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教育目研究論文范文

教育目研究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教育目研究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教育目研究論文

第1篇

***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在實踐中逐漸發展和完善起來的。這種過程是一個由現象到本質,由外延到內涵的演變過程。隨著我國10年來在幼教領域改革的加深,幼兒美術教育從指導思想到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幼教改革中,綜合性的整體改革和各科教法的改革從兩個方面推動了幼兒美術教育的發展,同時也從理論和實踐上對幼兒美術教育提出一系列帶有根本性的問題。由于我國美術教育理論方面的薄弱,使得一些基本的理論問題尚不能在廣大教育者的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認識,例如,幼兒美術教育的本質特性的問題,就是一個阻礙人們正確認識幼兒美術教育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以及由此引起的關于幼兒美術教育目標的研討,無疑會促進我國幼兒美術教育理論的進步和實踐的發展。

教育實踐中的很多問題都和教育指導思想以及集中體現這種思想的教育目的有關。筆者在從事10余年的幼兒美術教育工作中深感教育目標在教育實踐中的重要,因此提出對幼兒美術教育的目標如何闡述的問題,希望通過研討,獲得共識。

幼兒教育是為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發展作好各種準備的教育。它的教育范疇包括身體、智力、情感、思維、語言、品德、美感等很多方面。它的教育目的是通過各種各樣具體的教育活動實現的。幼兒美術教育是幼兒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實現幼兒教育總目的的手段。所以幼兒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為傳授藝術而進行的教育,也不是為少數有藝術天分的兒童而存在,而是在總目的指導之下的具體目的,所以可稱之為目標。

目標是教育思想最典型、最集中、最概括的反映,美術教育發展到今天,其教育指導思想也有一個演變的歷史過程。

將圖畫、手工等活動納入教育課程之內開始于一個世紀前的英國和德國,由于產業革命的發展,人們深感工藝教育的需要。在當時,美術被認為是可以培養觀察能力,使頭腦細密,又能掌握很多知識和技術的學科,所以初期的美術教育都是以技能教育為出發點的,而且都從幾何形入手,然后進入寫生,對幼兒也以同樣的方法去教,只不過難易不同罷了。

20世紀初,很多心理學家對兒童的美術研究開始興盛,如凱爾仙修泰那(Kerschenstener)等,他們積累了很多兒童繪畫的研究成果,結果使歐美的美術教育開始了變革。奧地利的法郎茲·西澤克(Cizek)提出了革命性的主張,提出不要給兒童強加成人的思路和方法,要按照兒童的發展階段進行教育,并使兒童的創造性得以實現。在以后的年代里,英國的赫伯特·里德(Herbertread)和美國的羅溫菲德(Lowenfeld)也對美術教育理論作出突出的貢獻。里德指出“兒童藝術是人的表現方法之一,模仿成人的想法是錯誤的,藝術應為教育的基礎,通過美術來發揚光大兒童與生俱來的創造力是美術教育應有的基本態度。”羅溫菲德也認為藝術教育“不是為傳授藝術而進行的教育”,而是通過藝術來塑造人格。在藝術心理學的領域里,美國的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IfArnheim)對視覺與認識與思維的深入研究為通過美術教育培養人的創造力奠定了基礎。正如阿恩海姆指出的那樣“藝術乃是增加感知能力的最有力的手段,沒有這種敏銳的感受力,任何一個領域的創造思維都將是不可能的。”

與創造性的美術教育相呼應的是以德國包豪斯(Bauhaus)造型設計學校為代表的現代造型藝術潮流。包豪斯將一切造型領域里共同的基礎內容作為學習內容教授給學生,取得了效果并推動了“構成”的發展,這不但對生產和造型藝術有極大的影響,而且也影響到美術教育。圖案、手工這些教育內容被重新加以認識。抽象化、象征化的表現在造型中的重要性也逐漸被認同。美術教育同人的生產和生活愈加密切,美術教育的范疇廣為擴展。

綜上所述,今天世界上的美術教育已由寫實和抽象兩個方向發展而來,并和心理學、教育學相結合,成為以藝術施教,借藝術來培養智力、創造力、人性與社會性的教育。“通過藝術而進行教育”成為大多數國家美術教育的指導思想。

我國幼兒美術教育的指導思想,集中體現在幼兒園教育《綱要》中對美術部分的闡述上:

