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互聯網下縣域經濟影響分析及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互聯網的出現與發展改變了原有的生產與工作方式,人們的生產生活越來越依賴計算機與互聯網。近些年,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云計算的出現,我國正式進入了全新的“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出現為我國很多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有一定的挑戰。當下我國的市場經濟正處在不斷轉型和升級的過程中,而“互聯網+”的先進生產力在一定程度上說也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縣域經濟作為我國從地方政府到中央的承上啟下的單位,最基礎的產業基本上都需要依靠農業,因此,對“互聯網+”戰略下的縣域經濟進行分析,探討現階段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縣域經濟;影響因素;發展對策
互聯網的深入發展已推動了我國社會產業的整體發展,對社會經濟以及技術的進步作用非常巨大。近些年“互聯網+”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所謂“互聯網+”實際上就是推動移動互聯網以及云計算等與現代的社會發展結合起來[1]。而縣域經濟作為我國國情下具備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的單元,其經濟發展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在當今互聯網+技術的浪潮下,要想實現縣域經濟發展走向良性發展階段,就必須在“互聯網+”的支持下從傳統的作坊式走向“互聯網+”時代,并推出完全符合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農業服務、生產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最終有效實現“互聯網+”和現代農業有效結合。
一、“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縣域經濟影響因素
技術發展的本質上就是推動經濟的發展。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要想把握好“互聯網+”的積極發展原則,就要充分認準互聯網經濟的各種特點,充分迎合互聯網發展趨勢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整體動態,把經濟發展和互聯網有效的結合起來,從技術的角度充分分析互聯網經濟的特點。這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首先,“互聯網+”背景下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在當前經濟技術不斷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互聯網的開放性也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對經濟領域的影響。就以互聯網金融為對象而言,能夠明顯地發現,其經濟發展往往不會受到來自時間以及空間等多個方面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說具備全面的開放性,也正是在開放性和包容性的特點下,其經濟的發展才具備一定的互交性與平等性,在當前互聯網經濟的體系中,所涵蓋的信息和內容能夠涉及多個行業。其次,知識經濟的特點。因為互聯網技術在時刻發展和革新,導致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的職能產品以及電子產品,甚至絕大多數的傳統行業也正在逐漸踏入知識經濟發展的行列中,常規的勞動力和老化的機械設備資源均在不斷地淘汰,而越來越多新型技術產業在不斷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這也印證了技術為第一生產力的特點。最后,信息化特點。
對于市場經濟而言,信息的匱乏能夠直接或者間接制約經濟的發展,而自然經濟也正是因為在缺少信息交流的情況下,其生產力往往也就較為匱乏。不過應該指出的是,在資本主義的積極發展中,因為信息流通不暢,致使市場很難正常有效的擴大經營,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會制約生產力的發展[2]。我國現階段縣域經濟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是,農業經濟效率相對而言非常低,農產品的生產鏈條相對較短,另外農產品深加工以及附加值也更低。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實施分析能夠發現,不斷強化政府部分相關的服務意識,就是充分掌握“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在經濟發展中應該充分把握好實體與虛擬發展手段,把“互聯網+”當成經濟發展的一種實現方式、一項技術以及一個方法,在某種程度上說還能夠有效推動我國政府管理方面的改革,不斷強化互聯網對我國現代農業的全產業鏈的有效改造。要從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斷發展信息農業以及生態農業,使得我國縣域經濟的發展充分符合互聯網+的積極發展主線。
二、“互聯網+”戰略下縣域經濟發展對策
