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區旅游經濟與環保資源的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寧夏旅游經濟與環境資源的互動關系
寧夏地處我國西北內陸黃河上游,“水、沙”巧妙組合造就了寧夏“塞上江南”的美譽.區內旅游資源豐富,自然與人文旅游景觀相互交融.近年,寧夏實施旅游興區戰略,以打造“西部獨具特色旅游目的地”、“面向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的國際旅游目的地”為發展目標,旅游業取得了較快發展.同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寧夏氣候干旱,生態環境脆弱,承受外來干擾能力弱,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與該區域環境資源承載力之間的關系十分微妙,如果過度地追求旅游經濟增長,將會給環境資源帶來巨大的壓力,甚至造成環境資源系統的崩潰.寧夏旅游經濟與環境資源協調關系的定量研究能夠及時發現旅游經濟與環境資源二者之間的協調發展度及發展動態,能夠為區域綜合發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決策依據,為區域旅游業發展和環境資源保護指明方向。
2寧夏旅游經濟與環境資源協調發展定量研究
2.1研究方法
協調發展度評價模型是定量研究經濟系統與環境系統協調發展度的方法之一,它能夠度量兩個系統之間的平衡關系,為決策者提供科學依據.根據協調發展度計算公式,可以計算得出寧夏旅游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度.
2.1.1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采用文獻分析法,對相關旅游經濟與環境資源協調發展的指標進行收集、分析,根據寧夏的區域性特征對收集的指標進行篩選和調整,使指標體系的選擇符合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表1).在評價指標選取中需要說明一點:寧夏沿黃經濟區的建立促使寧夏重要的各個產業都向該區集聚,形成沿黃經濟產業帶.2010年第一產業比例為7.63%,第二產業比例為52.96%,第三產業比例為39.41%.未來沿黃經濟區主要以二、三產業為主,并且工業化導向越來越明顯,即大量的資源和產業在沿黃經濟區集聚,這使得寧夏的環境資源問題首先在這一區域表現突出.沿黃經濟區作為一個特殊區域在整個寧夏資源環境評價中相當關鍵,因此,在選取環境資源評價指標時,也將沿黃經濟區作為重點評價對象,選取了沿黃經濟區工業排放SO2去除率(%)、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等指標.
2.1.2熵值法確定權重熵值法是一種客觀賦權方法,它根據來源于客觀環境的原始信息,通過分析各指標之間的聯系程度及各指標所提供的信息量來決定指標的權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觀因素帶來的偏差。
2.2評價標準
協調發展度的計算結果必須通過一系列評價標準加以衡量,才能表達其形象的含義.通過參照國內外各種綜合指數的分級方法,按照協調發展度的大小將環境資源與旅游經濟的協調發展狀況分為3個層次(表2).
2.3評價結果
根據上文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和協調發展度計算模型,采用2002—2010年《寧夏統計年鑒》、《寧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寧夏旅游經濟發展統計公報》中部分數據,計算出環境資源與旅游經濟發展水平的協調指數C、綜合評價指標數T以及環境資源與旅游經濟的協調發展度D,結果見表3.
3結果分析
3.1旅游經濟與環境資源綜合發展水平分析
由表3可知,寧夏旅游經濟綜合發展水平總體上呈緩慢上升趨勢.2002—2003年有所下降,這是由于2003年的非典事件嚴重影響了旅游經濟的增長.隨后又開始回升,呈緩慢上升趨勢,2008—2010年增長幅度較大.環境資源綜合發展水平總體上也呈增長趨勢,2002—2004年增長較快,2005—2007年增長緩慢,2008—2009年又增長較快,隨后至2010年稍有下降.這是由于“十一五”期間,寧夏以環境承載能力、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等因素為依據,對全區進行環境保護功能區劃,不同區域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不同的環境要求和措施,實施差別化的區域環境管理政策.同時,對中部干旱帶、南部山區中的退耕還林還草地區、草原“三化”地區等限制開發區域進行環境保護引導和調控,減輕環境壓力.此外,寧夏緊緊圍繞跨越式發展主題,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工業結構和布局調整,制定了寧夏工業新一輪技術改造規劃(2008—2012年),按照產業集群和配套要求,大力發展“五優一新”產業,全面啟動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工程.這一系列發展政策上的調整,都改善了環境發展的局面,使環境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總之,旅游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和環境資源綜合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有逐漸縮小的趨勢.
3.2旅游經濟與環境資源協調發展度分析
從表3還可以看出,2002—2010年寧夏旅游經濟與環境資源協調發展度總體呈上升趨勢.在協調發展度等級上,2002—2004年輕度失調,2005—2008年瀕臨失調,2009—2010年發展為勉強協調,總的協調等級由輕度失調轉變為勉強協調.依據經濟系統與環境系統的綜合發展水平不同,可將每個協調發展度分別再分為3種類型:即f(x)>g(y),為環境發展滯后型;f(x)=g(y),為經濟與環境同步型;f(x)<g(y),為經濟發展滯后型.由f(x),g(y)的值可知,在每個協調發展度中,旅游經濟總是嚴重滯后于環境資源的發展,說明旅游經濟與環境的協調度低,今后寧夏應繼續加大旅游發展投資和政策扶持力度.2008—2010年協調發展度增長幅度較大,與旅游經濟綜合發展水平相吻合,這是由于西部大開發以來寧夏對發展旅游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因而旅游經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旅游經濟與環境資源逐漸開始趨向于協調發展.
4結論與展望
寧夏旅游經濟與環境資源綜合發展水平及協調發展度低,目前還屬于過度發展類型(過度區間),距優質協調發展類型還有很大距離.旅游與環境二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建立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促進旅游經濟系統與環境資源系統向優質協調發展至關重要.寧夏2011年旅游業總收入比2010年增長24.2%,說明寧夏旅游業發展速度快、潛力大,因此,要繼續加強推進寧夏旅游業發展.滯后于環境的旅游經濟現狀要求寧夏充分挖掘回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旅游,增強地方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提高旅游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同時,不可忽視環境資源的保護工作,由旅游經濟與環境資源綜合發展水平不斷縮小的趨勢可以推測: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活動的頻繁發生,最終會促使旅游經濟超越環境資源的發展,對環境資源造成巨大的壓力,呈現環境資源發展滯后于旅游經濟的局面,這就會嚴重威脅到區域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態勢,所以在發展過程中要未雨綢繆,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特別是旅游業的發展規劃,應倡導與環境資源保護要求相符合的生態旅游、公益旅游、低碳旅游等,并增強旅游者的環保意識,建立有效的景區管理與監督制度,使旅游與環境達到和諧共生,朝有利于區域和諧發展的方向演進.
作者:張歡苗紅單位: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