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儲蓄市場銀行理財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迅猛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居民的財富也快速增長,投資理財意識逐步增強。尤其是面對我國的高通貨膨脹率,大眾對于保值增值的需求更加旺盛,這推動了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理財業務的快速發展。據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國內商業銀行共發行47008款理財產品,較2012年增長29.58%。從發行主體來看,各類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均上升,同比漲幅最大的是國有銀行。而從總發行量來看,股份制商業銀行發行產品數量以絕對優勢位居首位,國有商業銀行緊隨其后,城市商業銀行位列第三。從理財產品的到期情況來看,2013年到期的理財產品為41643款,其中披露到期實際收益率的產品為28708款,披露率為68.9%。在披露到期收益率的產品中,達到預期收益率的產品為28535款,達標率為99.4%,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無論是發行數量還是發行規模,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保持了逐年遞增的趨勢,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已逐步發展成為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投資期限短、收益率高的的特點使其吸引了大量的儲蓄存款客戶。在我國金融市場持續發展和漸進改革的大背景下,2013年我國銀行理財市場迎來了發展的第10個年頭。銀行理財可以將“無風險”的銀行存款與“高風險”的權益投資聯系起來,在二者之間建立一個風險-收益程度適中的固定收益理財市場。較低的投資風險、豐富多樣的投資期限、穩定的投資收益等優點使其贏得了市場的青睞,為廣大居民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安全可靠的投資渠道。2012年,全國開展理財業務的18家主要銀行為客戶實現投資收益2464億元,有效提高了居民財產性收入。
2理財業務發展對儲蓄市場影響的實證研究
銀行理財業務是指通過收集整理客戶的收入、資產、負債等數據,傾聽客戶的希望、要求、目標等,為客戶量身打造投資組合、儲蓄計劃、保險投資對策、繼承及經營策略等財務方案,以求客戶的資金實現最大限度地增值。但在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起步較晚,目前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其主要模式仍然是發行理財產品。其中,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在我國銀行理財業務中規模較大,比較具有典型代表性。為了驗證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對于儲蓄市場的影響,本文采用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選取月度數據,通過實證分析,研究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快速增長對于儲蓄市場的影響。
2.1模型解釋與變量說明(1)VAR模型。在該模型中,變量之間的關系并沒有特定的經濟理論基礎。模型基于數據的統計性質,將系統中的每一個內生變量都作為系統中所有內生變量的滯后期值的函數,通過這種構造方法,從而將傳統的單變量自回歸模型推廣到了多元時間序列組成的“向量”自回歸模型這樣一種非結構化模型。在VAR模型中,每個方程的右邊都是前定變量并且都相同,不存在非滯后的內生變量,因此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或廣義最小二乘法(GLS)估計方法就可以得到一致有效的估計量。關于滯后長度p和r的確定,一般是希望其足夠大,以能夠更好地反映所構造模型的動態特征。但是滯后階數越大,模型中需要估計的參數也就越多,對模型的自由度會產生限制。通常是根據AIC信息準則和SC準則取值最小的原則來確定模型的滯后階數。(2)變量說明。對于理財市場,選取了當月理財產品發行數量(m)作為理財產品市場的動態規模,數據來源于和訊網;對于儲蓄市場,則選取全國儲蓄存款月余額(sa)作為參考,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2.2變量的平穩性檢驗對時間序列進行分析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偽回歸的問題,這就需要首先對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判斷。在眾多的檢驗統計量中,最常用的就是單位根檢驗(Dickey-Fuller檢驗)。但考慮到本文中的時間序列存在高階滯后相關性,不能滿足隨機干擾項是白噪聲的假設,因此本文使用擴展的DF檢驗法,即ADF檢驗來對m、sa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該方法是通過對3個模型(模型1不含有常數項和時間趨勢項,模型2含有常數項但沒有趨勢項,模型3同時含有常數項和趨勢項)進行檢驗,只要其中任何一個檢驗模型中ADF值大于臨界值,就可以認為該序列是平穩的。借助統計分析軟件EVIEWS7.2,根據施瓦茨準則設定變量的滯后階數,得到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在各個置信水平之下,2個原始時間序列都是非平穩的。而進行過一階差分后,在5%的置信水平下,2個序列都是平穩的。這說明這2個時間序列都是一階單整I(1)序列,滿足協整分析的條件。下面就在單位根檢驗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協整檢驗,來判斷2個時間序列否具有單階同整的協整關系,分析二者在長期是否具有穩定的均衡關系。
