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國際金融監管的間隙與困境范文

國際金融監管的間隙與困境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際金融監管的間隙與困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國際金融監管的間隙與困境

一、研究綜述

作者認為目前國內外對國際金融監管的研究主要可分為兩個方向和議題:1.國際金融監管的歷史研究部分學者對國際金融監管制度的歷史變遷和路徑進行了梳理和評述。李沛霖(2008)詳細闡述了國際金融監管由萌芽、全面監管、到放松監管、再到重新監管的演變過程,陳學彬、鄒平座(2004)從金融監管的經濟學根源探析了金融監管的理論和實踐的演化過程,孫海剛、朱培玉(2010)則主要通過對美國次貸危機的反思,總結了國際金融監管的主要發展趨勢。2.國際金融監管的現時評述國內外國際金融監管研究的主體集中在于不同的背景下對現行的或者新生的國際金融監管制度進行探究和評價,具體的研究方向包括經濟層面、法律層面等。在國內,張金城、李成(2011)對金融監管國際合作失衡下的監管套利行為進行了經濟學剖析,徐文(2011)分析了次貸危機后的國際金融監管的法律制度建設,董京波(2009)、祁欣(2011)、李喜春(2011)、楊柳(2012)等都對后危機時代國際金融監管的改革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在國外,研究的主要關注點有國際金融監管機構(Masciandaro,Quintyn,Taylor,2008),國際金融監管的體制建設和風險等(Alexander,Dhumale,Earwell,2005)。由此可見,現有的國際金融監管研究多集中于對國際金融監管體制進行描述,并從經濟、法學等方面對監管機制建設和發展趨勢作出分析,本文聚焦國際監管合作的困境,構建簡單的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模型,對國際金融監管的國家行為進行解析,探究監管合作難以達成的原因,提出一種新的分析思路。

二、國際金融監管現狀概述

1.金融監管相關概念金融監管是金融監督和金融管理的總稱,指政府通過特定的機構對金融交易行為主體進行的某種限制或規定,目標在于加強對金融市場公平競爭的管理和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的提高、確保金融行業良好的市場秩序和金融機構有序的經營行為、從而維護社會公眾的利益④。根據巴塞爾委員會的規定,監管應該遵照依法監管、公開公正、效率、獨立性、協調性等原則。為順利實行金融監管,常常需要建設相應的金融監管體系,包括金融監管的部門、機構及其進行監管實踐的具體原則。監管體系的性質和狀態對金融監管效果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在國內和國際皆是如此。因此,探討一國或國際的金融監管機制,常常從考察其金融監管體系入手。2.國際金融監管現狀在金融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世界形成了縱深化、一體化的國際金融網絡,適應于金融秩序不斷擴展的需求,構建國際性金融監管體系的努力也在不斷推進。1947年布雷頓森林會議形成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清算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全球性的經濟組織,對國際金融的運作起到了一定的協調和統一作用。在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一系列金融危機的刺激下,分業監管組織開始出現。1974年巴塞爾委員會成立,作為國際清算銀行的一個正式機構,負責對商業銀行運作提供指導性原則和標準,它制定并數次更新了《巴塞爾協議》,各國參照《巴塞爾協議》并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制定銀行監管的有關內容,使各國銀行業監管的標準趨于一致,推動了銀行業監管的國際合作。隨后,1983年國際證券事務監察委員會正式發展成為全球性組織,1994年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成立,分別負責證券業和保險業的國家監管協調和統一標準的制定,形成了商業銀行、證券和保險分類監管的國際監管體系。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20國集團金融峰會決定將G7的金融穩定論壇擴展至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G20成員,于2009年正式成立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總領全球金融監管事務,負責制訂和實施促進金融穩定的監管政策和其他政策,解決金融脆弱性問題。至此,國際金融監管形成了以金融穩定理事會為核心,下屬各類分業監管組織和早期經濟協調組織的框架,如下圖⑥:需要注意的是,盡管經過長時間的制度建設,國際金融監管秩序不斷完善,已經初步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國際監管框架,具備了相應的分業監管機構,但目前金融監管的主動權依然牢牢掌握在民族國家手中,并形成了目前國家和國際金融監管的以下重要特征:(1)金融監管的主體仍為單一國家,國際金融監管機構不具備法律上的強制力和約束性。在當前的國際金融監管體系下,巴塞爾委員會、國際證券事務監察委員會和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等國際合作監管組織盡管負責制定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的監管標準和指導性原則,但它們本身不具備法定跨國監管的權力,其所做結論在法律上并沒有強制效力,而僅是提供給各國參考,各國政府可以選擇通過國內立法或其他政策在國內實施其標準。因此,金融監管的主體性權力仍然由民族國家政府控制,各國政府有權根據自身不同的國情制定不同的監管條例,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目前的國際金融監管沒有形成一個擁有強制力的超國家體系,仍然是國別化和分散化的。(2)在分散化的國際金融監管秩序下,國家監管體制呈現出多樣性和較大的差異性。當前國際金融監管尚缺乏強制性的統一規范,各國由于不同的歷史和特殊的經濟狀況,或基于特定的監管目的,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監管制度。其中較為典型的有美國的“雙線多頭”的傘形金融監管模式;英國以自律監管為主、政府監管為輔的自主性監管體制;新加坡、韓國等國高度統一的監管體系等。不同的監管體制下往往誕生不同的監管規則,這就為國際金融的監管套利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3)各國金融監管呈現出“危機——監管——金融創新——放松監管——危機——再監管——再創新——再放松”的變遷模式,在金融體系相對穩定時期傾向于有意迎合國際監管套利行為。回顧國際金融監管和金融危機的歷史,我們不難總結出上述的規律和模式。1929年大危機之后,各國開始第一次加強對貨幣和商業銀行的管制,紛紛成立了以中央銀行為中心的各種金融監管機構,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金融監管法規和措施。但到70年之后,隨著資本主義經濟走向滯脹,各國出于提高本國金融效率、刺激本國經濟發展的目標,開始放松金融管制,拉開了新一輪金融改革和自由化的序幕。90年代以后,芬蘭等北歐國家先后爆發銀行危機,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更是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巨大打擊,各國又重新進行金融體制改革、強化金融監管。這一輪金融監管的增強同樣沒有持久,以美國最為典型,9•11事件后聯邦政府為刺激經濟重新降低了房貸門檻和資產證券化的監督要求,導致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直到2008年新一輪的金融危機爆發。分析各國政府在這種環的過程中不斷反復的行為,可以看出金融自由化作為刺激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對其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同時在全球金融聯系不斷加強、同時對政府監管一體化的約束卻沒有加強的背景下,大多數國家的政府均表現出強烈的動機放松本國金融管制以爭奪金融資源,只有在危機的打擊下才會暫時性地加強監管,但這種強化行為很難持久。下面本文將通過博弈論的模型分析,為何國家行為會呈現這種不合作、反復循環的模式。

