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語文教育的人文關懷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性。教育部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是這樣定義語文的學科性質的:“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可見,語文教育應該具有人文和工具雙重屬性,二者的地位應該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在我國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卻存在著偏重工具性、忽視人文性的狀況。針對這種狀況,初中老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把培養學生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合理布局資金投入,保證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即掌握語言知識,語言表達能力,又形成一定的人文素養。
1.2加強對老師的培訓,提高老師的人格魅力。老師是教育的實施者,老師的素質高低,不僅影響著教學質量,更影響著學生對課堂、對學習的興趣,所以,語文老師一定要經常參加各種培訓,平常多閱讀提升自己知識水平的書籍,不斷地充實自己,同時要引入先進的教學方法,如改變過去以老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上來,多給學生提問和發言的時間,特別是在講解課文時,不完全照搬課本,不完全依附于課本,要讓學生依據課本延伸出更多新的知識點,擴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多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培養學生寫讀書筆記的習慣,讓學生在寫的同時進行思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老師還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人文性的氛圍,學生回答問題出現錯誤時,不一味指責批評學生,要有包容和寬容之心,分析出錯的原因,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敬愛,才有利于教學的有效實施。
1.3選擇合適的課堂教學方式。人文關懷就是要把對學生的培養、生命的尊重、教育的思考融入到教學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初中語文教育中的人文關懷雖然是老師對學生的關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系,他們都是人類文化、教育行為的重要部分,都需要實現認識他人、被他人認識和自我認識的功能。所以,不管老師還是學生,都有很強的主體性,學生要看到自己的主體地位,不要覺得老師高高在上,要認清和老師的平等地位,老師是傳授知識的,學生是接受知識的,這兩種群體只是分工不同,地位是均等的,老師也要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學生,不要因為有些學生基礎差就不管不問,對于基礎差的學生,老師更要多幫助他們,課堂上有意地多提問他們,通過提問了解他們哪些知識沒有掌握,以便對癥下藥,有針對地輔導他們,一個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是對學生充滿愛心,不僅擁有對教育事業的愛,還要有對學生發自內心的愛,不僅承擔教書的責任,更大地責任還在于育人。
2、結束語
初中語文教育對學生的性格塑造和能力培養非常重要,初中語文教育不僅僅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初中老師也會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老師的素養和人格魅力顯得特別重要,初中老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開闊自己的眼界,以期正確地引導學生。
作者:謝秋靈單位:河南省新蔡縣今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