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戰略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農村性是新時代我國縣域經濟的顯著特征,加快縣域經濟發展首先要思考農村經濟發展戰略。文章對于蚌埠農業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提出加快蚌埠縣域經濟發展的路徑,即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建立特色產品優勢區,發展創意農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從推動蚌埠農業經濟發展的角度思考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縣域經濟;農業產業化;創意農業;對策
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農”問題仍然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農業是經濟體系的基礎,農村發展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國縣域經濟腹地在農村,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為主體的縣域經濟本質上屬于農村經濟范疇,促進農業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我國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
1縣域經濟的涵義與特征
1.1縣域經濟的涵義
縣域經濟是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種特有形態。縣域經濟一般是指在縣級行政區劃范圍內,以農村為腹地,以鄉鎮為紐帶,以縣城為中心,以市場價值規律為指引,以縣級政權為重要推動力量,通過內外各種力量的相互作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形成多種經濟成分相互融合和不同產業構成的區域性經濟體系[1]。
1.2農村性是新時代我國縣域經濟的特征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性是新時代我國縣域經濟最大特征。發展縣域經濟是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的切入點,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對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作出全面部署。發展縣域經濟是社會主義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舉措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2目前蚌埠農業經濟發展現狀與問題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在農村最為突出。隨著農村改革的落實和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蚌埠縣域經濟近年取得較大發展,通過對蚌埠縣域經濟發展的數據分析發現,蚌埠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同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是不同的。近年來,蚌埠主要農產品產量和農業產值增速緩慢,農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遠低于其他產業,見表1和表2。為全面了解蚌埠縣域經濟發展情況,除了文獻資料研究,本文還通過社會調查研究方法,選取蚌埠有代表性的懷遠、五河、固鎮縣和淮上區進行調查,采用入戶走訪、實地調查、并利用合肥財經職業學院蚌埠地區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方式,對問卷進行了匯總分析,本次調查發放問卷800份,回收756份,回收率達94.5%,期中有效問卷721份,有效率達90.1%。調研內容從產業結構、經營主體、生產方式和發展特色等四個方面進行歸納分析,見表3。由表3可知,蚌埠農業經濟發展存在諸多問題。一是農業經營主體單一。蚌埠農業生產主體老齡化情況嚴重,農民年齡結構不合理;二是小農戶和大市場矛盾突出,經營農業的農民大多文化素質較低,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三是獲取知識渠道不足,不利于農業產業化、科技化、規模化發展。從產業結構和發展現狀看,第二產業和三產業占GDP比重達到86.8.%,第一產業占GDP比重為13.2%,第一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明顯偏低,說明農業產業化程度低,農產品產量增速慢。作為縣域經濟和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的農業還處在比較薄弱的環節,農業產業布局沒有形成,農業產業化和先進技術推廣緩慢,農村電商規模明顯偏小,農村專業技術人才缺乏,農業經濟發展戰略創新不夠,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力度不夠,創意農產品發展緩慢等。
3加快蚌埠縣域經濟發展對策與建議
3.1構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蚌埠目前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缺少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大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應該順應新型農業經營模式和經營主體蓬勃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探索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構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形成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要實現規模經營提高經濟效益,立足當地資源開發形成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機制,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發展多樣化的聯合與合作,實現農戶與市場的有效對接,推進農業向商品化、專業化、現代化轉型,達到農業效益的最大化。
3.2全面實施“互聯網+農業”戰略,推進農村電商發展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實施“互聯網+”戰略推進農村電商發展,“互聯網+農業”戰略不是農業與互聯網的簡單拼接,是將互聯網的思想融入到農業產業發展的全程,用互聯網思維構建現代農業發展新體系,將互聯網有機融入到現代農業發展的各個環節。蚌埠農業生產應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推進農村電商發展,蚌埠要制定更加優惠的措施,引進知名電商企業來蚌發展,鼓勵“互聯網+”返蚌創業,培育農村電商市場主體,全面擴大農村電商市場規模。通過搭建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平臺,構建農產品網絡銷售體系,加快農村物流體系和農村互聯網應用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產品依托電商渠道開拓市場,推進農村電商發展。
3.3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
以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平臺,進一步加快特色農產品優勢加區建設。目前蚌埠已經遴選了懷遠徐圩、固鎮仲興、五河朱頂、禹會區四個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范區,五河縣秋實草業、現代牧業、大新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新一禾生態農莊現代農業示范園等17個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點。要以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作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農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為依托,重點發展種養殖業、果蔬、休閑觀光、奶牛養殖加工、種禽繁育、花卉苗木、農業創意和精品展示、設施蔬菜、種子選育等多種產業。通過農業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和特色發展,提高蚌埠農業競爭力。
3.4加快發展創意農業,不斷拓展創意農產品市場
創意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趨勢和重要組成部分,是指有效地將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整合資源,把傳統農業發展為融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現代農業。[2]創意農業在農產品生產、加工和營銷的過程中進行創意生產,增加產品附加值,培育農產品附加值文化,創造出農民獨特的增收模式。蚌埠擁有很多特色農產品,懷遠石榴、五河縣沱湖螃蟹、天井湖金眼銀魚(五河)、白蓮坡貢米(懷遠)、苗臺大青豆(淮上區)、固鎮花生等。當前人們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越來越多的市民渴望走進農家體驗田園生活,摘石榴、捕螃蟹、收花生、種菜、摘豆、自己動手燒煮農家飯菜等。蚌埠地區要針對本區域的特色農產品加快發展創意農業,培育農產品品牌,增加農產品的文化內涵和附加價值,不斷拓展創意農產品市場。
3.5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培養縣域經濟發展的人才隊伍
新型職業農民除了符合農民的一般條件外,能以市場為主體,具有高度的穩定性、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現代觀念,既“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同時對“生態、環境、社會和后人”承擔責任的農業從業者隊伍。[3]蚌埠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農民年齡結構不合理,主要是老人和婦女在家種田,勞動力青黃不接、農業后繼無人的情況相當普遍。由于蚌埠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對象相對短缺,農民尤其是青壯年農民急劇減少,數量和質量不能蚌埠農業經濟發展需求,要加快蚌埠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大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施鄉村振興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目標,也是目前蚌埠縣域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筆者建議蚌埠要以農業經濟發展為基本立足點,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國家發展戰略引領和政策支持下,引領農村產業融合,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和發展模式,不斷加快蚌埠縣域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繼波.農村城鎮化與縣域經濟發展[D].武漢:武漢工業學院,2012:25.
[2]楊繼瑞,薛曉,汪銳.“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經營思維與創新路[J].經濟縱橫,2016(01):48.
[3]章繼剛.中國創意農產品發展戰略思考[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9(01):31.
作者:王軍 單位:合肥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