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共建和諧機關推動我市殘疾人事業快速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年以來,中央、省、市都高度重視殘疾人工作,相繼出臺了一些列法律法規、方針政策。中央政治局召開了會議研究部署了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工作,并以中發〔2008〕7號文下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十一屆全國人大高票通過修訂后的《殘疾人保障法》;省政府出臺了《山東省殘疾人優惠扶持規定》。這一切都表明,殘疾人事業發展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在大好的形勢下,為盡快打開工作新局面,更好的適應殘疾人工作新的要求,確保我市殘疾人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黨組研究決定開展“內促和諧、外樹形象”學習教育活動。從活動情況來看,效果非常好,成效顯著,既鍛煉了隊伍,提高了整體素質,增強了協調配合意識,也樹立了殘聯系統高效務實、謙虛好學、團結和諧、認真細致的良好形象。我個人也在學習教育活動中得到鍛煉,收獲很多,現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個人心得體會。
我國在傳統上歷來崇尚和諧。孔子說過“和為貴”;孟子主張“天人合一”;孫子兵法中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百姓也經常講“家和萬事興”,說得都是這個道理。和諧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大到一個國家、單位,小到一個家庭、個人,都離不開和諧。唯有和諧,國家才能強盛,單位才能發展,家庭才能富足,個人才能幸福。時代的發展弘揚和諧。黨的十七大指出,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共建和諧機關,既是尊重歷史智慧的選擇,也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結果。孔德貴理事長在動員講話中指出,“在和諧的環境里共事是一種幸福,在不和諧的環境里共事是一種折磨。和諧人人受益,不和諧人人受損”。共建和諧機關,大家既扎實工作又心情舒暢,既干事創業又培養人才,實現身體健康、心情舒暢、事業有成的多贏局面。對此,我講幾個觀點,供同志們參考。
一、講和諧,必須講大局
大局意識強不強是衡量一個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標志。古人云“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這充分昭示了謀全局、講大局的重要性。只有時刻心中裝大局,工作看大局,言行護大局,才能方向正,思路清,行為準,效果優。如何增強大局意識,我認為要處理好兩個關系。
一是要處理好全局與局部的關系。首先要善于把握。我們思考工作、處理事情都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思考、去把握、去落實。比如市殘聯穩定發展是一個全局,相對而言我所分管的教就部工作就是個局部。教就部工作這個局部就要服從、服務于市殘聯穩定發展的大局,就要把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放在是否能促進市殘聯穩定發展這個中心上來。離開這個中心,離開這個大局,就會產生不和諧,這一點毋庸置疑。同時每個科室相對于殘聯機關來講,也是一個局部,一切工作都要與機關總體部署相協調,真正做到全機關一盤棋,同頻共振、和諧統一。其次要準確定位。任何時候,全局利益都要高于局部利益;機關利益都要高于一個科室的利益;集體利益都要高于個人利益。當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必須前者服從后者。絕不允許出現錯位、越位現象的存在,絕不能夠本末倒置,這一點必須旗幟鮮明。
二是要處理好一生與一時的關系。從個人的成長規律看,“一生”是長遠的,“一時”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瞬間。大家都明白,榮辱得失只是一時的,為人處世則是一生的。對一時的榮耀不要強求,對一生的價值則要積極追求。機關干部要有一些“松柏氣節、云水襟懷”,成績和榮譽來了,要讓一步;困難和責任來了,要上一步;品格修養,要進一步;功利之心,要退一步。什么時候上,什么時候讓,什么時候進,什么時候退,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和道德修養。工作做好了,領導都看在眼里,同志都記在心里。好的同志,優秀的干部,大家公認的,終究會得到好的評價和組織的看重,得不到的,也不要灰心喪氣甚至埋怨組織、埋怨領導。在個人的榮辱得失面前,能不能保持住一種“淡然處之、坦然受之”的良好心態,是對一個人品格、心胸的一種檢驗。我希望大家都把個人的榮辱得失看淡些,把事業的興衰成敗看重些,不要去鉆“牛角尖”,甚至講怪話、做怪事。要多一些大氣量,少一些小肚腸;多一些大智慧,少一些小聰明;多一些大眼光,少一些小算盤;多一些大方略,少一些小動作。真正使自己做得小事、不做小人。
二、講和諧,必須正確對待批評。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兒時有父母的批評、學校有老師的批評;參加工作后,也會面對領導的批評、同志的批評。每個人都是在批評中成長、發展、成功。批評是一種正常的教育和愛護,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但有的同志就受不得批評:有的遇到批評,領導沒有講完,就馬上辯解申明,這個問題不是我負責,那項工作不由我經手,或者只講客觀、不講主觀,生怕板子打到自己身上,有責任就推開,有矛盾就繞開;有的老虎屁股摸不得,聽到批評就躁,指出問題就跳,把善意的批評當成領導或者同志找自己的茬,和領導、同志離心離德,甚至記恨在心;有的把批評當成一種挫折,只吹得順風,走不得逆水,受到批評,就認為領導和組織對自己有了看法,感到今后沒有前途,患得患失,對工作失去應有的熱情。這都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對待批評我的觀點是:
第一,批評是一種關心。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在具體的工作中,總是會有一些不足,出現一些失誤,批評使人警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一般來說,只要不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就沒有人去關注你,更不會批評你。只有真正關心你的成長進步,才會對你批評提醒。無論是來自于領導、還是同志的批評,都是一種真誠的關心。我們要想獲得成功,都離不開這種關心。
第二,批評是一種幫助。“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存在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正如生病需要吃藥一樣,要改正自己的錯誤,也需要別人的批評幫助。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的時候有了失誤自己并不知道,領導和同志卻看得很清楚。批評的過程,就是幫助你查找原因、總結教訓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以后才會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第三,批評是一種動力。我們常講“大批評大進步,小批評小進步,不批評不進步”。領導批評你,是對你的看重,覺得你是個可造之材。如果領導對你不批評,甚至不聞不問,那就會對你失去信心。如果教育與不教育一個樣,領導也會放棄。因此對于被批評者來說,批評恰恰是你前進的動力而不是阻力。
三、講和諧,必須講團結。
和諧機關最重要的特征是是團結,團結出凝聚力、出戰斗力、出生產力,團結出感情、出健康、出效率、出業績。機關活動的主體是人,一個和諧的機關首先必須有一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這種關系主要表現在同志之間、上下級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補臺,既有個人自由發展的空間和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發揮自己創造力的平臺,又有全體人員之間密切配合、精誠團結、誠信友愛、相互促進的團隊精神,使機關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心平氣順,切實感受到和諧機關的溫馨。要團結大家、合作共事應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要以寬容人。具有寬闊大度的胸懷是一個人素質的綜合體現。機關干部要有一種能容人、容事、容言的寬闊胸懷。容人,就是要容得下超過自己的人,不嫉賢妒能;容得下不如自己的人,不心高氣傲;容得下與自己能力、資歷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的人,不背后拆臺。容事,就是要心里能裝事,讓自己高興的事能放得下,讓自己不痛快的事也能放得下。容言,就是要聽得進逆耳忠言,既不背包袱,也不生怨氣。
二是要以誠待人。要做到心胸坦蕩、襟懷坦白,堅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任何時候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搞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兩面作風;不搞對人一套、對己一套的雙重標準。
三是要以情感人。感情是建立人際關系的重要基礎,是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潤滑劑。同志之間感情基礎牢,人際關系就和諧融洽,工作起來就得心應手,既使出現了失誤或者困難,也會得到真心體諒,熱心幫助。增進感情,多通氣談心十分重要。通氣是協調的基礎,諒解是團結的前提,平等是友誼的源頭。不同科室同志之間,科室內同志之間,領導與被領導之間一定要多溝通、多談心,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真誠合作。
四、講和諧,更要講創造力
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機關,不是四平八穩,“一潭死水”,沒有生機和活力的機關,而是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讓工作活力迸發,讓創造源泉涌流的機關。
一是和諧建設要創新思路。創新是融責任、勇氣、方法、態度、智慧等為一體的實踐,是一切工作能否取得進步的關鍵。我們要防止和克服和諧建設難以創新、不需創新的思想,牢固樹立創新就是發展的觀念。
二是要提升創新的層次。和諧是一個永恒運動、不斷發展、不斷變化、不斷升華的過程。我們要通過開拓創新,不斷發現新問題,克服新矛盾,協調新關系,解決新問題,取得新成就。
和諧凝聚人心,和諧產生力量,和諧成就大業。我們殘聯機關全體同志要善于學習,積極思考,爭做學習型公務人員;要勇于開拓,銳意進取,爭做創新性公務人員;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爭做謙遜型公務人員;要轉變作風,求真務實,爭做務實型公務人員;要率先垂范,模范帶頭,爭做表率型公務人員,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把和諧殘聯機關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為我市殘疾人事業的快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