個風險鏈上,都設有一個最低標準,一旦某一部分業務達到最低標準,風險防范模型將按照風險制度管理標準,實行主體業務風險防范辦法。新的銀行風險防范管理方法,主要是利用三維數據模型,開展銀行實體經濟跟蹤式、標準化管理,是較穩健的風險管理方法。
2.3突破銀行金融風險體制管理禁錮
2.3.1以銀行為核心的金融風險管理銀行作為社會實體經濟發展的引導環節,在社會產業整合、產業資本協調規劃中,占有較重要的地位。為適應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協調并進的金融時代需求,銀行自然也應該逐步突破金融體系的禁錮,構建銀行為核心的、銀行為輔助的金融風險管理體制[2]。以銀行為核心的金融管理體系的構建,需進一步延伸銀行金融運行的資本管理。如,某銀行對2018—2020年金融資金運行情況進行規劃時,不僅結合銀行近三年來的資金流動情況,也結合國內、外,房地產、服務、旅游、建筑、交通等主導行業,分析銀行金融投資的穩健性,投資計劃的可行性。同時,分別針對該銀行2018—2020年金融投資多個領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與之對應的金融資產運行風險防護戰略,這樣多視角、寬領域的銀行金融風險管理方法,可實現有效的銀行金融管理風險防護。
2.3.2銀行延伸產業中金融風險管理同時,銀行金融風險的預防性戰略,也應將風險管理,與大眾服務的多個領域結合起來,以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聯合社會民生的服務趨向,實現銀行金融風險管理。如,某銀行進行金融風險控制時,銀行的風險應對策略,是在銀行基礎風險防范基礎上,著重在醫療、教育、保險、養老等方面,作出了階段性金融風險調控計劃。第一階段的風險控制,主要是針對該領域的基本運行控制;第二階段是對銀行每一次投資情況,進行相應的風險控制;第三階段是對各個領域中,金融資金運用環節的風險控制。該銀行所提出的三階風險防范方式中,都是從民生關聯的整體發展情況上,進行金融風險因素的綜合調控,而銀行不過是這些運行領域中的一部分。即,銀行的金融調控過程,增加了銀行外部業務開展環節的風險控制,可有效規避銀行實際運用當中存在的隱性風險[3]。
2.4提升銀行金融風險防范能力
面對“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必須要做好銀行金融風險防范工作,增強銀行金融防護強度。
2.4.1風險防范針對性開展銀行金融風險防范控制,需依據銀行金融的實際需求,開展系統化、層次化的風險防范管理工作。如,某銀行為做好新時期風險防范工作,將銀行中的金融防范工作,大框歸納為實體交易性風險管理、虛擬金融交易風險管理。其中實體風險管理中,主要是針對金融投資、產業規劃、結構調整等方法調整戰略,實行全面性、結構性的產業資源規劃戰略,及時為消費者提供金融供應資金;而虛擬金融交易部分,則主要是從虛擬平臺中,用戶網絡交易安全性防范、用戶個人信息安全防護等方面,進行安全調控。該銀行針對不同的銀行產業實施情況,進行金融風險防范的過程,為當代經濟資源綜合運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外部保障。
2.4.2風險防范計劃性開展銀行新時期的風險防范能力提升,也體現為銀行金融防范風險策略,需是計劃性的實踐戰略。如,某銀行針對當前風險防范的實際情況,制定了I-III級安全等級防范策略。結合銀行當前金融運行的實際情況,銀行金融風險管理人員,采取不同的金融風險防護計劃,這就是等級性防控銀行金融風險的措施。
3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關于防控銀行金融風險,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研究,是社會金融產業實踐中創新探索的理論歸納。在此基礎上,通過調整銀行風險管理理念,形成動態化銀行風險管理方法,突破銀行金融風險體制管理禁錮,提升風險防范能力,把握防控銀行金融風險的策略。因此,本文探究,可在新時期實現防控銀行金融風險,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中發揮指導性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錦成.中國影子銀行與股票市場的動態結構相關性——基于小波分析法的實證分析及金融風險防控啟示[J].西部論壇,2018,28(4).
[2]夏丹.房地產金融風險非“灰犀牛”銀行應調整思路強化防控[J].中國銀行業,2017(9).
[3]吳青.防控銀行金融風險促進實體經濟發展[J].中國金融家,2017(6).
作者:葛群峰 單位:江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鹽城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