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高校分子生物學學業評價改革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教育生物學雜志》2017年第3期
摘要:本文針對近四年的分子生物學教學現狀和試卷的分析和總結,進行了分子生物學課程的學業評價改革,提出了針對民族高校生物技術、生物工程以及生物科學三個專業關于分子生物學考核方式的一些思考和建議。
1分子生物學課程簡介
分子生物學是20世紀50年代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前沿學科,它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核酸、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態、結構特征及其功能。隨著理論的不斷更新和技術的不斷發展,該門課在生物學領域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歷經幾十年的飛速發展,分子生物學已成為各綜合大學的必修和選修的重點學科,這使得分子生物學知識和相關技術得到了快速的普及[1-3]。但分子生物學課程的理論知識抽象枯燥,學生較難理解;教學內容較多、知識點較豐富,相對來說不容易記憶,而由于專業基礎課和必修課的課程屬性,該門課往往以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核。
2分子生物學考核方式及現狀
一般而言考試作為這門課的關鍵環節,是促使學生對該課程進行全面系統的再學習的一個好方法,不僅要完成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考查任務,還要檢查教師的教學效果與水平,診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反饋教與學過程中的各種信息[4]。但是傳統考核考試方式單一化,學生考試的目的往往是獲得學分和高分數。本文針對分子生物學考核方式在民族高校存在的一些問題,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及課堂上學生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反饋,在考核方式和學業評價上做了一些改革。近四年這門課的考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考試方式單一僵化,沒有把知識的考查貫穿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是專業核心課,以往對這門課以考試方式進行考查,主要針對的是理論基礎知識,對實驗技能的考核幾乎沒有涉及。這種考試的弊端是以書本為標準、知識較為局限、內容更新慢,尤其不利于追蹤分子生物學這門知識更新極快的前沿學科的發展動態,因此單純的期末考試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考查遠遠滿足不了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需求[6]。這就要求我們重新調整考核方式,把過程性考核的比例加大,把對知識的考核融入整個教學過程中去。除了期末閉卷考核檢測大綱范圍內要求必須掌握的重點知識外,在平時的考核中還應該考查撰寫綜述、實驗設計、綜合分析的能力。表1為進行該門課學業評價改革之前的評定表,可以反映出以往沒有重視過程性考核,仍然延續的是老師作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獲得平時成績的重點放在考勤和作業的完成上,對學生積極性的激發不夠。
2.2考試內容上沒有創新,不注重知識的靈活應用
以往考試考查的是學生對分子生物學基本知識的掌握,題型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題、簡答題、判斷題等,答案為書本上標準的唯一答案,因此,學生即使不能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但仍然可以通過考前突擊和死記硬背的這種方式將答案原封不動地搬到試卷上[6]。一些設計性、綜合分析性以及應用性題型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甚至不在考試范圍內,導致學生缺乏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在解決問題及實驗設計上欠缺思路。
2.3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考試價值理念
我院分子生物學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就是學生上課記筆記,下課拷課件,考前背筆記及課件等,大多數學生不愿意提問,甚至也不進行思考,對一些難點重點知識沒有理解掌握,但只要期末考試之前機械化的死記硬背就可以輕松達到60分標準,對待考試沒有嚴謹認真的態度。有些學生認為考試只是一種獲得學分和成績的途徑,出現上課偷玩手機,作業抄襲完成任務,但是在考前通過突擊記憶也能蒙混過關,甚至取得較高的分數,這種風氣降低了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不良的班風學風,正確的考試價值理念的形成相當重要。
2.4考試對教學的反饋功能沒有發揮出來
當前高教管理部門和教師對“試后管理”不重視,老師閱卷結束后沒有及時對考試結果、成績分布、考試命題方式進行分析和評價,對試卷中反映出的問題很少及時反饋給學生,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沒有一個評判,考試只起到評定分數的作用,對教學的反饋促進功能沒有發揮出來。
2.5對民族學生的鼓勵和幫扶不夠
