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業管理企業人力資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國物業管理從20世紀80年代初起步,經過20多年的磨礪,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2萬多家企業,230多萬從業人員,在大、中城市占GDP總值2%左右的一個生氣勃勃的朝陽行業。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今天生活在大、中城市的人們,已經離不開物業管理了。行業的發展引發對物業管理專門人才的強烈需求,高素質物業管理人才的缺乏成為今后制約物業管理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人才對企業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物業管理人員素質的高低,不僅影響到物業管理的質量水平,而且事關整個企業的興衰成敗。對于物業管理這樣的服務性行業來說,好的管理人員就是企業的旗幟。所以,好的物業管理公司都在進行對物業管理人才的激烈爭奪。未來的物業管理市場競爭中,消費者要選擇品牌好的物業管理公司進行管理,享受高質量的服務,高質量服務的品牌是企業競爭實力的象征。而要在市場競爭中成為具有實力的、品牌好的物業管理公司,就必須要有一批具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物業管理人員。
二.物業管理企業從業人員的主要來源分析
(一)原房屋管理部門
90年代末,在物業管理市場發展的成功推動下,沿海大城市的房管部門紛紛轉變體制,由原來從屬于國家管理機構變成了企業,經濟上實行自負盈虧。于是房管所長一躍而變成了物業管理企業經理,相關的員工也就成了物業管理員了。在有的地方,目前還處于房管所與物業管理企業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過度情況。其優點是這一類管理人員具有原房產管理的經驗,熟悉所管物業的情況,對各類法規制度比較熟悉。他們的缺點是管理方法上留有計劃經濟痕跡,服務意識和市場意識不夠強,有的房管人員的文化程度偏低,年齡也較大,這些都將制約著公司的發展,也很難適應新時期的要求。
(二)賓館行業改行進入物業管理
這些人員的優勢是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職業素養,服務理念比較先進,管理高檔樓宇常常成為他們的拿手之作。雖然一開始先介入商業辦公大樓的管理,但這些管理者一開始并不知道這叫物業管理,并且對對小區管理的特性缺乏了解。他們中的大多數經過學習和適應,可以克服原有的不足,成為優秀的物業管理人員。
(三)科班出身的管理人員
所謂科班是指在大學或中等專業學校的物業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其中甚至具有研究生學歷。現在許多大中專學校紛紛開設物業管理專業,有不少學生畢業后加入了物業管理行業。這些人的長處是具有比較系統的物業管理知識,接受新事物比較快,是新世紀物業管理的中堅力量。當然這里的許多人還是比較年輕,還需要在實際崗位上進行磨練。
(四)境外或國內早期物業管理企業帶出來的管理人員
物業管理從境外進入內地城市,如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第一太平戴維斯,怡高物業,新加坡的怡安物業等。他們最早打開了中國物業管理的大門,為我們帶來了物業管理思想和服務理念。他們在國內管理過的物業中,相當一部分人成為后來其他物業管理企業的管理骨干。這種情況包括國內最早的物業管理企業,如深圳的萬科物業、中海物業等,他們是中國物業管理的先頭軍。他們培養了一批批物業管理骨干,如今活躍在其他物業管理企業中。這些骨干大多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一般都是這些企業的領軍人物。但是其中也有的存有太多的優越感,多次“跳槽”,工作不夠塌實。
(五)其他途徑改行進入物業管理
他們都在各個行業從事相關的服務,他們帶來了各行各業的思想文化,對物業管理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當然他們的轉行有一個學習和實踐的過程。
三.物業管理企業高素質人才緊缺的主要原因
(一)行業發展迅速,企業急劇擴容,人才培養無法跟上。
物業管理對于我國是一個全新的行業,其發展速度又是如此迅速——20多年2萬多家企業230多萬從業人員,而高等院校(主要是高職院校)對專業人才的培養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中期廣州、深圳、重慶等地才開始陸續開設物業管理專業,高等院校培養人才有2-3年的培養過程,所以人才培養的發展速度無法跟上人才需求的增長速度是行業人才緊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這個矛盾從理論上分析將隨著人才培養力度的不斷加大以及物業管理企業從量變到質變的逐步開展而有所緩解。
(二)行業薪酬仍處于中下層,且缺乏激勵機制
筆者從事物業管理專業教育多年,與從事物業管理工作的歷年畢業生交流中也不難發現待遇偏低是動搖他們從業信心的關鍵因素。行業內企業眾多,規模參差不齊,經營體制不一,人員流動速度比較快;其中有些企業自培人才流失過快,甚至有成為入職培訓地的可能。行業內人力資源管理信息閉塞,導致很多需要市場化信息管理的方面管理盲目。物管行業屬于微利行業影響工資收入,近日北京外企太和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了北京物業管理行業薪酬報告。報告指出,自1995年以來北京市的物業管理行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與行業的飛速發展相反,其薪酬情況雖有所提高,但仍處中下層。報告中顯示在物業管理行業,經理層、主管層、專業人員層和助理層四個層面的年度基本現金收入總額都占到了所有收入的60%以上,經理層甚至接近于70%,而年度變動收入總額所占比例則少得可憐。員工變動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過小說明物管行業企業對于員工的激勵和績效考核基本上很少,薪酬杠桿中激勵員工的效應沒有被發揮出來。基本現金收入所占比重偏高,這樣雖然能夠起到比較好的保留人才的作用,但對于人才在崗位上的再發展卻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不利于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薪酬低下,且缺乏激勵機制是造成高層次管理人才流動性大的主要原因。
