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網絡軍備控制思想與實踐演變范文

網絡軍備控制思想與實踐演變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軍備控制思想與實踐演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網絡軍備控制思想與實踐演變

隨著網絡空間日漸納入作戰領域,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網絡武器、建立網絡空間作戰部隊,網絡空間軍事化日益嚴重。在這一背景下,網絡空間國際軍備競賽逐漸展開,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網絡空間爆發大規模沖突可能成為現實。因此,限制網絡軍備發展、規范網絡軍備使用,已經成為當前國際關系中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正如俄外交部新挑戰與新威脅司副司長、總統信息安全保障國際合作問題特使А.克魯茨基赫在第10屆“國際信息安全保障背景下國家、企業和社會的伙伴關系”國際代表大會上所說,“應該動用一切已有國際交流機制,以便坐下來協商未來網絡技術發展的規則”,“如果人類現在不能表現出面對核武器時的冷靜,那么哪怕僅僅是一個錯誤,也可能導致災難”。①盡管目前有關網絡軍備控制這一術語在俄羅斯還沒有形成統一認識,但結合當前俄官方對軍備控制的定義和俄學者對網絡軍備控制問題的研究來看,②俄學術界視野內的網絡軍備控制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控制網絡武器的發展;二是限制網絡武器的使用。俄羅斯作為國際上最早提出網絡軍備控制主張的國家,在國際網絡軍備控制領域的思想實踐經歷了不斷調整的過程:從早期積極推動國際社會達成網絡軍備共識,到后來以多邊協議形式探索網絡軍備控制條約主導權,直至近幾年努力尋求達成國際網絡軍備控制條約的主導權。

一、積極推動國際社會達成網絡軍備控制共識(1998—2008年)

俄羅斯對網絡軍備控制問題的關注始于20世紀90年代。這一時期,由于信息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與國際互聯網的迅猛拓展,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逐漸成為軍事對抗領域的構成要素。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表明,利用計算機網絡爭奪信息主導權對贏得現代戰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美國在戰爭中網絡作戰能力的實踐運用,各國逐漸意識到網絡空間將成為未來戰爭的制高點。在此背景下,俄羅斯認為,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日益成為作戰要素并在奪取戰爭勝利中發揮關鍵作用,可能會圍繞信息通信技術出現類似核武器誕生后的大規模軍備競賽。正如俄羅斯1999年8月在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的關于信息安全問題的看法和觀點中所指出:“國際領域內正出現一個全新的對抗領域,存在著信息和通訊技術發展可能導致軍備競賽升級的危險。在此情況下,各國的國家安全以及區域和全球的總體國際集體安全體系都受到影響。”③俄羅斯作為國際上最早關注網絡軍備控制問題的國家,從一開始就立足于在聯合國框架內解決這一問題。1998年12月,俄羅斯向聯合國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提交了名為《從國際安全的角度來看信息和電信領域的發展》的決議草案。該草案指出,“信息技術和手段可能會被用于不符合維護國際穩定與安全的宗旨”,“必須防止信息資源或技術受到濫用或利用以達到犯罪或恐怖主義目的”,要“訂立國際原則,加強全球信息和電信系統的安全”。①聯合國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對這份提案沒有表決直接通過,這主要是由于當時各國信息通信技術還不發達,絕大多數國家的互聯網建設在起步階段,正處于邁入信息社會的喜悅之中,還沒有意識到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兩面性。然而,對于網絡空間可能出現的威脅,俄羅斯始終保持著高度警惕。2000年9月,俄羅斯頒布了《俄聯邦信息安全學說》,這部學說作為俄官方在信息安全領域的各種觀點、方針等的集中闡述,其中就涉及到了當時國際網絡軍備競賽的現實問題。該學說在談及俄面臨的信息安全威脅的外部根源時指出,“爭奪信息技術和資源的國際競爭激烈”,“一些國家企圖稱霸世界信息領域”。②

