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長三角對外經貿發展模式改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從五口通商開始對外開放至今,寧波港已經有160多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之后由于寧波作為戰略上的海防城市,投資、外貿發展都受到嚴重制約,寧波的開放通商中斷了30年。1979年之后,在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指引下,寧波外經貿得到了快速發展。經過改革開放近三十年的發展,寧波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對外開放口岸之一,外經貿發展水平居于全國前列。
1.開放型經濟成為寧波經濟增長的主動力。開放型經濟對寧波市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發揮了主力引擎作用,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0%,外資和外貿的增長與全市經濟總量的增長保持了非常強的相關性。寧波近三十年來的經濟增長主要是外經外貿拉動。2008年,寧波市外貿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分別為118.9%和81.2%,與全國、浙江省相比,外貿依存度與出口依存度分別高于全國59.7和48.2個百分點,高于浙江省50.6和31.1個百分點。外貿對寧波經濟拉動的作用還體現在,提升了寧波的經濟實力和城市競爭力,促進寧波經濟結構提升,增強了寧波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化程度。
2.貿易水平處于全國領先。寧波市的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為主,出口總額中加工貿易僅占四分之一。出口產品以機電產品為主,進口產品以原材料、半成品為主。2008年,寧波出口產品中有58.32%為機電產品,13.59%的比重為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排名前二十位的商品占到寧波出口額的50.08%。寧波的出口結構相對于全國水平而言,處于更高的階段,但同時服裝及衣著附件和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兩類商品的比重達到19.95%,依然占有較高的比例。而進口產品前二十位幾乎全部為原材料和半成品,主要用于生產加工。出口地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進口地主要集中在亞洲。
3.利用外資的規模不斷增加,來源主要集中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國際避稅地成為外資的主要來源之一。截至2008年年底,寧波累計批準外資項目數12433個,投資總額704.03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384.5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97.45億美元。近幾年實際利用外資的增長速度開始下滑,到2008年增長率僅為1.30%。在寧波外商投資中全球主要避稅地薩摩亞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和開曼群島比例較高,2008年實際利用外資中有25.79%來自于這三個地區,2007年也高達27.50%。寧波外資經營方式主要采取獨資經營,投資主要集中于制造業、服務業,投資規模有待提高。
二、寧波市經濟貿易受金融危機影響情況
國際金融危機對寧波經濟貿易情況造成了重大沖擊,主要體現在三個領域,即進出口、外商投資和國際技術經濟合作。金融危機大規模爆發后,寧波外貿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進出口額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負增長;外商投資受到影響的程度也較為嚴重,來自發達國家和亞洲周邊國家的投資都大規模下滑。
1.出口受到重大打擊,同比出現大幅下降。2008年1月份,寧波出口額為38.31億美元,同比增長37.1%,到2008年10月份之前都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之后,寧波出口增長開始出現大規模下滑,2008年11月出現了同比1%負增長,環比更是高達18.92%的負增長。2009年2月和3月,單月出口額從最高的38.31億美元,下降到17.35億美元和28.09億美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4.4%和-18%。寧波出口受金融危機影響的程度與全國和浙江省相比,基本上保持了同步,只是寧波的波動幅度略高于全國水平。
