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的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外向型企業將增加應用型外貿人才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并從物理-事理-人理視角提出具有應用型本科特色的教學改革建議,以促進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
應用型;國際貿易實務;教學
國際貿易或商務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向社會輸送具備全球視野開闊、專業知識豐富、思維方式敏銳、處事能力靈活的復合型國際人才?!秶H貿易實務》課程涉及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國際慣例、國際運輸、國際保險及國際結算等內容,該課程是經管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教授《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時要貫徹國際貿易或商務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提高學生搜集、整理和分析國際貿易相關信息的水平,培養及時關注國際貿易相關信息的習慣,并提升國際貿易實務的實踐水平。本文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實踐,探析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物理-事理-人理視角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1《國際貿易實務》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課程缺乏學習興趣開設《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專業相對較多,不僅國際貿易專業需要學習,部分管理專業如國際商務、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也要學習。由于大多數學生沒有接觸過經濟學或國際貿易的相關課程,加之這門課本身存在一些難度,不少人對它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另一方面,部分學生認為自己以后可能不會從事國際貿易相關工作,學習這門課的意義不大。這導致學生缺乏對這門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風受到很大影響。
(2)教材內容滯后現有《國際貿易實務》教材一般拘泥于傳統的寫作思路,且多數教材較為相似。與日新月異的國際環境相比,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時少、科研負擔重等原因,教師一般主要教授課程內知識,無法及時將最新的國際經貿信息融于實際教學中,直接影響到《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水平的提高。例如,部分《國際貿易實務》教材由于更新較慢,課后案例較舊,案例發生的情景早已發生改變,很難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再如,有關進出口雙方詢盤、還盤時的聯絡方法涉及信函、電傳等內容,由于“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若教師僅教授信函、電報、電傳,很難指導實際國際貿易工作。
(3)校內外實踐性教學環節少目前,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教學較為薄弱,學生很難有機會去感受國際貿易實際業務,故扎實掌握國際貿易實務的主要流程與技能更加困難。校內實驗室安裝的外貿類軟件一般較為簡單,與實際國際貿易業務的能力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因而學生畢業后仍需要一段時間的企業實習才能勝任相應的外貿崗位,無形中增加了外貿企業培訓成本,也降低了學生的市場競爭力?!秶H貿易實務》實踐教學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外實習,但因面臨人身安全、用工權益等諸多問題與挑戰,學校和企業一般不愿意承擔風險,校外實習通常很難持續開展??梢姡哂袑嶋H效果的實踐性教學環節較少是《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重要缺陷,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提升。
(4)教師缺乏外貿實踐經驗若要教授好《國際貿易實務》這門課,既需要任課老師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任課老師具備一定實踐經驗或實習工作經歷。但是,多數應用型本科高校比較重視學術型教師的引進,而針對實踐型教師的引進相對較少。因此,《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任課教師多數是直接從985或211等高校引進的應屆青年博士,他們沒有實際工作經歷,對國際貿易實務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教材的內容上,缺乏實踐經歷。由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性較強,而教師僅限于紙上談兵,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或掌握相關實際操作,教學效果相對較差。
2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
本文認為解決上述問題,必須有系統的對策,特引入物理-事理-人理系統方法論。物理-事理-人理(Wuli-Shili-Renli)系統方法論是1994年我國學者顧基發及朱志昌博士提出的,此方法論已得到廣泛運用。在WSR系統方法論中,“物理”指涉及物質運動的機理,它既包括狹義的物理,還包括生物、化學、地理等;“事理”指做事的道理,主要解決如何安排所有的人財物。通常用到管理科學方面的知識來回答“怎樣去做”;“人理”指做人的道理,通常要用社會科學的知識去回答“應當怎樣做”和“最好怎么做”的問題。結合上述問題,本文認為物理因素重點在于教材及實踐場所的改善;事理因素重點在于教學方法的改進,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人理因素重點在于教師實踐教學水平的提升。
