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市黑臭河道水體治理基本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面臨著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近年來,由于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相對較弱,環境治理政策相對落后,城市臭黑河道的問題屢見不鮮,水體富營養化,嚴重影響著城市的環境質量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對城市臭黑河道的治理成為當今城市管理的重點內容,也是加快構建小康社會,改善民生的必經之路。本文主要論述了城市臭黑河道形成的主要因素以及水體治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臭黑河道;形成因素;水體治理;思路方法
我國“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低,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需控制在10%以內。截止到2018年5月,我國認定的黑臭水體數為2100個,總流域面積為1463平方公里。然而,當今城市的建設發展與水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長期的建設發展中,若不及時對河道進行清理,河道中的氮、磷指數超標,再加上水體流動性差,進而影響河道的自凈能力,導致河道常年出現黑臭現象。對此,有關部門要重視起來,加大對河道水體的治理力度,找準污染的根本源頭,尋找科學有效的解決措施,維持城市的生態平衡。
1城市臭黑河道水體的形成因素
(1)城市工業、生活排污量大,缺乏防治措施。城市人口的急劇增多加重了城市的環境負擔,城市用水、工業用水排放量增加,污水無處排放便集中排放在附近的河道中。人們的生活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磷元素,若不及時處理容易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水面浮游生物變多,影響水體的自凈能力。早期建成使用的污水管道截面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污水排放的需求,導致城市污水管道長期處于污水溢流狀態,進而污染河道的水體[1]。據統計,工業廢水對城市水體的污染占比較大,其中主要是一些有毒物質、金屬物質、酸堿物質等。由于政府部門對污水的管控較弱,有些工廠廢水不經處理就排入河道,破壞河道的生態系統,造成污染。
(2)城市污水網絡設施不合理。城市污水管網就像是城市的生命線,承擔著城市排污的重要責任。我國城市的排污網絡設施安排不夠合理,各地下管線都屬于不同的產權單位,使得規劃、管理都不能做到統一的標準。對于地下管線的鋪設也沒有合理的規劃,容易造成重復開挖建設的情況,影響城市污水的及時排放[2]。此外,城市污水網絡建設技術更新較慢,管理效率比較低下。不能較好地做到雨污分流,導致污水收集率偏低,影響城市的污水處理建設。
(3)城市水體流動性、自凈能力較差。城市水體也算是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在受污染的情況下會自動凈化,但是若污染超過了水體的自凈能力就會引起河道黑臭現象。我國作為一個水資源缺乏的國家,水資源開采難度較大,所以經常會采用跨區域調配資源的方法。但是這樣會嚴重影響河道的生態系統,有些河道甚至出現了斷流和截流的情況,導致城市河道嚴重缺水,城市水體流動性變差,又缺少相應的活水措施,河道的自凈能力越來越差。久而久之,河道的污染越來越嚴重。
2城市水體治理的基本思路和辦法
(1)加強對廢水排放的監督與治理。對于工業廢水和用戶廢水的排放,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其監督與管理。明確對廢水排放的有關規定,包括對鉛、汞等金屬物質的檢測標準,氮、磷等有機物的指標以及酸堿度的檢測等。健全檢測機制,工業廢水排放之前要注意檢測,對污水進行處理,達標之后再予以排放。加強政府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發揮水利、國土、環保等各部門的職責,統籌治理城市臭黑河道。政府部門加大治理的資金投入,做好臭黑河道的清淤工作。
(2)做好城市河道的生態修復工作。對于城市河道的基本治理思路是“一河一策”,要根據每條河道的具體污染情況作出分析,按照“截污、導流、清淤、活水”等治理策略,對每條河道進行綜合性治理;建立相對完善的污水截留和污水采集系統,對城市河道網絡進行改造[3]。恢復河道的生態環境相對來說是較為科學、環保的措施,利用科學手段對被破壞的河道進行生態修復,比如:建造人工濕地、生物濾床等。保持河道生物群落的完整性,提高物種多樣性。提高河道水體泄洪,維護水體自凈能力。
(3)完善城市的污水管網建設。政府部門加強對城市污水管網建設的資金投入,積極引進現代化手段對污水管網進行改造與管理。全面調查管網狀態,落實相關的責任和目標,建立污水接管審核、備案和許可制度,將污水的排放落實到源頭,便于相關制度體系的落實。加大對污水管道的養護措施,及時疏通更換堵塞、老化、損壞的管道。定期進行檢查和維修,保證雨污分流的順利進行,避免因管道故障原因導致污水不能及時處理排放,加重河道水體的負擔。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城市臭黑河道對城市的影響重大,關乎著城市的生態健康安全問題。對此,有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與防治手段,在現代化的時代,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手段,爭取利用較低的成本達到最好的治理效果。采用“一河一策”的治理思路,根據不同河道的特點實施不同的治理手段。阻斷污染的外源,從根本上控制水體,修復水體的生態系統,提高自凈能力。進一步完善政府的管理工作,維護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垚.利用生物-生態修復技術治理城市污染河道[J].環境與發展,2018,30(06):82+84.
[2]傅振久.河道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生態治理建議[J].水利科學與寒區工程,2018,1(05):70-72.
[3]曹承進,陳振樓,黃民生.城市黑臭河道富營養化次生災害形成機制及其控制對策思考[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2):9-20.
作者:梁曦1;周堃2 單位:1.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安徽建能環境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