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蔬菜產業經濟效益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介紹了桂北山區的氣候特點與蔬菜種植概況,分析了該地區發展蔬菜產業所具備的優勢。闡述了蔬菜種植的成本與經濟效益,并指出了自然、技術、經濟、市場幾個方面的因素對蔬菜產業經濟效益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如何提升蔬菜產業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桂北山區;蔬菜產業;經濟效益;影響因素
一、桂北山區氣候特點與蔬菜種植概況
廣西桂北山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氣候差異較為明顯,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境內山巒重疊,呈現出復雜的地勢地貌特征,屬于典型的山多地少地區。由于年平均氣溫較高、土壤肥沃、且有著豐富的農業資源,適宜糧食與多種經濟作物的生長。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下,十分適合種植茄瓜、西紅柿、黃瓜、蘿卜、豆角等蔬菜。長期以來,桂北山區的蔬菜種植采用傳統勞作的方式,受氣候條件的制約較大。而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現代化農業轉型的需求,反季蔬菜的種植開始日益普及,對山區的立體氣候資源實現了合理的開發利用。以桂林市為例,2016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為204.22萬畝,蔬菜產量達到了415.57萬噸,同比增長3.5%。不僅有效緩解了周邊城市蔬菜供應緊張的情況,更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
二、桂北山區蔬菜產業優勢
近年來,桂北山區的蔬菜產業依賴于自身的優勢條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首先,隨著國家新一輪“菜籃子”工程的重點推進,自治區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并將其列入到農業農村的經濟發展規劃之中。其次,蔬菜作物有著生產周期短、投入產出比高的特點,有著相對較高的比較效益,可達經濟作物的2.5倍,更是糧食作物的5倍之多。對于農業結構的優化、農民收入的增加,發揮著十分重要的產業帶頭作用。再次,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蔬菜產品贏得了越來越大的消費市場。與此同時,對于蔬菜的品種、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綠色、安全的蔬菜產品。同時,桂北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與氣候條件優勢,為發展大規模的蔬菜產業提供了可靠保障。加上航空、公路和鐵路運輸的日益發達,蔬菜產品可以迅速及時的運送到省內外的各大市場。此外,在蔬菜銷售方面,桂北山區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的蔬菜加工企業,年加工量更是超過了百萬噸。依托于區域內的蔬菜批發市場,逐步成為省內外蔬菜產品的重要集散地。
三、蔬菜種植的成本與經濟效益
在貨幣表現的商品生產中,成本體現的是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耗費。按照《現行農產品成本核算方法》的觀點,某一商品的生產過程,所耗費的全部社會勞動,包括了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兩個部分。每畝的生產成本,由每畝物化勞動費用、每畝活勞動費用兩部分構成。而單位面積成本,則是生產總成本與種植面積的比值。蔬菜種植的成本的物化勞動費用,主要包含了種子農藥、排水灌溉、畜力與機械作業等。由于蔬菜種植仍以人工勞動為主,活勞動是指勞動力的成本,包括了自己的人工消耗與雇工人員的工資支出。桂北地區蔬菜產業是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無論是對于農民收入的增加,還是農村經濟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蔬菜種植的經濟效益,可以從蔬菜的畝均效益、勞動生產率等方面來分析。隨著蔬菜種植過程中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增加,其經濟效益可達90%以上,畝均效益較其他農作物高出很多,與畝均投入工作量成正比。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用工數量明顯減少,大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并保持了平穩上升的態勢。
四、蔬菜產業經濟效益的影響因素
蔬菜產業的經濟效益,受到了來自于自然、技術、經濟、市場幾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在蔬菜種植的過程中,容易受到氣象條件的影響。盡管桂北地區雨量充沛,但由于地理環境條件、以及季風轉換的影響,表現出降雨量季節的分布不均。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日多、濕度大,都會影響到蔬菜的種植與產量。新技術的應用相對較少,更加缺乏完善的技術推廣體系。不僅導致了蔬菜單產水平低,更存在著蔬菜質量安全隱患[3]。桂北山區的水利設施薄弱、且配套性不足,對于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弱。蔬菜種植以分散經營為主,規模化種植水平偏低,蔬菜產業化程度不高。難以提升蔬菜產業的綜合優勢,更不利于產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蔬菜市場的發育程度偏低,尚未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菜農無法及時、準確的獲取市場信息,更缺乏具有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加上流通環節的偏多,進一步壓縮了菜農的經濟收益。
五、如何提升蔬菜產業的經濟效益
桂北山區的蔬菜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形成了許多優勢資源。應當積極探索新途徑,不斷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在蔬菜新種子的培育、繁殖方面多下功夫,努力培育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蔬菜新品種。依托區域優勢與現有的蔬菜生產基地,對整個蔬菜產業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布局。在深加工上多下功夫,以做大做強特色為重點,加大市場宣傳和開發的力度,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度的產品和品牌,以促進蔬菜產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通過政策和資金的引導、支持,進一步強化市場體系建設。以菜農為主體,成立各類蔬菜行業協會和經濟合作組織,更好的組織協調蔬菜生產、加工和銷售。培育發展蔬菜龍頭企業,努力形成規模化的產業效應,從而更好的開拓市場,輻射帶動農戶。構建蔬菜產銷信息網絡,分析和研究蔬菜產銷的信息資源,為生產者、經營者提供更加準確、便捷的信息服務。以開發市場競爭主體為重點,以無公害和綠色生產為特點,并積極實施外向型的發展戰略,為蔬菜產業的發展不斷拓寬渠道,從而贏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袁素華.提高蔬菜種植經濟效益的途徑[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4(24).
[2]崔長輝,齊心.蔬菜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對策探討[J].吉林蔬菜,2012(3).
[3]楊金漢.面向市場發展特色蔬菜產業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2(19).
作者:莫建軍;楊海娟 單位:桂林市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