2.初級產品出口受影響程度和波動幅度高于工業制成品。寧波出口產品中工業制成品的比重達到96%以上,2008年1月以來最高月份的比重達到97.55%。從受沖擊的程度來看,初級產品呈現出大起大落的特征。金融危機大規模爆發后,初級產品出口下降的幅度明顯大于工業制成品,并且波動也較為劇烈。從2009年3月后的環比數據也能看出,初級產品出口的波動程度更為顯著,并且好轉的程度也不如工業制成品。而從具體進出口產品構成來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受金融危機影響較為嚴重,紡織服裝出口好于寧波出口整體情況。紡織服裝類產品,由于需求彈性相對較低,在國外市場處于中低檔水平,在本次金融危機中受沖擊的程度相對較弱。
3.外貿公司出口受影響程度最大,其次是外資企業出口,自營進出口企業出口波動相對較小。在金融危機之前,各類型企業出口的大致比重為4∶2∶4。金融危機大面積爆發后,寧波外貿公司出口受到較大沖擊,如在2008年7月,外貿公司出口為17.18億美元,占到總出口額的39.11%,之后逐月回落,最低月份為2009年2月,5.38億美元,絕對額只相當于最高月份的30%多,占出口額的比重也大幅下降到31.02%。經濟形勢好轉后,外貿公司出口的增長也較為迅速,快速反彈的特征比較明顯。
4.對亞洲、歐盟的出口受金融危機沖擊較為嚴重,對北美洲市場沖擊弱于平均水平。2009年3月后,對北美和歐洲市場的沖擊在逐漸恢復;對亞洲市場沖擊較大,下降速度仍然明顯;對歐盟市場的沖擊位于平均水平,但在恢復期,對歐盟出口增長明顯乏力;在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寧波對美出口商品占總出口額的比重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
5.新增外商投資受到重大沖擊,對外資的吸引力呈下降趨勢。近兩年,寧波對外資的吸引力開始下降,主要原因是土地、勞動力等成本的迅速上升,導致國內外其他城市的外資吸引力反而上升。從實際利用外資月度同比變化的數據來看,在金融危機之前,寧波實際利用外資的月度同比增長率已經開始出現負增長,而進入2009年寧波實際利用外資并沒有出現明顯的好轉。外商投資第二產業受金融危機影響較為嚴重,第三產業實際利用外資并沒有受到明顯影響。寧波外資主要投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投入僅占總外資的1/4左右。在金融危機之前,外資投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都有所放緩,進入2009年之后,第二產業合同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都出現了顯著下滑,第三產業合同外資金額也出現了明顯下滑,但第三產業實際利用外資呈現出較為顯著的增長。外商投資第二產業的下滑速度并沒有得到遏制,第三產業實際利用外資的形勢也并不樂觀。
三、原因分析
如上所述,國際金融危機對寧波經濟貿易造成了嚴重沖擊,已經對寧波經濟增長、就業、居民收入提高構成了重大影響。這固然是由寧波經濟的高度外向性所決定的,但也與寧波所處的國內外環境息息相關。
1.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致使歐美國家消費和投資需求大幅萎縮,造成出口困難,同時由于金融危機引致的其他市場需求下滑程度更為嚴重。寧波外貿出口的主要國家是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占到寧波總出口的一半以上。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金融危機嚴重削弱了當地的投資和消費需求導致對其出口大幅下滑。受到危機沖擊時,亞洲市場下滑的速度最為顯著,較好的為北美洲市場,歐洲市場處于兩者之間。恢復期,亞洲市場恢復得較為迅速,而歐洲市場和北美洲市場恢復則相對緩慢。
2.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人民幣持續升值,企業利潤快速下滑,經營困難。美元對全球主要貨幣貶值,人民幣盯住美元,也就對其他主要貨幣變相貶值。匯率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是服裝紡織類和某些低端機電產品,也會對某些加工貿易企業產生影響。寧波出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勞動密集、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匯率的波動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利潤和盈利能力。2008年,寧波出口額最大的兩類商品服裝及衣著附件和紡織織線、織物機制品分別占到總出口的12.51%和7.44%。寧波出口前二十位的其他商品也主要集中在一些低附加值的零配件和小型工具,這些商品的附加值非常低,匯率變化會直接削減企業利潤,造成企業經營困難。