針對這一威脅,該學說提出俄羅斯要同國際機構和其他國家加強法律協作以解決國際信息安全保障問題。2000年11月,俄羅斯外交部就聯合國裁軍與安全委員會于10月20日再度通過俄更新后的《從國際安全的角度來看信息和電信領域的發展》決議草案,發表了一份名為《國際信息安全問題》的聲明。聲明指出:“在新的信息技術突破性發展的條件下,產生了嚴格限制信息對抗的問題。因為信息對抗的升級可能導致信息戰爭,可能導致新的信息技術武器的研制,可能導致新的敵對活動領域的出現和新一輪軍備競賽的出現。”針對這一現實,俄外交部提出在這一領域外交工作下一步的重點將是研究“旨在鞏固全球信息和電信系統安全的國際公約的主要內容”。③從1998年提出要限制信息技術被濫用,到2000年明確提出要研究旨在限制信息武器發展的國際公約,俄羅斯對網絡軍備控制問題的認識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而促使俄出現這種認識變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看到了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運用一系列信息武器諸如電磁炸彈、惡意軟件等攻擊南聯盟軍隊指揮系統在贏得戰爭勝利中的巨大作用。2003年9月,俄羅斯在向聯合國秘書長闡述俄關于信息安全問題的立場時,進一步強調“禁止使用這些武器襲擊別國關鍵基礎設施的措施”,呼吁“建立一個國際監測系統,用以跟蹤監測可能在信息領域出現的威脅,并建立監督國際信息安全安排執行情況的機制”。④隨著俄羅斯網絡軍備控制主張的逐步深入和具體化,俄在國際網絡軍備控制領域的影響力也逐漸擴大,這方面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聯合國任命俄外交部裁軍與安全事務司副司長А.克魯茨基赫為聯合國信息與電信領域政府間專家組主席。俄羅斯在2001年和2002年曾兩次建議聯合國秘書長就國際信息安全問題組建一個聯合國政府間專家組。2004年2月,聯合國秘書長接受了這一建議,并任命了由俄、美、德、法、中等15個國家的專家組成的政府間專家組。在2004年7月政府間專家組召開的第一次會議上,所有專家一致選舉時任俄外交部裁軍與安全事務司副司長、后任外交部新挑戰與新威脅司副司長、俄總統信息安全保障國際合作問題特使的А.克魯茨基赫為專家組主席。由此可以看出,俄羅斯一直以來致力于國際網絡軍備控制的努力獲得了聯合國高度認可,也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和支持。2005年10月,俄羅斯向聯合國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再次提交修改過的《從國際安全的角度來看信息和電信領域的發展》決議草案,最終該草案以163票贊成、1票(美國)反對被聯合國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通過,⑤成為大會正式文件并列入大會議程。在美國否決俄所提決議草案的同時,很多國家開始明確支持俄羅斯的網絡軍備控制主張。從2006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作為《從國際安全角度來看信息和電信領域的發展》決議草案的發起國,與俄羅斯一起向聯合國大會提交決議草案。如2008年11月,俄羅斯再次聯合巴西、智利、中國、印度、日本等28國向聯合國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提交了《從國際安全角度看信息和電信領域的發展》決議草案,該草案最終以167票贊成、1票反對獲通過。①俄羅斯在這一階段的網絡軍備控制思想與實踐,主要是推動網絡軍備控制必要性認識的國際化,從而在聯合國框架內達成對網絡軍備控制的共識。從具體情況看,俄在這一領域主要取得了兩個成就:一是在1998年提出的決議草案中,提請聯合國敦促各國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本國有關網絡軍備控制的主張被大多數國家接受。截至2008年第63屆聯合國大會,世界主要國家幾乎都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了本國在這一領域的看法和觀點,有的國家還提交了兩至三次。二是許多國家從參與表決《從國際安全角度來看信息和電信領域的發展》決議草案轉變為決議草案的發起國,且這一國家群體的數量在日后出現了大幅度的增加。②

二、以多邊協議形式探索網絡軍備控制條約內容(2009—2012年)