三、博弈論模型建構

1.博弈的基本概念(1)博弈主體本文主要探討國家在金融監管中的政策選擇行為,因此把國家視為一個理性、完整、連貫的行為個體,將其作為博弈的主體進行考察。這里假設有兩個國家甲國和乙國參加博弈。(2)博弈目標本文假設各國政府間的博弈目標均是實現自身金融利益的最大化,在本文的分析語境中,國家實現金融利益的主要手段是通過放松金融監管吸引更多金融機構進入。(3)博弈的策略博弈方有兩種基本的策略選擇:放松監管(A),即通過單方面放松本國的金融管制吸引金融活動;或加強監管(B),即加強本國金融監管規范以尋求金融體系穩定性或履行外部合作協議。2.博弈的基本假設我們選擇簡單的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模型分析國家在監管合作中的行為,這是一個兩主體的博弈模型,隱含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基本假設:首先,政府決策者是理性的行為個體,掌握完全信息,可以從以往國際金融監管、國際金融危機等歷史中完全知曉其不同的選擇行為可以獲得的效用(即各自的支付函數);其次,假定政府同時做出政策選擇,或政府在進行單次政策選擇時國內的影響因素占據主導作用,而其他國家的政策決策對其單次決策沒有影響。3.博弈過程及結果在上述基本假設的基礎上,我們選擇國際金融交流加強、同時金融監管一體化尚未實現這一背景,對國家的博弈行為進行分析,構建支付矩陣如下:該矩陣的支付函數是由當前國際金融交流和國際金融監管的一些特殊特征決定的:(1)當兩國都執行嚴格監管策略時,有利于國際金融維持良好的運行秩序,取得雙贏的結果,雙方各得6的收益;當兩國都選擇放松監管策略時,由于國際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加強,可能對金融秩序造成沖擊和損害,二者收益下降,各得4個單位。(2)由于上文假設目前處于金融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金融交流加強的背景之下,因此,當一國監管不嚴而另一國嚴格監管時,由于監管套利行為的大量存在,不嚴的一方將獲取較多的金融資源,其獲得的收益將大大上升,遠遠超過嚴格一方的收益,并超過二者都嚴格時的收益,我們將之定義為8;而嚴格監管的一方則由于金融資源的流失承擔一定損失,且所活動的效用低于二者都不嚴時的效用,定義為2。這樣,就形成了雙方策略不配套時(2,8)、(8,2)的支付函數。(3)由于沒有懲罰性措施的存在,放松監管的一方將不會面臨任何直接性的代價,能夠有效保有監管套利所形成的收益,最終以上述的支付矩陣進行博弈。需注意的是這里的“懲罰性”措施指的應是廣義的概念,任何能夠造成放松監管一方的收益減少或杜絕其這種行為的限制(如強制性的一體化監管、強制性懲罰機制等)都能夠包括在這個說法之中。在這樣的支付矩陣下,甲乙兩國同時選擇監管策略,二者將在(4,4)這一點形成納什均衡,即二者的占優策略均是放松監管。在現實情況中,就表現為各國競相放松本國金融監管和限制,最終造成國際金融秩序的混亂。上文的分析建立在國際金融交流加強、金融一體化尚未實現這一背景之下,金融交流的加強和金融監管沒有形成一體化約束這兩個條件決定了這種特殊的支付矩陣,最終決定了博弈的結果。也就是說,這兩個條件的同時存在造成了各國競相放松監管。經過分析可以得出,缺少這兩個中的任一條件,都不會形成這種博弈的局面:(1)如果國際金融監管能夠實現一體化的有效監管,或單方面放松監管的行為會被施加直接性的懲罰措施,則上述支付矩陣將會改變,放松監管的收益立即下降,如下圖所示,假設放松監管的各項收益都將減少3,則將呈現不同的博弈結果:由于有效的懲罰性措施或有效的統一規制能夠從根本上立即降低放松監管的收益函數,該博弈目前的納什均衡為(6,6)這一點,即統一實行嚴格監管將更加符合各個國家的利益,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達到統一,相應地就會表現出集體有序的監管秩序。(2)在國際金融交流興起之前,即便沒有懲罰性措施或一體化機制,各國的博弈最終結果也會呈現出自愿加強監管的局面,道理同上,由于資本和金融資源不能有效流通,同樣降低了放松監管的收益函數,使得納什均衡達到二者同時嚴格監管。

