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局關于學校德育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全市中小學思政工作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是: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全國和全省、全市教育大會精神,根據《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和《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為重點,以提升德育工作者素質和工作能動性為著力點,以強化實踐育人為關鍵,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環境育人格局,不斷提高我市中小學德育工作水平。
一、突出德育時代性
1.深入開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堅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厚植愛黨愛國愛人民思想情懷。黨建帶團建、隊建,突出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組織育人作用,引導青少年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鍛煉強健體魄,從小聽黨話、跟黨走,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勤奮學習的遠大志向。
啟動百個“名師小講堂”、百個“紅領巾小講壇”進百?;顒樱v堂內容圍繞如何給孩子講和讓孩子來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感恩”“國學”“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疫情防控”“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
2.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加強學生品德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個人品德和社會公德。通過國旗下講話、班(團、隊)會活動、“我和我的祖國”主題活動等形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增強儀式感,開展“輝煌七十年奮進新時代”第二十七屆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著力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廣泛開展“中國夢”“三愛”“三節”及“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挖掘我國傳統節日的豐富文化內涵,認真組織好春節、清明節、五一、六一、七一、國慶節、重陽節及寒暑假等節慶期間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選樹身邊的榜樣,結合少先隊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用好紅領巾獎章評價表彰新時代好少年,開展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活動。在疫情之下要做好疫情防護知識教育,還應當向學生講好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規則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愛與感恩教育等幾堂課,上好疫情防控這節人生大課。引導鼓勵各校培育自己的德育(少先隊)特色活動或品牌活動,各校要結合校本德育特色重點開展好中學生責任教育、小學生禮儀教育。
二、統籌推進課程育人
3.堅持“五育”并舉,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探索實施《市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南》,完善各小學綜合評價體系的建設,引導中小學校轉變育人方式。推進體育、藝術等課程改革,促進德育、體育、美育、勞育和智育有機融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4.完善中小德育工作體系。加強黨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領導,健全德育工作領導和管理機制,認真制定德育工作實施方案,深化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建設立德樹人、功能齊全、陣地完備、評價合理、特色彰顯的德育工作全體系,將德育工作內容細化融入到課程、活動、社會實踐等各項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完善德育工作評價體系,將德育、團隊工作成效納入學校年終管理考評體系并規范考評流程,探索“德育先進?!笨荚u機制并作為文明學校和綜合考評優秀的前置條件,推進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形成長效機制,提高德育工作實效。
5.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加強中小學德育課建設,針對不同學段學生實際,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好中小學思想政治、道德與法治、少先隊活動等德育課,以德育年會、思想政治、道德與法治、少先隊活動觀摩等形式促進經驗交流,評選一批優秀德育教學案例。抓實德育校本課程建設,評選打造一批優秀德育校本課程。深入推進學科育人建設,將立德樹人落實到各學科教學目標之中,開展學科育人微視頻評選推廣活動。
6.協調落實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強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法治意識養成,用好安全教育平臺,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合理開設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課程,深入開展掃黑除惡、禁毒教育,推動培育本土百個“名師小講堂”講安全、講法制送講進校園。
三、不斷深化文化育人
7.推進文明校園創建。廣泛開展先進典型、英雄模范學習宣傳活動,積極創建文明校園,開展好各級文明校園屆末總評,對接好評價體系,發揮文明校園創建引領學校德育工作的作用。規范志愿者行動。加強校園人文景觀建設,推進“一校一品”校園文化建設,評選展示一批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培養建設一批有特色有影響力的校園文化品牌,全方位提升校園文化品位,促進校風建設。
8.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校園讀書節、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進校園、心理健康周等活動,開展普通話測試和調查、漢字聽寫和詩詞比賽,依托團隊組織辦好學生社團,繁榮校園文化,豐富學生精神文化生活,發揮文化育人功能。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案例征集評選。組織開展第36屆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作品評選和科普報告進校園活動。
四、創新推動實踐育人
9.推進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工作。為開展好研究性學習,研制《市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實踐的實施意見》,探索政府指導推動、學校設計研學課程、企業負責基地建設的聯合共建模式,建成一至兩個市級中小學生研學營地、基地,開發、評選優秀研學課程,打造研學精品線路。
10.深化社會實踐大課堂活動。結合志愿者行動的開展,推動中小學生以志愿活動、雛鷹假日小隊的形式深入開展公益服務、科學研究、技藝學習、非遺傳承、勞動實踐等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引導鼓勵各校共建社會實踐基地,加強社會實踐大課堂課程開發與建設,提升實踐育人成效。
11.探索勞動教育新模式。打造一批勞動教育基地和特色學校,鼓勵各地各校結合實際,精心打造具有當地特色、學校特點的勞動教育品牌活動,將勞動教育融入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引導學生體會到勞動的喜悅,懂得勞動的艱辛和偉大。
五、強力推動隊伍育人
12.強化師德師風教育。在全市教師中開展“中華文化涵養師德”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評選市“十佳師德標兵”,組織巡回報告,營造尊師重教氛圍,健全完善長效治理機制,著力塑造氣正風清的教育新生態。
13.激活德育名師和德育管理者團隊。探索成立“市學校德育研究會”,統領好德育名校、名師及名師工作室,組建德育專家團隊,完善德育名師送課送教常態機制,打通德育工作者培訓、培養和成長路徑。
14.完善班主任專業成長體系。鼓勵各中小學建立首席班主任制度或名班主任工作室,完善研訓一體的中小學班主任專業發展機制。督促各校完善班主任評價機制,充分發揮班主任工作津貼的激勵效能,開展“十佳班主任”評選和巡回交流活動,收集編印班主任工作經驗、活動案例匯編交流,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
六、大力促進心健育人
15.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新一輪提升計劃,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全員培訓,重點提升全體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的能力。加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普及,開展心理健康名師走進薄弱校送課活動。以《心理健康指導手冊》為指導,依據各校具體情況,加強檢測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效運行心理危機預警、處置、干預與轉介制度。啟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項目基地學校建設工作,推進農村和薄弱學校的心理輔導室規范化建設。
七、持續促進協同育人
16.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緊密聯合教師進修校、鄉村教育院,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促進“家長學?!苯ㄔO,開展家長讀書沙龍、家教講座和家教論文匯編等,提升家長家庭教育素養,繼續培育一批地市級“家長學校”示范校。通過規范學校家長委員會運行,有效開展家訪、家長會和親子活動等,密切家校聯系,發揮好家庭的育人功能,加強社會資源整合,使家庭、學校、社區形成育人合力,努力構建全社會育人體系。鼓勵有托管剛性需求學生的小學開展校內托管服務工作。
17.規范網絡育人機制。拓展網絡平臺,豐富網絡內容,建強網絡隊伍,優化成果評價,推動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體制機制創新。強化對網絡游戲、微視頻等的價值引領與管控,創造綠色健康網上空間。引導各校建好用好管好校園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網絡平臺和自媒體,豐富校園智慧團建、隊建,加強中小學生網絡素養教育,抓好意識形態建設,發揮新時代新媒體網絡德育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