在國際社會逐漸認同網絡軍備控制的同時,全球網絡空間安全形勢卻日益緊張,網絡空間軍事化趨勢愈發明顯,運用網絡武器發起網絡攻擊已經從網絡空間延伸到現實世界,并造成了重大損失。2010年,伊朗布什爾核電站的自動化控制系統遭“震網”病毒攻擊,導致上千臺離心機報廢。對于這一事件,時任俄羅斯駐北約代表處特命全權大使、現任政府副總理羅戈津指出,攻擊布什爾核電站系統的“震網”病毒的擴散可能導致堪比切爾諾貝利事故的災難。③網絡空間威脅已成現實,加之前一階段促使國際社會達成關于網絡軍備控制共識的成就,俄羅斯開始調整努力的方向。俄在前一階段的網絡軍備控制主張雖然得到了聯合國主導框架下各國的認可,也成為聯合國正式文件并被大會討論,但這樣的文件并不具備對各國發展網絡武器、運用網絡武器行為的法律約束力。因此,俄羅斯開始嘗試以雙邊和多邊協議的形式探索網絡軍備控制條約的內容,從而為締結國際網絡軍備控制條約作準備。2009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召開第九次首腦峰會。會議期間,俄羅斯以輪值主席國身份提出一份《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保障國際信息安全政府間合作協議》。該協議指出:“信息武器的研制和發展對他國關鍵基礎設施構成了直接威脅,可能引發新的軍備競賽,這是國際信息安全領域的主要威脅。”為了應對這一威脅,該協議從網絡軍備控制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對該領域出現的威脅的監測和共同應對體系”;“制定共同措施,完善國際法準則,限制信息武器的擴散和使用”;“推動全球互聯網管理國際化”;“完善國際法基礎和實現合作機制”;“一方不對其他方采取如信息侵略等類似行動”,等等。④除了上述內容以外,協議還對網絡空間軍備控制中涉及的一系列術語以概念清單的形式附錄于文件之后。可以說,它是俄羅斯在探索網絡空間軍備控制條約內容方面較為系統、成熟的文件。2010年4月,在德國舉行的國際信息安全代表大會上,俄羅斯也向與會各國提出了限制網絡空間軍備競賽的國際法文件的不同方案,希望與會各國能夠認真討論。2011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保障國際信息安全政府間合作協議》被各成員國相繼批準并生效后,俄羅斯外交部在關于該協議生效的聲明中指出,“該文件的獨特性在于,它第一次從國際法層面確定了國際信息安全領域中具體威脅的存在及其本質,也指明了這一領域的國際合作的原則、方法和機制”。“該協議的生效意味著,無論是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還是在國際實踐框架內,它是第一個旨在限制國際信息安全領域威脅的條約法規”。①此外,俄羅斯還在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框架內實踐了網絡軍備控制主張。在主導探索多邊框架內網絡軍備控制協議內容的經驗基礎上,俄開始探索在聯合國框架內推動網絡軍備控制協議的擬制。2011年9月12日,俄羅斯在與上合組織的中、塔、烏三國一起寫給聯合國秘書長的信中,以“擬議大會決議”的形式附錄了一份《國際信息安全行為準則》,并呼吁在聯合國框架內對這一國際準則進行審議,希望國際社會盡快就這一問題達成共識。該準則從規范國家運用信息通信技術行為的角度,對國際網絡空間軍備控制條約的內容進行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則,諸如不使用信息武器威脅及攻擊其他國家,不擴散信息武器,不部署信息武器到其他國家,加強聯合國在信息空間沖突中的協調作用等。②該信件及其附件最終被列入聯合國大會臨時議程,并被分配為裁軍領域的第93項議程,對于這一成就,俄羅斯政治研究中心“國際信息安全與全球互聯網管理”項目負責人О.В.德米托夫認為,“雖然《國際信息安全行為準則》并不具備法律約束力,但是它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關于國際信息安全的聲明》及《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保障國際信息安全政府間合作協議》等文件一起,在國際層面構建起了網絡軍備控制領域的法律文本基礎。”③2011年9月22日,在俄羅斯倡導并舉辦的第二屆國際安全問題負責人高層論壇上,俄羅斯向與會的52國安全與情報部門負責人提交了《國際信息安全保障公約(構想)》以供討論。該草案對公約參與國在網絡軍備控制領域的責任、義務以及能夠采取的具體措施作了詳盡的規定,俄外交部就這一草案的內容發表聲明指出,“這些措施是建立在共同認可的國際法法規和原則的基礎之上”。④在談到這份國際公約的意義時,俄羅斯政治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成員、《生意人報》國際部主任Е.契爾年科等人指出,《國際信息安全保障公約(構想)》“將成為聯合國框架內討論國家在信息空間中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軍事—政治目的行為的基礎”。⑤俄羅斯在這一階段的網絡軍備控制思想與實踐主要是通過以多邊協議的形式探索未來網絡軍備控制條約的具體內容。從實際情況看,俄羅斯主要取得了兩方面成績:一是在上合組織及聯合國框架內提出并宣傳了自己關于網絡軍備控制的具體主張;二是通過不斷探索和積累逐漸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網絡軍備控制條約草案文本。

三、尋求達成國際網絡軍備控制條約的主導權(2013年至今)