“在幼兒觀察物象的形狀、顏色、結構等的基礎上,培養他們用繪畫和手工(泥工、紙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現自己對周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初步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對大自然、社會生活、美術作品中的美的欣賞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發展手部肌肉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術工具及材料的技能。”

對于這一闡述,可以認為是我們過去對幼兒美術教育目標的認識。筆者認為,首先應肯定這一闡述的意義,它在促進我國幼兒美術教育的發展中發揮過重要的作用,而且還將具有參照意義。同時也應指出,時展了,認識也發展了,這一闡述已不適應今天我們對幼兒美術教育的理解以及未來對幼兒美術教育的需要,主要意見有以下幾點:

(一)未脫離以成人對美術的理解來看待幼兒美術活動,以客觀反映論對待幼兒美術活動,因此不適合幼兒美術活動的心理特點與表現特點。必然將幼兒美術引入寫實的模式之中。

(二)文字表述抽象和概括不夠,反而使活動范疇受到局限。如“繪畫、手工(紙工、泥工、自制玩具等)”這些形式都可以用造型活動來概括。再如“觀察力、想象力”,我們知道,幼兒美術活動會有助于智力的發展。智力中就包含有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等多種因素,因此,可以用智力來概括。

(三)創造力是區別于智力的一種能力,也是美術教育最為突出的一種功能特征,但在表述中因平列的關系,難以清晰地認識和記住這一重要的目標。

對于以大自然、社會生活、美術作品三個領域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當然是不錯的,但是幼兒美術教育中的美育內容重要的是對幼兒進行形式美感的教育,即視覺對形式美的認識與理解,這是區別于其它美育形式的主要特征。另外,用“欣賞力”一詞,是過高的目標,幼兒的美育主要在于培養幼兒對美的事物的知覺與感受,尚難達到欣賞力的程度。

根據以上幾點意見,筆者認為,我國幼兒美術教育的目標應重新修正。

為使目標及其闡述更為科學,我們首先必須對幼兒的美術活動的性質有比較清晰的認識。眾所周知,幼兒美術不同于成人概念上的美術,和中、小學的美術教育也不同,這并不是難易程度或循序漸進的問題,而是由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所決定的。他們不會按眼睛看到的物象的形狀、顏色、結構去表現,而是用心靈對知覺樣式的把握和理解去表現。幼兒美術如同原始人類的藝術活動一樣,是他們認知和表現的一部分,可以說它是一種混合體,它既是幼兒自身本能的欲望的表現,又是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反映,既是體質、智力的體現,又是情感、態度的表達,既是游戲、又是學習,既有模仿,又有創造。幼兒美術教育正是基于幼兒美術活動的這種混合體的特點,因此具有多方面的綜合性教育功能特性。它的作用包括諸如培養美感、促進認知、發展智力、提高手、眼、腦的協調性和手的靈活性。促進創造性的藝術想象力和表現力等等。在這些作用中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具有培養創造性的功能,這種功能是通過造形活動實現的。造形是幼兒美術教育的核心,是幼兒美術教育區別于其它教育(如語言、數等)最重要的內涵。

造形活動是人類一種最基本的活動領域。從原始社會的石器、陶器到現代社會千姿百態的視覺藝術,人類的造形活動隨處可見,它和人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也是人類改造世界的一種基本能力。人類的造形活動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夠按不同物種的標準和美的標準進行有目的的創造,具有求新、求美的特點,它是人的本質需要,也是滿足這種本質需要的本質能力不斷發展的表現。創造性的造形活動源于人的手和腦的活動,視知覺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視知覺本身具備著一種思維的本領,具備著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尤其是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它是經過知覺的選擇作用生成的意思進行的。而造形活動為視知覺提供了具體的感性材料,又有通過造形活動的過程,體驗到創造的過程,使想象現實化。因此,造形活動有助于人的創造力的發展。

人的造形活動離不開實踐,科學家為大腦機能定位的研究和認識規律的研究表明,大腦與外界存在著某種一致的關系,大腦皮層的活動取決于腦細胞與外界的交互作用,形成自身的代碼(圖式),用來譯解和反映對象世界,這樣,經常接觸某一事物的人就形成了對該事物的代碼,例如,經常聽音樂的人,就形成對音樂的代碼,而不接觸音樂的人頭腦中缺少編碼,自然就難以解碼,也就只能聽見,而聽不懂音樂。創造性的造形活動也是如此。對于幼兒來說,只有在創造性的活動中才能建立起創造性的代碼,因此,盡管說造形活動有助于培養創造力,但美術教育中模仿為主的模式并不能達到這一目標。因為在活動中對技術的追求已經束縛住了自主性的探索性的表現的可能性,使其不能形成創造性的代碼。

