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未就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未就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畢業前夕學生工作的重要問題之一。對未就業大學生的心理進行研究與分析,能夠讓大學生找到更加適合自身的工作,并且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未就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其現狀進行充分的闡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未就業;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
一、未就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現狀
1. 未就業大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感與失落感。未就業大學生可能會和已經就業的大學生進行對比,這樣就使那些未就業的大學生在心理上出現自卑或者失落感。和他們具備相同起點的已經就業的大學生衣食無憂,而自身卻需要依靠家庭,這就會在尊嚴上對他們產生一定程度上的打擊。
2. 未就業大學生的經濟情況不好。現階段,部分未就業的大學生的家庭積蓄不多,甚至少數大學生是通過助學貸款而上大學,這就使家長對大學生的期望在不斷地提升,期望其能夠通過就業還清自身的助學貸款,進而有效地緩解家庭經濟方面的壓力。但是,現階段眾多大學生在畢業之后無法及時就業,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對一個家庭產生打擊,使大學生承受著非常大的心理負擔。
3. 未就業大學生感覺十分迷茫,其自信心倍受打擊。大學生如果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依然無法就業的話,就需要通過考研進而解決現階段的困難,他們期望能夠通過不斷的學習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緩解未來就業的壓力,這樣大學生能夠在心理以及精神上暫時性度過困難的時期。但是考研的競爭比較激烈,并且在研究生畢業之后依然面臨著就業的難題,這在很大程度上讓大學生感覺到十分迷茫。如果大學生在應該就業的時間卻不能夠就業,這就意味著自己可能需要和下一屆畢業生進行競爭。如果未就業大學生想要畢業當年就業,只能去那些自身不滿意或不適合自己的企業就業,但是這樣的起點可能不利于大學生未來的發展職業。
二、針對未就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采取的對策
1. 幫助未就業大學生消除攀比與自卑的心理。部分大學生可能會感覺自己比其他人競爭力強,進而認為自己工作的企業應該比其他人強,在這樣心理的驅動下,即使大學生找到符合自身的就業崗位,也會因為某方面的因素而舍棄就業的機會。高校應該對這樣的學生進行全面的教育,讓大學生實事求是,眼光放長遠,消除大學生自負與攀比心理。還有部分大學生感覺到自卑,會對自身的素養以及能力方面產生輕視的心理,進而對自身過低估計,這使大學生無法應對挑戰,產生逃避心理。高校應該對這些大學生進行輔助,讓其能夠對自身進行準確的認識以及評價,讓大學生充分了解到自身的愛好和特長,并且讓他們充分展示自身所具備地優勢,進而充滿自信,面對挑戰。
2. 建立大學生心理輔導隊伍。現階段,高校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向大學生提供相應的就業信息,并且積極組織大學生與企業崗位之間的對接。高校應該建立大學生心理輔導隊伍,為大學生提供相應的就業信息,并且對大學生進行心理上的輔導,讓大學生能以正確的心態對待自身就業情況。
3. 對未就業大學生進行輔助,使其消除自身緊張的情緒。對于未就業大學生來說,他們對就業存在著緊張的情緒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大學生過于緊張或者膽怯,會使其思維產生混亂,進而無法對自身的能力進行充分的表達,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大學生的順利就業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高校應該對大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大學生樹立必勝信心,消除心理負擔以及緊張感。高校應該重視培養大學生的自信心,讓大學生多發揮自己的優勢,并且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模擬訓練,使他們逐步克服自身的緊張情緒。
4. 未就業大學生應該正確認識現階段的就業形勢。現階段,出現就業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能夠提供的崗位數量增加速度也比較平穩,但是高校的畢業生卻在不斷地增加,這使我國的就業壓力不斷提升,并且眾多比較好的職位呈現出就業人員較為年輕化的現象。高校應該對大學生進行現階段就業形勢的教育以及宣傳,積極鼓勵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或者到西部邊遠地區就業。
總而言之,未就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是現階段社會所關注的問題。高校應該針對其現狀采取相應的對策,消除未就業大學生的攀比心理與自卑心理,建立大學生心理輔導的隊伍,幫助未就業大學生消除緊張的情緒,讓未就業大學生對現階段的就業形勢有正確的認知。
參考文獻:
[1]陳軍.未就業大學生心理分析及其幫扶對策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
[2]林茂才.論離校未就業大學生的職業指導[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
[3]林偉英,王欽,駱君,郭昌洪,招春袖,林逢春.未就業大學生心理健康及其幫扶政策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5
[4]龍雪鳴,蔣本桂.高校未就業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調適[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
作者:陳俏 單位:沈陽藥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