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科技局2021工作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應是我縣科技創新趕超跨越、快速發展的一年。為更好發揮科技部門職能,推動全縣科技創新做出更多更有成效的工作,作如下計劃:
一、工作目標
全縣大抓科技創新的氛圍愈加濃厚、各項工作機制得到完善和落實、考核指標不斷爭先進位、全縣科技創新合力進一步形成、重點工作快速推進取得預期目標、科技創新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發揮。
二、重點任務
1.各項考核指標繼續爭先進位
(1)全縣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5家左右,達到80家左右。
(2)(規上工業+研發機構)R&D占GDP比重達到1.5%。
(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市比重達10%
(4)企業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達5億元。
(5)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達50家。
(6)企業成果登記數達150件。
(7)市大院大所合作備案2個。
2.加強創新主體培育
組織實施5個以上縣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5個以上省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力爭再有一項以上科技成果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表彰。組織5家左右企業參加市級以上創新創業大賽,力爭1家以上企業晉級省級以上比賽。
3.繼續把產學研合作和人才引進抓出成效
推動新增10家左右企業與省內外高校開展實質性產學研合作,新增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5個以上,對接大院大所與縣政府或我縣企業開展相關合作。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和引進方式,采取招引科技項目帶人才(團隊)、聘請高校專家到企業擔任技術副總等方式,力爭全年引進2個高層次人才(團隊)到我縣創新創業,引進博士以上專家教授5人到我縣與企業開展實質性合作。對接2名院士與我縣企業洽談合作,力爭院士合作有突破。
4.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落實好縣直單位與南京高校共建方案,邀請3家以上高校到我縣考察,建立長期交流機制。力爭與1家南京高校達成初步合作協議與我縣開展人才流動。加強與南京江北新區對接,學習對方在人才引進、科技政策等方面的先進經驗為我所用。適時組織相關企業赴長三角發達地區高校院所對接,尋求技術合作伙伴。
5.創新平臺建設多點同時發力,全面發揮作用
發揮現有平臺作用,續簽縣政府與東南大學合作協議,擴大合作深度廣度。發揮學院本地高校的優勢,加強與我縣企業聯系,按照程序派駐5名以上專家教授到我縣相關科技型企業擔任科技副總,力爭有1項以上學院與我縣企業產學研合作項目獲批各級科技計劃項目。
打造多個扶持創新創業平臺。完成縣政府與重慶科學技術研究院共建科技創新產業園協議簽署,按照協議完成當年工作任務,確保重科院在我縣各項工作開局順利,取得初步成果。抓緊推動啟迪之星()高層次人才創業加速器建設,力爭早落地早見效。協助兩個開發區加大兩個雙創園科技型小微項目招引力度。
三、重點項目
1.深化與東南大學合作。續簽縣政府與東南大學合作協議,同時將協議中的合作項目進一步拓展,建立雙方互通機制,加強東南大學在我縣的技術服務,提升我縣與東南大學合作質量。
2.高標準快速打造科技創新產業園。按照縣政府與重科院合作協議,抓緊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園各項建設,抓好辦公場地、人員、經費等落實,組織重慶方面及早到我縣開展各項服務、合作工作。同時力爭及早引進相關科技型項目在我縣落地。
3.推進啟迪之星()高層次人才創業加速器建設。做好加速器建設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力爭2021年上半年完成協議簽署并完成加速器當年建設、工作任務。
四、推進措施
1.進一步夯實全縣科技創新機制基礎
在工作機制上,發揮好科技創新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落實好領導小組工作制度,適時召開縣科技創新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會議、科技創新推進會等,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任務分工,進一步形成全縣抓科技創新工作合力。繼續落實好定期工作調度、按期考核等制度,兌現獎懲調動積極性,努力推動形成縣直單位、開發區、各鄉鎮抓科技創新工作“一盤棋”局面。
2.落實經常性服務企業制度,提高工作成效
通過加強“四送一服”等工作,舉辦要素對接會等方式,全面宣傳我縣科技創新政策,指導企業按照高新技術企業及研發機構建設相關要求,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開展經常性的企業走訪,完善與企業的科技工作協調制度,加強企業科技人員隊伍建設,通過提升企業負責人科技創新意識、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企業科技管理人員素質,全面提升我局服務能力和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3.加強自身建設,為完成年度任務提供保障
進一步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工作機制,完善每月月初明確任務、每周調度、月底講評的工作制度,切實把全局職工的凝聚力統一到干事創業上來。加強年青干部職工的鍛煉,在崗位上鍛煉培養人才,激發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科創中心能力建設,發揮科創中心在全縣創新平臺工作、產學研等工作上的主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