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面向民宿經營者的職業教育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幾年民宿發展如火如荼,但仍然存在著民宿經營項目內容偏少、服務層次低、個性化不突出等問題,制約著民宿業的發展。為此,文章立足于提高民宿經營者的服務與管理水平,分析民宿經營者的經營困境和對職業教育的需求,結合微學習時代背景,構建面向民宿經營者的數字化教學模式。
關鍵詞:民宿;民宿經營者;數字化教學模式;虛擬師徒;培訓
1引言
民宿是為游客提供個性化與非標準化的住宿服務產業,作為旅游產業的延伸產業,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如今,民宿在規范建設、特色挖掘、專業服務、多元營銷方面需要重點把控,而這與民宿經營者自身的職業素養和旅游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欠缺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即“人”的建設是民宿經營的成敗的關鍵,面對現代旅游消費者新需求與高要求的新態勢,對民宿經營者進行職業教育打造精品民宿和滿足消費者的多樣需求是當務之急。本文立足打造高品質民宿,促進民宿產業鏈發展,采用數字化教學模式,將微課融入課堂教學,建立基于微信的移動微課教學模式,即將“微信+微課+音頻”這種線上教學方式和自主學習方式的結合體引入教學過程,以經營者為主體的虛擬學徒培訓的方式,來綜合提高民宿經營者經營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開拓“民宿+”發展理念,推進民宿經營發展。本次調查共發放兩份問卷,分別為民宿旅客滿意度調查問卷和民宿經營者學習現狀和學習需求調查,兩份問卷分別發放105份和109份,受訪者通過微信、QQ在線反饋,反饋經核實均為有效反饋。
2民宿經營者的經營困境
2.1民宿經營者綜合管理能力偏低
經營者綜合管理能力偏低是民宿經營中突出的問題。首先,由于民宿規模比較小,經營者聯合發展意識弱,未能有效地進行資源整合,發揮外資的撬動作用。其次,僅有36.16%的旅客認為民宿服務以及民宿整體房間設計有特色,而56.19%的民宿旅客則認為接受的民宿服務以及民宿整體房間設計一般,50.46%的經營者表示其經營的最大困境為室內設計與個性化方面,可知民宿經營同質化問題嚴重,未能突出民族特色與風韻,“民宿+”的發展項目欠缺,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動力不足。再次,日常繁雜業務處理不當,引發投訴。最后,品牌化管理方面,缺乏持續的宣傳與推廣工作,宣傳方式單一,未能將線上與線下的宣傳有機結合,調查中僅有8.57%的民宿旅客非常愿意推薦自己居住過的民宿,可見經營者不善于通過網絡建立“情感場域”,未能準確了解游客需求,來迎合“粉絲經濟”年代,制造良好的“口碑效應”。
2.2民宿服務質量與層次低
只有草根,沒有鄉紳是無法提供高品質的民宿。在調查中發現,僅有11.43%的旅客對民宿業主提供的基本服務表示非常滿意,有62.86%認為民宿業主服務效率一般,47.62%的旅客反映民宿業主普通話不標準,方言嚴重,甚至20.95%的旅客未享受到基本的早餐服務,僅有10.48%的旅客在實際滿意度與期望比非常符合,旅客對民宿服務的質量關注度極高。簡單的“食宿”已不能滿足旅游者的需求,精致與細微最能捕捉游客心理,然而,民宿經營者未能將有形的服務與無形的服務完美結合,民宿經營的本質不僅在于房間的外形,更是豐富內涵的呈現,缺乏親情化的服務理念與服務意識,未能將大我的情懷用于服務游客,類似于書吧、咖啡廳與茶室等設計感不突出,是影響游客體驗的主要原因。總體上,粗放式的經營模式需要經過基本服務技能的培訓與服務理念的提升來加以改善,加強經營管理與營銷理念方面的宣傳、學習、引導與利用,學習實際操作規范,提高服務的質量和層次是十分必要的。
2.3產品層次低與創新力不足
民宿的小而精與小而特的特質決定了它的規劃與設計需要特色化與原汁原味相結合、有形與無形產品相協調。41.9%的旅客認為客房整體設計感不強,特色化不鮮明。目前,經營者提供個性化服務項目偏少且與游客需求的契合度不高,極大地影響了民宿體驗的滿意度。大部分民宿有接送服務、旅游引導、訂票之外,但擁有其他租賃停車場服務、文化鑒賞、特色文娛活動等其他個性化服務項目民宿所占比例僅為12.38%。在硬件設施創意策劃方面如書吧、茶室、咖啡廳、健身房、棋牌室、瑜伽室、花藝園等特色經營的稀缺,不僅限制了游客的多樣選擇,也是造成民宿同質化經營的重要因素。
3民宿經營者對職業教育的需求分析
3.1學習內容需求
