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流金融發展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重慶的物流金融業務起步較晚,從2005年開始部分銀行將沿海地區物流金融業務的成功產品在重慶市場進行復制推廣,但推廣力度有限。在2007年以后隨著中外運等大型物流企業的加入,物流金融業務才開始進入發展期,五年來的發展情況如下:
1.參與商品融資的銀行以股份制銀行為主。在重慶,參與商品融資的銀行主要以股份制銀行為主,如華夏、深發(現平安銀行)、中信、光大、民生、浦發、廣東南粵銀行等。其中,華夏、深發(現平安銀行)、中信、光大、民生占比重較大。國有銀行也有一定的業務,以工商銀行居多。與沿海地區相比,重慶工商銀行業務占比偏小,就沿海和全國而言,工商銀行在物流金融方面的業務量是名列前茅的。至于股份制銀行,在沿海和全國范圍,也主要是中信、光大、華夏、民生、深發等幾家銀行的業務量較大。
2.參與的物流企業多為央屬監管企業。重慶參與物流金融的監管公司多為中字頭的央屬監管企業,如中集、中外運、中儲、中遠、中海、中油等,這一點與沿海基本沒有區別。因為央屬監管企業一般為A類監管公司,是有資質進行全國范圍的輸出監管。但不同企業在重慶業務的發展時間并不長,以中外運為例,中外運重慶有限公司于2005年才正式成立。此外,還有一些地方政府認定的監管公司,如重慶的巨龍、港灣等這些大的鋼材市場。這一類地方認定的監管公司,多為B類或C類監管公司,只有自有庫監管資質(即在自己的倉庫里邊實現監管),無輸出監管資質。
3.融資的中小企業規模偏小,監管業務比較單一。重慶參與融資的中小企業資產規模通常為1億元~2億元,與沿海地區相比規模偏小。質押監管服務的目標客戶主要為制造商、經銷商和商。而其質押監管的質押物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原材料,主要為鋼材(現已叫停)、棉花、煤炭、礦石、貴金屬;另一類是產成品,主要包括汽車、輪胎、酒。其中以鋼材、糧食、煤炭、礦石、貴金屬、橡膠制品等居多。監管金額一般為兩千萬元左右。監管期限通常與銀行的授信期限保持一致,一般為一年。重慶地區的質押監管以倉單質押為主,主要是輸出監管,有少量全程監管。較之沿海地區,監管業務比較單一。動產質押的控貨方式通常是先貨后票,即出質人先將貨物儲存在倉庫里再向銀行貸款,采取總量控制,只要質押物總量在銀行要求的最低監管底量之上,對于超出底量部分不追加保證金,可以向監管方申請直接辦理出庫。監管員根據最低監管底量發貨,一旦總庫存低于最低監管底量時停止出庫。
4.合作企業選擇的標準與沿海基本無差異。重慶地區對融資中小企業的評價標準仍然是基于規模、行業前景、場地、企業負債和老板的品行等幾個方面。在調研訪談中,也有監管公司表示老板的品行在某些銀行看來尤為重要,直接關系到監管的風險。
二、重慶物流金融業務存在的問題及其監管難點
1.物流金融監管有些操作欠規范。在對物流監管公司的調查中了解到,部分出質人并不是嚴格遵守監管的規范,對自己作為出質人主要是配合監管方的工作認識不足,總是要求靈活處理問題,如不按規定要求出貨或相關資料提供不全等。出質人的投機心理,加上部分監管公司的監督管理不嚴,導致實際運作中仍存在未嚴格按照監管流程的運作,增加了潛在的監管風險。
2.監管的技術設備落后,盤點及質量檢測難以精準。首先是監管企業業務規模相對較小,沒有較為精確的儀器來測量,專業設備落后,無法準確的對質押物進行盤點。對于貨物的盤點,一般是測量體積通過密度的換算來得出貨物的重量,對于散貨(如煤炭和廢鋁等)由于堆頭多,體積不好估算,且密度不一,給盤點造成較大困難。比如部分監管企業對于礦石的測量采用的卷尺測量高度,再利用數學、物理知識計算出礦石的重量,礦石大多堆放山體上,測量難度大。其次對煤礦的測量,利用磅秤隨機測量一車的重量,再計車數,從而計算總重量。由于出入庫同時在進行,每月盤點數據不準確,誤差達到10%以上。最后是對鋼材的測量,僅有游標卡尺,監管員測量鋼材的直徑(D),利用計算公式:一根鋼材的理論重量=D2×0.00617×長度。鋼材監管員不可能去數監管鋼材的數量。因此,對鋼材的重量測量也是一大問題。盤點的結果又直接影響監管方和質權人對存貨價值的判斷。因而如何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準確測定存貨的價值是監管中的一個難點。另外,現實的操作中存在部分質權人不熟悉出質人的貨物屬性,對貨物的盤點很少有自己的方案,大多數是根據監管方或者監管員提出的盤點方法去盤點,在客觀上就有監管方和出質人聯合作假貨物庫存的可能,加大了潛在的監管風險。