隨著俄羅斯倡導的網絡軍備控制理念在聯合國框架內的不斷實踐,美國也開始積極參與制定國際網絡軍備控制條約,以贏得主導權。2009年,美國邀請俄羅斯及聯合國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共同商討有關網絡軍備控制問題就是表現之一。美國雖然認識到網絡武器的飛速發展已經對自己的網絡空間優勢構成了挑戰,有必要限制網絡武器發展及擴散,但它堅持以2001年11月在布達佩斯由美、英、法、日、加等30個國家簽署的《網絡犯罪公約》為基礎進行網絡軍備控制談判。最終由于雙方對基本術語理解不一以及軍控理念不同,除了達成有必要進行網絡軍備控制的共識外,沒有取得進一步的實質性進展。此后,在美國的積極推動和參與下,北約卓越網絡合作防御中心于2013年4月了歷時四年完成的涉及部分網絡軍備控制問題的《塔林手冊:適用于網絡空間戰的國際法》(簡稱《塔林手冊1.0》)。該手冊僅對使用網絡武器的限度、網絡武器攻擊對象區分、網絡武器的具體種類等領域作出了規定,其核心理念是關于在網絡空間戰爭中如何合法使用武力,這對美國之前的網絡軍備控制理念造成了嚴重侵蝕。2017年2月,北約卓越網絡合作防御中心又推出了《塔林手冊2.0:適用于網絡空間行動的國際法》(簡稱《塔林手冊2.0》),這一版本在網絡軍備控制領域并沒有提出更新的主張,但進一步將合法使用武力的規則從戰爭時期延伸到了和平時期。在美國一方面希望限制國際網絡武器發展而另一方面卻深入探究合法使用網絡武器條件的背景下,俄羅斯仍在國際網絡軍備控制領域不斷向前推進。2013年6月,俄羅斯與美國擬定了兩國歷史上第一份網絡空間安全協議——《關于信息通信技術運用領域鞏固信任措施的協議》。這一協議規定,1987年創建的用于預防核戰爭的國家減少核威脅中心,將被同時用于通報針對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目標的網絡攻擊。①2013年8月,俄羅斯公布了《2020年前國際信息安全領域俄聯邦國家政策框架》。在這份文件中,俄羅斯繼續闡述了其關于網絡軍備控制的一些具體主張,并從健全組織機構以推動國際網絡軍備控制進程角度提出了新的措施,明確提出了“建立有關不擴散信息武器的國際法律制度”的目標。②關于該文件對俄發揮主導國際網絡軍備控制進程的意義,俄外長拉夫羅夫強調指出,這份文件“補充了聯合國通過的互聯網中國家行為準則,③而同時美國由于斯諾登事件已經喪失了在這一領域的‘道德制高點’”。④在主動與美國就網絡軍備控制問題進行談判的同時,俄羅斯也和中國簽署了涉及網絡軍備控制相關內容的條約。2015年5月,俄外長拉夫羅夫與中國外長在兩國元首見證下簽署了《俄聯邦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于國際信息安全保障領域合作的協議》。該協議規定,“雙方互不實施針對另一方的類似計算機攻擊的行動”。⑤該協議簽訂后,俄外交部發表聲明,強調“該文件將俄中兩國在國際信息安全領域的合作推向了新的高度”,是兩國“反對運用信息通信技術破壞國際法共同原則的共同回應”。⑥2015年6月,由俄羅斯倡議設立的包含俄、美、中、英、法等20國專家的聯合國信息和電信領域政府間專家組經過廣泛深入的調研,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了一份政府專家組工作報告。報告提出了有關網絡軍備控制的一系列具體要求:各國不應利用信息通信技術破壞其他國家關鍵基礎設施,要防止信息通信技術工具及信息通信技術的擴散,不向他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中預置可用于軍事目的的隱藏功能等。這份報告共七部分,其中第五部分《國家負責任行為的規范、規則和原則》的內容按照專家組在文中所述,參考了俄羅斯等國于2015年1月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的修改后的《國際信息安全行為準則》。⑦對于本國在這一重大成就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正如俄早在2003年向聯合國秘書長闡述俄關于國際信息安全問題的看法和觀點時中所言,“俄羅斯聯邦要在政府專家組的工作中發揮建設性作用”。①

