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道路建筑材料教程革新及建議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道路建筑材料》課程是公路和橋梁專業所有專業課程的基礎,其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本專業學生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水平.從目前《道路建筑材料》課程的教學情況看,特別是高職高專院校普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1重理論輕實踐,實驗課教學不足,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不到位
《道路工程材料》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然而在目前的教學中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實驗課時間及學時安排不夠合理,《道路建筑材料》課程授課學時一般為48學時,實驗課學時一般只有6-10學時,僅占10%左右.實驗課的時間雖短,但教學內容卻非常龐雜,包括集料、傳統建筑材料與新型建筑材料等多方面的內容,所以,教學過程中多以老師講解試驗過程為主,學生動手操作時間非常有限,造成實驗課與理論授課脫節,教學效果差.此外,實驗項目和內容及設備陳舊,大部分學校《道路建筑材料》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大多為注入性、驗證性試驗,很少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以及創新性實驗.實驗教學跟不上新工藝,新技術的發展,不能及時更新實驗內容,學生無法了解和掌握新的前沿性知識.
1.2教學內容陳舊,缺乏實用性,無法適應人才培養要求
隨著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新型材料及新型實驗設備在道路及橋梁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然而,由于經費或其他原因,新的教學內容及新的教學方法沒能及時編入教材,這樣使學生很難了解到本專業最前沿的知識更新.教學內容陳舊,缺乏實用性、指導性,教材編寫注重理論,缺乏與工程實際的具體結合,導致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到位,不能適應專業發展對人才的培養要求.
1.3教學手段落后,形象化教學不足,教學效果不理想
《道路建筑材料》課程的理論知識涉及較多學科,包括物理、化學、力學、地質等學科知識,教學難度較大.在許多學校,本課程教學中多以教授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加之實驗課少,設計性、研究性實驗無法開展,學生缺乏獨立操作、動手的能力培養訓練,再者缺乏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缺乏互動交流意識,學生感覺課程內容枯燥,學習中缺乏積極性,教學效果不理想,課程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2《道路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改革與建設對策
為了使《道路建筑材料》課程能適應建筑材料的迅猛發展,培養出高素質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公路建設行業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道路建筑材料》課程必須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加大力度進行課程的改革與創新.具體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管理三個方面進行.
2.1教學內容改革
《道路建筑材料》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傳授本專業的基礎知識,教學中是以專業素質教育為依據,以能力培養為主線,要達到此目的,本課程必須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通過不斷改革創新,促進課程體系優化,增強課程的社會適應性.教學內容改革包括理論教學改革與實踐教學改革兩個部分.
2.1.1理論教學改革隨著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發展,技術標準及技術規范也在不斷更新,建筑材料類型也從單一型轉向復合型,要使學生在課堂上及時掌握最新、最準確的建材知識,課程教學內容必須不斷更新,要體現出實用性、先進性及動態性的特點,理論教學一定要注重知識和技能的結合.基礎理論應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將與工程建設相關的理論確立為授課的重點,刪除陳舊的,與現代建筑材料關聯不大的內容.例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部分,一般的教材主要講解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方法,而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土如:摻外加劑的混凝土、摻混合料的混凝土、滑模混凝土等,教材中卻較少提及,對此,要依據工程實際應用,將這部分內容增加進去,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2.1.2實踐教學改革《道路建筑材料》課程的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其中實踐教學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是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首先,要加大實踐教學的學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各占總學分的50%,此外,也要將不同的實驗內容具體細化,合理安排實驗學時,如目前一般的實驗課每次是2學時,有些試驗項目需要時間較少,一節課就可以完成,而有些試驗項目時間較長,二節課也比較緊張,這樣就必須細化實驗教學學時,改變試驗課時分配不均衡的現象.其次,加強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的聯系,根據理論教學的重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實踐,通過實踐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本課程得教學內容.第三,通過實踐強化學生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專門安排一周時間,讓學生參加實地生產試驗項目,讓學生在現場全過程完成項目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及職業應用能力水平.
2.2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本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
2.2.1理論與實踐結合
2.2.1.1案例分析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和企業施工現場,模擬具體生產試驗項目,讓學生了解與掌握生產試驗項目的特點與規律,并通過典型例證分析,讓學生明晰例證的成功與不足,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2.1.2互動教學法.以具體生產項目為例,通過教師展示、演示和學生分組操作等程序,采用學生與教師互問互答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讓師生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掌握本課程的基本知識,實現理論實踐的有機結合.
2.2.2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結合《道路建筑材料》課程教學中存在著操作性強,難以用語言精確描述等問題,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完全實現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對此,要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到教學中,實現教學的信息化、形象化和可視化.
2.2.2.1多媒體教學課件《道路建筑材料》課程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多媒體課件可以改變原來黑板加粉筆的單調教學模式,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將復雜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把教學時間主要集中于對重點問題的分析,不再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要注意形式多樣,要通過圖片、影像、動畫等多種直觀手段來描述材料特征及試驗方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擴大學生知識視野.
2.2.2.2互聯網資源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時代,網絡是每一個人了解社會,增長知識的平臺.所以,本課程教學中也必須鼓勵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與難點.教會學生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學習最新最快的建筑材料新工藝、新規范.
2.3教學管理改革
《道路建筑材料》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如何組織和管理,教學的形式及其內容如何安排,將直接關系到本課程教學的質量及學生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
2.3.1完善課程考核方法應根據學生課堂表現、實驗操作、實驗紀律、實驗報告四個方面綜合評定,要結合提問、作業、平時測驗、實訓操作及考試綜合評價學生的成績.將實驗課成績以30%的比例納入課程總成績.
2.3.2建立學生綜合考評體系以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面向生產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實用型人才為核心,建立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生考核評價模式.考核中要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在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對在學習和應用上有創新的學生給予積極引導和特別鼓勵,注重發展學生的心智.
總之,《道路建筑材料》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必須結合道路建筑材料學科特點以及市場人才需求情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管理三個方面不斷建設、完善.要在知識體系上,實現從理論知識灌輸到綜合能力培養的跨躍發展;在能力培養上,實現了由知識型到能力型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規范化,才能為本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蘆國超蘆國毅單位: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