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外向型經濟現狀及對策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外向型經濟”的概念最初與“出口導向型經濟”是相一致的,特指發展中國家的一種發展戰略,而后逐漸發展成為“外向型經濟”,其泛指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的一種體系或模式。1987年的《世界銀行發展報告》中,關于外向型經濟定義有如下明確解釋:所謂外向型經濟是指其貿易政策和產業政策對為國內市場進行的生產和為出口進行的生產之間不存在歧視,由于它有利于國際貿易的發展,而往往有些不適當地被看作是促進出口的戰略。新疆作為比較偏遠落后的地區,必須發展外向型經濟。目前,如何符合地區實際,選擇何種發展模式,以解決外向型經濟中存在的問題,是新疆外向型經濟發展面臨的熱門課題。
一、新疆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現狀
1.新疆進出口貿易現狀
2000—2008年期間,按名義價格來計算,對外貿易總額增長了8.8倍,出口額增長了15倍,進口額增長1.8倍。環比增長率來看,除了2001年對外貿易總額負增長20%外,其他年份都有高速增長,其中,2003年增速高達77%,世界經濟受金融危機影響日益凸顯的2008年增速也達62%,在2001年出現了負增長,增速達負20%。總的來看,環比增長呈現波動趨勢,且幅度較大。出口的最高增速出現在2002年達95%,出口負增長出現在2001年,高達負44%,2008年增速為68%,2000—2008年間增速呈現波動趨勢,增速差距高達139%。進口的最高增速出現在2003年,高達61%,而負增速出現在2006年,高達負32%,增速也呈現波動趨勢。2000年對外貿易結構來看,出口占53.18%,進口占46.82%。2008年對外貿易結構中出口占86.87%,進口占13.13%,說明出口在對外貿易結構中的比重明顯增加,進口比重的下降較為突出。
2.進出口商品結構現狀
2000—2008年期間,按初級產品和工業制成品的進出口額來計算,對外貿易總額增長了4.5倍,出口額增長了8.6倍,進口額負增長0.16倍。截止到2007年底,工業制成品貿易額占總貿易的93.1%;其中制成品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93.8%,進口額占33.6%。但從出口商品的分類來看,出口商品多為服裝,它的出口額423371萬美元,占出口總額比重36.80%;紡織制品、農產品、家具、汽車及底盤、番茄醬、塑料制品、鋼材、箱包等產品的出口額348662萬美元,占出口總額比重30.31%;鞋類產品的出口額124457萬美元,占出口總額比重10.82%;聚氯乙烯、玻璃制品、照明裝置、鋁及鉛材、鮮干水果、汽車零件等產品的出口額62519萬美元,占出口總額比重5.44%;全年機電產品出口202738萬美元,增長74.41%;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0571萬美元,增長78.8%。
3.利用外資現狀
2000—2008年期間,新疆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從58個增加到72個,合同總金額增加了6.01%;總實際使用金額增加了8.9%;2008年底,獨資經營企業的合同金額26549萬美元,占總合同金額的41%、實際使用金額10825萬美元,占總金額的實際使用金額的57%;合資經營企業的合同金額12349萬美元,占總合同金額的19%、實際使用金額5796萬美元,占總金額的實際使用金額的30.5%;合作經營企業的合同金額1121萬美元,占總合同金額的2.5%,實際使用金額866萬美元,占總金額的實際使用金額的4.6%;按貿易方式分,2008年,邊境小額貿易的出口額占總出口的81.7%,進口額占64.9%;一般貿易的出口額占總出口的15.04%,進口額占31.63%;貿易方式中加工貿易的貢獻率比較低,僅占總出口的2.3%,進口額0.63%。
二、新疆外向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加工貿易發展的緩慢影響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加工貿易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新疆參與國際分工的一種形式。但是新疆加工貿易的發展一直處在低的水平。貿易方式中加工貿易的貢獻率最低。2008年新疆按貿易方式分析的海關進出口額中邊境小額貿易的出口額比上年增長了16.5%;一般貿易的出口額比上年高達負41.16%;加工貿易的出口額比上年高達負28.21%。其中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均呈下降趨勢。特別是加工貿易的進出口比重一直保持著很低的水平。