3.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嚴重影響寧波商品出口。寧波出口市場主要是歐美等發達國家,進口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對寧波商品出口構成重要影響。2009年2月23日,歐盟對中國緊固件反傾銷案件做出終裁,裁定中國緊固件在歐盟傾銷并決定征收77%至85%的高額反傾銷稅,寧波眾多緊固件企業只能退出歐盟市場。寧波是國內重要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汽車輪轂產量很大。在這場反傾銷官司中,寧波市共有50多家企業涉案,涉案總金額為2500多萬美元。2009年年初,美國商務部以中國產鋼絲層板存在政府補貼為由,初步裁定對該產品實施最高為437.73%的懲罰性關稅。寧波市企業涉案金額4000多萬美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11月15日,寧波外貿企業遭遇的各類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突破2億美元,已經超過2008年全年1.5億美元的涉案金額。
4.地方政府反應迅速,但可使用政策空間有限。在2007年年底,寧波很多企業已經向政府反映,嚴厲的宏觀調控政策已經使企業的生存環境惡化,某些企業開始虧損或僅有微薄的利潤。寧波市政府通過調研和企業反映的信息,逐漸意識到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已經超過了企業的承受能力。但主要宏觀調控政策,如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和進出口政策并不是由地方政府決定,地方政府影響省一級和中央政府的能力非常有限。在2008年3月份之后,寧波出口企業已經意識到國際市場環境的嚴峻性。寧波政府相關部門在調研過程中發現某些出口歐美國家的企業,出現訂單減少,毀單、撤單、違約的情況上升,出口形勢可能進一步惡化。到2008年6月份,從企業訂單和企業反饋的國際市場信息已經可以確認出口將出現嚴重下滑的局面。寧波市地方政府采取了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對困難行業進行補貼、增加信貸資金供應等措施,惠及部分企業,但畢竟政策空間和力度有限,難以改變眾多企業面臨的惡劣市場環境,無法扭轉外貿急劇下滑、外資大幅萎縮的不利局面。
5.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價格快速上升,致使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大幅增加,降低了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我國外貿領域的競爭力主要來源于成本優勢,成本優勢又主要來自于低廉的土地價格、長期壓低的勞動力價格和環境污染等方面的較低要求。寧波外貿生產企業也得益于此。近兩年,上述成本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首先,國家開始注重農民收入提高和農民工收入提高和權益保護,直接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很多出口企業對所雇用的農民工并不繳納國家規定要求的保險和社保費用,如果加上這部分成本,企業增加的成本將會更高。近幾年,國家為了提高農民收入,從農業補貼、糧食保護價收購、農民醫療養老等方面作了大量轉移支付,提高了農民外出務工的機會成本。其次,土地價格上升導致企業經營成本上升的幅度更為顯著。2006年9月開始,寧波市工業用地全面實施“招拍掛”并實行最低出讓價標準。自此之后,寧波工業用地價格大幅攀升,很多企業無法承擔高昂的用地成本。受土地指標緊缺、農保地置換以及土地規劃調整等影響,大量已批項目無法正常落地,不少外資項目已撤資或減資。目前寧波已經成為全國房價最高的城市之一,2010年房價漲幅更是位于全國前列。再次,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也增加了企業的成本。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實際上是將原來不包含在企業的外部成本內部化,這勢必會增加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
6.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貿易增長方式仍以粗放型為主。2008年,寧波出口產品中有58.32%為機電產品,13.59%的比重為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排名前二十位的商品占到寧波出口額的50.08%。服裝及衣著附件和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兩類商品的比重達到19.95%,依然占有較高的比例。出口排名前十位的其他產品分別為:液晶顯示板、船舶、燈具照明裝置及類似品、電線和電纜、鋼鐵或銅制標準緊固件、塑料制品、汽車零件、家具及其零件。雖然,這些產品主要是機電產品,但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相對較低,仍然沒有轉變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局面。寧波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在國際市場仍處于低端,絕大多數商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也相對較低,受到金融危機較為嚴重的沖擊。同時,寧波企業順應國際市場和客戶需求變化,開展技術改造、技術創新,自主研發新產品、新技術和培育自主品牌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
