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流成本管理問題及對策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相關概念
所謂第三方物流,是指專業化的物流承擔者,通過運用現代技術手段與專業化經營管理方式,基于對目標行業的豐富經驗和對客戶需求的深度理解,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全部或大部分的協調化、專業化物流體系,包括設計、組織、控制、優化和管理等物流活動的過程。
第三方物流企業不是單純的貨代公司或是速遞公司,它處于流通的中間環節,其提供的服務是介于供應商和制造商、供應商和零售商之間的,是聯系供求雙方的紐帶。
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成本管理的特點
(1)物流成本構成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特征
物流費用的組成多樣且復雜,由于現代物流管理離不開信息處理,決定了物流活動它不單單僅涉及物流企業運營多個環節的人工費、管理費,還有設施、設備、器具的折舊費、維護費和資本利息等,物流信息處理費用也就成為成本組成的重要部分。
(2)物流成本的可量化性和分散性特征
盡管物流活動組成復雜多樣,然而,每一項活動的成本都是具體的,可計算出的,這就非常有利于物流核算及控制的準確度,從而能有效為縮減成本、公司決策提供有利的依據。物流成本的分散性是指企業物流總成本分布在一系列相互關聯的物流活動之中。由于物流管理運作具有跨邊界性和開放性,物流成本既分布在企業內部的不同職能部門,又分布在企業外部的不同合作伙伴之間。
(3)物流成本規律的背反或稱為交替損益性
各種物流活動費用的變化模式常常表現出相互沖突的特征,即“背反”狀態。[1]如庫存費用和運輸費用的相背性,如果企業的庫存點越多,整個系統的庫存水平上升,引起庫存費用上升;但整體商品分撥運輸路線變短,運輸費用下降。再如庫存費用與采購費用的相背性,在預定的計劃期內訂購總量固定的情況下,如果平均每次采購量越多,則采購次數越少。采購業務活動次數越少,與之相關的采購業務活動費用也就越少;同時由于平均庫存量的上升,引起了庫存費用增加。
三、第三方物流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第三方物流企業成本管理現狀
1、成本管理范圍片面方法老化
在我國,第三方物流起步較晚,許多企業在成本的具體核算中,只注重財務成本核算,忽略了管理成本核算;只注重生產成本的核算,而忽視產品設計過程中的成本以及銷售成本的核算。因此,造成整個物流過程中成本管理的盲目性。現代成本管理的一個基本要求是成本信息提供的及時性、全面性和準確性,然而現階段我國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業成本管理的手段仍處于原始的手工操作,缺乏現代化管理手段,所以,要滿足現代化管理需要是很困難的。
2、會計成本核算標準不統一
各物流企業對物流成本的計算和控制,是根據本企業對物流成本的認識和理解來把握物流成本,這樣就帶來一個管理上的問題,即企業間無法就物流成本進行比較分析,也無法得出行業平均物流成本。
3、科學技術水平和管理方式的制約
物流系統效率決定企業物流成本的水平,而高科學技術水平和先進管理方式是提高物流系統效率的重要手段。從這方面來看,我國企業的物流技術和管理方式相對落后,客觀上制約了物流成本的水平。
(二)第三方物流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成本管理還普遍存在以下幾個主要的問題:
1、缺乏系統管理和系統控制的觀念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業將倉儲、運輸、裝卸搬運、采購、包裝、配送等物流活動分割開來,沒有納入一個體系對物流進行系統規劃和統一管理。企業較多的關注局部功能的改善,對整體系統功能改進關注比較少。
2、成本控制缺乏以客戶為主體的綜合控制觀念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客戶要求也越來越多樣化,物流服務的個性化特征也越來越顯著。因此,第三方物流企業要根據不同的客戶提供相應的服務,但是,成本控制上沒有以顧客為單位進行成本核算和控制,導致客戶滿意度不高,降低了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2]
3、第三方物流企業組織化、規范化、標準化水平低我國現在很少有第三方物流企業給客戶提供準確的成本核算法案,更沒有一套完善的降低成本的策略,管理粗放,運作不規范。缺乏科學的決策程序,規范化、標準化的運作流程和持續改進創新機制。導致企業經常遇到發展戰略和資源不匹配,不能準確預測、評估市場變化及企業內部資源;運作成本與工作質量要求不匹配,缺少相應的文件進行指導。
