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低碳經濟下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低碳經濟模式下薊縣大平安村與寧河縣北岳莊村經濟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一)兩村基本概況對比
薊縣下營鎮大平安村,原名太平寨,位于黃崖關長城腳下,距離薊縣縣城22公里,距離天津市區144公里,在春秋戰國時期建村,地處京、津、冀交界處。全村總面積2800畝,其中山區2400畝,耕地400畝。大平安村靠近九山頂、梨木臺、黃崖關等景區,環境優美,景色宜人。通過實踐調研得知:全村共有農戶90戶,人口300多口,年收入在5000元-12萬元不等,貧富差距較為嚴重,村民主要從事旅游業和種植業。這樣一個有著“百米小村”之稱的大平安,曾經被評為全縣文明生態示范村與農家旅游專業村。寧河縣寧河鎮北岳莊村,毗鄰渤海灣,201、205、307等多條省道和高速公路從其周邊穿過,地處天津市與河北省唐山市的交界處。距離天津港70公里,距離天津市區106公里。全村總面積8000畝,其中耕地面積3697畝,土地承包面積400畝。通過實踐調研得知:全村共有農戶360多戶,人口1730多口,年收入在幾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貧富差距也比較嚴重。
(二)兩村在第一、二、三產業發展現狀的數據對比
1.大平安村村民從事產業分布及經營概況大平安村村民主要從事一、三產業的經營,其中從事農業種植的占39%,從事旅游業,即農家院經營的占36%。全村的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要有水果種植和糧食種植,其中部分水果銷售對象為本村非種植業農戶和游客,其余部分出售給外村的水果收購者。另外,村里還有五六家經營干貨的農戶和兩三家家禽養殖戶。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是大平安村的主導產業。大平安村擁有優越的地理優勢:位于古長城腳下,向西距北京110公里,向南距天津140公里,東南方向距唐山120公里,向北4公里便與河北省興隆縣接壤,地處京津唐交匯處;周圍有黃崖關、九山頂、清東陵、八仙山、盤山、玉龍滑雪場等多個景點,方便了村子農家樂旅游業的發展;另外,村中清新的空氣、淳樸的民風、原生態的自然風光也吸引了眾多的游客前往休閑娛樂,促進了大平安村旅游業的迅速發展。截止2009年該村從事農家樂的農戶占到全村家庭總數的40%左右,其年收入(指毛收入)占到全村年收入的80%左右。由于各家農家樂經營規模及經營狀況有所不同,所以農家樂經營者的年收入存在一定的差異。大多數為4-5萬元/年,收入稍低的為2-3萬元/年,高收入者可達8-11萬元/年。伴隨著高收入而來的是高額的食品支出,以筆者調研時居住的那家農家樂為例,年收入為8萬元,年總支出則達5萬元,大部分用于生產性食品消費,如某日的肉雞消耗就達10多只。
2.北岳莊村村民從事產業分布及經營概況由圖2可知,北岳莊村的村民主要從事農業種植和服務業,但是在第二產業上的比例明顯高于大平安村。其中從事農業種植的農戶占60%,從事服務業的占25%,另外還有相當比例的第二產業經營者,占到10%。從事服務業的有1家幼兒園開辦者,10家出租車運營者,6家超市經營者,3家飯店經營者。從事第二產業經營的有3家小型服裝廠,2家建材廠和1家零件加工廠。從村民的收入水平來看,從事服務業和第二產業的收入水平要高于從事農業種植的農戶,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戶的收入在十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而從事農業種植的農戶的收入在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
(三)低碳經濟模式下兩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雖然農民的口袋越來越鼓了,住的房子越來越寬敞了,但是自己居住的生活環境卻越來越差了。因此,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首先就是要發現農村經濟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
1.農村經濟發展中第一產業存在的問題農業一直以來都是農村經濟中的主導產業,支撐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是隨著農業的發展,農產品產量的增加,農業對農村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主要表現為種植業中作物秸稈非循環利用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在大平安村和北岳莊村均存在這個問題,通過調研得知,大部分農業種植戶都選擇將秸稈在田間或在家里燃燒的處理方式,只有很少一部分農戶選擇將秸稈切碎直接還田,以減少高碳化學肥料的使用和用秸稈做肥料的處理方式。
2.農村經濟發展中第二產業存在的問題走訪的兩個村子中,北岳莊村的第二產業相對于大平安村有較好的發展。北岳莊村從事第二產業經營的具體有:三個服裝廠,一個小型建材廠和一個小型的零件加工廠。就北岳莊村從事第二產業經營的農戶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企業布局不合理。村中的企業布局過于分散,從而使得污染源分散,導致污染面積擴大。在農村發展第二產業,很多村民為了降低成本而選擇在河邊或溪邊建廠以節約取水和排水的成本,這樣便形成了循環污染。第二,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忽視可持續發展,農村小企業經營者低碳意識薄弱。很多農村的小企業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總是希望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經濟收益,最終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獲取經濟收益。