造形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指造型藝術,與美術互用。廣義則泛指無論有無美的要素,凡人類利用一切可視可觸的材料在空間或平面上做出看得見,摸得到的形象或物體。如果我們從廣義的意義上去看待幼兒美術活動,則除了圖畫和手工以外,幼兒的很多游戲活動都是造形活動,例如,孩子在雪地上用腳踩出花樣、用插塑積木擺出各種形態,在下過雨的水溝上筑壩,在沙子堆里造城堡等等,這些活動對于創造性的造形都是具有意義的。因此,廣義的造形應是我們對幼兒美術活動所持的態度。由此出發,也更為容易拓展幼兒美術活動的內容并與其它教育活動結合起來。

幼兒的造形活動是與游戲分不開的,他們對隨手搭合的樹葉、紙片、小棍極感興趣,對能夠通過自己的主觀意志改變一種材料的形也極感興趣,如果我們把孩子看成是小小的原始人,就容易理解他們為什么會對形式多樣的美術活動那樣感興趣了,他們的活動中不僅滿足了游戲的需要,而且得到了關于物質世界的真實信息以及自己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每一種新材料或新式樣的接觸和體驗都會使他們形成深刻的記憶并影響久遠,所以增強幼兒對各種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造型材料的體驗,是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工作,從這種體驗中就培養出造型藝術的基礎感覺。

幼兒在造形活動中的表現可以分為“意象表現”和“機能性表現”。這兩種表現在活動中都是依賴視覺形式實現的。也就是說,幼兒在造形中的著眼點是美術的形式,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只對“形”(形狀、色彩、構成要素等)以及由“形”引發的聯想感興趣。例如,當孩子在涂鴉期能畫出圓形時,他并非要畫什么東西,而只對這種最簡單的能把圖與底區別開來的“形”感興趣。在以后出現的象征性符號和各種各樣的形象樣式及組織形式中也是以形的變化和關系為基礎的。他們對手工活動的態度也是如此。他們對泥工、折紙等活動的興趣在于這些可變形的材料能夠實現他們造形的意愿,從而體驗到創造“形”的快樂。

幼兒在造形活動中表現出的創造性也離不開他們對美的認識和感情,他們對美的認識是膚淺的,但卻是基礎的,因為美的內涵是通過形式體現出來的,造形藝術為幼兒對美的認識,尤其是視知覺對美的形式的認識提供了條件。因此,美術教育本身就含有美育的內容。當然,美育不僅通過造形活動,它還需要其它教育活動才能實現,但造形活動中的美育作用是重要的,因為它為幼兒提供了一種具體的可以現實化的視覺的美感表現形式。

幼兒在造形中表現出的創造性也離不開他們自主的活動,自由地表現是創造性產生的必要條件。幼兒表現出的創造性是幼兒主觀欲望和想象的產物,如果在活動中是為了自己的表現而做或畫,他們會自然地將心里的美的情感流露出來,從而產生自然、誠實、大膽、樸實、直率、稚拙的特點,盡管這些作品在一些人眼里是幼稚可笑的,但它所具有的個性和心意是明確的,而模仿成人的藝術的作品則失去這些最寶貴的東西。所以,幼兒美術活動應更多地給予孩子自生性,教育者的工作是為他們提供條件并啟發誘導使其實現這種創造,而不是簡單地教他們照貓畫虎。

綜上所述,創造性的造形活動是幼兒美術教育的實質。以此為中心來考慮就容易展開其它教育功能。所以應重視通過這種人類最基本的活動來培養幼兒潛在的創造力。

對幼兒美術教育的本質特性的研討有助于教育目標的闡明,而教育目標的闡明有助于更新人們對幼兒美術教育的認識,并以此為指導進行教育內容、方法的改革,使幼兒美術教育能開拓出更為廣闊的天地,對以往行之有效的教育經驗和方法也能以新的認識去總結出規律,予以繼承和發展。

第2篇

19825016 現代學徒制之“現代性”辨析 關晶 石偉平 《教育研究》 2014年第10期 10500字

19825017 我國政府購買職業教育服務的運行機理、實踐困境與發展路徑 劉玉山 吉鵬 《教育發展研究》 2014年第19期 12000字

19825018 推進綜合改革 實現高職院校特色發展 趙懷玉 《中國高等教育》 2014年第19期 5200字

19825019 論應用技術大學的高等教育屬性 劉文華 夏建國 易麗 《中國高教研究》 2014年第10期 15200字

19825020 大數據時代的教育管理變革 周湘林 《中國教育學刊》 2014年第10期 11300字

19825021 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高等教育發展探析 胡若癡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4年第10期 8400字

