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金融機構支農貸款的管理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民眾之間出現了貧富差距過大的現象,其中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經濟差距變得相當大,為了促進振興鄉村戰略的實施,國家出臺了系列利農惠農金融政策,很多金融機構在鄉村開展專門面向農村民眾的金融服務方式,支農貸款就是一項專門服務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政策,獲得民眾認可。但是這項政策在現實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從鄉村金融機構的支農貸款管理的發展意義以及對鄉村金融機構中支農貸款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
【關鍵詞】農村金融機構;支農貸款;意義;問題;精細化管理
從目前鄉村金融機構的工作現狀看,支農貸款管理工作的重點應該放在管理體系的創新上,需要減輕傳統體制對管理工作的影響,降低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增加機構準備金,重新確立以管理為中心的信貸管理體系。支農貸款是國家出臺相關政策中明確定義機構發放的用于支持農業各個階段生產的貸款,大致分為產前、產時和產后三個生產階段所需的貸款。
1.農村金融機構支農貸款管理的意義
1.1將農村金融機構中的資產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我國的支農貸款政策中充分體現了我國的服務、優惠“三農”理念,所以支農貸款的利率基本低于其他商業貸款,這就使得很多人將目光放在了這些資金上,有很多渾水摸魚的“農民”從金融機構獲得了大量的貸款,卻降低了其他真正需要貸款的民眾貸款獲得率。同時,一般這種交易都帶有腐敗的成分,也伴隨著一定的信貸管理風險,對社會發展十分不利,對農村金融機構支農貸款管理,可以提高貸款資金的使用范圍,也使得貸款能夠更加符合國家政策的最初期望。
1.2擴大金融機構的服務范圍
在我國,民眾對貸款的認識程度不夠,尤其在貧困地區的鄉村,受封建社會中高利貸制度毒害,老一輩的農民都帶著有色的眼鏡看待貸款行為,口口相傳,使得鄉村很多民眾對貸款二字有著錯誤的理解。一般來說,這些民眾都是家庭條件較差的,他們不敢從銀行貸款,缺少生產資金和有效的技術,使得原本不富裕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差;同時,之前的很多金融機構對鄉村的關注程度不高,金融機構在鄉村獲利較少,支農貸款不良率較高導致金融機構不愿在鄉村投入過多,加上貸款需要等價的擔保,很多的貧窮群體并沒有足夠的擔保,鄉村很多的經濟條件較差的民眾無法從銀行貸得貸款,極大影響他們的生產發展。支農貸款可以利用政策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擴大銀行的業務服務范圍,可以讓民眾不會在困難之時不能從銀行取得貸款,帶動鄉村經濟的增長。
1.3幫助鄉村完善基礎建設
支農貸款不僅是幫助民眾進行正產農業生產的貸款,同時也含有農業科技貸款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農業科技貸款主要用于鄉村鄉民推廣學習農業技術的經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又包括了農村生活設施建設、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農村流通體系建設以及農村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主要解決鄉村的飲水問題、幫助鄉村實施水力發電、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設施建設、農村電網建設、農村公路交通建設以及信息工程建設。很多的鄉村本身具有很好的發展條件,但因為基礎建設的問題,使得發展遲遲停步不前,發展不足使得鄉村愈加貧困,愈加沒有資金建設各種基礎設施,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極大拖慢鄉村的發展。
2.當前農村金融機構支農貸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農村金融機構審批支農貸款時眼光不夠長遠
