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互聯網+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

互聯網+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互聯網+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互聯網+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年第4期

摘要: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改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內容、方式,成為高校大學生生活和學習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通過創新互聯網虛擬教育與現實教育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學校、家庭、社會、學生四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指導,最終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

“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0引言我國自1994年3月加入國際互聯網組織以來,互聯網便逐漸服務于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了全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伴隨著近年來互聯網對各行各業的不斷滲透與融合,人們提出了新概念“互聯網+”。高校作為互聯網思維進一步實踐的前沿陣地,“互聯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必定會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活力、豐富多元的教育內容、新穎生動的教育環境,推動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作為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則更應發揮主觀能動性,思考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創新發展的工具,順應“互聯網+”的時展趨勢,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不斷創新。

1“互聯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創新的必要性

大學生不僅是互聯網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也是互聯網環境的創造者。“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和應用更加放大了互聯網的開放性、便捷性、多樣性等特征,同時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全新的教育環境、多元豐富的教育內容、活潑生動的教育方式,最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改善教育的實際效果。隨著“互聯網+”的推廣及運用其自身的虛擬性和信息的龐雜性勢必會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強烈沖擊,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改變大學生的政治傾向和思想道德觀念等,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新的難題。概括來說,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能體現出矛盾的特殊性。以互聯網為首的眾多新興媒體的出現及發展使得全球范圍內的文化交流變得方便快捷,但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碰撞使得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產生巨大差異。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形式、內容、目標等方面并沒有實現根據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對不同類型的受教育者實行“因材施教”,教育內容及形式趨同現象嚴重且單調乏味。另外,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尚不能跳出“權威式”教育模式的圈子,失去了親切感和吸引力,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產生抵觸情緒。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實現現實教育與互聯網虛擬教育的有機結合。當前仍以傳統的課堂教師講授方式為主,現有技術條件未被充分利用。整體上呈現出現實教育與互聯網虛擬教育各自為戰的現象,沒有實現線上線下教育的有效配合,最終影響教育的效果[2]。

3)學校、社會、家庭及學生的自我教育沒有形成一個有機體系。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主要由學校承擔,但學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時間及空間方面的限制,教育資源也較為緊缺,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起的作用相對有限。與此相反,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其他密不可分的主體,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及學生自我教育卻未能被積極調動并充分發揮其作用,與學校教育產生脫節的現象。

2“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創新

隨著互聯網向社會各領域不斷推廣,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創新滯后的問題將愈發凸顯,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分析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現狀,厘清創新工作可以借鑒利用的資源,積極探尋適合當前“互聯網+”背景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1建立互聯網虛擬教育與現實教育相結合的有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要實現兩種教育形式的有效結合,必須要做到在教育目標、內容、方法等層面的統一互補。

1)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方面,毋庸置疑的是兩者的根本目標都是通過各自的教育形式及特點來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接班人。但兩者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現實教育側重于培養學生的理性人格,而互聯網虛擬教育則不僅僅要求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規范,形成適應互聯網背景下的理性人格,而且還注重通過多種渠道及豐富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指導來培養學生的主體性[3]。

2)在教育內容上還應實現互聯網虛擬教育與現實教育的融合促進。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指導,無論是互聯網虛擬教育還是現實教育,都應該以“三觀”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為基本內容。同時還應結合“互聯網+”的時代特點及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滯后于經濟發展及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這一突出問題,重點加強互聯網法制、互聯網道德規范、互聯網生態文明、互聯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著力于提高大學生在“互聯網+”背景下的選擇判斷能力,培育大學生“互聯網+”環境下的健全人格。

3)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應實現互聯網虛擬教育和現實教育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現實教育多運用傳統的教育方法,如灌輸法、情理交融法、說服教育法、互動討論法等。但“互聯網+”背景下則可以積極探尋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化的新模式,使現實的、抽象的、概念化的教學轉變為具體的情景化的教學。尤其是隨著當今移動智能終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各類智能手機通訊APP的廣泛運用,更是推動了信息傳播的爆炸式發展。從技術層面來講,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實現個性化。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設計成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利用“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在線論壇等)達到資源共享,大學生可以參照不同的情境來扮演個性化角色,在虛擬平臺感受真實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