成本是管理和決策的關鍵要素與先決條件,所以加強物流成本的管理已成為一種客觀和必然。
1、擴大物流企業規模經濟
物流企業同其他企業一樣,同樣存在規模經濟問題。因為物流業務規模擴大,能夠使企業內部的技術和設備更先進,工作人員技能水平更專業,從而有效提高服務效率,提高經濟效益。此外,人數較多的技術培訓和一定規模的業務經營管理也可以節約成本。我國大部分物流企業規模較小,從事公路運輸的企業擁有的車輛較少,運輸能力、倉儲配送能力、服務范圍各方面條件都有限,造成服務成本相對較高,規模效益難以實現。因此,擴大規模是物流企業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了改變我國物流企業規模過小的問題,采用以下兩種解決辦法:一是通過制定現代物流行業規范和制定市場準入限制等措施,二是通過鼓勵合資、合作、兼并及整合等措施擴大現有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規模。
2、提升物流技術應用水平
物流技術指的是與物流要素活動有關的所有專業技術的總稱。具體包括: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如:物流包裝技術、物品標識技術、流通加工技術等。此外,還應該包括物流規劃、物流評價物流策略。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應用,物流技術借助于現代信息系統的構筑,綜合現代網絡技術,如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EDI(電子數據交換)、BarCode(條碼),一方面使各種物流業務處理更加準確、迅速;[3]另一方面建立物流經營戰略系統,通過將企業定購的意向、數量等信息在網絡上進行傳輸,從而使生產、流通全過程的企業分享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進而調整不同企業間的經營行為。這就從整體上控制了物流成本發生的可能性,從根本上實現了物流成本的降低。
3、提高物流設施設備利用程度
所謂的物流設施設備利用程度指的是在一定時期間內對現有物流設施設備的利用率。利用率越高,單位產分攤的有關固定成本就越低。在物流企業中,與物流設施設備相關的固定成本比重很大,因此提高它們的利用率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
4、改善物流企業內外部聯系
物流企業的內部聯系是指物流企業內部價值鏈各項活動之間的聯系。對于相互聯系著的活動,改變其中一項活動的實施方式,便可能降低兩者的總成本。物流企業的縱向聯系包括與供貨商需求方之間的聯系以及其他物流企業之間的聯系,第三方物流是連接供貨方和需求方的橋梁。通過加強與供貨方、需求方的聯系,可能發現降低各方物流成本的機會。另外,物流企業之間也可以通過組建戰略聯盟來加強相互間的聯系。通過戰略聯盟,物流企業可以在未進行大規模資本投入的情況下,通過聯盟企業的物流服務資源,增強物流服務品種,擴大物流服務范圍,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物流服務,提升市場份額和競爭能力。從而增強物流企業經濟效益,降低成本,對物流企業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5、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大力培養物流人才
新型的物流管理體制要求企業有效地縮短商品周轉期,真正實現準確、高效、快速地進行商品管理。僅僅是本企業的物流體制效率化是不夠的,還需要企業協調其他相關企業、運輸業者之間的關系,實現整個供應鏈活動的效率化。為了保證提高對顧客的物流服務,同時避免出現過剩的物流服務,物流企業應當在考慮用戶產業特性與商品特性的基礎上,與顧客充分協調,探討有關配送降低成本等問題,從而相互促進,在提高物流服務的前提下尋找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徑。此外,物流企業的人員配備十分重要,由于物流人才相對缺乏,物流企業自身要注重對員工的技能培養,既要重視物流方面知識的學習,又要重視與企業業務相關的經驗的學習,從而提高物流服務效率,降低物流服務成本。
綜上所述,降低物流成本對與物流企業經營管理,提高行業競爭力具有重大的意義。物流成本管理應建立在整個物流系統的管理和運行之上,考慮物流系統的各個環節,從而使整個物流系統成本最優。同時,物流企業也要結合自身的總體情況,根據其特點來采取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和措施,從而使物流企業成本管理更具科學性、合理性,有利于物流企業成本戰略的形成,促進物流企業穩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