3.監管員的職業道德風險。監管員是否盡責對整個監管尤為關鍵。監管員需時刻掌握出質人的相關情況,比如貨物的來源及流向、貨物的市場行情等,如果有重大的變化要及時向公司匯報,以便公司盡快做出預防方案。調研中獲知在重慶物流金融市場,因監管員失責導致損失的案例也時有發生,某監管公司曾出現監管員接受出質人的錢財,差貨不及時向公司上報而讓公司受損失的案例。目前,物流監管公司主要通過培訓、巡查、網上視頻點名等手段來監督和管理物流監管員。但由于監管點通常比較分散,如果監管點在外地,公司就不能經常巡查到,對監管員是否在崗、是否按照公司的流程監管貨物、是否有私自放貨等問題就不能及時知曉。網上視頻點名遭遇斷網或者停電也比較常見。此外,很多監管企業都遭遇監管員辭職時直接離開,換崗人員不能及時補充等問題。
4.融資模式以金融資本為主導,融資產品相對單一。目前,受我國現行體制的約束,非金融機構不能提供金融服務。在重慶,物流金融的運作也是以銀行為主導的中間業務模式,不存在真正意義上以物流產業資本為推動力的物流金融模式。但在實際運作中,物流企業與中小企業接觸更為密切,對整個物流金融運作過程中企業的需求把握最為直接。銀行由于本身業務的局限和在物流金融中與具體的運作業務接觸較少等原因,物流金融產品的設計相對單一,主要以存貨融資為主,對企業靈活的融資需求服務不足。
5.部分質押監管業務成本高。我國關于信用方面的法律也不夠完善,造成質押監管業務存在著巨大的風險。物流監管公司對客戶資信的了解不準確,因此需要花時間成本去考察,造成在監管期限內,中外運提前結束質押監管。這樣就浪費了時間成本,導致業務成本提高,利潤降低。在2012年,某物流監管公司在重慶的監管點數量達到50多個,然而,在2012年年末只剩43個監管點,也就是說在2012年撤去了接近10個監管點,每一個監管點的開展前期考察需要1~2個月,時間成本很高,到監管點上考察監管點存儲條件的路費等費用,資金成本較高。2012年營業額為500萬,而凈利潤僅僅只有20%,成本和其他相關費用占據80%。除了監管員的道德風險之外,重慶地區的監管業務還處于成長期,現有監管模式還不能有效防范各種監管風險,現階段對于風險的控制不足。例如近期鋼材市場二級鋼材質量不符合國家標準,二級鋼材被查封,給以鋼材為質押物的監管業務帶來很大挑戰;另外,也存在出質人拖欠監管費、倉儲費用的案例,監管業務還需進一步規范。此外,使用第三方倉庫監管時,對于質押物與非質押物的區分較為困難,監管員不能對質押物出入庫進行控制。第三方倉庫多家出質,可能存在重復質押,一旦經營不善,會出現出質人違約。
6.質權人和監管公司在應對風險和危機時聯動響應速度不夠。目前,各物流監管公司基本建立了危機及時預警機制,當監管貨物市場行情的重大變化、存貨接近最低限度等問題一旦發現便會啟動及時預警機制,并制定危機(風險)備用方案。但在調研中物流監管公司透露,部分監管損失是監管公司及時上報給了銀行,但由于銀行響應速度過慢,未及時查封質押人資產而導致損失發生。因此,如何提高質權人和監管公司在應對風險和危機時的聯動響應速度也是降低監管風險的重要方面。
三、物流金融關鍵監管能力分析
物流金融的運作涉及銀行、質押人、物流監管公司三方之間的約束關系,而在實際的運作中,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又通過物流監管員這一關鍵職位關聯起來,物流監管員入駐質押物倉庫監管,以員工身份做好物流監管業務,以物流監管員身份向銀行進行業務匯報。簡化關系如圖1所示。將圖1中涉及到的關鍵監管能力作進一步地細分,如圖2所示。
四、基于監管能力的重慶物流金融發展對策
(一)銀行監管能力提升策略
