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與優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以2002—2016年的農村居民純收入和八大消費品支出歷年數據為依據,構建ELES面板數據模型,通過對農村居民消費傾向的變動情況進行分析,了解居民消費結構在這段時間內發生的變動;從時間和不同收入層級個體兩個角度對農村居民需求收入彈性進行分析,得出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特征,結果表明交通通信、醫療保健和衣著類將成為未來農村居民消費的熱點;低收入層級的農村居民較高收入居民具有更高的消費意愿。同時,還構建信息熵這一指標,衡量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化的質量和合理性,得出中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以較慢的速度不斷優化的結論。
關鍵詞:農村居民消費結構;邊際消費傾向;需求收入彈性;ELES模型;信息熵
0引言
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持續增長,消費對經濟的推動作用也變得越來越突出。隨著居民在消費領域中的支出不斷擴大,居民的消費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為引導居民消費需求,進一步促進居民消費的擴大和消費結構的升級,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若干個部門共同了調整消費結構、促進消費升級的相關文件。在實現消費升級中,消費結構作為不得不提的一個話題,不僅反映人們的消費水平、消費質量等,也關系到國家發展、國民經濟的提高。當前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消費結構進行了大量研究。從對居民消費行為的研究來看,其切入點大多是影響因素,而收入作為影響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一個重要因素,現有文獻主要是通過各個省際、城鄉收入差距進行對比研究或直接對兩者的關系進行研究,而對不同的收入水平與消費結構的關系進行研究的文獻較少;從研究方法上看,運用ELES模型的文獻居多,但是較少關注不同消費類別商品的ELES模型具體形式是否不同這一問題;從研究的深度來看,大多數文獻主要關注農村消費結構的變化情況,而對消費結構變化的質量關注較少,對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缺乏更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本文構建并識別ELES模型在不同消費類別商品的的具體形式,通過農村居民消費傾向的變動實證分析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并構建信息熵這一指標,衡量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質量和合理性,進一步為擴大內需和釋放農村居民消費潛力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1模型構建、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1.1模型構建
目前,有很多研究學者深入研究了消費結構,最常用的研究工具為恩格爾系數和擴展線性支出系統(ELES模型)。這兩種方法對研究消費結構非常有效,ELES模型的前提是當人們想在市場中獲得某種商品或者是想獲得某種服務的時候,主要看人們的收入和這類商品的平均價格,該學者將需求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本需求,另一種是超額需求,人們的基本需求無關于收入,人們的收入恰好能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剩下的收入將會轉向超額需求。
1.2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為構建ELES模型,綜合多種原則本文最終決定選擇2000—2012①年農村居民純收入和各項消費支出數據為樣本,并按國家統計局的分類方法,將農村居民收入層級按照收入水平不同共分為5個小組,這5個小組分別是低收入群體、中偏下群體、中等收入群體、中偏上群體和高收入群體;同時,還對居民的消費支出做了分類,分別是食品、衣著、居住、家庭設備及用品、醫療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娛樂和其他商品及服務這8類。在構建本次模型中,為了防止價格因素影響居民選擇,本文還采用了消費價格指數和分類價格這兩個指標平減了各項支出。本文所有數據均來自于統計局官網。
1.3模型的估計和識別
為了建立模型,本文使用了STATA軟件評估α(k)和β(k)數值,分析得到了R2、β(k)的T檢驗結果,最終根據獲得的結果選擇模型。
2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特征
隨著居民收入的變化,消費者的消費變化主要表現在消費檔次上,比如說消費者從低端消費產品轉移到高端消費產品上,這些高端消費產品往往是需求彈性較高的產品。從消費層次上來看,消費者的消費屬性也發生了變化,更傾向于消費非基礎性產品。當然,居民們在這些消費層次上的關系為此消彼長關系,這也是本文著重討論的問題。這一理論持有如下觀點,劣等品的收入彈性小于0,必需品需求收入彈性往往介于0~1之間;但是人們對于奢侈品的需求彈性往往超過1。整體來講,銷售高檔商品獲得的收入彈性較大,銷售生活必需品的收入彈性較小,因此高檔商品生產商往往會不遺余力地推廣高檔產品。本文依據ELES實證結果從邊際消費傾向的變動和需求收入彈性對2002—2012年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特征進行分析,從各項消費占比的變動對2002—2016年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特征分析。
2.1各項消費占比變動分析
2002—2013年各類消費支出占比呈增長趨勢,2013年由于統計口徑的變化,各類消費支出占比的變化較大,而從2013—2016年的變化趨勢來看,各類消費支出仍呈現增長的趨勢,因此中國農村居民的總體消費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從具體消費支出項目來看,交通通信類較其他消費支出項目增長更快。
2.2邊際消費傾向分析
