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播西方經濟理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西方經濟理論在中國的傳播與擴散(1895年-1919年)
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慘敗,在亡國滅種的民族危機之下,代表著中國思想領域先進力量的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了向西方學習的艱難歷程。在經濟方面,他們學習西方社會的近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理論,以期推翻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所面臨的障礙和束縛,使得資本主義工商業得以迅速發展,實現國家富強。這一階段,在傳播西方經濟理論的過程中起到主力軍作用的是海外留學生。他們翻譯和編著了大量西方經濟學著作,亞當•斯密和約翰•穆勒的經濟學說、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以及新歷史學派、奧地利學派等西方經濟學流派也是在這一時期被介紹到中國的。嚴復、梁啟超和孫中山是這批留學生中的杰出代表。作為近代中國比較全面系統地研究了經濟范疇的第一人,嚴復翻譯的《原富》一書對晚清經濟思想的近代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776年,亞當•斯密的著作《國富論》正式出版,而出版于1902年的《原富》則是這部著作的中譯本。嚴復在翻譯過程中加入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和思考,初步形成自己的經濟思想。作為中國人翻譯的首部西方經濟學著作,《原富》使得中國人第一次比較系統的學習到通俗易懂的西方經濟學理論,其所倡導的自由主義經濟學說成了中國資產階級的武器,一方面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經濟思想,另一方面也大大推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其影響不可謂不大。
梁啟超是嚴復之后又一個在中國傳播西方經濟理論的重要人物,他在1902年到1915年間發表了數篇經濟論著。梁啟超的代表作品是出版于1903年的《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這本書向中國人介紹了西方國家經濟學的發展歷史和各主要理論,主要包括斯密派、非斯密派和新學派。梁啟超詳細介紹了壟斷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學說,并認為這二者是西方經濟理論界的前沿問題,這體現了梁啟超經濟思想的敏銳性和前瞻性。區別于嚴復,梁啟超并未絕對否定重商主義,相反地,結合中國當時實際,他認為重商主義有利于保護中國民族工業和對抗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侵略。梁啟超“開創了中國近代的經濟思想學說史學科”。孫中山是將西方經濟理論傳入中國的關鍵人物。在吸收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基礎上,孫中山形成了自己的經濟思想———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孫中山早年在外留學期間,閱讀了大量西方社會科學著作,這些著作中對其后來的“民生主義”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的一本是美國人亨利•喬治的《進步與貧困》。民生主義一方面要求“平均地權”,對中國土地問題的解決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另一方面要求“節制資本”,對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也提出了合理的規劃和要求。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是帶有綱領性色彩的經濟理論,它不僅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改變國家貧窮落后的局面,也對勞動人民的生活福利予以考慮和關懷,同時還注意到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潰瘍,并對此進行了尖銳的批判;不僅包含內容豐富類別完整的經濟理論,也對解決經濟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政策主張。所以說,孫中山的經濟思想是近代以來中國經濟思想的集大成者。必須要注意到的一點是,在19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西方國家由自由資本主義逐漸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其經濟政策也由自由放任轉變為貿易保護,此時的西方經濟學說已經是庸俗化了的經濟學。但在長期封閉的中國盛行了兩千多年的“重農抑商”、“崇本抑末”、“重義輕利”等封建傳統經濟思想面前,即使是庸俗化了的西方經濟學說,對于那時候的國人來說仍然是那樣的醍醐灌頂。這些理論的傳入逐漸瓦解了人們觀念中根深蒂固的封建經濟思想,促進了中國近代經濟思想的大解放。
二、西方經濟理論在中國的繼續擴散與發展(1919年-1949年)