19825022 關于現代職業學校制度建設的若干思考 徐桂庭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30期 6600字

1982502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職教育政策的演進分析及其發展調適 李小麗 《教育與職業》 2014年第29期 7900字

19825024 論職業教育質量第三方評價的本然機制 梁卿 《職教論壇》 2014年第28期 8100字

19825025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需要“四破”“四立” 曹曄 盛子強 《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28期 10600字

19825026 產業轉型升級與職業教育變革:互動關系與協同策略 劉曉 《職教通訊》 2014年第28期 8100字

19825027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背景與思路 劉在洲《中國高等教育》 2014年第20期 7400字

19825028 關于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思考 張兄武 許慶豫 《中國高教研究》 2014年第10期 12700字

19825029 區域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方法、思路與建議 涂三廣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30期 13100字

19825030 試析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聯動發展的起點與走向――基于經濟學視角 陳鳳英 李杰 《職業教育研究》2014年第10期 6800字

19825031 略論區域性職業教育聯盟的建設與發展 吳一鳴 譚維奇 《教育與職業》 2014年第30期 7900字

19825032 湖南省執行中職免學費政策的調查研究 鐘昌振 徐曉紅 《職教論壇》 2014年第28期 10200字

19825033 關于江西職業教育實施主體及形式的架構布局研究 郭杰忠 盧建平 《職教論壇》 2014年第28期 8100字

19825034 2013年上海市部分普通高校專科層次自主招收三校生技能考試調查報告 陳嵩 張家寰 占小梅 《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28期 12300字

19825035 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發展背景下的政府角色探析 羅哲 等 《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29期 6800字

19825036 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現狀調查及對策 李建芹 《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29期 6800字

19825037 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的科研定位與實踐策略 張臻 鄭衛東 《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30期 7800字

19825038 云南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現狀、困難及發展對策 周玉國 劉福軍 《繼續教育研究》 2014年第10期 4500字

19825039 臺灣私立技專院校獎補助政策研究 周衍安 《世界教育信息》 2014年第20期 7600字

19825040 政策工具視角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政策分析及分類研究 邴浩 《高教探索》 2014年第5期 9200字

19825041 導師制: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新探索 俞婷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30期 6600字

19825042 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倦怠問題研究述評 張冰潔 程娟娟 王元 《職業教育研究》 2014年第10期 10500字

19825043 利益相關者理論視角下高職教育質量問責困境與變革路徑 張漢軍 《教育與職業》 2014年第29期 7900字

19825044 集團化辦學條件下中高職教育交融式銜接的研究與實踐 巢新冬 王雪亙 劉桂林 《教育與職業》 2014年第30期 7900字

19825045 基于中高職銜接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周麗 《職教論壇》 2014年第28期 8100字

19825046 高職招生制度改革:基于制度變遷理論的分析 楊衛軍 《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28期 8800字

19825047 我國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梳理與修正 王林 《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28期 8800字

19825048 職業教育對接“電商換市”人才需求分析 朱蓉 《職業技術教育》2014年第29期 8600字

19825049 高職院校“學做創”人才培養機制探索 賈虹 等 《職業技術教育》2014年第29期 5400字

19825050 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從多方面著手 周淑瓊 謝模明 江敏 《職業技術教育》2014年第30期 4200字

19825051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下的課程體系建設 周建松 《教育研究》 2014年第10期 5500字

19825052 高技能人才培養與現代服務業需求對接研究 許艷麗 王嵐 《教育發展研究》 2014年第19期 8600字

19825053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主體利益沖突與政策調適――理性選擇理論的分析視角 黃文偉 《教育發展研究》 2014年第19期 6900字

19825054 開發技能賽項及其教學資源 推進高職機電類專業綜合實訓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呂景泉 等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30期 8200字

19825055 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整合研究的回溯、反思與瞻望 葉波 楊志強 《教育與職業》 2014年第30期 7900字

19825056 高職院校服務學習課程體系建設 蔣慶榮 《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29期 5400字

19825057 多維視角下的我國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 劉猛 《中國高教研究》 2014年第10期 10100字