根據物流監管員的日報表動態掌握質押品的庫存狀況;及時掌握質押品的實時市場價值,對質押在庫物品進行價值分析;重視對融資中小企業的信用再評估;建立物流監管公司與質權人對監管業務的信息共享平臺,提高質權人和監管公司風險應對的聯動速度;豐富融資產品,創新物流金融融資模式。可針對部分物流企業開展銀行統一授信實踐模式。雖然重慶的物流金融市場運作還有不規范之處,但中外運、中遠、中集等都已經在重慶有多年物流金融運作經驗,銀行可以選擇運作規范、管理嚴格的物流企業開展統一授信融資模式。統一授信就是物流企業按照銀行關于信用擔保的規定提供信用擔保,銀行據此把一定的貨款額度授給物流企業,物流企業可以利用這些貨款向客戶提供質押貸款和結算服務,而銀行基本上不參與。在銀行為主導的融資模式中,物流企業只是作為監管身份出現,只盡監管義務,但作為具體負責監管的物流企業,與中小企業接觸最為密切,比銀行更貼近中小企業。物流企業往往在物流金融產品的創新和設計及其管理上更為靈活。另外,由于銀行專攻主營業務,雖然部分銀行設立了專門的物流金融部門,但對各監管點的走動較少,基本不接觸具體的監管,客觀上也給監管公司與出質人聯合作假制造了一定的空間。建議可設立銀行自己的監管員,由既有一定的物流監管經驗又熟悉銀行對于物流金融業務管理的人員擔任,分區流動監控,不定時巡查,加強過程監督。
(二)物流公司監管能力提升策略
1.合理設計規范,并保障規范的執行力。周全考慮監管過程中的種種風險防范因素,合理設計監管規范。在開展物流金融業務的初始階段,組織銀行、物監管企業和融資的中小企業三方,在物流金融業務運作各環節的相關人員就監管規范、各方的權利義務進行培訓,就合作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各種意外給予肯定回復。各方在明確并遵守規則的前提下進入物流金融的具體運作。2.結合監管貨物的性質,合理設置監管方法。質權人可以成立物流監管技術指導部門,對監管的技術難點等設計合理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手段,為監管公司科學盤點及檢測提供標準,避免因監管公司的專業能力差異所帶來的潛在風險。為保證監管公司檢測和測量的準確性,可在手動與目測的基礎上增加必要的測量儀器。如電子秤、電子盤點儀。雖然這樣成本較高,做質押監管業務的重慶公司很多,可以將設備租借給其他質押公司。其次,可以選擇樣品到質監局或者到可以化驗的地方進行檢測。由于此項可增加監管公司的投入,質權人(通常是銀行)可以在選擇物流監管公司時將技術因素重點考慮或以租借的方式運作。3.加強監管員的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監管員對于整個監管過程至關重要,比如隨時掌握出質人的相關情況、貨物的來源及流向、貨物的市場行情等,如有重大的變化要及時向公司匯報;掌握質押貨物的真實情況,確認質押貨物的價值等。因而,監管員是一個關鍵和敏感的崗位,監管員的工作直接關系到監管業務的風險。在引進人才的時候可以結合心理測試手段,測定擬進人選的職業道德水平。入職后,強化職業道德培訓,搜集行業內因員工職業道德問題導致的損失及其對監管員自身的影響,起到警示效用。同時,注重過程管理與員工激勵。明確監管員、監管組長、監管操作主管(業務經理)的監管職責,加強巡查,強化過程管理,及時處理違規行為。另外,可通過崗位輪換或地域輪換等,實現不同監管員之間的相互監督,同時也可讓監管員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提升自身的監管能力。要加大監管員投機的機會成本,通過與監管員一起設計其在公司的職業發展規劃,增加監管員對公司的歸屬感。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監管員由于通常生活、工作都在所監管的倉庫區,生活和工作方式單一,監管員普遍感覺孤獨。物流公司可以考慮將法律、金融或相關知識的學習作為考核和提升的方式半強制的組織監管員學習,以豐富其工作;可通過公司在當地的關系,組織聯誼或者企業沙龍等,豐富監管員的生活。物流公司可以結合巡查結果和監管的最終效果,對監管員設置獎勵;可搜集典型的監管員風險防范操作的實例,將有條件的提煉為企業精神,鼓舞和感召其他監管員。銀行也可以結合銀行系統的巡查記錄和物流公司的整體監管效果,對監管員進行獎勵。從銀行層面對物流監管員的獎勵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監管員與出質人聯合作假的壓力。
(三)物流監管員監管能力提升策略
物流監管員監管能力與物流監管企業的員工管理密切相關,物流監管企業可構建物流監管員素質能力模型,通過培訓強化物流監管員的基本業務素質,并提供繼續教育平臺,提升監管員的學習能力。同時,通過提高進入門檻、加強監督和激勵相結合等途徑不斷提高物流監管員的道德水平。
作者:劉岱單位: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