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促進改革推進對外開放的工作安排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節全面推進各項改革。
整體推進,分類指導。有計劃、有方法地推進各項改革,努力消除制約和影響經濟社會繼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努力推進經濟市場化。
一、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改革
以建立健全董事會為重點,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改制順序。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建立主體多元化的股份制企業。穩步推進事業單位綜合配套改革,完善內部管理體制,規范精簡行政支持類事業單位,放權搞活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推進經濟開發服務類事業單位進入市場。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構建科學的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獎懲機制和嚴格的國有資產運營監督機制,建立國有資本出資人制度和經營預算制度,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二、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嚴格執行農業稅減免政策,進一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積極做好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綜合配套改革,探索建立減輕農民負擔的長效機制,切實鞏固改革效果。進一步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積極引導和規范土地使用權合理有序流轉,健全土地征用方法和補償機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切實保證集體經濟組織利益,明確農戶個人所有權。穩妥實施農村金融改革,增強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能力。鼓勵發展農村各類專業協會和合作經濟組織。
三、深化財稅和投資體制改革
深化政府推銷制度改革,健全公共財政體制。加大對欠發達鄉鎮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積極推進財政體制和農村集體財務管理體制改革,推行村級財務委托制。進一步規范投資核準備案管理方法,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建立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度、咨詢評估論證制度、專家評議和公示制度以及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加快構建新型投資宏觀調控體系。繼續深化價格改革,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和市場監測體系。培育地方性金融組織體系。大力發展資本、土地、勞動力和人才等要素市場。
四、深化所有制體制改革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制定出臺各項配套政策措施。繼續清理和修訂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和規章,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性調整步伐。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發明平等競爭的環境。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凡是法律法規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都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并放寬股權比例限制。健全社會服務體系,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信貸、技術、人才、法律等支持力度,建好用活民營企業發展基金,建立民營企業貸款擔保體系。實施扶優扶強戰略,培育一批有較大規模和市場競爭力的骨干民營企業,培植一批外向型、科技型中小民營企業群體。
五、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合理界定政府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職能范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明晰不同層級政府的事權,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全面實施依法行政,建立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制度,健全行政決策評價制度,完善行政問責制度,加快構建法治政府、責任政府。依照“精簡、統一、效能”原則,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分工,穩妥推進市鄉政府機構改革,加快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積極推進干部制度人事制度改革。
第二節堅持全方位開放的發展觀。
繼續舉全市之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招商引資,依照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創新招商方式,注重招商實效,擴大入口規模,以開放促調整、促發展,努力提高經濟發展的外向度,推進經濟國際化。
一、全方位招商引資
1完善各項設施。提高審批辦證效率,完善服務體系;加強城市環境建設,吸引外資。
2創新機制。創新招商理念,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宣傳;改進招商方式,強化以商招商、專業招商、產業鏈招商,完善網上招商、節會招商、蹲點招商,形成多形式、多渠道招商網絡,增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
3整合招商資源。形成主要領導、關鍵崗位領導主抓、市四套班子齊抓的招商工作方式,推進全市招商力量、經貿信息、項目資源的有機整合和調度協調,提高對外開放的整體效益,力求在招大商、招產業上盡快取得實質性突破。
4拓展招商領域。積極引導資金更多地投向高新技術、現代制造業、基礎設施、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迅速擴大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領域的開放度。
5提高招商質量。加快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與創新,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增強核心競爭力。
6突出招商重點。把招商引資重點轉到招大商、招產業上來。要把目光瞄向國內外知名企業特別是國內500強。帶動發展一批企業,培育壯大一個產業。
二、加強區域合作
積極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注重引進和利用先進地區的管理經驗、人才、資金、技術,積極融入經濟圈。帶動我市經濟發展。
三、努力擴大入口規模
利用資源優勢,針對國際市場需求。培育一批產品入口企業,創出口品牌。一是把以米糖廠為龍頭的企業集團辦成無公害糧食轉化產品(凍米糖、餅干、月餅、米粉)入口基地;二是把以苗木公司為龍頭的企業集團辦成綠色農產品(百合、茶葉、花卉、蜜蜂、肉雞、肉鴿)入口基地;三是鎮、鎮興建1-2個年入口萬頭良種豬基地;四是努力培育以入口創匯為主的工業企業,建設入口創匯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