北方民族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招收民族生的人數逐年遞增(表2),尤其是一些母語為少數民族語言、在高中期間才接觸漢語言教學的生源,一般包括西藏、新疆高中內地班少數民族生源、預科班中的少數民族生,這類民族生因語言的差異,往往成為高校學業幫扶的主要對象[7-8],而分子生物學為我院的專業必修課,這使得他們成為掌握這門課相關知識的特殊群體,如果在考核形式和輔導方式上和漢族學生一視同仁,則會給他們造成學習上的壓力,甚至產生厭學悲觀等負面情緒,通過對近四年所帶的民族生進行問卷調查和統計顯示,76%的新疆籍和西藏籍學生普遍反映聽課困難,語言障礙是學習這門課的最大限制因子。
3分子生物學考核新策略
3.1加強過程性考核
通過提高平時成績所占比例,從原來的30%比例提高到40%,將知識的考查貫穿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一些關于生物學前沿和發展動態的知識點以自主學習的方式掌握,布置作業時以分子生物學發展前沿動態為主,以查閱文獻和撰寫綜述的方式加深鞏固一些分子生物學知識,這樣在不占用正常上課課時的前提下,不但拓寬了知識領域,而且使學生加深了對課堂重點知識的理解掌握,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
3.2改變出題策略,注重知識靈活應用
考試題型多出一些綜合性分析題、設計性題型以及應用性題型,這樣就避免了死記硬背的考試方式,能通過試卷的評閱,很好地把握學生掌握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比如經過改革之后,在分子生物學考題中加入了綜合性設計題,示例:某實驗室在植物內提純獲得兩種蛋白質,初步推測這兩種蛋白可以發生互作,請設計具體實驗步驟進行驗證(15分),這種出題方式的靈活性應用,能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對知識應用的能力。
3.3強化考試價值理念,加強試后管理及信息反饋
讓學生平時就意識到考試是檢查學生學習能力和鞏固學習效果的一種權威性手段,考試是一種嚴肅和公平的評價方式,通過考試的權威性認可了個人的成績和水平,增強了自信心,強化了個人尊嚴,而不是單純地為了獲得學分而學習,把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強化學生的考試價值理念,端正平時的學習態度是學好這門課的一個重要的環節。通過對考試結果的分析及總結,將信息及時地反饋給學生,可以有效地調節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以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有利于這門課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的改進。
3.4制定學業幫扶策略,提高民族生自信心
很多高校都針對學業困難學生進行了學業幫扶,效果良好[9]。在這門課的學習過程中,針對新疆籍和西藏籍民族生,采取了“一對一”個體輔導形式,即以學委和班干部及學習優秀的學生組成的幫扶小組,進行課后一對一的幫扶。以及每周一次的“一對多”老師幫扶策略,即以教師為主的學業幫扶小組,讓民族生能在較短時間內掌握課堂難點和重點,消除對這門課的恐懼心理,提高學習興趣和改進方法。
4總結
經過一年多的課程改革之后,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性接受,已經向主動性學習過渡,學習積極性增加,課堂氣氛活躍,對待考試的態度有所轉變,民族學生掛科幾率減少,扭轉了之前的學風考風,有利于這門課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王艷琴,蔣顯勇,李軍,等.醫學院校《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J].社區醫學雜志,2016(18):74-75.
[2]王榮,劉勇,姜雙林.高等師范院校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生物學雜志,2012(1):100-102.
[3]朱紅威,邵菊芳,冷云偉.生物工程專業《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1(4):2512-2514.
[4]馬永平,宋方洲,易發平,等.七年制醫學分子生物學教學與考試改革初探[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3(5):453-455.
[5]林謙.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13):215-216.
[6]張春燕,陶忠樺,甘淋.醫學分子生物學考試模式改革[J].現代醫藥衛生,2013(21):3332-3333.
[7]梁采芹.如何做好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和幫扶工作[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87-89.
[8]周偉輝,江全元.高校學業困難生預警與幫扶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3(11):100-103,106.
[9]胡方媛,余良熠,王志海.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員學業幫扶有效途徑的探索———以南昌航空大學測試與光電工程學院學業困難幫扶為例[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6(1):37-40.
作者:趙會君;周莉;屈歡 單位:北方民族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