(一)重視物理因素的改善(1)有針對性地選擇教材,必要時編寫教材針對目前《國際貿易實務》教材實踐介紹相對薄弱,且與當前貿易實務脫節等問題,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教材,優先選擇理論與實務相融合且緊密結合當前國際貿易實踐的教材,既能滿足理論教學需求,又能滿足實踐教學需求。也可選聘本校同一領域任課老師及部分外貿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人員共同撰寫《國際貿易實務》教材,以增加教材內容中的實踐內容并及時更新教材。與此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克服多種困難,及時將國際經貿領域的變化向學生展示,盡量做到《國際貿易實務》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2)改善實訓場所加大“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改進校內實驗室外貿軟件的結構,拓展校外實習基地,并建立系統科學的校企長期合作機制及問題處理機制,做到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融合,使學生充分體驗外貿業務,做到學以致用,最終提高外貿業務操作能力及綜合業務素質。(3)改革考試方案針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的考核,要合理科學分配好成績權重,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應記錄好學生上課出勤,課堂回答問題等表現,適當增加學生平時表現的成績權重。針對課程期末考試可采取多種形式,如口試、筆試等。有些知識點需要考查學生的隨機應變及表達能力,如交易磋商等環節,可以先設置情景并采用口試形式,充分考查學生的實際磋商水平。其他知識點,可采用筆試形式,主觀問題可開卷,而客觀問題則閉卷。
(二)重視事理因素的改進(1)采用先進的教學技術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外貿業務操作技能,教師有必要提升多媒體操作水平。教師要積極參加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培訓,尤其是PPT的培訓,學會如何在PPT中穿插WORD、圖片、視頻、網頁等,以增加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與積極性。例如,可通過PPT等向學生呈現合同、信用證及各類單據等,也可播放相關視頻,如在學習海上運輸風險時可播放海難視頻等,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2)采用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最早起源源于美國哈佛商學院,主要提供相關真實商業情境或事件,針對情境或事件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嘗試解決。案例教學可以很好地運用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教師在選擇案例時,要特別注意案例的典型性及適用性等,最好不要選擇太復雜或太簡單的案例,且案例中所考查的知識點最好不要超過三個,以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回答完案例中所反映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后,教師一定要做一個科學合理有效的總結,讓學生知道自己回答的不足之處,以切實提高案例教學的效果。例如在教授不同貿易術語下買賣雙方的責任、風險劃分時,可通過具體的案例,讓學生分析買賣雙方是否完成貿易術語下的責任,發生風險后處理方法,再比較分析不同貿易術語下的異同點,以切實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3)采用模擬教學模擬教學法是創造國際貿易實務某種情境,讓學生在此情境下,反復訓練,以提高學生在此種情境下的各項能力。針對品質條件、數量條件、包裝條件、裝運條件、價格條件、保險條件等交易內容板塊,可事先遴選好相應的典型案例,將學生分為兩組,即賣方與買方,讓學生根據案例中情境,處理相關矛盾與爭議,促進學生真實感受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的內在心理與外在表現,提升學生進出口過程中的實際操作能力及問題的解決能力。
(三)重視人理因素的提升針對青年教師實踐比較少的現實情況,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定期聘請外貿企業中實踐經驗豐富的員工到學校給學生上課或開辦專題講座,也可以給青年教師進行各種外貿培訓;另一方面,應選擇部分實力較強的外貿企業作為培訓基地,充分利用寒暑假選派老師去這些企業進行實習鍛煉,切實提升實踐操作水平。此外,應鼓勵外貿教師參加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的各項培訓,加深國際貿易老師間教學實踐交流,提高實踐水平。
3結語
當前世界經濟正在緩慢恢復中,國際貿易仍然是各國重點發展的領域。為了培養出優秀的國際貿易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一定要重視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物理-事理-人理系統視角,重視教材及實踐場所的改善,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促進《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水平的切實提高。
參考文獻:
[1]羅興武.試論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課程的整合[J].職教論壇,2005(5).
[2]陳偉明.有關高職《國際貿易實務》教材的幾點建議[J].職業教育研究,2007(12).
[3]董麗婭,劉子玲,任遠,等.WSR方法論在科技投入宏觀系統管理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軟科學,2006(2):89-93.
[4]孫治宇.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29(7):35-36.
[5]張麗.對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實踐教學的反思[J].科技經濟市場,2013(10):131-133.
作者:李根 單位:江蘇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