7.國際營銷網絡建設滯后,終端客戶把握能力較弱。寧波企業獲得海外訂單主要是通過各種類型的訂貨會,通過海外的貿易商或采購商來銷售產品,通過建立海外營銷機構直接銷售產品的企業還僅占很少的部分。通過海外中間商出口商品,雖然能夠降低營銷費用,但絕大多數利潤被中間商獲得,并且企業不能獲得穩定的終端客戶,沒有自己的營銷網絡,無法第一時間了解客戶和市場的變化。與寧波龐大的出口規模和一般貿易占絕對優勢出口結構相比,海外分支機構尤其是營銷機構建設非常滯后。在金融危機期間,由于沒有海外營銷機構,企業就很難降低客戶流失和獲得新客戶來減緩需求下降給企業造成的嚴重影響。
8.進出口配套服務體系不完善,尤其是金融服務體系發展滯后。進出口貿易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不同國家的法律、商業、金融體系,需要辦理大量相關手續,尤其是需要完備的金融支持體系。目前,寧波市政府在支持企業進出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簡化手續辦理和幫助企業協調各方面資源。但與發達國家的外貿支持體系相比,寧波的發展水平還相對較為落后。尤其是金融方面的支持,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可以做到一站式服務,并能夠針對外貿企業的要求和商品特點提供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寧波已經引入了大批國內金融機構和國際金融機構,但限于金融政策和金融產品以及金融企業的經營水平,幾乎沒有一個金融企業能夠為寧波外貿企業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能根據企業要求和外貿商品特性設計個性化產品的更是微乎其微。
四、轉變對外經濟增長方式的政策建議
以下根據寧波的情況給出政策方面的建議,對轉變我國對外經濟發展戰略也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1.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從粗放型效益型和質量型過渡,從貿易大國轉變到貿易強國。2010年3月結束了我國連續70個月的貿易順差,表明我國貿易增長方式開始轉變。下一階段繼續增加研發和技術投入、注重品牌效應,提高對外產品結構層次,從中國制造過渡到中國創造。提高產業層次和加工深度,增強國內配套能力,促進國內產業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不斷提高層次和水平。
2.積極發揮進口的作用,保持貿易進出的基本平衡。長期的貿易順差不利于我國對外貿易的穩定增長,也會增加對外經濟領域的摩擦,適度平衡增長可以即維護我國對外經濟領域的權利同時也能促進我國對外經濟戰略轉型。
3.增加宏觀調控的靈活性,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政策活動空間。宏觀調控政策會影響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出臺適時有效的政策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情況,應當在關注國內經濟形勢的同時,對國際經濟形勢保持高度警惕,根據內外部環境迅速做出調整。地方政府更接近于經濟主體,對內外部經濟環境變化擁有較中央政府更為充分的信息,應當賦予地方政府在財稅領域和金融領域更多的政策空間。
4.要保持土地、原材料等要素資源價格的合理上漲。不僅僅是外貿領域,很多地區都出現了土地資源和基本礦產資源價格過快上漲,在合理的范圍內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如果出現過快上漲和泡沫將會影響國民經濟長期又好又快發展。
5.鼓勵國內企業在海外建立銷售網絡和渠道,增強最終客戶的控制能力。金融危機爆發后,暴露出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我國企業海外渠道和銷售網絡的建設非常滯后,導致出口下滑較為嚴重。商業領域中“渠道為王”的觀點已經得到了普遍認可,掌握了銷售網絡和渠道就獲得了顯著的競爭優勢。政府應當加大幫扶力度,幫助和資助國內企業走向海外建立自己的銷售網絡和渠道。
6.完善出口配套服務體系,尤其是金融體系建設。完善的外貿金融支持體系能夠幫助企業降低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例如在金融危機大規模爆發期間,有些企業由于沒有采取相應的出口保險,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在金融危機階段或者國外市場風險加劇的情況下,就更需要政府在外貿金融支持方面發揮引導和補充作用。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縱深推進,大宗產品進口規模將會大幅增加。進口大宗商品對進口企業的資信、實力以及相應金融服務提出更高要求,這就急需提高外貿領域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