將經營者學習的內容分為職業素質、基礎理論、服務技能、經營管理四個模塊,主要教學內容需求方面:基本的旅游類專業知識和技能、經營管理與營銷、網絡應用技術、生態有機農產品種植、財務、安全衛生、室內設計與美工、外語等其他有關經營民宿的知識,其中經營管理類知識所占比重高達76.15%,可見經營管理知識欠缺是民宿經營的軟肋;在現實的需求方面,主要是滿足民宿經營者個體發展的需求,如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的獲得;潛在的需求方面,要從整個民宿業的發展現狀分析,弘揚民宿個性化、特色化發展,吸引國內外游客等。在現代管理理念下,學會從質量管理、滿意管理、期望管理三方面入手,達到結合市場細分來優化客房設置,引入社會群營銷思維,構建與管理好營銷渠道,提升旅客的滿意度與再宿的意愿。
3.2學習方式的需求
3.2.1微學習方式的需求
根據調查問卷顯示,50.46%的經營者表示學習時間是靈活性的。在學習方式方面,60.06%的民宿經營者選擇通過多媒體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搜集資料,組成學習團隊相互學習與協作占據48.62%,89.91%的經營者會通過上網尋找學習資料,以上數據分析,可得知,經營者對數字化教學資源認可度較高,“互聯網+教育”智慧學習的時代已經來臨,在調查中經營者表示在線學習的時間越短越好,內容要精致,喜歡通過微信、微博、視頻連接等來進行自主學習或交互式學習。微學習時代,經營者可運用便捷的學習工具如電腦、平板、手機等借助無線移動通訊技術,進行線上的隨時隨地的學習,這需要掌握微學習策略,提高其自主學習的效率。經營者在日常經營中不僅要權衡好業務與家庭關系,也要權衡好與日常學習的關系,達到平衡與和諧。由于經營者日常的業務的限制,經營者大多以自主學習為主,如何在線上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在微信超鏈接、圖片、視頻、公眾號上以問題與任務為導向,激發并引導經營者進行學習,明確學習的內容,合理分配學習時間,以上需要通過數字化教學,提高在線學習的效率。
3.2.2課堂教學的需求
僅靠移動化、碎片化的在線教育不能改善經營者的學習現狀,大部分經營者有意愿接受系統的職業教育,45.87%的經營者希望接受面授與專家溝通交流,解決經營難題。分析經營者的學習特點,從年齡上分析,青壯年占86.24%,思維活躍,接受新知識與新事物能力強;從民宿投資市場分析,經營民宿的有當地人、外出務工有家鄉情結者、外來成功人士、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81.65%,整體上經營者的受教育水平比較高,他們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基礎相對較好,鄉村年長的經營者學習方式相對傳統,觀看新聞和查閱書面資料,其他經營者能夠靈活運用信息化手段,通過網絡媒體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品牌的宣傳。經營者日常學習內容非系統化,學習具有盲目性,網上查找的信息沒有針對性,不能很好地解決經營者的經營難題,未能滿足經營者渴望接受專業培訓的渴望。總之,經營者需要接受系統化、科學化的專業知識與服務技能培訓,提高經營者學習的時效性。
4面向民宿經營者職業教育的基本原則
對民宿經營者實施職業教育不是盲目性,必定要依據教學規律、教育對象學習特點與需求和民宿旅游發展的新形勢等,在基本的培訓原則下展開。總體而言,面向民宿經營者的職業教育要把握以下原則:
4.1階段性原則
民宿經營者的成長分三個階段,即新手期、發展期、成熟期。在新手期,民宿經營者需要了解行業態勢、室內設計與裝潢、日常營業管理與營銷推廣等,在此階段,經典的成功案例是必要的;在發展期,民宿經營者要著重口碑營銷,強調專業的服務和經營特色的挖掘;在成熟期,經營者根據旅游消費者的動機和需求,開始拓展“民宿+”發展模式,包括生態環保游、民族村寨特色文化游等,著重運用休閑、健康、養老多元民宿旅游發展模式。根據不同的階段,細化教學內容,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
4.2層次性原則
根據調查顯示,民宿經營者的受教育水平有一定差異,同時,其經營時限長短不一,在具體實施職業教育培訓時,將受教育水平高(大專及以上)和經營年限2年以上的民宿經營者分為一個層次,另一類則是受教育水平相對低,經營閱歷淺的經營者分為另一個層次。根據民宿經營者的層次分類,在教學內容和方式是上有針對性區別開來,制定分層培訓計劃。
4.3創意性原則
在民宿經營的過程中,保持原有傳統特色的同時,要凸顯創意,消費者選擇民宿,不僅對風土人情與舒適度有所要求,還要有別于其他民宿的“亮點”即創意民宿。所以,在經營理念上要有創新點,例如,“感官消費”的時代,精美獨特的房屋設計感是十分“搶眼”的。有些民宿經營者還會結合在當今熱點推出“樹屋民宿”“養生民宿”“星空民宿”等,通過創意吸引游客的眼球是值得推崇的,畢竟有特色有創意就有價值。在教學過程中,制定的教學內容和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都要有利于創新思維的訓練。
5民宿經營者職業教育路徑研究