2.3變量的協整檢驗恩格爾(Engle)和格蘭杰(Granger)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協整的概念。它的基本理念是認為,雖然2個或者2個以上的變量是非平穩的,但其經過線性組合后,有可能成為一個平穩的變量,即在2個或2個以上非平穩變量之間存在一種均衡關系。協整檢驗根據檢驗對象可以分為2種:①Johansen協整檢驗,即基于模型回歸系數的協整檢驗;②E-G兩步法,即基于模型回歸殘差的協整檢驗。本文選用的是第2種檢驗方法,其思想是對二者回歸方程的殘差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若殘差序列是平穩的,則表明2個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反之則不存在。所以協整檢驗分為以下兩步:首先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計m和sa之間的方程,計算其非均衡誤差;第二步,檢驗殘差et的單整性,看殘差是否是平穩序列。其殘差序列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通過表3可以看出,ADF的檢驗值小于顯著性水平為1%的臨界值-2.5980,可以認為殘差序列e是平穩序列。即m和sa是一階協整關系,也就是說二者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2.4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經過上述協整檢驗,雖然可以確定m和sa之間存在協整關系,但對于理財產品市場與儲蓄市場之間的因果關系并沒有明確地結論。為了檢驗二者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使用格蘭杰因果關系進行檢驗,設定模型。由表4可知,當滯后期為2時,得到了sa不是m的格蘭杰原因的P值為0.0316,在5%的置信區間下拒絕了原假設,說明sa在滯后二期是m的Granger原因;當滯后期為3時,得到了sa不是m的格蘭杰原因的P值為0.0840,在10%的置信區間下拒絕了原假設,說明sa在滯后三期是m的Granger原因。這表明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的增加,會對儲蓄余額產生單方向的影響,且這種影響有滯后效應。
2.5研究結論通過以上VAR模型分析的結果表明:理財產品的發行量與儲蓄存款的余額存在顯著的長期均衡關系,即理財產品發行量的增加會對儲蓄市場產生影響。這就驗證了本文在第二部分的理論分析,即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大量發行和銷售吸引了較多的市場資金。如果考慮到其他的理財業務,如互聯網金融等,那對儲蓄市場的影響作用將會更加顯著。
3政策及建議
通過以上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對儲蓄市場影響的實證分析可以看出:不同于金融市場較發達的西方國家,我國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主要模式是大量地發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這樣理財業務就吸引了較多的市場資金,尤其是對銀行存款會產生分流。然而長期以來,儲蓄存款規模是我國商業銀行一項重要的業務指標,對于商業銀行的經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隨著市場開放程度和競爭的加劇,我國理財產品也會慢慢向集成化、專業化方向過渡,其發行會給銀行帶來了很多風險。因此,筆者建議:首先,應加強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控制,完善理財產品的發行準入機制,增強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其次,使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由大量發行理財產品逐步向為客戶制定投資組合、儲蓄計劃、保險投資對策、繼承及經營策略等財務設計方案轉變。第三,由于其特殊的性質,理財產品跨越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必須改變目前的多頭監管模式,注重監管效率,提高監管標準。最后,商業銀行應重視對理財業務的宣傳,注重投資者的教育方式和程度,使其信息披露和投資過程的透明度等方面達到國際標準。
作者:王君婕張寧單位: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