從ELES模型回歸結果中可知,2002—2012年中國農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β(k)為0.65,說明農村居民純收入每增加1元,有0.65元用于消費。從各項消費支出的邊際消費傾向來看,排前三位的消費支出項目分別是:交通通信類、居住類和食品類。然后依次是衣著類、醫療保健類、家庭設備及用品類和文教娛樂類、其他商品和服務類。從邊際消費傾向的變動來看,交通通信類商品快速增長,食品類、居住類商品仍占據重要地位。
2.3需求收入彈性分析——時間角度
根據2002—2012年各項消費支出的消費占比,并結合式(6)計算出農村居民在不同消費項目上的支出情況。這些消費項目的需求收入彈性全部都大于零,彈性需求最高的項目為交通項目和通信項目,其次為衣著類,然后依次是家庭設備類、醫療類、居住類、其他商品和服務類、文教娛樂類、食品類。由表3可以看出這些消費項目的需求收入彈性全部都在0以上,這一現象表示隨著收入提高,居民們會增加對各個消費項目的需求,而農村的消費量也會不斷增長,在上述項目中,食品等項目的收入彈性維持在1以下,因為食品、居住等屬于生活必需品,這些無論收入高低都需要支出。交通通信、衣著類和家庭設備及維修類的需求收入彈性在所有年度基本均大于1,但整體均呈下降趨勢。2.4需求收入彈性分析——不同收入組角度根據不同收入水平的農村居民各項消費支出的消費占比,并結合式(6)計算出收入水平各不相同的居民們的消費支出情況。
3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優化
由上述分析可知,隨著時間變化,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同收入層級的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的變化程度也各不相同。那么,消費結構的這些變化是否合理仍未得到進一步的研究,因此本文引入信息熵這一指標,對中國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變化的質量進行分析。由此可知,中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有以下特征:第一,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一致的。在2002—2016年期間,交通通信類、醫療保健類和家庭通信及用品消費增長速度較快,而食品類和居住類消費增長趨勢放緩,這說明隨著人們收入水平提高,農村居民也愿意增加基本生活品之外的精神文化消費,消費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從原來以基本生存型消費為主,轉變為享受型消費占比提高。第二,居民的收入等級也顯著影響著居民的消費行為,尤其影響了食品消費占比。這一現象說明,收入等級高的居民消費意愿較低,而儲蓄意愿很強。因此,應該將重點放在改變收入水平高的居民的思想上,讓他們將儲蓄的資金部分拿出來用于消費,這是釋放農村居民消費潛力的關鍵。第三,從消費內容上看,在消費結構變化過程中也可以看出居民對商品需求是多樣化的。由上述分析可得,食物、居住等傳統消費不斷升溫,人們更傾向于消費醫療保健產品。交通通信、醫療保健和家庭設備及用品將成為未來消費的熱點。一方面,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網絡消費的迅速增長,其快捷便利、物美價廉和種類齊全的特點,極大地改善了農村居民的消費環境,促進了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消費。而且,“十三五”期間,國家大力發展農業農村信息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深入推進更是極大地方便了農村居民的生活;另一方面,隨著城鎮化和信息化的不斷推進,農村與城鎮的聯系也越來越多,使得農村居民的交通通信消費增長迅速。而近年來由于農村環境的破壞和污染,農村居民的患癌死亡人數不斷增加,居民越來越重視投資身體健康,因此居民將更多資金投放到了醫療保健領域;而目前我國雖然在農村全面實施了醫療保險,但醫療保險制度并不健全,仍存在很大的問題。因此,農村居民儲蓄意愿較高。但是居民對生存資料的消費熱度降低,更重視穿衣打扮,因此衣著類消費呈現出上升的趨勢。這是因為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僅僅關注服裝的價格,更多地關注服裝的設計、品牌、風格。服裝多樣化和個性化等新的消費特點,促進了農村居民對衣著類商品的消費,同時也推動了定制服裝產業的崛起。第四,從居民消費結構角度來看,在滿足了基本需求之后,居民越來越重視享受和對未來的投資,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從速度上看,食品、居住類商品較交通通信、醫療保健類商品在消費結構優化中的貢獻較小,因此,如何滿足食品、居住類等傳統型消費商品新的需求及促進交通通信等新的消費需求持續不斷增長,也是擺在消費結構變化面前的第一問題。
4結論
綜上所述,中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從具體的消費項目上看,中國農村居民食品消費的需求量不斷下降,但是用于醫療保健、穿衣打扮上的消費越來越高。從消費需求上看,中國農村居民消費需求逐漸向發展型和享樂型方向發展,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征。從居民收入水平變化趨勢來看,收入水平不同的人其消費結構變化差異很大,收入層次的差距也對中國農村居民的消費行為產生重要影響,低收入家庭的消費意愿較強而高收入家庭的消費意愿降低。因此,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促進交通通信產業的發展,不斷滿足中國農村居民新的消費需求;同時,通過提供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商品及服務,進一步釋放高收入農村居民的消費潛力,從而促進中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參考文獻:
[5]丁宸.居民收入不確定性、收入結構變遷與提升居民消費需求[J].經濟研究參考,2015,(20).
[6]魏勇,楊剛,楊孟禹.城鎮居民消費升級特征與動因研判——基于空間溢出視角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7,(1).
[7]胡若癡.二元經濟結構下我國農村消費的情況、制約因素與對策研究[J].消費經濟,2010,(1).
[8]楊剛,魏勇,楊孟禹.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居民消費行為變動與治理:重慶例證[J].宏觀經濟研究,2014,(7).
[9]閆文周,王巧瑞.信息熵在農村居民家庭消費結構分析中的應用[J].統計與決策,2005,(18).
作者:嚴奉憲;胡譯丹 單位:華中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