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物理教學準則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激發學習興趣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是學生最好的學習內在動機。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善于運用物理知識本身的魅力去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和情感,使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有趣、實用。在教學中應該不斷向學生提出一些他們經過努力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使學生在積極的探索過程中,開動腦筋,克服困難,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探索科學真理的熱情。
二、創設物理教學情境的原則
良好的物理教學情境是學生學好物理的關鍵因素之一,教師應該盡可能創設好物理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物理情境中學習,教師在物理情境中教。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教學工具,使學生迅速進入到物理學習情境中去。創設物理教學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過小實驗進行,比如講流體流速與壓強關系時可以讓學生做用力吹開兩張靠的很近的紙的實驗。也可以通過一些小的故事引導學生進入物理學習情境中去,例如講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可以講牛頓的蘋果落地的故事。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先播放一些視頻資料,來進行情境創設。例如學習向心力的來源時,就可以播放汽車轉彎時彎道道路情況,以及汽車行駛情況來進行物理情境的創設。
三、啟發思考、教給方法的原則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必須重視啟發學生思考,教會學生運用物理學方法進行物理學習。物理知識的學習是從感性認識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歸納,上升到理性認識建立概念和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要用到各種物理方法。我們經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時比直接告訴學生結論更為重要。例如研究電場中電荷的電勢能、動能變化與電場力做功之間的關系時,直接告訴學生結論雖然很容易,但是以后學生遇到類似問題還是不知道怎么處理。我們可以教會學生采用類比的方法來分析問題,類比重物的重力勢能、動能變化與重力做功之間的關系來確定電場中電荷的電勢能、動能變化與電場力做功之間的關系。這樣,一方面很直觀(學生對重力場比較熟悉),另一方面學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解決類似問題,這就是教給學生方法的重要性。
四、接觸實際、聯系生活的原則
物理教學接觸實際、聯系生活,才能保證所學的知識與它的基礎———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不致脫節,學生掌握的知識才能夠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物理教學中,接觸實際、聯系生活的內容很廣泛,既有日常生活中燈泡發光的簡單物理現象,也有生產技術中的發電、輸電等復雜物理問題,還包括與物理有關的其他學科問題、社會經濟問題(特別是能源、環境等實際問題)。在教學中從這些實際問題、自然現象中引出物理問題,把教學與學生的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結合起來,擴大學生的感知量。這對學生提高對物理學的認識,深刻理解物理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五、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的原則
不同學生的智力水平存在著差異,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也不同。在物理教學中,由于這種差異和不同而造成的學習水平的差異往往更為明顯。我們一方面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另一方面在提高學生整體水平的前提下,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為了使所有學生都能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應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要求,使他們都能達到自己應當達到的學習水平。例如,在研究小船過河問題時,常見的問題有小船怎樣以最短位移過河,多數同學能夠通過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知識得出正確結論。但是,進一步研究例如水速大于船速時的過河最短位移,就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理解出現困難。
作者:李隨峰單位:河南省平頂山市理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