19825058 組織管理視域下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研究 葉穗冰 《職業教育研究》 2014年第10期 10500字

19825059 “雙師型”教師:理論探索和培養實踐的分野及其超越 劉輝 李盟盟 《職教通訊》 2014年第28期 9800字

19825060 城鄉一體化進程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 劉福珍 《教育與職業》 2014年第29期 7900字

19825061 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教育培訓主體博弈與政府治理能力提升 田書芹 王東強 《教育發展研究》 2014年第19期 10300字

19825062 論成人教育中社會資本形成機理及實現路徑 孫立新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4年第10期 8400字

19825063 全球化境遇下中國成人教育的發展 馮蕓 《中國成人教育》 2014年第19期 6000字

19825064 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的困境與改革取向再探討 李紅霞 《中國成人教育》 2014年第19期 6000字

19825065 城鎮化進程中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困境與突破――基于湖南株洲、湘鄉、平江三縣市的調查 吳易雄 《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28期 12300字

19825066 高職院校學生定崗實習評價機制的構建 侯建軍 《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29期 6800字

19825067 MOOC內涵、特征及其對我國終身教育的啟示 徐魁鴻 《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28期 8800字

19825068 學習型社會視域下繼續教育發展新探 宋雁 《職教通訊》 2014年第28期 6000字

19825069 社區學習中心的發展理念及核心能力 楊毅 李紅 《繼續教育研究》 2014年第10期 4500字

19825070 基于人本化教育理念下的社區教育 劉林 《中國成人教育》 2014年第19期 6000字

19825071 現代學習技術在學習型城市建設中的應用研究――基于上海市與南昌市實證比較分析 歐陽忠明 韓晶晶 《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28期 12300字

19825072 區域性優質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共享的影響因素 畢經美 《中國遠程教育》 2014年第19期 7600字

19825073 高職生職業成熟度與心理控制源的關系研究 徐放 譚明 方翰青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30期 9800字

19825074 高職院校產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的模式選擇與路徑探析 祝蕾 任君慶 《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29期 6800字

19825075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特點研究綜述 劉慧瓊 《職教通訊》 2014年第28期 8100字

19825076 全國研究生職業技術教育學研究學術影響力――基于2010年度核心期刊論文的統計分析 房巍 陳衍 于海波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30期 9800字

19825077 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的歷史變遷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 陳正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4年第10期 8400字

19825078 國際教育標準分類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探索 朱淑珍 《中國高教研究》 2014年第10期 12700字

19825079 國際職業教育主流理論與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分析 肖鳳翔 陳瀟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30期 11400字

19825080 論社會文化因素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影響及對策――以德國薩克森州教育體系為例 俞必忠 林妍梅 《職業教育研究》 2014年第10期 8100字

19825081 英國繼續教育教師職前培養的國家標準 邱艷萍 《職教論壇》 2014年第28期 8100字

19825082 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及其國際比較 韓永強 《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28期 12300字

19825083 國際高等教育專科學位制度發展與實踐探析――以澳大利亞副學士學位為例 李玉靜 《職業技術教育》 2014年第28期 10600字

19825084 美國高等教育公式撥款的演進與改革 王建慧 沈紅 《外國教育研究》 2014年第10期 11900字

第3篇

關鍵詞遠程教育目標定位質量觀

質量問題是任何一個教育組織都關心的問題,因為它是教育事業的生命線,也是其存在價值的體現。同樣,對現代遠程教育而言,質量問題一樣是它的生命線,是其發展的關鍵。質量問題解決不好,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前途就無從談起。因此,現代遠程教育的質量問題是極端重要且不容忽視的。所謂遠程教育質量觀,就是指用什么樣的標準來評價各個歷史時期所培養的學生的質量和教育的效果,是遠程教育目的觀、人才觀和價值觀的反映。由于遠程教育與傳統教育在教育對象、教育使命、教育方式上都存在較大差別,遠程教育與傳統教育的質量觀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別。這是客觀存在并且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是進入21世紀,世界發展顯示出的是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知識的發展與傳播依托網絡的高速發展,顯得更加便捷。人們對教育需求數量的不斷增加,對教育需求層次的日益提高以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趨勢,給我國遠程教育發展又帶來了一個春天。遠程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通過有意識的知識傳播,從而影響人的身心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的發展。然而遠程教育自身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運作途徑和手段與傳統教育有很大區別,這就容易使那些已經習慣了傳統教育的學生和社會組織,在接受遠程教育的時候,產生一定程度的不適應性,認為遠程教育的質量應該與傳統教育的質量看齊,并且由此引發了對遠程教育質量的懷疑和擔憂。

