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美術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小學美術課中,我時常發現不少學生往往忽視對圖畫的認真仔細的觀察。他們往往還沒有看仔細,看完整所要畫的物體,就盲目下筆,結果所畫的物體外形很不為了進一步加強同學們對觀察作用的認識,我在黑板上掛了兩幅有關貓的畫,讓學生進行仔細觀察,了解到貓雖是同一只,但因作畫的時間不同,貓的眼睛也不相同。這樣不僅讓學生知道了觀察的作用,也培養了他們愛動腦、愛學習美術的好習慣。
一、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對于同一事物,觀察者的所處位置不同得到的效果也就不同,觀察的方法不同,結果往往不同。因此,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首先指導學生選擇最佳觀察角度。其次,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的一般順序———先整體、后局部。例如學生在對人物形體進行描述時,我首先讓學生選擇好觀察的角度,再指導學生進行觀察。首先讓學生對人物的外形予以觀察分析,使學生掌握各部分的比例。如對一個人物的身高、個頭的長度,上肢是3個頭的長度;下肢是4-3個頭的長度;肩寬是2個頭的長度,總的形體比例掌握后,再分析細微之處,如臉部的比例,就要分析臉的設計與寬度,即三庭五眼。這些細微之處掌握了,學生再作業時,就不困難了。
二、給學生觀察的機會
如果在教學中,老是遵循老辦法,教師講解作畫步驟,學生再作業,那么就會限制學生的觀察能力的提高。我們教師所上的每一節美術課(包括欣賞課),都必須給學生觀察的機會和任務,都要有觀察的環節。學生只有通過細致的觀察分析,才會掌握老師所講的內容。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增添寫生課,多給他們觀察的機會。如我在教學生寫生茶杯時,不是先講,而是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觀察,這個茶杯由幾部分組成的?各部分是什么形狀?各部分的比例怎樣?這樣,帶著這幾個問題,學生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和認真的分析,很快地找出答案。這樣進行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作畫,就會很快畫出茶杯的形象了。
上面的幾點,是我在美術教學中進行的初步探索。實踐證明,只要讓學生多留神,多看,多想,日積月累,觀察能力就自然提高了。美術課的教學質量也會大幅度地得到提高。并且,可以加強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使之具有高尚的審美情操。
作者:徐麗莉單位:建湖縣上岡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