三.解決人才缺乏的主要途徑:
對于物業管理企業來說要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一定的優勢解決人才缺乏的問題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保持人才競爭優勢。
(一)與地方院校聯姻共同培養合適人才
一些人才意識較強的企業借著地方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的產、學、研需要與之聯手共同打造物業管理人才建立定單式培養模式。企業參與學校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等制定工作,學校把物業專業的實務課交給企業一線管理者來講,在教學當中就讓學生了解了市場,接觸了實際。然后學生在學習期間參加企業的實習工作,到公司后就開始經常的定時崗位并且輪換,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一下辦公室、客服、工程、保安、保潔這些實務,同時在整個培養過程中建立了學生和企業之間的感情,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物業管理工作的實際認識,走上管理崗位后學生就能挑大梁。如深圳萬科物業與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物業管理專業聯合培養學生,杭州坤和社區服務有限公司與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物業管理專業聯手合作培養學生為企業貯備人才,浙江綠城物業與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物業管理專業合作成立“綠城班”,北京銘維成物業管理公司與北京農業職業管理學院聯姻等等。這種做法已讓企業嘗到在人才緊缺的市場狀態下保持人才聘用優勢的甜頭。
(二)企業注重內部培訓,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如果說進得來人才是基礎環節,那么留得住人才就是關鍵環節。物業管理企業在人才競爭方面,必須樹立起自己獨特的企業人才觀,使人才既進得來,也留得住,還不斷有進步。應堅持以德聘人、以德育人、以德治企,致力構筑企業的人才基地。同時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始終把員工培訓放在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來對待。這種激勵機制應包括5種:榮譽激勵、物質激勵、參與企業民主管理活動的激勵、升職激勵和提供學習深造機會的激勵。員工培訓方面重點抓好物業管理法規知識、崗位技能、消防知識、服務意識、禮儀禮節、職業道德、電腦操作以及文化科技知識等方面的培訓。通過運用各種手段,造就一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開拓創新精神的物業管理新軍。
物業管理行業發展時間較短,物業管理人才大多是從別的專業轉行過來的人員,這中間有搞建筑的,有搞設備的,有搞管理的,有其他各行各業的,這些人缺乏專門的知識和系統的培訓。從物業管理的實踐中大家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物業管理除了專業技術知識之外,還需要學習社會學、心理學、法律、經營等多門學科,為了能使得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人才的培訓和培養是必不可少的。企業中員工知識層次越來越高,年齡也越來越趨向年輕化,他們對工作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工作并非只是謀生的手段,而更是人生價值的體現,因此,企業除了關懷、尊重員工之外,更要讓員工參與領導和管理計劃,豐富其工作內容,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及經濟效益。推行ISO質量管理體系,會使住戶覺得是優質服務的保證,可惜現時有些管理公司將ISO作為市場推廣策略,而沒有貫徹和有系統地推行,使管理運作與ISO的精神脫節,影響了質素。透過提升組織內所有工作的質素來滿足住戶的需要,在公司營造和諧氣氛及團隊精神,由各階層職員共同不斷努力改進以達到向住戶提供優質服務的目標。
專業化管理必然導致物業管理人員職業化水平的提高。就目前的物業管理人才培訓而言,不是以職業化為目的,持證上崗只是物業管理的普及教育,而不是職業化隊伍的培養。隨著物業管理專業化時代的到來,物業管理從業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化才能執證上崗。只有這些經過專業化系統培訓的人員走上物業管理崗位,才能夠有效地組織、協調和指揮各專業公司規范化的工作,并最終使物業管理真正成為千家萬戶信任、依賴的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整體行業。不斷接納優秀人才、建立系統化的人員培訓、學習、進修和深造制度,提高人員的綜合素質;投入大量的人才、物力和時間等資源,從企業的經營理念、發展戰略、員工管理政策、服務方法、各項業務的操作程序、培訓教材等進行系統化的、文字化的規范。
四、結束語
我毫不懷疑物業管理的光明前景,它一定會跟隨著時代的步伐,走向一個更美好的明天。但是物業管理春天的到來,需要廣大的物業管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也需要方方面面的關心和支持。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住宅的商品化,業主對物業管理要求日益提高,物業管理企業競爭日益激烈,沒有一定數量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缺乏競爭意識的物業管理機構將被逐漸淘汰,高素質的物業管理人才因此將日漸走俏。注重高素質物業管理人才的培養和開發將是社會、企業長期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