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大數據與互聯網金融人才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大數據帶來了時代的變革,互聯網金融創新應運而生。本文首先對大數據的定義、互聯網金融的內涵進行概述并闡述了大數據與互聯網金融的關系。其次,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創新成果進行概述,具體包括垂直搜索模式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眾籌融資、第三方支付、P2P網貸以及互聯網金融C2B模式。最后,對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提出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互聯網金融;創新;人才培養
信息時代引發了各個行業的變革,包括金融業。大數據,正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引導著金融業的互聯網化步伐,并啟發著大數據時代金融人才的培養創新。研究大數據與互聯網金融的關系可以更好地指導新型人才的培養創新。
一、互聯網金融及大數據概述
(一)互聯網金融的內涵互聯網金融是指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促使傳統金融領域發生變革,即互聯網與傳統金融業相融合而催生的新興領域,因而具備了互聯網開放、民主、分享、合作等精神,使得投資者擁有全新的體驗與感受的金融業態。
(二)大數據定義大數據是信息時代特有的產物,是指在創新處理模式下具有更好的流程處理能力、更好的洞察力與決策力的信息資產。其主要的特點就是多樣性,大量性,高增長性,以及具有較高的價值。大數據信息資產最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就在于可以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與存儲。大數據信息技術具有其他技術所不能比擬的“質優,價廉,高增長率”的特點。
(三)大數據與互聯網金融的關系互聯網金融在信息處理過程中主要依賴于大數據技術,催生了多種金融業態,比如眾籌、P2P以及第三方支付等模式。可以說大數據技術的廣泛運用使得傳統的金融市場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具有了成本集約化、利率市場化、渠道自主化以及操作規范化等優點。而從金融行業的管理創新角度來說,大數據技術能夠帶來全新的高頻次交易、社交情緒的分析以及精準的大數據信貸風險評估,這都為金融管理變革提供了支持。如圖1所示,從2013年至今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用戶規模不斷增長。其中,網絡信貸用戶規模一直低于網絡理財用戶規模,但是2016年以來,隨著大批網絡信貸公司的上市,在現金貸等新模式的推動和公司業績的拉動下,網絡信貸用戶的增速有反超網絡理財用戶的趨勢。預計到了2020年,網絡理財用戶的人數將超過3億人。
二、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創新業態
互聯網金融通過互聯網與金融的創新性融合,以用戶需求為目標,技術創新為路徑,催生出了互聯網金融創新的諸多成果。具體包括互聯網金融垂直搜索服務平臺、眾籌融資、第三方支付、P2P網貸以及互聯網金融的C2B模式。
(一)互聯網金融垂直搜索服務平臺所謂互聯網金融垂直搜索平臺即通過大數據技術將互聯網與傳統的金融機構相結合,對傳統金融機構進行轉型升級,具體來說就是建立相應的網絡平臺,并通過該平臺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該網絡平臺所提供服務的最大特點就在于以客戶利益訴求為導向,借助大數據技術,為客戶提供了一個匯聚多種商品及服務選擇的網絡平臺。客戶可通過該平臺,自主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金融產品。由于互聯網金融垂直搜索平臺的設計完全從客戶利益訴求的角度出發,因而能夠對平臺使用者的滿意度有一個較大的提升。
(二)眾籌融資眾籌融資(crowdfunding)指的是通過預定或捐贈等形式,通過互聯網平臺籌集資金的金融創新模式。美國著名的眾籌融資平臺Kickstarter是世界上最早的眾籌融資企業,其主要的業務是在互聯網上為具有創意方案的企業籌措項目資金。國內相對有代表性的眾籌融資平臺包括人人投、娛樂寶等投資理財類產品。由于眾籌融資平臺需要對數目龐大的小額交易進行管理,因此而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者。
(三)第三方支付所謂第三方支付是指具有一定的信譽保證和資金實力的第三方獨立機構,通過與各大商業銀行簽訂合作協議,提供網上交易支付服務的機構平臺。第三方支付的優勢在于以中立方式提供個性化服務,避免與被服務企業產生競爭,同時降低了政府及企事業單位與銀行進行業務對接的成本。近幾年來,第三方支付發展迅速,從一出現就受到使用者好評,并迅速成長為線下消費的主要支付方式。據統計,2018年我國非現金支付業務達到2203.12億筆,總計逾3768.6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36.94%和0.23%。