四、對金融危機的再反思

通過上文構建的兩國間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模型,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國際金融交流加強和缺乏放松監管的懲罰性措施這兩個條件同時存在是導致國家間博弈結果倒向不合作的必要原因。將金融全球化和金融監管一體化二者之間存在的差距定義為一種“間隙”(gap),可以說,這種“間隙”是現行的國際監管體系下難以達成國家間有效協調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也是國際金融監管在特定歷史時期必然面對的困境。那么,根據上文對國際監管歷史的考察,國際金融監管中存在著一種“治——亂”循環的模式,各國政府傾向于在金融相對穩定時競相放松管制,在金融危機后的一段時期內加強管制,這種現象是如何出現的呢?根據上文的博弈框架,作者認為,金融危機可以被看做是一種強制性的懲罰措施,因為國家作出決策要基于自己對未來的預期,在金融危機過后的短期影響范圍內,各國剛剛受到慘痛的教訓,對放松監管的損失形成了強烈的預期,相當于在短期內達成了一個對放松監管征收“賦稅”的約束性協議。這樣,短期內放松監管的收益函數降低,納什均衡移向合作監管,會出現一個各國紛紛加強管制的高潮。但時間一長,如果管制體制的建設沒有取得突破,各國的懲罰性預期慢慢消減,納什均衡也就重新回來不合作,即監管競爭這一點。

五、結論

本文通過對國際金融監管的機制進行縱向和橫向的考察,構建兩國家博弈的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模型,分析各國在選擇監管策略的行為,得出的結論是:金融監管一體化落后于金融全球一體化所形成的“間隙”決定了國家間的行為傾向是監管競爭,這是國際金融監管的困境之所在。改變兩個前提條件,均會導致更好的結果。由于不可能阻斷金融交流,使世界重回相對隔絕的落后的發展模式,唯一的解決方案只能是加強國際金融監管一體化機制的建立,對國家形成強制性的約束,或建立明確的、有效力的獎懲體系,或許會引導國家的政策進一步走向監管合作,建立良好的世界監管體系。若國際金融監管的體制建設不能達到這一突破點,而僅僅是在低層次非約束性的合作體制徘徊,國家間這種監管競爭的博弈就無法消除,國家間的協調監管仍將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

作者:吳曼菲單位: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國際政治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京一本一道一二三区 |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 а√天堂中文最新版地址| 日本视频免费高清一本18| 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男女xx00动态图120秒| 国产a不卡片精品免费观看| 青青操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成人网| 一女被两男吃奶玩乳尖| 日本亚州视频在线八a| 亚洲国产日产无码精品| 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影院99|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黄网址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97精品国产97久久久久久免费| 影视先锋AV资源噜噜|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欧美丰满熟妇xxxx| 亚洲精品线在线观看| 窝窝人体色www|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领导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视频区| 2021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忘忧草日本在线播放www| 丰满老熟妇好大bbbbb| 日韩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五月婷婷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制服|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免费毛片| 欧美日韩亚洲二区在线|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男生被男生到爽动漫|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视频免费| 男女猛烈xx00免费视频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