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衛生局血吸蟲病集中整治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血吸蟲病是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傳染病之一。加大血吸蟲病的防治力度,是加強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具體措施。為鞏固和發展我市血防成果,提升我市衛生綜合實力和水平,鞏固衛生強市建設成果,促進全民健康,根據《省綜合治理血吸蟲病“十二五”計劃》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計劃。
一、歷史背景和現實基礎
我市原有36個鄉(鎮)、273個村流行血吸蟲病。全市歷史累計釘螺面積2741161平方米,病人183376例,是全省血吸蟲病重度流行縣之一。經過積極防治,我市于1979年達到血吸蟲病傳播控制標準,1993年達到傳播阻斷標準,1994年轉入鞏固監測階段。
“十一五”期間,全市累計查螺投工16382工,查螺面積6879219平方米,未查出釘螺。累計血清學查病42200人,陽性率0.54%;糞便檢查137人,未發現病原學陽性病人。2007年啟動晚期血吸蟲病病人(以下簡稱晚血病人)內科治療救助項目,至2010年底,累計救助病人394人次,救助資金共149.6117萬元。
血吸蟲病防治作為我市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市、鎮(街道)政府的高度重視,教育、財政、國土資源、水利、農經等部門的密切配合下,依靠各醫療衛生單位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血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十一五”期間全市未發現急性血吸蟲病病人、新感染病人(畜)和感染性釘螺。但由于血吸蟲病流行受社會和自然因素的影響,我市殘存釘螺和輸入性病人將在一定時期和范圍內存在,血吸蟲病存在重新傳播流行的潛在因素;目前我市還存在血防隊伍青黃不接、經費短缺等問題,血吸蟲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遠。
二、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管理、綜合治理、聯防聯控”的方針,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倡導依法防治、科學防治、創新防治,進一步鞏固血防成果,確保我市血防工作可持續發展。
三、工作目標
(一)總目標
力爭保持不出現本地血吸蟲病急性感染病人、新感染病人(畜)和感染性釘螺,不發生本地血吸蟲病流行。
(二)具體目標
1.釘螺控制。確保不出現大面積釘螺,一旦出現釘螺,當季開展滅螺,并實施反復擴大滅螺和鞏固性滅螺。
2.傳染源控制。及時發現傳染源,血清學陽性者糞檢率達到90%以上,病人規范治療率和網絡直報率達100%。
3.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
4.人群血防知識知曉率達到90%以上。
四、防治策略
實施以查滅殘存釘螺、防控外源性傳染源為主的綜合性防治策略。
(一)釘螺控制
采取“查滅殘存釘螺為主,防止輸入釘螺為輔”的對策。全面調查歷史有螺和歷史無螺但適宜釘螺孳生的環境。對于生產生活區的有螺環境,要重點整治,加大滅螺力度。
(二)傳染源控制
采取“防控外源性傳染源為主”的對策,重點檢查來自當前血吸蟲病傳播未控制縣和疫情回升縣的流動人口(畜)。
(三)綜合治理
加強部門協作,結合水利、農經、農業綜合開發和國土資源整治等工程項目,加大有螺地區環境改造力度,實施改水改廁、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健康教育等綜合性措施。
五、重點任務
(一)查滅釘螺
“十二五”期間查螺面積600萬平方米;如查出釘螺當季開展滅螺,實施反復擴大滅螺和鞏固性滅螺。
(二)查治病人(畜)
“十二五”期間,流動人口查病1.2萬人;發現釘螺的有螺村按照《省血吸蟲病監測鞏固方案(2007年修訂版)》的要求開展本地人群查病;血清學陽性者90%以上進行糞檢及擴大化療。
(三)健康教育
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使6歲以上的人群普遍接受血吸蟲病基本知識教育,血防健康教育覆蓋率達到95%以上。
六、保障措施
(一)組織和政策保障
根據《血吸蟲病防治條例》規定,強化政府衛生責任,完善政府領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在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把監測鞏固工作納入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健全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協調機制和工作責任制,對有關部門承擔的血吸蟲病防治工作進行綜合協調和考核、監督,與職能部門和鎮(街道)政府簽訂血防工作目標責任書并進行考核。
(二)經費保障
進一步強化政府對衛生的投入責任,實施“以縣級財政投入為主、省級財政適當補助、多渠道籌集”的投入體系。根據血防規劃安排專項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并切實加強對資金的監管和審計,保證專款專用,提高使用效益。同時,要廣泛動員和爭取企業、個人及社會力量提供資金和物質支持。
(三)機構和人員保障
進一步完善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主體,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院)為基礎,聯系有關部門的血吸蟲病預防控制網絡。各鎮(街道)要安排專人或公共衛生管理員專(兼)職血防工作;水利、農業等部門要有適應血防工作的人員。
(四)衛生血防措施
1.查治病。人群采取血清學過篩、陽性者糞檢的方法及時發現病人,對血清學、病原學檢查陽性人群進行治療和擴大化療。堅持血吸蟲病疑似病人報病制度,確診病例通過“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進行網絡直報。加強血吸蟲病糞檢實驗室建設,將流動人口作為查病對象,實施屬地化管理。加強對晚血病人的內科救助工作,提高晚血病人生活質量。
2.查滅螺。加強歷史有螺環境和外來輸入釘螺的監測,加大查螺力度,鼓勵群眾報螺,及早發現新發和復發的釘螺。發現的釘螺要及時進行解剖作感染性調查。有螺環境采用藥物結合土埋的方法進行滅螺,實施擴大滅螺和鞏固性滅螺。有條件的地區,可結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及產業結構調整對有螺環境和適宜釘螺孳生環境進行改造。
3.糞便無害化處理。結合新農村建設、農村愛國衛生運動、衛生城市(城鎮)創建等工作加大農村衛生廁所建設,實施糞便無害化處理,切斷傳播途徑,控制血吸蟲病傳播,改善農村衛生環境質量。
4.健康教育。堅持以鎮(街道)為基礎,以學生、村民為重點的健康教育與促進模式,采取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形式,促進血吸蟲病防治知識的教育和普及,提高人群參與防治血吸蟲病的意識和接受檢查、治療的依從性。對中小學生開展“三個一”(上一堂血防知識課、看一次血防錄像、寫一篇血防作文)的教育活動,推廣和開展“領導干部查螺日”活動。
5.預警應急。形成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血吸蟲病應急管理體系,加強預警預測、疫情風險評估,提高預警預報和應急處置能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為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控制措施提供決策依據。發現血吸蟲病突發疫情時,啟動《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6.能力建設。加強血吸蟲病防治機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提高血吸蟲病預防控制和突發疫情應急處理能力。加強基層血防專業人員技術指導、專業培訓和現場工作的能力建設。
7.聯防聯控。加強周邊地區聯防聯控,進一步落實縣際、鎮(街道)際聯防工作,鞏固毗鄰地區血防成果。
(六)部門血防
實施水利滅螺項目,結合河流治理、農村飲水安全、大中型灌區改造、農田水利建設等項目,將血防改造措施納入工程內容,對工程項目范圍內的有螺環境開展整治。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等工程,結合中低產田改造、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改變釘螺孳生環境。加強農田生態環境保護,通過土地整理、改良土壤、營造農田防護林等綜合措施,改變釘螺孳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