2.外貿企業規模小,缺乏競爭力
現在獲得外貿經營權的企業越來越多,但多數企業的規模較小,經營秩序比較混亂,對外貿易經營者缺乏必要的戰略規劃。宏觀協調服務和監管工作未能完全適應貿易發展的形勢,短期行為突出,經常發生惡性競爭,低價競銷的情況屢禁不止。同時一方面由于多頭經營,力量分散,經營能力和競爭能力不強,中小企業難以承擔大宗商品和大型技術設備進出口業務經營,從而喪失一些難得的業務機會。另一方面則會使新疆經濟對某些國家依賴性比較大,容易受到對方國家經濟社會政策波動影響,使進出口貿容易面臨較大風險。
3.出口商品技術含量低
在新疆出口商品結構中,技術含量高的工業制成品比重偏低。就機電產品而言,內地均以技術與資本密集型的機械設備為主,機電產品中九成以上是機械設備。新疆機械設備在機電產品中所占比重雖然也上升到一定比例,但是,其中的技術含量和知識含量都跟內地有較大的差距。高科技的緩慢發展嚴重阻礙了新疆貿易的發展進程。
三、加速新疆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對策
1.大力發展旅游業,加快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新疆是中國面積最大的邊境省區,同8個國家接壤,擁有17個一類口岸和12個二類口岸。通過它們可以了解新疆,進而了解中國。目前,新疆已形成了“五區三線”的旅游業重點發展格局,景區開發步伐明顯加快。先后開發旅游景點(區)468個,其中國家級A級景區165個,5A級景區3個,4A級景區15個,3A級景區69個。2008年新疆國際旅游人數36.3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1.36億美元,但2009年旅游外匯收入比上年下降16%。國內旅游人數2195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197.95億元,比上年僅增長2.61%。《中國旅游資源普查規范》中列示的68種旅游資源類中,新疆占56種,居全國之首;新疆有許多被稱為“世界之最”的自然景觀。可以說,發展新疆的旅游業是增強新疆經濟實力、提高新疆的外匯收入、發展外向型經濟的一個很重要的戰略。
2.以拓展中亞市場為重點,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隨著蘇聯解體,中亞各國都突出地面臨著日用消費品奇缺和產業結構失衡與調整的問題,出現了一個市場和投資的真空,這就為新疆進入中亞市場提供了一個好的機遇。截止2008年底,邊境貿易額157.6911億美元,占新疆出口貿易總額81.71%,新疆邊境貿易市場主要集中在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兩國,上年出口商品總額78.6321億美元、71.7035億美元,分別占邊境貿易額的49.87%、45.47%,新疆出口總貿易額的40.74%、37.15%。另外,海關進出口總額中,哈薩克斯坦在2008年的出口額71.70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5%。這說明中亞國家正成為我國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走出去戰略和能源多元化戰略的重點地區。
3.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得到中央的支持實行外向型經濟為新疆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資金短缺和資源相對不足的困難提供了必要條件。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的作用,加強服務與監督職能的發揮,從金融保險服務、稅收、外匯管理等方面制定各種優惠政策,鼓勵、支持、引導企業和產品有計劃、有步驟地走出去。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使境外投資企業的管理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避免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
4.建立“知識型”的人才培養模式
從歷史分析的視角看西部地區的落后,其根源并不主要在資金的缺乏,否則這就無法解釋改革前的海南落后于西部省份,而在改革后的幾年迅速超過了西部各地區,其中的關鍵一是政策,二是人才。因此新疆的開發和開放必須建立“知識型”人才培養模式,也就是說,當前新疆的相對落后是人力資本匱乏的結果和表現。所以,應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的聯系與合作,培養一批通曉國際經濟,了解中亞、南亞國家法律、貿易和技術方面的人才,為新疆外向型經濟水平的全面提升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