為解決經營者工學的矛盾,貼合經營者學習特點,文章基于經營者微學習需求,在數字化教學環境下,將經營者學習內容需求以數字化資源的形式展現,探究民宿數字化教學模式,以經營者為教育主體,深度挖掘微信與微課的移動式職業教育價值,為經營者構建“‘雙微’課堂+虛擬師徒培訓”的教學模式,實現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統一。
5.1數字化教學的內涵
數字化教學就是教師與學習者在網絡化環境中,依托自媒體功能,遵循教育規律,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以數字化教學模式進行的教學活動。數字化教學模式需要依托數字化環境、數字化資源與數字化學習方式等,運用形象思維教學培養人才的創新思維與能力,適用于線上線下聯動教育教學機制的混合式教學,強調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相統一,極具人性化又靈活的教育教學方式。
5.2“‘雙微’+虛擬師徒協作”教學模式
“雙微”課堂中微信民宿學習平臺以方便快捷、投入小,簡單易操作,多感官刺激等特點成為人們學習的得力工具;微課以受眾多元、內容微型化、聚焦化、生動活潑等特點,受到教育界的極大寵愛。二者結合,不僅僅是民宿教學內容的呈現,更是進行教與學的互動,民宿經營者和在線專家的實時溝通與交流,是民宿經營者在線分享學習階段。虛擬師徒培訓將經營者學習成長體驗與職業情感驅動結合,可以有效彌補民宿線上教學中傳遞實踐經驗不透徹的缺陷并可有效解決數字化教學交互性學習效率低的問題。“‘雙微’+虛擬師徒協作”教學模式不同于適時教學模式,不僅僅適宜經營者碎片化、移動式學習,更注重民宿經營者在線的自主學習與協作探究,促進經營者由低層次認知走向高層次認知。
5.2.1“微信+微課”的教學模式
(1)“雙微”數字化教學環境。基于微信教學平臺,將海量且超時空性的民宿數字教學資源合理整合與配置,根據中國微課網、各教育部門舉辦的微課大賽網站、各種移動平臺等對相關民宿教學內容進行系統化、實用化、模塊化選擇與構思,并非簡單的“搬家”,需依據經營者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水平,教學內容需直指經營者面臨的困境與本土化需求,課程的特點要適宜數字化并體現理實一體,以微課與音頻的形式展現并分版塊上傳至微信學習平臺,利用微信教學平臺管控教學內容的流入口,分門別類如經營類、設計類、營銷類、投資類等模塊植入,還要與其他民宿相關的公眾號如淘民宿、借宿、幾何民宿、桃子說民宿平臺等加強聯系,通過公眾號之間相互聯動作用,增強微信在線課程運營推廣的作用并實時進行課程動態的更新。經營者在微信組建的亞文化群中經營者則以“自助餐”的形式根據所需自由選擇。為便于經營者的自主與個性化學習,在微信平臺的微課與音頻學習中構制知識地圖,明確教學與學習目標,為經營者起到學習導向的作用。(2)基于微信平臺微課教學模式應用。基于微信平臺交互學習,通過微信在線交流、微信公眾號、朋友圈互動等方式進行交流學習。在“雙微”課堂教學中,為提高經營者自主學習意識與時效,首先在線制定個人學習計劃,其中包括學習目標、擬學習內容、學習計劃、時間分配等;其次,民宿行業專家帶領下,將民宿微課與音頻精細化設計與整合,推送至在線教學平臺,根據模塊學習記錄評判文本、視頻、音頻的利用率、經營者的學習動態分布等,還可以針對熱點、難點問題,與專家進行研討,同時,專家講座在線直播可轉載第三方視頻播放,實現“雙微”課堂教學數字化教學模式立體化。微信作為數字化教學聚合的媒體之一,從開放教學平臺學習任務的明確、學習交流與探索、應用與反饋等動態教學過程中契合經營者學習的需求。
5.2.2以經營者為主體的虛擬學徒培訓
虛擬師徒培訓以虛擬教學社區為載體,以經營者為主體,以民宿經營經驗為傳授重點,進行制度化、個別化的民宿精英培訓。(1)虛擬學徒培訓運行機制。虛擬師徒是深化民宿知識內化階段,高階創新思維的培養關鍵教學階段。采用“一對一,手把手”的形式組建虛擬師徒,基于師徒關系通過微信平臺構建虛擬教學社區,圍繞著經營者所需的知識鏈進行在線交互。職業培訓單位作為經營者和民宿企業、行業協會的紐帶,為經營者提供“師傅資源”,明確在線師傅的標準即理論知識扎實和專業技能高超、豐富行業經驗、具備真誠的服務的教學素養、靈活溝通的能力等。首先,職業教育培訓單位與民宿相關企業與協會、民宿經營大咖等確定人才培養計劃,并采用靈活“期釋”模式,所謂的靈活是根據經營者學習需要、維持師徒關系程度以及師徒關系轉化等來判斷,實行電子師徒制,在虛擬社區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其次,經營者與職業培訓單位制定簽訂協議,內容主要涉及培訓任務、實踐與時間的安排、工傷責任、保險等相關權利與義務,以此維護師徒關系的質量;再次,職業培訓單位的教師與“師傅”在教學環節明確各自教學內容,合理的分工,各司其職,以此滿足經營者學習的需求;最后,在考核方面,根據《旅游民宿基本要求及評估》中旅游民宿等級劃分金宿級與銀宿級,對經營者經營的民宿打造升級教育,希望通過參加培訓與“師傅”溝通學習,經營的現狀不斷改善,用簡單“評級”激勵機制激發經營者學習動力。