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互聯網金融發展對銀行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引言
提起互聯網金融,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很可能就是余額寶,這支在2013年6月問世就賺足眼球的貨幣型基金引領了我國互聯網碎片化理財新趨勢,引發了互聯網基金理財熱,前所未有地加速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傳統金融行業不同,互聯網理財具有便捷性、靈活性以及比活期存款高收益等特點,因此在短時間內就吸引了大批用戶。余額寶只是我國互聯網金融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的例如P2P網絡貸款模式、眾籌模式等都引發了的大量爭議,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體制帶來的影響不可小覷。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處于野蠻發展狀態,法律法規不健全,不像傳統商業銀行受資本充足率限制、受存款準備金約束等?;ヂ摼W金融也正是利用這一契機得到快速發展,對傳統商業銀行產生一定的影響,包括分流商業銀行的存款、沖擊銀行的貸款業務、擠壓銀行中間業務和搶奪銀行客戶源等??偨Y起來,筆者認為就是傳統商業銀行的金融中介角色在互聯網背景下正在逐步弱化。在經典經濟學理論中,無摩擦的有效資本市場可以最優配置經濟資源,這時候的交易是沒有成本的,金融中介也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金融中介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可以降低資金融通的交易成本以及緩解資金融通時的信息不對稱。而網絡技術的發展不僅降低了信息采集難度,也降低了交易成本,因此互聯網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替代銀行等傳統金融中介。
首先,第三方支付平臺憑借大規模的客戶入口、強大的信息整合能力以及高效的資金處理方式等優勢,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渠道和產品代銷渠道造成沖擊,形成渠道脫媒。比如天弘基金和阿里巴巴合作的余額寶的銷售渠道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寶,根據天弘基金披露的信息,這個產品自2013年6月上線以來,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截至2014年6月30日,余額寶募集資金規模達到5741.60億元人民幣,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穩居全球第四大貨幣基金,用戶數量超過了1億人。而處于線下行業領先的華夏現金增利貨幣A成立于2004年,借助于34家銀行和87家證券公司作為其銷售渠道,截至2014年12月31日,這只基金的規模只達到890.05億元人民幣。不難看出理財產品互聯網銷售渠道對商業銀行代銷渠道的擠占。
其次,互聯網金融交易平臺比如第三方支付平臺沉淀了大量的交易結算資金,資金供求雙方便可利用網絡理財、網絡融資等方式直接匹配資金,再加上P2P網絡貸款、眾籌融資等平臺的快速擴張,使資金在銀行體系外流動,造成資金脫媒。我國傳統商業銀行一直依賴于大客戶,如今經濟進入了新常態,利率逐步市場化,傳統商業銀行發展更容易受到經濟波動的影響,而互聯網金融從中小微企業做起,在貸款的交易成本、資金成本和靈活度等方面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比如民生銀行在2013年年報中顯示,中小微企業貸款平均交易成本為2000元左右,申請時間和流程為半個月至一個月。而互聯網金融阿里小貸的貸款平均交易成本為不足3元,更重要的是線上申請到獲批都在網上完成并且申請時間不足5分鐘,很明顯這能普惠到更多的中小微企業,因此,會有更多用戶的資金匯集到互聯網金融交易平臺。
最后,互聯網平臺為客戶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服務選擇,智能搜索、大數據挖掘等科學技術可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并降低交易成本,越來越多的金融交易通過第三方平臺實現,這同時削弱了商業銀行掌握客戶賬戶、產品和服務偏好等壟斷性信息的優勢,客戶不需要直接與銀行接觸,導致商業銀行客戶粘性下降,演變成客戶關系脫媒。因此,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迫使傳統商業銀行面對金融加速脫媒的局面,銀行業金融中介的壟斷地位正在受到威脅。
3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的策略建議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雖然給傳統銀行業帶來一定程度的沖擊,但對銀行來說,更是一種改革與發展的機遇。傳統銀行業應在對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以及兩者關系的正確認識基礎上,以改革作為發展轉型的內生動力,積極應對挑戰。首先,在大數據時代,商業銀行需要從理念上重視客戶信息和交易行為信息的數據資產,建立起分析數據的習慣。雖然商業銀行有很多支付流水數據,但是各部門并不交叉重疊,數據沒有進行整合處理。大數據金融的模式可以促使銀行有效利用沉積的數據,通過核查和分析海量數據,提高風控能力以及適當控制管理力度,及時發現并解決可能出現的風險點。這不僅有利于商業銀行精準把握風險發生的規律,也將推動銀行創新品牌和服務。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搭建數據平臺,整合客戶各類信息,比如客戶銀行卡交易信息、存貸款業務辦理、理財服務咨詢等,將數據轉化為有效的信息資源,透過這些信息來了解客戶的消費方式和投資理念,做到更加精準的客戶定位,針對客戶的需求打造差異化的個性服務,從而設計出更有吸引力的金融服務方案。
此外,商業銀行需積極拓展互聯網金融業務。從本質來看,互聯網金融就是金融的其中一種形式,當前的互聯網金融更像是對傳統商業銀行功能的補充。在互聯網環境下,傳統銀行業的角色定位和競爭格局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傳統金融機構可以應用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技術和組織模式來實現自身的調整與轉型,一方面可以創新網絡交易平臺,往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發展,線下實體營業部逐漸向綜合理財、財富管理方向轉型,而線上平臺則定位標準化、大眾化、規?;臉I務,在網絡上創建具有各類金融產品與服務的金融超市,實現一站式金融服務。另一方面,在支付方式上,銀行可以加強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第三方支付平臺不僅分流商業銀行儲蓄存款,影響商業銀行的存款結構,而且對傳統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形成直接擠壓。因此,商業銀行應不斷完善自身的電子支付系統,還需要積極介入電子支付產業鏈,從線下走向線上,積極推動支付方式的創新,拓展能與客戶直接相連的渠道,構建以銀行為核心的移動金融生態圈。實際上,第三方支付平臺資金劃撥和清算業務最終仍然需要商業銀行來完成,銀行可以把握這一政策優勢,加強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合作,將第三方支付平臺作為自身服務的延伸和補充,實現客戶資源共享和業務優勢互補,由競爭走向合作,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和效率,互補共贏,形成專業性更強、分工更為細化的金融服務體系,但同時需要注意做好風險防控工作?;ヂ摼W金融在我國金融業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它不僅是傳統金融的延伸和補充,更是推動我國金融結構轉型的動力,商業銀行應重視挑戰中所蘊含的發展契機,充分吸收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優勢,尋找自身的發展方向和空間,使我國的金融業走向更為健康成熟的階段。
作者:徐斯旸 單位:廣東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