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美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比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聞道德準則是一個行業專業化的標志,也是公眾對行業評價的參照標準。在全球范圍內,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以及不同的傳媒內部往往都會存在不同的新聞職業規范。本文以《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標準(2009年修訂)》和《美國職業記者協會道德準則(1996年修訂)》為例,分析和比較中西方新聞職業道德的異同,同時希望找出造成差異的原因,并對以后相關準則的制定提出意見。
關鍵詞:新聞工作者;道德準則;自律新聞業
自律主要是通過從業者在新聞活動中自覺遵循職業道德規范的約束而產生作用,是新聞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當然,它不能解決新聞行業內所有的標準,只是涉及道德層面和新聞業務管理層面的問題。近、現代新聞傳媒業首先興起于西方國家,由于美國在新聞自律的發展過程中較為穩定,相較于其他國家,更成熟和規范,并且中美的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呈現的區別顯而易見。因此,本文將以美國于1996年修訂的《美國職業記者協會道德準則》(以下簡稱《美準則》)為例,與《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標準(2009年修訂)》(以下簡稱《中標準》)作對比,剖析兩者在新聞道德上的不同追求。
1中美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宏觀對比
首先,從職業價值觀的角度上看,各國的新聞職業道德準則也滲透著各國新聞業的理念與價值觀。中國新聞業的指導思想是以政治意識形態為主,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在新聞行業反映得淋漓盡致,所以在《中標準》的前言部分中提出了“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而中國新聞業的指導理念就是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新聞實踐。并且《中準則》展現了中國新聞業所認同的社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政治意識形態、社會價值觀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共同構成了中國新聞職業道德準則的前提。相反,由于美國是一個憲政民主政體的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沒有一個統一和明確的意識形態,但是其主流政治思想可以追溯到《獨立宣言》中,即追求民主與自由。與主流文化政治一脈相承,《美準則》所體現出的主流思想是擺脫外界干涉、追求新聞媒介的獨立性,其思想體系也是以新聞自由為核心。其次,從服務對象和生存基石上來看,《中準則》的服務對象是黨和人民,這正是由媒介性質決定。同時,由于我國一貫堅持黨的領導,媒體是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與之相反,美國新聞業的服務對象是公眾,媒體生存的基石是公信力。最后,從所展現出的社會功能上看,由于中國媒體同時負有黨政宣傳、公共利益、商業利益三種目標。媒體作為黨政思想方針和政策的宣傳者,擔負著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的作用,這也是幾十年來歷史發展的選擇。但是,“宣傳”在美國新聞業是嚴格抵制的。
2中美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維度比較
2.1人文關懷
中美兩國的道德準則都體現出了“人文關懷”的特征。刊播了失實報道要勇于承擔責任;維護報道對象的合法權益,不揭露個人隱私,尊重采訪對象等。但是關于人文關懷的話語性規定,《中標準》“硬”了一些,具有很強的口號感,比如“深入基層、貼近群眾、體驗生活,在深入中了解社情民意,增進與群眾的感情”,這種對于“人民”的強調,很容易使個體性弱化,因此有些生硬。相較于中國,《美準則》生活化的語言更容易使人理解和遵守,比如“在與小孩子和沒有經驗的信息源和受訪主體打交道時,要特別敏感,避免傷害”。
2.2社會責任
兩者在社會責任的規范上都強調了應傳播什么樣的內容,如何對受眾負責。同時,在社會責任的維度上,兩者都強調了監督。然而,國內強調的監督,是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比如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著眼于解決問題、推動工作。而美國媒體所強調的監督是指公眾對媒體的監督,鼓勵公眾抱怨新聞媒體,由此承認錯誤,并迅速修改。
2.3更正與答辯
新聞報道不可能從一開始就是完全真實的,因為事實在發展,人們對事實的認識也在發展。新聞自由需要伴隨著另一項傳媒需要隨時需要做的事:更正與答辯。這一個維度在兩個準則中都得到了體現,在《中標準》中,體現為“刊播了失實報道要勇于承擔責任,及時更正致歉,消除不良影響”;而在《美準則》表現為“鼓勵公眾抱怨新聞媒體,由此承認錯誤,并迅速修改”。兩者都強調了“及時”的重要。同時,在新聞業界也得到了體現,《新京報》每天第二版有固定的更正欄目。
3中美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規范差異之原因分析
3.1經濟、理論基礎不同
美國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基礎上的,主流媒體基本上都是私營的,因此具有商業性的特點。同時,媒體在商品經濟發展中保持著經濟獨立,所以能較好地擺脫外界的干預,因此追求獨立和自由,但是追求自由的同時也履行一定的社會責任。中國新聞事業的性質和任務就決定了《中標準》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中國實行公有制經濟,新聞事業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決定了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中國共產黨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所以新聞工作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并且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要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
3.2文化背景的不同
新聞道德規范是在一定歷史時期和社會條件下發展而成,同時也受制于社會環境。美國的新聞道德標準中多數提到個人權利,比如準則中所提到的“危害最小化”,規定得更為具體;而《中標準》則更關注集體主義,強調社會效益,它的任務就是維護新聞傳播過程中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中美新聞道德準則對比后對中國的啟示和借鑒
中美新聞職業道德規范呈現出很多不同之處。但是在當前的國情下,中國特色新聞體制一時無法改變。因此,中國新聞道德準則的制定不能生搬硬套美國的規范,應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及國情,進行適宜的調整。
4.1完善規范內容
盡管全國記協1991年制定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至今已進行了三次修訂,但是在現實中執行的情況并不佳。很多內容沒有得到相應的完善,國際上公認的很多自律原則都沒有提到,比如全世界新聞界關注的第一個職業道德問題——消息來源,巴西、德國等四十多個國家明確要求記者保護消息源。同時,這些國家也要求記者應該批判地對待消息來源。《中標準》只是簡單地提到要保護消息來源。
4.2條文應該詳細具體
《中標準》的內容雖然包羅萬象,但是缺乏具體、詳細的條文,因此每當涉及一些抽象概念,新聞工作者常常會感到困惑。比如“尊重采訪報道對象的正當要求”。何為正當?正當與不正當的界限在哪里?籠統地概括實際上對記者的約束力很弱,也常常使一些不法分子鉆了空子。誠然,新聞職業準則的目的是通過建立一種行為的善惡標準,來指導新聞工作者的實踐,但并不能解決所有新聞從業中遇到的問題。因此,“準則只對那些一向辦事認真負責、循規蹈矩的人起作用,而對那些不遵循道德原則的人不起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絢.新聞道德與法規[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
[2]…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標準(2009年修訂)[S].
[3]…美國職業記者協會道德準則(1996…年修訂)[S].
[4]…展江.怎樣解讀美國新聞事件[DB/OL].
[5]…約翰•彌爾頓.美國新聞道德問題種種[M].中國新聞出版社,1988.
作者:邵旭青 單位: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