目前部分欠發達鄉村的農村金融機構剛剛起步,初入新的市場環境,通常帶有強烈的戒備心,由于很大程度上對農村的支農貸款服務沒有足夠的經驗,做事時就會小心翼翼,心態上的狹窄會影響整個機構的做事風格。例如,當進入陌生的環境,人的第一反應是保護自己,減少與陌生事物的接觸,對機構而言,就會盡可能減少支農貸款的審批量,即便是審批通過的,很多也是短期內就能看到收益的項目,但是對于那些潛力大、周期長、金額較大的項目,一般都會找到一個理由拒絕貸款的審批;同時,對那些低信用的地方,銀行出于規模的考慮,可能會將款項發放給這些低信用客戶,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風險,會使貸款管理人員更加小心,不利于支農貸款對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作用。
2.2支農貸款管理人員能力不足
在當前,我國內部很多的城市金融機構都沒有完成貸款管理精細化的工作,更不用談鄉村的金融機構,很多到鄉村的信貸管理人員都比較缺乏經驗,不能很好的勝任農村的工作,這不僅是工作人員的自身原因,同時有著金融機構自身的原因,不僅是農村的金融機構,很多的城市金融機構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對信貸人員的任務分配相當明確,責任追究制度也相當完善,但是對信貸人員的鼓勵較少,對管理人員的培訓不到位。一般機構都采取第一責任人制度,對信貸管理人員進行相當嚴格的考評制度和處罰方式,處罰甚至會計入其終身從業檔案中,但是忽視了對其能力的培養,缺少對信貸管理人員的客觀評價和獎勵,使得金融機構在運行過程中容易出現意外問題或者腐敗問題,這種情況在鄉村出現幾率更大,主要原因在鄉村金融機構的制度建設沒有城市的嚴格,也更加缺乏人才。
2.3貸款管理形式繁瑣但內控制不足
農村金融機構在進行貸款審批時,對每種貸款缺少差異化審批管理,可能一筆金額很小的貸款需要相當長的流程。銀行需要進行大量的調查、核實工作,而客戶需要填寫大量的表格,等待漫長的時間,還需要找擔保人,這樣的制度使得很多的民眾即使在需要小額貸款時也被繁瑣的操作流程所嚇倒,降低鄉民貸款的積極性,同時,農村金融機構信貸人員的數量和工作量的矛盾顯現,鄉村金融機構的精細化管理受到極大的阻礙。另外,這些貸款管理對內部的控制不足,貸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內部管理的責任制度無法落實,加大了鄉村金融借貸的風險。
2.4鄉村貸款資金不足
單獨的個人借貸一般不會使金融機構出現資金不足的問題,只有全村整體進行生產借貸或是基礎設施建設借貸時才會出現遮掩的問題。大城市一般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一方面是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同時也不需要從銀行進行借貸,另一方面是城鄉居民收入較高,一般將這些收入存入金融機構中,使得城市金融機構有著足夠的資金。但是鄉村居民收入不高,存入銀行的資金太少,同時又因為管理模式不夠精細化,很多資金的回籠較少,使得鄉村金融機構可能出現貸款資金不足而“惜貸”的情況。
3.促進鄉村金融機構支農管理的措施
3.1發展金融管理人才
人才是發展的根本,所以想要提高金融機構的管理力度,首先需要培養一批金融人才,一般人才不愿意去農村工作,可以由國家對愿意前往鄉村的畢業大學生進行鼓勵或是采取政策補助,引導學生到鄉村發展。
3.2改善當前金融機構管理模式
從機構內部進行修改,改進管理模式。根據社會發展的現狀,對體制進行完善,金融機構可以從國外的先進機構中學習管理經驗,引入農戶及農村經營戶“微貸”技術,利用數據分析信貸風險,改變傳統的繁瑣審批程序,使它更符合中國國情。
3.3穩定鄉村金融機構資金無資金
意味著無法借貸,無借貸更不用談信貸管理,所以精細化管理要保證各鄉村金融機構有充足的資金,一方面可以合理擺布各個機構在鄉村的網點資源,整合這些資金資源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鼓勵地方政府將鄉村基礎建設需要的資金直接在銀行結算,或者封閉運行用于彌補銀行資金缺口。
4.總結
解決鄉村農村金融機構支農貸款管理的問題,首先要從存在的現狀進行分析,分析問題之后,針對問題從社會和機構兩方面尋找解決方法,以上僅是筆者本人對鄉村支農貸款管理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對讀者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賈立,湯敏,李澤毅等.雙目標制下農村微型金融機構財務可持續的影響因素分析[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
[2]李永鵬.對基礎央行防范支農再貸款風險的思考[J].時代金融(下旬),2014(4)
[3]張玉利,郭永清.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支持研究———以上海地區為例[J].上海農業學報,2016(3)
作者:張健 單位:西安市長安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