從實踐效果來看,俄羅斯達到了這一目的。當然,由于《國家負責任行為的規范、規則和原則》僅是一份由20國專家達成的、并被聯合國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通過的“自愿的非約束性規范”,不具有法律強制性,這就需要各國主動批準并遵守這一行為規范。俄羅斯對這一行為規范的達成給予高度評價,并希望各國能夠以此為基礎,達成真正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網絡軍備控制條約。正如俄軍總參第八總局局長庫茲涅佐夫中將所言:“在聯合國框架內簽署電子互不侵犯公約是實現網絡空間安全的第一步,這一公約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禁止和平時期攻擊國家關鍵重要信息資源。”②俄羅斯在這一階段的網絡軍備控制思想與實踐主要是倡導并締結雙邊和多邊的網絡空間互不侵犯條約,從規范網絡武器使用的層面推動網絡軍備控制條約的達成。從實踐看,《國家負責任行為的規范、規則和原則》在聯合國大會上被討論通過,說明俄所倡導的從規范網絡空間國家行為角度預防網絡空間戰爭已被國際社會認可,俄羅斯在國際網絡軍備控制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俄羅斯自1998年提出網絡軍備控制主張到現在,始終堅持在各個領域不斷推進國際網絡軍備控制進程,并取得了一系列顯著的成就:如將俄網絡軍備控制主張推廣到國際社會并贏得廣泛認同;促使美國開始參與國際網絡軍備控制問題討論;促成了聯合國主導下的各種網絡軍備控制談判機制的形成,等等。俄羅斯之所以能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還未邁入信息社會時就提出網絡軍備控制主張,并堅持不斷推動國際網絡軍備控制進程向前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俄核軍備控制歷史經驗為其更好維護網絡空間安全提供了借鑒。俄羅斯在歷史上曾有過在核武器發展落后的情況下提出核軍備控制主張以保障國家軍事安全的先例:美國于1945年向日本投下原子彈后,蘇聯立刻于1946年向聯合國提議簽署一項禁止利用原子能生產和使用武器的國際公約。1959年,有美蘇參與的禁止在南極洲進行核爆炸和處理核廢料的《南極條約》成功簽署,這意味著美蘇雙方都意識到控制核武器擴散和發展的必要性,對于降低核沖突風險有著重要意義。可以說,俄羅斯提出的網絡軍備控制主張實際上是對其核軍備控制歷史經驗的吸收和借鑒。二是俄羅斯在網絡實力整體落后于美國且短期內難以趕超的情況下,倡導網絡軍備控制是維護網絡空間安全的重要選項之一。從俄軍備控制歷史實踐來看,軍備控制從來都不是目的,它只是俄保障國家軍事安全的手段之一。例如在網絡武器經由進口信息技術產品向俄羅斯擴散的問題上,俄提出了限制網絡武器擴散的主張,并不斷在聯合國框架內呼吁各國共同商討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這對于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國網絡技術優勢、降低網絡空間軍事沖突爆發的風險具有重要意義。三是大力倡導網絡軍備控制可以使俄羅斯占據國際網絡軍備控制實踐的道義制高點,從而對美國在網絡軍備控制問題上施加國際壓力。通過始終堅持網絡軍備控制主張并不斷以各種形式推動網絡軍備控制談判,俄羅斯在國際上樹立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在擁護俄網絡軍備控制主張的國家不斷增多的情況下,美國不得不放棄原有立場開始主動參與國際網絡軍備控制問題的討論。如自俄1998年提出《從國際安全角度來看信息和電信領域的發展》決議草案后,主動提出作為決議草案發起國的國家在以后越來越多。2005年,該草案經俄羅斯充實完善后提交聯合國大會表決的結果是177:1,美國是唯一的反對國。到2010年,美國終于由該決議草案的唯一反對國變成了發起國之一。從俄羅斯堅持倡導網絡軍控的實踐效果來看,它對于維護俄網絡空間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首先是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網絡軍備競賽的緊張局勢,降低了爆發網絡空間軍事沖突的風險。例如隨著2013年俄美《關于信息通信技術運用領域鞏固信任措施的協定》的簽署,兩國建立起了網絡空間安全“熱線”機制,這對于預防爆發大規模網絡空間軍事沖突具有現實意義。其次,通過與美國在網絡軍控談判中保持接觸,俄羅斯掌握了美在這一領域的立場和關注重點,這對于俄適時調整談判策略,有針對性地發展維護網絡空間安全的手段具有重要意義。

