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奧運會對體育發展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奧運會與舉國體制對我國體育上的影響
1.1舉國體制最大限度推動了我國競技體育的進步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北京奧運會上取得歷史性的突破,以51枚金牌登上了金牌榜首位,獎牌總數達到歷史的新高。利用國家的力量推動競技體育的發展,舉國體制在奧運會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憑借這一體制,我國的競技體育水平迅速提高,確立了在亞洲乃至世界的領先優勢。集中國家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最大限度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與我國的國情以及中國競技體育的發展目標分不開的,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體育基礎薄弱,必須在資源調配等方面下工夫,舉國體制便為競技體育崛起提供了便捷的途徑,是社會主義優越性、中國特色的具體體現。競技體育的進步,能夠喚起觀眾對美、力量、速度的追求,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滿足人民群眾榮譽、樂趣、活力、尊嚴、理念多方面精神需求。
1.2.1奧運會促進了群眾體育自發意識和學校體育的競爭意識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促進了人民群眾自覺健身的意識。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有了顯著的變化,群眾體育也相應地有了較大的提高。“誰是球王”乒乓球爭霸賽、羽毛球爭霸賽、足球爭霸賽等一系列賽事的開展,從全國組織海選直至最后總決賽展現了我國在群眾體育、全民健身方面的廣泛普及。體育場館、健身廣場扶植,廣場舞、健身舞在城市、鄉村遍地開花,蓬勃發展,更好地迎合了大眾的健身訴求。北京奧運會在北京的成功舉辦、體育舉國體制和選材系統的不斷完善,能夠更好地促進學校教育、基礎體育的發展,增強學生的體魄,培養學生強烈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舉國體制在我國競技體育發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將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完善。隨之而來的,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也形成了良好的氛圍。
1.2.2體育設施建設在奧運會后起到促進作用奧運會為北京留下了眾多具有國際水準的體育設施,這些設施設備齊全、功能完備、專業性強,為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北京奧運會后的“十二五”期間,全民健身的城鄉組織網絡進一步完善,經常性參加健身鍛煉的人數比例逐年增高,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不斷擴大,科學、健康、文明的體育活動日益融入群眾生活,健身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相應地群眾對體育公園、體育場館、廣場、體育健身器材需求也是呈現持續增加的趨勢。全民健身工程的推廣普及,在全國各地建成了市、縣、鄉、村的體育健身網絡設施,并免費向公眾開放。學校體育尤其是農村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投入不斷增加,也有了跨越式的發展。
1.3體育文化交流在奧運會后得以加強奧運會是多種體育運動項目的國際盛會,集體育、經濟、文化、科技、藝術等浩繁內容于一體。以奧運會為載體,中國的優秀文明、特色體育、體育理念及體育活動得以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和推廣,不同的體育意識形態得以整合創新,在接受外國體育文化的過程中不斷得以提升和進步。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使中國兼收并蓄地學習國外先進理念,國內的賽事、體育教育、全民健身有了較大水平的提高。
2奧運戰略與群眾體育之間的抵牾
2.1全民健身在奧運戰略的大環境下地位降低隨著人類社會對競技體育的熱愛與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竟技體育在體育工作中必然是重中之重。奧運會的金牌數量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指標之一,現階段,我國必然要把競技體育擺在體育工作的中心。因此,在目前我國有限的體育資源條件下,必然要優先發展競技體育,從而使競技體育和群眾、學校體育發展不平衡。如今,我國體育健兒在國際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城市和鄉村間的不平衡進一步拉大。
2.2東部沿海和西部,城市和鄉村體育發展不平衡由于各地經濟水平、社會文化因素等條件的影響下,各地經濟水平落差較大,尤其在改革開放以后更是如此,體育消費作為一種非必須的消費類型,體育的發展在各地表現極為不平衡。在我國比較落后的西部農村以及老、少、邊、窮等地區,很多人對于體育的認識還很膚淺,更談不上參與其中了。據調查,在我國沿海地區等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方,群眾體育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而在西部的農村貧困地區,人們還在為溫飽問題而努力,所以就根本談不上健身了。這些地區,人們受教育程度普遍落后,群眾體育及學校體育觀念更是淡薄。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帶動了周邊地區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的發展,也更進一步拉大了我國較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的差異。
2.3我國群眾體育及學校體育加速發展的必要性現今,我國大多數農村體育運動的程度是較低的,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較低的體育運動水平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體育文化的需求,體育文化在增強廣大農民體質和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還有待提高,我國廣大農民群眾的身體素質不盡人意,農村為疾病的高額醫療費用致貧、返貧的現象依然存在,而且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拉大,農村體育消費水平還很低下,農村體育消費市場很難打開局面,現階段我國農村人均場地面積以及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相對較少,農村學校和城市相比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都處于較低水平。我國不僅要在國際的重大比賽中奪取更多的金牌為國增光,還要通過普及群眾體育來增強國民體質。體育運動的發展要以國民健康為本。
3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的協調發展之路
3.1發展群眾體育要從提高現有水平入手在社會生產力水平沒達到發達程度,群眾生活習慣和理念不發生相應變化的情況下,體育活動是在人民群眾中普及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在國家經濟、社會、文化沒有達到一定水平時,發展群眾體育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特別是現代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在群眾體育意識、健身觀念得不到根本改善的情況下,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存在一定的阻力。設施管理不到位、缺乏懂管理人才,在基層尤為突出,因此,在具備普及群眾體育的條件以前,發展群眾體育要從提高現有水平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到完全具備普及的條件后,再全面發展群眾體育。
3.2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的全面推進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必要途徑體育的功能在于教育和發現人才。體育不僅可以增強人民體質,而且還可以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競技體育能夠提升綜合國力,國家體育的普及和競技體育的提升是廣大人民群眾迫切希望的。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協調發展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只有群眾體育的不斷提高,培育機構的不斷充實,才能完善競技體育人才的選拔,不會使體育人才埋沒,為其提供源源不絕的體育人才支撐。堅持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和學校體育的平衡發展,才能使我國體育事業走向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作者:張楊 單位:樂亭縣文廣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