(2)虛擬學徒培訓模式的應用。職業教育培訓單位與民宿協會合力整合優質師資,包括行業專家、經營大咖、民宿研究者與愛好者等建立師資資源庫,為經營者在經營中提供在線支持、方向與反饋,為增強經營者與師傅在線情感互動,將師傅的隱性民宿教學經驗顯性化,提高經營者緘默知識的學習,健全在線溝通機制。首先,以經營問題為導向,師傅為經營者解決現實經營困境,以經驗交流、經典案例分析、經營管理指導等內容展開在線答疑環節;其次,師傅在培訓計劃期間,將微信教學平臺微課自主學習階段中民宿教學關鍵內容,根據徒弟學習的需要劃分重點、難點,進行個別化在線講授,彌補經營者自主學習的不足;再其次,師傅為民宿行業專家,需將行業經驗不易于明言的緘默知識外顯化,創設在線教學的民宿經營情景,例如以定期舉行在線訪談、線下帶領徒弟見習與實訓等探究教學形式來拓寬經營者學習的空間與增強民宿經營知識的內化。最后,虛擬師徒培訓是數字化教學環境下協同教學模式的體現,緊緊圍繞著師徒對話與自主兩個維度,需在有效在線培訓期內維護師徒關系,有效促進民宿經營者認知、技能、情感多向互動與提升,在微信教學平臺上為師傅提供固定結構的教學設計與一系列指導信息,為師傅在線帶領徒弟提供了腳手架,并有針對性地對經營者實施個性化教學。
6結語
基于泛在學習與移動學習理念,數字化教學模式能夠滿足經營者碎片化學習的需要,有效通過民宿經營者的在線職業教育解決經營困境,在分享學習階段,將微信學習平臺、微課等在線教學工具融入民宿經營者的職業教育,在深化學習內容與運用階段,通過虛擬師徒培訓利用師傅獨到的行業經驗,培養經營者高階創新思維。但在實際的運用中要充分考慮民宿師資、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教學時效性、高低文化語境差異適宜性、線上線下聯動機制建立等問題。
參考文獻
[1]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EB/OL].2017.
[2]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1):7-15.
[3]何克抗.TPACK———美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途徑與方法研究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12(5):5-10.
[4]何克抗.TPACK———美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途徑與方法研究的新發展(下)[J].電化教育研究,2012(6):47-56.
[5]鄧念梅,等.鄂西南民族地區民宿旅游發展現狀、風險及對策探討[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4(7):880-882.
[6]李欣.國內民宿研究綜述[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1):19-20.
[7]羅云麗.民宿設計與民宿發展的標準化及特色化思考[J].經貿實踐,2017(23):52-54.
[8]蔣佳倩,李艷.國內外旅游“民宿”研究綜述[J].旅游研究,2014(4):16-22.
[9]王文靜.遠程教學學徒模式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2(9):57-60.
[10]徐國慶.中國的民間學徒制[J].職教論壇,2006(1):1.
[11]程小琴.“微課+微信”翻轉課堂在中職網店美工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2016(24):61-73.
[12]安瑛.一種微信公眾平臺上的微課移動學習平臺開發機制[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6(9):237-238.
[13]王玉潔.基于微信的“微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探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6(17):82-84.
[14]李克東.數字化學習上(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J].電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15]李克東.數字化學習上(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J].電化教育研究,2001(9):18-20.
作者:徐小桃;盧忠東 單位:廣西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