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耕地面積與經濟發展的聯系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耕地數量變化的區域差異分析
此公式反映了土地變化的區域差異,如果某區某種土地利用類型的相對變化率R>1,則表示該區該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較全區大。經計算,有九個鄉鎮耕地相對變化率都大于1,表明這些地區的耕地變化幅度大于全縣水平,其中河口鎮變化率最大,為3.142。其余8個鄉鎮的耕地變化均小于全縣水平,相對變化最小的為葛仙山鄉,變化率為0.171。
二、鉛山縣經濟發展與耕地資源變化分析
(一)指標選取為深入研究鉛山縣經濟發展與耕地資源數量變化狀況,考慮到數據的典型性及易獲取性,通過綜合分析,選取14項經濟指標作為評價因子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定量分析鉛山縣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差異。具體為:X1為總人口(人),X2為城鎮化率(%),X3為GDP(萬元),X4為第二產業占GDP比重(%),X5為第三產業占GDP比重(%),X6為財政總收入(萬元),X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萬元),X8為農業總產值(萬元),X9為職工平均工資(元),X10為農民人均純收入(元),X11為農村人均居住面積(平方米),X12為人均財政(元),X13為人均生產總值(元),X14為人均固定資產投資(元)。
(二)耕地變化的驅動分析耕地數量影響因素不僅與因變量-地面積之間存在著相關關系,而且相互之間耦合關聯。這里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來分析鉛山縣耕地數量變化的驅動機制。利用統計軟件SPSS19.0,對14個因子做主成分分析。在影響耕地數量的14個因子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相關性,其中:X1與X3、X9、X13;X3與X8、X10、X14等相關性呈極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達0.98以上。通過SPSS19.0軟件計算得出,變量相關矩陣有兩個最大特征根12.186和1.427,與其相對應的是,第一主成分的貢獻率達87.045%,第二主成分的貢獻率達10.19%,其累計方差貢獻率97.235%,前兩個主成分說包含14個指標的97.235%的信息,這說明主成分已提供了原始數據的足夠信息,完全符合分析的要求。主成分荷載是主成分與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由表1可知,第一主成分與X1、X3、X9、X10、X13之間的相關程度很高,X1、X3、X9、X10、X13分別代表了鉛山縣總人口、GDP、職工平均工資,農民人均純收入,人均生產總值,第二主成分與X5相關程度很高,X5代表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據此,岳陽市耕地數量變化在社會經濟因素方面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驅動因素。
(三)結果分析1.人口增長。人口的增長與耕地的減少成正相關關系,鉛山縣1996年總人口為39.25萬人,2011年增加到46.03萬人,增加了17.29%,年均變化率為1.07%;同期耕地面積從33360.31hm2減少到30740.89hm2,減少了7.85%,年均變化率為0、57%。隨著人口持續的增加,對土地需求的不斷增長,耕地面積也逐年減少。2.社會經濟發展。GDP、第二產業占GDP比重、農業總產值等是反應經濟綜合水平的重要指標。鉛山縣2011年GDP為61.64億元,是1996年(10.25億元)的6.01倍,年均變化率為12.81。據統計,第二產業占GDP比重由1996年的33.38%上升到2011年43.11%,年均增長率為1.92。農業總產值由1996年7.8億元增加到2011年20.28億元,增加了2.59倍。1996年職工平均水平為4280元,到2011年增加到24745元,增加了5.78倍。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96年的1834元增加到2011年的6023元,增加了3.28倍。這反應了人民生活水平一直處于上升的趨勢,和耕地的減少趨勢成正相關。
(四)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是解釋土地覆蓋變化常用的一種系統分析模型。其公式為:Y=B0+B1X1+B2X2+……+BmXm(2)其中,B1、B2、……、Bm為回歸系數,絕對值的大小反映了相應的自變子與Y的關系密切程度。根據判斷標準,模型引入的自變量最后保留的有第二產業占GDP比重X4、農業總產值X7、職工平均水平X9和人均固定資產X14。最終得出回歸模型為:Y=31168.030-414.576X4+0.063X7-0.282X9-0.284X14通過擬合優度檢驗,得到R2=0.955,表明了這4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程度,即第二產業占GDP比重、農業總產值、職工平均水平和人均固定資產能解釋耕地數量的97.5%的變化。
三、結論
(1)1996-2011年期間,鉛山縣耕地資源總量呈逐年下降趨勢,隨著人口增長,人均耕地也逐年減少。(2)鉛山縣耕地減少也呈現出明顯的區域差異,減少量最多的區域在于人口最多、經濟發展最快的河口鎮。河口鎮的耕地變化率最大,大于全省的耕地變化幅度。(3)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耕地面積的驅動力機制給予合理的解釋,得出耕地的主成分因子分別為:人口、GDP、職工平均工資、民人均純收入、人均生產總值和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通過對影響耕地因素相關系數計算,建立耕地的多元線性回歸預測模型,第二產業占GDP比重、農業總產值、職工平均水平和人均固定資產等與研究區的耕地變化關系密切。
作者:李秀英單位:東華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