(一)通過政策性的文件引導經濟的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近些年國家以及地方政府也在不斷的加強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改革,突出發展現代農業,以達到促進農民增收的目的[3]。近兩年國家關于強農惠農的政策就達到了60多項,涵蓋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以及改善生產條件、改善生態條件以及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等[4]。這些政策的落實與出臺對農村經濟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引導以及支持的效果。把握好國家政策,對于提升農業產業化的進程有非常大的幫助,同時也能夠直接或者間接的改善縣域地區生產生活水平,最終達到提升農民收入的目的。在“互聯網+”的經濟發展浪潮中,作為農業企業首先應該推動自身在管理以及經營方面的認識,摒棄傳統發展理念,絕對不能把商業發展思維持續的停留至傳統商業環境中[5]。就政府立場來說,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互聯網+”方略推動我國縣域農村商貿流動產業的積極有效發展,不斷推廣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同時把網絡技術和網絡精神充分融入至產業升級和轉型過程中,要充分結合“互聯網+”發展特點不斷完善商貿流動的發展體系,通過出臺有關政策性的文件,不斷引導我國農村縣域經濟的發展,提升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不斷加強我國農村縣域經濟的發展創新力。另外發展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必須以地方政府為發展基礎,充分利用“互聯網+”,在發展過程中要以國家甚至全球的眼光看待問題,打破傳統經濟發展的束縛,結合不同縣域的不同實際情況,從物流、旅游以及農產品等多個角度發展。
(二)改變發展觀念,加快轉型發展
首先,在國家倡導綠色發展與技術發展的今天,我國縣域經濟發展應該充分結合國家倡導,通過互聯網發展思維,不斷轉型傳統的發展模式,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以及云技術,整合現有發展資源,提升整體發展水平,這也是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體現。首先可以根據互聯網的使用特點以及趨勢深入有效的研究企業農產品銷售以及流通狀況,通過應用互聯網發展思維,不斷促進信息產業的發展。其次,充分結合市場需求,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實際情況不斷強化企業對產品包裝分級。最后,不斷完善相關支付以及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從傳統農產品銷售與生產分開的模式轉變為生產、銷售以及服務為一體的經驗與銷售發展理念。作為企業一定要充分借助互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相關信息技術,最終實現信息共享,通過借助互聯網發展新理念提升企業的生產技術以及生產效率,不斷創新銷售以及服務模式[6]。
(三)以“互聯網+”為出發點,結合縣域經濟發展實際農業的現代化建設
本質上說就是要不斷提高農業組織化發展能力,同時要充分結合縣域經濟的情況,結合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也只有真正意義上的加大力度發展現代化的農業發展模式,才能從本質上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以及農民的整體收入[7]。首先,應該穩定我國農村地區的承包關系,縣域單位要根據自身情況完善有關的規章制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支持與鼓勵承包土地不斷轉向至專業大戶以及農民合作社流轉,從多角度發展濕度規模的農業經濟。其次,盡可能提升農戶集約經營發展水平;另外,加大力度發展多形式的符合縣域經濟特點的農民合作產業。通過政策方面的有效引導發展機體經濟組織,實現多層次以及多區域的發展模式,提升農業規模化發展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增強企業抗風險的能力。信息時代中帶來的信息數據所蘊涵的價值是無法準確預測的,其包括的有用信息是無法有效估算的。大數據技術能夠全面反映縣域經濟相關的管理,通過收集市場中的各種數據,幫助縣域企業提升自身抗風險能力。
結語
信息技術是21世紀發展的主旋律,已深入社會各個行業,但其出現有利也有弊。本文通過研究現階段我國“互聯網+”戰略發現,“互聯網+”戰略符合現階段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同時也為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和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思維以及發展機遇。在以后發展過程中,還要求政府能夠科學合理地認知“互聯網+”真正的含義,結合縣域經濟自身特點,因地制宜開展經濟發展活動,不斷釋放地方經濟發展的活力,以信息經濟發展為墊腳石,引導傳統產業不斷進行有效的轉型和升級。這是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段京肅,李惠民,王錫苓,等.經濟不發達地區互聯網發展的三種狀態———對黃羊川鎮、金塔縣、鎮巴縣的研究[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29-33.
[2]謝奉軍,田思佳.“互聯網+”大潮下山區縣域農特產品電商發展對策研究———以江西省修水縣為例[J].中國農業信息,2016,(5):3-5.
[3]周宇宏.“互聯網+”背景下農村經濟的轉型和蛻變———基于河北省6個典型“淘寶村”的實地考察[J].理論觀察,2016,(11):112-113.
[4]湖北省荊門市農村電商經濟發展研究課題組.“互聯網+”時代多措并舉推動產業發展———以湖北省荊門市京山縣及東寶區農村電商經濟發展為例[J].中國合作經濟,2016,(10):49-52.
[5]姜宇,楊仁財.互聯網+模式下“一縣一品”工程發展的現狀與未來———以陜西省平利縣富硒絞股藍產業為例[J].科技經濟導刊,2015,(8):36-37.
[6]羅崇逵.淺析“互聯網+”與基層政府服務創新———以忠縣基層政府服務系統為例[J].企業文化(下旬刊),2016,(11):262-263.
[7]蔡云,殷榮林.互聯網+農業:農村電商發展面臨的困境與突破———基于浙江省長興縣的調研[J].經濟師,2016,(8):58-59,61.
作者:宋璐璐 單位: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