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現狀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伴隨著目前全球能源緊缺的狀況,我國需要提升對于新能源的利用程度,而光伏發電作為一種利用太陽能資源而實現可持續發電的形式,在我國以及全世界都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針對我國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從而提出目前光伏發電產業的推廣與應用措施。
關鍵詞:光伏發電;產業結構;發展現狀
0引言
太陽能光伏產業具有無污染、分布廣并且儲藏量豐富的優勢,可以解決能源緊張狀況。要促進我國的光伏產業發展,其光伏發電產業在發展中有兩個主導因素:政策引導以及技術指導。只有充分發揮這兩個主導因素,才能夠推動我國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與進步。
1我國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光伏發電產業是在我國的產業政策支持之下實現發展的。但是在政策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因為出于對于我國目前空間格局、技術水平以及消費市場的分析,光伏產業空間格局因為過于依賴于以上的發展因素,所以政府過度補貼或者過少對于產業進行補貼,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所以如何出臺有效的光伏產業激勵機制,又能夠避免政府過度干預,是目前光伏發電產業發展之中所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1]。在“光伏行業2017年發展回顧與2018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提出了光伏產業發展的這樣一組數據,2017年全國光伏發電量1182億kW•h,比2016年增長78.6%。全國棄光電量73億kW•h,棄光率6%,同比下降4.3%。雖然棄光現象有一定的好轉,但是仍然無法滿足其光伏發展需求,還需要不斷降低棄光率。其次棄光率較高的原因不僅僅是目前新能源開發規模以及開局的不穩定性,同時也是因為煤電改造進展相對緩慢,新能源消納空間相對較小,缺乏明確的電網建設方案等。從整體上來看,我國近幾年的光伏行業也在不斷爆發,雖然補貼政策普遍低于行業內預期,但是也具有相當大的實際收益。
2我國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措施
2.1完善光伏發電產業鏈
光伏發電產業要想發展,不僅需要行業之間的競爭,同時還需要行業之間緊密聯系起來,以相對完善的產業鏈來提升光伏發電產業的穩定性,促進光伏產業向高水平、高收益方向發展,擴大產業鏈內部的投資,加快產業技術水平的升級速度。目前的發電站類型有集中式光伏發電站和分布式光伏發電兩種:集中式光伏電站是利用大規模太陽能電池陣列把太陽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向電網輸送光伏電量,由電網統一調配向用戶供電;分布式光伏發電是指在用戶所在地或附近建設安裝。我國的光伏發電產業鏈在完善的過程中也應發揮其規模效益、集群成本優勢,持續擴大產業規模,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產業的集中程度,降低生產成本,從而獲得更好的開發環境[2]。
2.2優化出臺光伏發電產業政策
為了避免產能過剩、政府引導政策失靈的問題出現,應該結合我國對于能源需求的應用實際,優化目前出臺的光伏發電產業政策,結合產業政策的變化過程,加強對于光伏產業的動量分析,豐富對于光伏產業政策績效的分析。所以我國可以在優化自身產業政策的同時吸收其他國家的政策,比如西班牙在光伏產業發展政策中將重心放在光伏研發方面等。最后結合公共政策績效評估方法,來加強對于政府公共政策的分析與評估,綜合測量比較政府公共政策的投入與產出,從而借助相關的評價指標來評價績效結果,以此實現政策對于光伏產業的引導與支持。
2.3加強光伏發電產業的延伸與應用
在光伏發電產業的延伸過程中,光伏扶貧是其中最為突出的模式。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中,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明確光伏產業的生態扶貧目標,即加大精準脫貧力度,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因為光伏產業作為清潔能源的主力軍,能夠優化生態環境,也是產業扶貧中行之有效的扶貧方法,能夠幫助貧困人口脫貧。同時,也能夠強化對于發電站的運營與管理。深入推進產業、教育、健康、生態扶貧,從而以光伏產業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在未來我國的光伏扶貧模式發展中,會著重建設村級的扶貧電站,不僅能夠增加就業人數,實現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還能夠優化其管理工作,把控好光伏扶貧項目建設的實際質量。在光伏扶貧融資方面也有其相關建議:“一方面大力發展適度集中化、規模化的村級扶貧電站”“加強對光伏扶貧項目建設質量的把控,強化村級和戶用光伏扶貧電站的運維管理,保障貧困戶收益”“及時到位項目資金”。所以在未來光伏發電產業的應用開發與項目延伸的過程中,需要注重資金投資渠道的拓寬,重視后期的運維環節。
3結語
我國的光伏發電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國在高度重視光伏發電產業的同時,也要采取可行的支持政策,從而實現對于產業的引導,通過優化產業鏈、加強光伏產業的延伸與應用的方式去推動我國光伏發電產業的進步與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緩解資源緊張的現狀。
參考文獻:
[1]曾健文.中國光伏發電產業績效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7(17):26-27.
[2]王建軍.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政策研究[J].經貿實踐,2016(15):261
作者:王金朝 單位:西北電力建設第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