3.農村經濟發展中第三產業存在的問題由于在農村發展第三產業還處于初期階段,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以大平安村為例,在農村發展旅游業過程中,存在旅游資源的粗放開放和盲目利用問題以及在農家樂經營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大平安村在開發旅游資源過程中,有些農戶未經過深入的調查和研究便急功近利地盲目地進行開發,造成一些不可再生旅游資源的破壞和浪費并導致原生態的嚴重損壞。在農家樂經營過程中,由于一些經營者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使用一些非環保產品,這些產品造成了風景區內的垃圾和廢物增加。第二,農民的低碳環保意識薄弱。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兩個村子的村民都比較缺乏低碳環保的意識,在經營農家樂以及超市、飯店的過程中都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這些農戶在經營的同時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廢渣和廢物,而對這些垃圾的處理則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同時會產生碳排放。
二、新農村發展低碳經濟的對策
(一)新農村經濟中第一產業發展對策
針對種植業中作物秸稈非循環利用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提出將秸稈直接還田循環利用的解決對策。作物秸稈作為一種最常見的農業剩余能量,據統計,我國農村每年秸稈產量6.3億噸折合標準煤29609萬噸,為同年全國生活用煤(8386萬噸)的3.5倍,占煤炭總產量(23.7億噸)的12.5%。秸稈有多重循環利用的途徑,比如可以加工成牛羊的飼料,與此同時又減少了秸稈燃燒而帶來的碳排放。
(二)新農村經濟中第二產業發展對策
1.合理布局農村企業,統一規劃農村企業的發展應該按照環境保護的整體要求來合理布局,在選擇從事的產業和生產的產品方面需要因地制宜,同時應該采取必要的環保措施。在農村經營企業必須重視環保,其規劃的重點是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以及居民的健康,合理利用農村的資源,從而促進農村的第二產業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另外,農村企業在建廠時要十分注意節約土地,盡量不用耕地和良田,避免土壤污染,最好在廠區周圍的空曠區大力植樹種草來增加覆蓋率。
2.提高低碳環保意識,努力發展低碳經濟農村環境的日益惡化直接影響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的身體健康,究其原因主要為企業經營者缺乏低碳環保意識,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環境污染給村民帶來的影響重視程度不夠。在農村搞好企業的發展,必須做好低碳環保的宣傳工作,通過加強對農村中小企業經營者環保意識的教育來提高他們的低碳環保意識,以達到在農村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
(三)新農村中第三產業發展對策
1.在旅游業中努力推進低碳旅游,倡導“綠色經營”模式無論是農家樂經營者還是超市、飯店等其他第三產業的經營者都應該采用“綠色經營”模式,農家樂的經營以及農村小飯店的經營存在資源浪費嚴重的現象。這些行業的經營者可以考慮在一些物品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將其回收,統一處理或者重新利用。農家院或者飯店的殘余食物,可以通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來作為能源想居民供熱,或者也可以成為動物的飼料。
2.提高經營者的低碳環保意識提高農家院經營者以及其他第三產業經營者的低碳環保意識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首先,要改變經營者們傳統的消費觀念以及他們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影響的做法,努力使他們樹立以保護大自然的環境為中心的理念;其次,政府部門需要作出努力,應該經常向經營者們宣講低碳環保知識,幫助他們理解熟悉低碳生活的理念并使他們感受到低碳經濟所帶來的好處。
三、結語
在農村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挑戰,發展農村經濟,保護農村環境是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事實證明,只有一個可供持續發展的農村自然資源和一個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才會有持續發展的農村經濟。在農村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努力發展低碳生產、低碳消費、低碳服務的新型經濟模式。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大力推行節能減排工作,推廣新能源的應用,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農村經濟的低碳化。(本文來自于《環渤海經濟瞭望》雜志?!董h渤海經濟瞭望》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于躍單位:天津師范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