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現代教育下教師角色的轉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如何實現中小學教師角色的轉換
1.從教育理念方面轉換
重視兒童自然發展秩序,強調兒童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但這一革命性主張并沒有得到真正執行。本世紀初杜威在盧梭思想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教育即發展的理論,認為發展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外部力量的引導下的生長,其鋒芒指向的也是傳統的“塑造”論理念。
教育過程在客觀上是教育者引導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內化過程,學生是教育過程的主體和中心,所以,杜威的理論并沒有錯。只是當時的教育技術條件還不足以使學生成為真正的教育主體。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教育技術的運用則為杜威等所倡導的現代教育理論的實施提供了可能。學生掌握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操作方法之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學習的需要,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等技術學習到各種知識。教育過程由“教”為重心轉變為“學”為重心,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確立,其主體性可以得到發揮和發展,所以,現代教育技術為主體性教育觀念的確立提供了物質基礎,學校教育的目標能夠從傳統的培養“工具人”轉變為培養“主體人”。
2.從教學媒體方面的轉換
傳統教師的形象是知識的傳播者,一張嘴、一本書和一只粉筆打天下,教師苦練的基本功是“三字一話”,即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曾幾何時,這些亙古不變的真理受到無情的沖擊,教師的基本功也變成“三機一畫”,即錄像機、電視機、計算機和自制動畫,教學手段的變化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并廣泛地應用于教育,無疑是對傳統教育的一次革命。一方面,它為遠程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使以廣播電視為主體、個人自學集中輔導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模式轉化為以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主體、自主的個別化學習與交互式的集體協同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另一方面,如何更快熟知和掌握這些高新技術,發揮媒體優勢,恰當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中小學教師卻顯得力不從心,捉襟見肘。
基于計算機網絡條件下的遠程教育本質的問題是如何用媒體教學來代替人的教學,這樣,教學模式就需要有一個很大的變革。教師不僅要面授(與傳統的面授有很大區別),更主要的是通過多種媒體傳播知識、培養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熟練地掌握多媒體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利用計算機進行備課、制作電子教案,游刃有余地在網上作業,任意瀏覽、下載教學所需的資料,會制作網頁和CAI課件,進行網上教學,面對信息時代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中小學教師功能性文盲以從未有過的鮮明方式凸現出來。
3.從師生關系方面轉換
傳統的師生關系主要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關系,學生的學直接受教師教的制約,所以,教師的主要職能是教什么和如何教,而學生的職能是學好教師所教的內容。當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于學校時,教師將不再作為知識創播者、傳遞者的角色發揮作用,“一個有創造性的教師應能幫助學生在自學的道路上迅速前進,教會學生怎樣對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地是一名向導和顧問,而不是機械傳遞知識的簡單工具?!苯處熡伞敖處煛背蔀椤皩煛保瑢W生成為真正的學習者。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更需要合作,更趨于民主。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職位的消亡或教師地位和作用的降低,而是教師職能的轉換:教師指導學生會在紛繁復雜的知識信息中提取并學習所需要的內容的方法,指導學生學會運用所掌握的知識信息處理在復雜多變的社會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的技能,指導學生學會與他人、社會以及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藝術,指導學生學會以真、善、美和自由的方式生存和發展。概言之,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發展”。這意味著教師的任務更重,職責更大。
二、總結
盡管在世界范圍內,教師們使用最多的還是傳統的教育方式方法,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還只處于輔助地位,但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全面推進已是大勢所趨。所以,就教師本身而言,教師需要認識現代教育技術的變革對教育現代化的影響,在“人-機-人”的新型教育系統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惟其如此,才能自覺地強占教育的“制高點”,才能承擔現代教育所賦予的歷史重任。
作者:俞淼單位: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原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