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高職生初次就業現狀及影響因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職生初次就業穩定性較低,其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自我認識不足.主要表現為:
(1)職業發展目標模糊.畢業之后能從事什么工作,工作目標是什么,大部分高職生對這個問題并不清楚;對工作后怎樣從事職業,每個階段應做些什么更不甚知曉,導致職業發展目標模糊,以至于在工作的過程中依然糾結于到底應該做什么之類的問題.
(2)缺乏對個體行為特征的理性認識.由于受生理、心理、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大多高職生對其個體行為特征缺乏理性認識.因不同的學生在思想認識、情感意志、信念支配等方面表現不同,對于工作所表現的行為也會不一樣.他們對工作目的性的理解、對于實現目標的持久性和可變性、對待工作的連貫性和依賴性等方面的差異不可避免地影響著工作的穩定性.而他們在工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進取、敬業、責任、溝通程度等個體特征的不同對工作穩定性影響明顯.
1.2就業準備不充分.主要表現為:
(1)工作能力不強.工作能力是指一個人是否有能力擔任一個職位,包括個人所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其行為是否能夠配合工作.工作能力是影響初次就業穩定性的重要因素.當前高職生由于知識結構不完善,創新知識及工具學科知識欠缺,同時受教育內外部環境資源限制,導致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不足,創新能力與工作適應能力較弱,業務工作能力較差.
(2)實踐經歷欠缺.當前,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學生本人,對實踐教育尚未形成一定的聯動意識,也沒有一套具有實效的具體措施.學生的實踐經歷欠缺、實踐能力較低仍然是不爭的事實.實踐經歷是否豐富可以折射出高職生實踐能力的實際狀況,也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對工作的勝任程度.它有助于學生職業素質和技能的提高,有利于高職生實現從學生到準職業人的角色轉變.高職教育只有同社會勞動相結合,學生只有充分投身于社會實踐,才能不斷積累學生自身的實踐經歷,進而發展自己的實踐能力.
1.3就業信息不對稱
學生與企業雙方信息獲取不對稱.信息對稱理論指出,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交易雙方掌握的信息對稱,才能實現公平交易.但如果雙方掌握的信息不對稱、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即雙方信息不對稱,則交易就做不成功,即使成了,也是不公平的交易.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由于就業市場開拓的局限性,學生未能掌握足夠的市場招聘信息,學生與企業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這對就業穩定性造成極大的影響.此外,受畢業生數量龐大、專業供需矛盾等因素的影響,高職生容易產生焦慮心理,因為擔心找不到工作,往往選擇了草率就業,這勢必給就業穩定性造成了極大影響.
1.4用人單位的原因
由于用人單位經濟環境不景氣、競爭力下降,或在崗位、待遇、穩定性、規范度等方面不盡如意,給畢業生提供的機會相對減少等,也是造成初次就業穩定性低的原因.當然,這種影響來自于外部因素.而外因只有通過內因(高職生自身)的努力才能產生轉化,發揮積極作用.綜上所述,畢業生或者由于缺乏應有的思想準備,面對就業時無從選擇;或者因缺乏對自我和對社會的正確認識,沒有合理的職業目標;或者因缺乏擇業所需的必備知識和技能,以致于在就業過程中處于劣勢.諸如此類的情況可以歸結為職業生涯準備不充分.高職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當正確認識自己、理性定位自我,并在此基礎上成功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這既是社會發展對全面提高大學生素質的客觀要求,也是實現大學生自我完善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高職生如果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和理性定位,缺乏對社會的充分了解和積極適應,缺乏對職業的準確把握,則不可能在就業的過程中準確定位,因而也就不可能找到同自己相匹配的職業崗位,即使就業了,也容易隨性離職.
2結語
面對日趨激烈的就業形勢和終身教育的學習型社會,高職生要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就必須及早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樹立正確的職業目標,形成良好的職業規劃素養,以在就業的過程中揚己所長、克己所短,進而發展職業所需的技能和品質,才能在就業過程中真正地掌握主動.
作者:蒙維洋李富榮沈惠娟單位:嘉興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