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司法局行政監督工作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今年,全區司法行政工作要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市委98次常委(擴大)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加強基層基礎建設,著力深化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和發展,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努力為維護全區社會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依托“五五”普法,抓好創法治城市建設工作。
繼續抓好普法宣傳工作。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力開展法制宣傳活動。要繼續突出重點對象的學法工作。在繼續抓好各級領導干部、公務人員、企業經管人員、青少年、新市民學法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城鄉一體化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積極服務城鄉統籌工作。繼續將法制宣傳教育活動與創建活動結合起來,帶動群眾共同學法用法,掀起群眾學法的新高潮。拓展法制宣傳教育與群眾文化生活相結合的深度和廣度,探索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法治文化與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廉政文化有機結合的新途徑。
(二)著力抓好社會穩定工作,努力構建和諧*。
1、繼續大力加強基層司法所建設。在現有基礎上,加大學習借鑒和工作調研力度,積極穩妥地推進司法所體制改革。加大對薄弱所的指導幫帶力度和司法所工作人員培訓力度,全面提高司法所規范化建設水平。
2、加強“大調解”機制建設,理順管理體制。認真貫徹落川委辦16號《關于構建“大調解”工作體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意見》精神,建立“大調解”機制領導小組和協調機構,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不斷提升大調解規范化建設水平,加大經費保障不斷提升大調解工作人員的調解能力,全面推行專職調解員制度,充分發揮“大調解”機制在改善民生和體制創新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3、精心打造社區矯正工作品牌。在履行社區矯正這一全新職能上,依托“心晴工作室”這一工作品牌,全面規范銜接管控、矯正教育、安置幫困、實施獎懲、社會評估等工作程序,積極創新個案矯正、心理矯正、公益勞動等方面的工作措施,加大管理、宣傳和保障力度,建立社區矯正移動信息管理系統平臺,提高社區矯正工作效率,推行公益勞動市場化管理模式,探索心理矯正工作,制定應急預案,有效防止突發性事件發生。加大對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業務知識的培訓力度,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要建立社區矯正度工作交流制度,培育并推出社區矯正工作典型,以點帶面,帶動全區社區矯正工作。
(三)加強安置幫教工作,努力遏制刑釋解教人員重新犯罪。
一是根據我區實際情況,在元旦春節期間開展對困難刑釋解教送溫暖活動。二是加強與民政、勞動等有關部門的聯系和溝通,共同做好幫教安置工作,如讓生活困難的刑釋解教享受低保待遇;實現勞動就業信息的互通聯動,提高刑釋解教的安置率等。三是加強幫教志愿者隊伍和安置基地建設,促進幫教工作的社會化。
(四)著力規范法律服務市場,為城鄉統籌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一要提高律師公證工作的整體成效,大力拓展法律服務市場。引導律師緊緊抓住“新三最”城市建設和實施追趕型跨越式發展這一新契機,把服務的重點聚集到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項目上,及時搞好跟進服務;繼續組織律師參與區領導信訪接待,深入開展律師、公證人員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五)要規范基層法律服務從業行為,提升整體建設水平。
加強法律服務行業的教育管理,全面加強基層法律服務人員的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加大檢查監管力度,提升基層法律服務業的整體建設水平。要繼續抓好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業務培訓,進一步建立和健全規范化法律服務所工作制度。
(六)完善法律援助工作體系,擴大法律援助的社會影響力。
不斷鞏固和加強法律援助中心、司法所、法律援助志愿者隊伍三級法律援助網絡體系建設,推動法律援助工作向基層延伸。進一步健全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監管體系,規范并落實法律援助案件申請、審批、指派、辦案、結案歸檔等各環節的工作制度,切實提高法律援助辦案質量和服務質量。以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為重點對象,切實加大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力度,做到應援盡援。在不斷暢通和優化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的同時,繼續加大對法律援助制度的宣傳力度,不斷擴大法律援助的社會影響力,努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于法律援助工作的認知度,牢固樹立依法求助、依法維權的觀念,使社會弱勢群體在遇到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能積極、主動地尋求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