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美貿易污染產品動態變遷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中美雙邊的經貿關系迅速發展。中美兩國的雙邊貿易不僅對促進兩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世界經濟的發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在中美雙邊貿易額不斷擴大的同時,污染產品的貿易也有增加的趨勢。由于中美兩國環境標準的不同和環境成本的差異,污染產品的跨境轉移問題也越來越多地引起我們的擔心。本文寫作的目的在于考察中美兩國污染產品貿易的動態變遷,從中找出規律,為我國在對外貿易中制定環境政策提供理論依據,最終達到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雙贏。
二、理論依據和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借鑒Gagnon&Rose(1995)提出的標準化的貿易差額NB和標準化的貿易份額NV的計算公式,針對中國與美國污染產品的進出口貿易差額和貿易份額進行量化分析。其中
其中Xit為商品i在t時間的出口額,Mit為商品i在t時間的進口額。為本國在t時間的總出口額,為本國在t時間的總進口額。NBit表示在t時間,第i種商品的出口比例和進口比例的差所衡量的第i種商品的凈出口。NVit表示在t時間,第i種商品的進口份額和出口份額的均值衡量的第i種商品的貿易份額,體現了第i種商品在t時間貿易的相對重要性。
三、中美污染產品貿易的動態變遷
本文所采用的污染產品的分類,是以Smarzynska&Wei(2001)根據美國環保署(EPA)提供的美國工廠實際污染排放和消除成本的數據,將SIC3分位分類的產品按照污染密集度的高低分為4大類,其中包括高污染密集度產品High,中污染密集度產品Middle,低污染密集度產品Light和清潔產品Clean。
1.中美污染產品按照污染密集度分類的貿易量NV計算結果及分析。(1)從總體上看,三種污染密集度產品經標準化的貿易份額在考察期內變化不大,基本維持在16%~23%左右的范圍內。但是具體到每一類污染產品其變化趨勢又各不相同。(2)對于低污染密集度產品,在上世紀80年代中、前期,經標準化的貿易份額一般維持在6%~8%左右;在80年代后期有一個快速增長期;從90年代開始回落,并于1994年開始維持在4%左右的范圍內。(3)對于中污染密集度產品,從80年代起至90年代初期,經標準化的貿易份額一直處于平穩,基本維持在4%~6%左右的水平;從90年代中、后期開始,貿易份額逐年遞增,到2000年,達到了9.87%,與80年代初相比提高了一倍左右。(4)對于高污染密集度產品的貿易,從80年代至上世紀末,經標準化的貿易份額變化不大,基本維持在6%~8%左右的水平。
2.中美污染產品按照污染密集度分類的貿易量NB計算結果及分析。圖2為中美污染產品按照污染密集度分類的貿易量NB計算結果。
(1)對于低污染密集度產品,中國對美國經標準化的貿易差額在考察的期初和期末有很大不同。在20世紀80年代基本處于順差狀態,到90年代轉為逆差,逆差值大多維持在2%以內。說明中國在與美國的低污染密集度產品的貿易中,我國的環境壓力是減小的趨勢。
(2)對于中污染密集度產品,除個別年份外,中國對美國經標準化的貿易差額基本為正,為凈出口。這意味著中國對美國在中污染密集度產品的貿易加劇了我國的環境壓力。
(3)對于高污染密集度產品,除個別年份外,中國對美國經標準化的貿易差額基本為負,這個結果與中污染密集度產品的貿易趨勢正好相反。也就是說,中國在與美國的高污染密集度產品貿易中,相對于美國來講,對中國造成的環境壓力更小一些。
四、結論
1.在中美貿易中,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對污染產品進出口總額的影響不大,但不同污染密集度產品貿易的特點又有所不同。
2.在中美貿易中,不同污染密集度產品經標準化的貿易差額的變化趨勢在考察期內是不同的。中國與美國低污染密集度產品的貿易差額在考察期內是由正轉負的,而中污染密集度產品的貿易差額基本維持正值,高污染密集度產品的貿易差額正好相反,在考察期內基本為負值。即不同污染密集度產品的貿易對中國的環境壓力是與此相對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