西方經濟理論在中國的傳播在這一時期達到了最高峰。在此之前,傳播西方經濟理論的留學生主要以留日學生為主,相應的,傳入中國的西方經濟學知識和理論也主要是經過日本這第一道口的二手資料。但是隨著大批在歐美國家學習的留學生回國,這一局面終被打破。從歐美國家回來的留學生帶回了他們在歐美學到的第一手的經濟學理論和知識,這也使得傳入中國的西方經濟學理論更具有時效性。據文獻記載,這一階段,在當時的西方經濟學界占據主流地位的馬歇爾新古典經濟理論已在國內開始傳播,以及后來的新劍橋學派經濟理論也被引入中國并被大批學者接受并傳播。這說明了當時被引入中國的西方經濟理論并不滯后于西方國家,與西方主流經濟學之間年代差距也并非很大。在這一時期,對我國影響深遠的馬克思主義也傳入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主要通過海外華人傳入中國,包括旅歐華人、旅日華人以及旅俄華人。旅歐華人是馬克思經濟理論傳入中國的先驅。在歐洲的華工和勤工儉學的中國先進分子成為了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傳入中國的重要力量。他們身處西歐,親身經歷了資本主義機器化大生產的實際狀況,親眼目睹了在這樣的大機器工業背景下備受壓迫的工人階級。同時,西歐又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發源地,旅歐華人在這里最早接觸到了最純粹最原始的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觀念深深地植入了他們的思想中。旅歐華人在西歐組織了多個進步組織,如留法勤工儉學學生會、公學世界社、勞動學會等,《華工雜志》《旅歐周刊》《華工旬刊》等由他們創辦的刊物成為他們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陣地。蔡和森、鄧小平、等旅歐留學生直接研讀并翻譯了馬克思和列寧的經典著作,成為較早的共產主義者,他們到處宣傳馬列主義和十月革命,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先行者。
旅日華人是馬克思經濟理論傳入中國的使者。日本是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策源地,這里的留學生和華人通過創辦報刊,在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同時也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除此之外,陳獨秀、、等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也是最早在日本開始接觸到馬克思主義,他們回國后在國內把馬克思主義一步步由理論變為實踐,更廣范圍、更深程度地在中國傳播了馬克思經濟理論。旅俄華人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生力軍。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之后,在俄國的中國勞工紛紛加入到保衛革命勝利果實的斗爭中去。他們或參加布爾什維克黨,或加入蘇俄紅軍和工人赤衛隊,總之,旅俄華工是最有覺悟、最具先進性、最先接觸到列寧主義的中國無產階級。“旅俄華工聯合會”于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后建立,并陸續在全國建立了分會,出版刊物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不僅僅局限于報刊宣傳,“旅俄華工聯合會”還陸續派會員回國,向中國有識之士和知識分子面對面宣傳十月革命。此外,“旅俄華工聯合會”還想方設法和孫中山取得聯系,積極主動地向他介紹社會主義思想,并通過孫中山向全中國人民廣泛宣揚。旅俄華人在國內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宣傳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國內影響深遠,是把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傳入中國的中堅力量。
三、西方經濟理論的傳入對中國的影響
西方經濟理論的傳入對中國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這可以從短期和長期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首先,從短期來看,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指導,不僅對中國的社會性質、建設途徑等內容進行了科學的闡述,而且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經濟壓迫進行了揭露和批判,提出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綱領。此外,中國社會各界人士從振興中國經濟的需求出發,把西方經濟學說和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提出了大量有價值的思想主張,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指導了中國的經濟實踐。本時期民族企業的發展催生了大批的民族企業家,他們在結合自身企業實際的基礎上借鑒和運用西方先進的管理理論,提出了很多具有東方特色的企業經營和管理思想。在國民政府時期,國民黨為了建立強勢政府、規范經濟運行和維護自身經濟利益的需要,提出了發展國家資本的思想,但在這一過程中卻出現了官僚家族借經濟發展之名而謀取私利的現象,形成了近代中國特有的大官僚資本與國家資本相共存的局面。對于國民黨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實質,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其次,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西方經濟理論成為了以后國家制定經濟政策的理論依據,無論是實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還是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都有著西方經濟理論的支撐,這也是我國融入全球化浪潮的重要基礎。
作者:費小穎單位: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