(四)P2P網貸所謂P2P網貸(PeertoPeer),是指個人投資者之間以網絡借貸平臺為中介,簽署借貸合約,進行借貸行為的互聯網金融模式。P2P網貸模式中涉及到借方貸方以及借貸平臺三方。其中貸方在借貸合約到期之前償還本金與利息,借方收益為資金利息同時承擔合約違約風險,P2P網絡借貸平臺則收取中介服務費。而作為中交易中介的P2P網貸平臺,并不參與借貸雙方的債權債務關系,主要提供信息交換和價值認定等服務。具體的服務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投資咨詢、借貸信息、法律手續、信用審核、逾期貸款追償等。
(五)互聯網金融C2B模式所謂互聯網金融C2B模式(CustomertoBusiness),是指通過某種方式將分散客戶聚集起來形成較大的購買集體,以大批發商價格來購買某個商品,從而改變用戶一對一購買商品的價格弱勢狀態。而在此過程中,互聯網金融企業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搜集客戶數據,包括客戶的購買偏好、購買行為、購買動機、購買習慣等方面的信息,從而了解客戶的需求,設計出更符合客戶購買習慣與實際需求的金融產品,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使用戶在金融活動中獲得更好的體驗。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的C2B模式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
三、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思路
大數據時代對金融行業人才的需求呈現出了高度職業化、高度專業化、分工精細化的趨勢,對金融學科的教育以及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科研方法、產學研結合等方面進行改革,不斷提升學生素質及專業水準培養,適應大數據時代要求的信息化金融人才。
(一)創新教學方式及內容,培養信息型金融人才借助課程資源的優化與大數據平臺的搭建,探索適應大數據時展要求的教學方法。大數據時代,體現了信息的多元化與高流動性。課程資源也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而是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了資源共享。金融學科教育可借助大數據時代的優勢,不斷探索微課、MOOC、翻轉課堂等創新型教學方法,發揮課程資源與大數據平臺的優勢,提升教學效果。
(二)強調數量化研究在金融學科中的作用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對學生數據收集、計算與分析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未來金融學科的學術研究將涉及到更多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的挖掘與計算。各大高校也必將加大對數據庫以及數據平臺的投入建設,并將研究成果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三)開設金融實驗室,營造大數據實驗教學環境運用大數據技術整合實驗室資源,建立適應大數據發展要求的金融學科實驗教學環境。順應大時展的要求,金融實驗室可以為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改革奠定基礎,同時能夠接收全球金融市場上的海量交易數據,搭建商業銀行交易系統,金融模擬交易系統,金融風險分析系統等,為實驗教學提供全面支持。
(四)加強校企合作,培養復合型人才建立金融專業實習基地,加強校企間合作,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培養定制型金融人才。在理論學習階段可以不斷豐富項目素材與數據,建立實習項目庫,讓學生在課堂中以項目為案例進行實踐學習,將理論知識運用到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去。在實踐階段可以將學生派到企業中實習,將前期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實現從學校到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何培育.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大數據應用模式及價值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7,第31卷(05):39-46.
[2]張正,王孚瑤,張玉明.云創新與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構建———以阿里金融云為例[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第38卷(03):53-60.
[3]李學林,李晶,朱平安.信息技術創新與互聯網金融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12):73-77.
[4]李東榮.大數據時代的金融人才培養[J].中國金融,2013,(24):9-10.
[5]龐加蘭,李村璞,王新霞.大數據時代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6,(08):18-20.
作者:王麗媛 張若望 劉燕 王彧婧 單位:河北金融學院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