四、俄羅斯網絡軍備控制思想與實踐的發展趨勢

由于各國之間網絡空間利益的沖突和網絡攻擊歸因技術滯后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國際網絡軍備控制進程發展相對緩慢。網絡軍控談判作為網絡軍備控制中的重要環節,是推動網絡軍備控制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根本途徑。為了限制網絡武器的發展和擴散,確保國家網絡空間安全,俄羅斯未來將以網絡軍控談判為抓手,進一步推動國際網絡軍備控制進程向前發展,直至達成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網絡軍備控制條約。俄未來在推動網絡軍控談判中將主要在以下幾個層面著手。一是推動網絡軍控術語談判。從軍控談判實踐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共同的術語認知是各方成功開展軍控談判的重要思想基礎。從國際網絡軍控術語認知現狀來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對于網絡軍控所涉及術語的認知基本一致,而以俄羅斯和中國為代表的上合組織及金磚國家的成員國對于網絡軍控所涉及術語的認知基本一致,這兩大體系的認識分歧實際上集中體現了美俄之間的認識分歧。要想推動國際網絡軍控進程進一步發展,消除美俄之間的認識分歧是關鍵的突破口。美俄曾于2011年以半官方談判的形式達成了一份《俄美雙邊網絡安全關鍵術語基礎草案》,為兩國進行網絡軍控談判奠定了認知基礎,但這份術語草案對于網絡軍控的核心概念“網絡武器”并沒有達成一致認識。未來,俄羅斯將致力于推動兩國就“網絡武器”及其他相關術語達成進一步的共識,并在此基礎上使這種共識能夠從半官方層面上升到官方層面。只有俄美之間突破了認識分歧,未來網絡軍控談判才可能真正具備更廣泛的國際基礎。二是以聯合國信息和電信領域政府間專家組為主要談判平臺,爭取取得新的重要成就。聯合國信息和電信領域政府間專家組作為一個由俄羅斯首倡、經聯合國秘書長批準的工作組,其成員的官方代表身份和自身的工作機制使之成為目前開展網絡軍控談判最富有成效的平臺。聯合國信息和電信領域政府間專家組在網絡軍備控制領域已經取得的最主要成就,是在2015年由專家組提交的、并為聯合國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通過的《國家負責任行為的規范、規則和原則》。盡管這是一份自愿性質的非約束性規范,但仍被俄軍方譽為“聯合國框架內簽署的電子互不侵犯公約”。俄羅斯希望隨著網絡攻擊歸因技術的成熟和國際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建立,未來能夠以聯合國信息和電信領域政府間專家組為平臺,促使這一非約束性的“電子互不侵犯公約”變成約束性規范,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網絡軍控談判的內容。三是以達成《不擴散網絡武器條約》為下一步網絡軍控談判的主要目標。網絡軍備控制條約的達成是網絡軍備控制實踐的真正成果體現,俄羅斯未來將把簽署網絡軍備控制條約作為主要目標。俄認為,網絡軍控談判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非常多,但由于信息技術發展不平等和各國網絡空間利益沖突等因素的影響,不可能一次性解決全部問題。因此,只能選擇其中現實威脅迫切,但又具備解決前提的問題先行解決,而不擴散網絡武器就屬于這樣的問題。俄羅斯2013年頒布的《2020年前俄聯邦國際信息安全領域國家政策框架》就明確指出,要“為建立有關不擴散信息武器的國際法律制度創造條件”。因此,在2015年“電子互不侵犯公約”的達成后,簽署《不擴散網絡武器條約》將是俄羅斯未來在網絡軍控談判中的主要目標。

作者:劉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韩国无遮挡羞羞漫画|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dvd| 色综合网站国产麻豆|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7日日碰曰曰摸日日澡|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男人的天堂免费a级毛片无码|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韩国太太的告白韩国电影|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91制片厂果冻传媒白晶晶| 天堂8在线天堂资源bt| 一级做a爰全过程完整版电影播放| 日本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欧美丰满白嫩bbw激情|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久久| 男人边吃奶边爱边做视频刺激 | 99热精品在线播放| 娇妻借朋友高h繁交h| 中国一级毛片视频免费看| 日本a∨在线播放高清|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免费一级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欧美日韩一本大道香蕉欧美| 交换交换乱杂烩系列yy| 看了流水的小说| 动漫精品动漫一区三区3d| 美女脱下裤子让男人捅| 天天看天天干天天操| 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美国式禁忌在完整有限中字| 国产一区二区电影在线观看| 被cao的合不拢腿的皇后 | 中文字幕第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