2.2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學生四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從教育的主體出發,教育大致可以分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及學生的自我教育。不同教育主體的特點及在學生教育過程中所發揮的功能也各不一樣。從整體與部分的哲學關系的方法論意義來看,辦事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搞好局部才能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當前“互聯網+”的開放性使得各教育主體逐漸融合,很大程度上淡化了不同教育主體之間的界限,為四位一體的教育模式的創建提供了更多途徑,但也造成了各教育主體邊界變得模糊,各自功能不能完全發揮的問題。因此需要迫切整合社會各教育主體的力量,推動協同化作業的立體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構建[4]。

1)學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但需結合“互聯網+”的時代特點做到與時俱進。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仍主要集中在“兩課”及輔導員的指導教育層面。有些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脫節,內容單調,缺乏針對性;輔導員則由于日常事務較多,未能系統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當前形勢下學校應讓互聯網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結合互聯網的優勢,優化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判斷力和道德自制力,以確保學生在更加龐雜的信息空間中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此外,創新并不等于否定,對好的傳統方法還應繼續發揚。

2)應積極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從社會各層面來看,政府應當承擔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作用,加大互聯網技術手段的運用,不斷強化政府部門的監督、管理、服務職能,從法律和制度層面上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適合發展的空間[5]。同時,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對人的意識形態的教育,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涉及人的思想認識問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還應做到群策群力,依靠整個社會的力量來完成。如發揮新聞界、藝術界、理論界、出版界等思想戰線的作用。互聯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會各界應通過互聯網信息傳播的便捷性,更多地傳播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多元信息,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3)家庭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目前家庭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運用當中比較薄弱的環節。由于各種限制因素,家長也未能就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學校保持長期溝通的有效機制,可以考慮建立“家校信息共享中心”,實現家庭和學校信息的及時共享,溝通反饋學生在學習生活當中所表現出的思想政治意識狀態,以便及時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制止學生思想中存在的不良觀念和傾向,把學生的思想引導到正確的道路。最終通過“互聯網+”實現家庭與學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

4)學生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人翁。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促進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倡導要充分重視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忽視了學生教育過程當中的主體性,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與自尊性變為空談。“互聯網+”背景下必須摒棄傳統的受教育者被動、服從的教育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3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是互聯網與社會融合發展的必然結果,互聯網的虛擬性、交互性、開放性與平等性也將在“互聯網+”時代表現得更加突出,并將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存空間及生活方式。《呂氏春秋•察今》曾言:“世易時移,變法宜矣”,面對“互聯網+”創設的虛擬與現實共存、多元化的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通過建立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結合,學校、社會、家長、學生四位一體的立體教育模式,來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參考文獻:

[1]趙敏.新媒體視閾中的大學生道德教育創新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3):17-23.

[2]張寶君,劉靜涵.“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載體探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114-119.

[3]張志.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8):11-12.

[4]鄧暉.試論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J].中國教育學刊,2015(11):120-121.

[5]金緒澤,魏冉.互聯網思維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探討[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151-155.

作者:滕蘇蘇 單位:江蘇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不卡| 欧美亚洲日本另类人人澡gogo|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segui久久综合精品| 青草青草伊人精品视频| 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五月激情网|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不要下载的|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少妇一晚三次一区二区三区 |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高清版| 伊人久久五月天| 老外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91大神福利视频| 女同学下面粉粉嫩嫩的p|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 久久91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播放| 人妻少妇伦在线无码| 翁情难自禁无删减版电影|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 女人张开腿男人捅|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高清| 日韩精品高清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男女性爽大片视频男女生活|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精品毛片| 久久综合久综合久久鬼色| 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天天摸天天舔天天操|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av一区|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一级欧美在线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日日夜夜精品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