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質災害防治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構建“平安、和諧”為目標,以“監測預防”、“搬遷避讓”與“工程治理”為措施,盡量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發生,切實維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為我縣加快南明珠、臨港新城建設保駕護航。
二、地質災害點分布情況
截至目前,通過搬遷避讓、工程治理等措施,全縣原有的36處地質災害點已減少至34處。
1、滑坡。全縣共有22處,即中型1處,小型21處。
2、地面塌陷。全縣共有5處,均為小型。
3、崩塌。全縣共有6處,均為小型。
4、泥石流。全縣共有1處,為小型。
以上34處地質災害點的具體分布情況見《縣地質災害防治基本情況一覽表》(附表一)。
三、災害威脅的對象、范圍
1、滑坡、崩塌可能發生點(塊段)低處的固定居民、采礦工人、路過群眾、建筑物及其它財物。
2、地面塌陷可能發生區域上部耕作與居住的村民、放養的牲畜以及建筑物。
3、可能被泥石流沖擊的公路、農田水利設施、農作物、過往群眾以及建筑物等。
四、災害重點防范期限、對象
5至9月份,是地質災害防范重點時期。全縣34處地質災害點均納入本年度的防范對象。其中,根據全縣地質災害點的實際,魚岳鎮北街社區文廟山滑坡、魚岳鎮南門村四組獅子山采石場崩塌、魚岳鎮南門村五組白云山采石場滑坡、縣自來水廠梁家山周邊崩塌、陸溪鎮銅山村二組陳家灣礦區不穩定滑坡以及高鐵嶺鎮臨江村二組滑坡等6處要作為全縣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對象。
五、防治措施
1、強化宣傳力度,增強防災意識。縣國土資源局、各相關鎮人民政府要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國土地日”、《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頒布日等重要紀念日,采取拉橫幅、貼圖片、開動宣傳車廣播等多種形式,向人民群眾宣講地質災害科普知識、防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提高人民群眾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
2、健全機構,加強領導。縣政府成立以縣政府辦、國土資源局、安監局、住建局、民政局、水利局、交通局、教育局、氣象局和各鎮人民政府為成員單位的“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縣國土資源局分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兼任,具體負責全縣地質災害防治日常工作。縣住建局、民政局、交通局、水利局、教育局和各鎮人民政府以及全縣所有采石企業在內部相應組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專班,明確專班責任人(見附表二、三),落實工作經費,切實加強本行業、本管轄區范圍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
3、完善制度體系,確保防范工作到位。按照“預案進社區、預案進企業、預案進農村、預案進學校”的二十字方針以及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建設要求,縣直各相關單位、相關鎮人民政府要迅速編制或完善管轄區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地質災害易發區或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專項應急預案,健全管轄區災害點防災包保責任制,落實災害點監測負責人和監測人;要認真完善、執行險情巡查、災害速報、汛期值班、災害預報等制度。對已查明且可能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相關縣直部門或鎮人民政府要迅速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附表四)發至受威脅的群眾手中。縣教育局要對全縣學校校區(舍)周邊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排查,指導學校做好災害點的監測;縣國土資源局要充分發揮職能,統一協調、指導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4、突出重點,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災害防治。縣國土資源局要嚴格依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備用金管理辦法》的規定,按照“誰破壞、誰恢復;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督促礦山加大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力度,落實治理資金和治理措施,切實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管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