1現代遠程教育的目標定位

要解決上述的種種困惑,必須要理解遠程教育的使命,明白遠程教育的任務是什么,它的出現對社會和個人有什么樣的影響等等。所以我們要明確的是現代遠程教育的目標定位問題。

1.1現代遠程教育擔負著普及高等教育,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艱巨任務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眾化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大趨勢。馬丁·特羅提出的“高等教育大眾化”有一個公認的數量指標,就是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以上。西方發達國家在20世紀60~70年代就已基本進入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階段,現在已經進入或正在進入普及化階段;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已進入了大眾化階段。而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截至1999年只有9.5%左右,這其中還包括各種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如果除去成人學歷教育所占人數,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僅5.6%,距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14.1%)和達到大眾化階段的最低限(15%)都還有相當距離。我國要在2010年使入學率達到15%,實現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任務相當艱巨。大眾型、普及型人才的培養,光靠傳統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遠程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發揮現有各種教育資源的優勢,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遠程教育和傳統教育一樣,也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承擔者。《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對遠程教育發展作了宏觀上的規劃,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認為“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將“有效地發揮現有教育資源的優勢,是在我國教育資源短缺的條件下辦好大教育的戰略措施”。因此,遠程教育主要應定位于參與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進程。

1.2遠程教育承擔著培養實用型人才的任務

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歷史時期的教育都應與當時的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科技進步的總體要求相適應,在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期的當代中國也不例外。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一個有重大戰略發展機遇的關鍵時期,同時又面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我國經濟結構也正迎接著戰略性調整的挑戰。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需要的不僅僅只是精英分子,更多需要的是擁有各種技能的實用性人才。遠程教育是培養此類人才最好的承擔者,它利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克服了傳統教育的不足。

1.3遠程教育承擔著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任務

在以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的21世紀,強調知識信息處于爆炸的狀態,一點也不為過。從事任何工作的人員都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大量的不合格人員需要重新學習以適應新的工作需要。建立一個能適應社會快速變化發展的終身教育體系,不僅順應了當今時代的要求,也是現代遠程教育不可推卸的責任。《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就明確提出了“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形成開放式教育網絡,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任務。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遠程教育與傳統學校相比,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優勢,所以要求遠程教育培養研究型人才的實際難度比較大,可以把遠程教育定位在培養實用型人才,完善終身教育體系上。

2現代遠程教育質量觀

不可否認,現代遠程教育確實和傳統教育在質量上存在差異,要解決人們思想上的疑慮,除了明確遠程教育的目標定位,最重要的還是樹立新型的質量觀。所謂質量觀,就是指用什么樣的標準來評價各個歷史時期所培養的學生的質量和教育的效果。質量觀是個歷史的范疇,也是個相對的概念,它伴隨著時代的要求發生改變,它的形成與遠程教育的發展歷史緊密相連。現代遠程教育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質量觀和質量標準。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遠程教育只是為了滿足求學者的學習需要,提高廣大求學者的知識水平和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各類人才。其質量標準只要達到各類專科層次標準、能適應工作的需要就可以了。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期,中國遠程教育的質量標準主要是培養應用型和技術型高等專科人才。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質量觀發生了很大變化。現代遠程教育不但要培養各類高等專科應用型人才,而且也要培養具有高等水平的本科生應用型和技術型人才,并且要有一定的特色。也就是說,現代遠程教育的質量觀既要有統一性,也要有多樣性,還要有特色性。

要現代遠程教育擔負著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大眾化的任務,只有科學定位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目標,樹立正確的遠程教育質量觀,才能更好地促進遠程教育的發展。就現代遠程教育的目標定位以及應樹立什么樣的質量觀進行探討,以期促進現代遠程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遠程教育目標定位質量觀

質量問題是任何一個教育組織都關心的問題,因為它是教育事業的生命線,也是其存在價值的體現。同樣,對現代遠程教育而言,質量問題一樣是它的生命線,是其發展的關鍵。質量問題解決不好,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前途就無從談起。因此,現代遠程教育的質量問題是極端重要且不容忽視的。所謂遠程教育質量觀,就是指用什么樣的標準來評價各個歷史時期所培養的學生的質量和教育的效果,是遠程教育目的觀、人才觀和價值觀的反映。由于遠程教育與傳統教育在教育對象、教育使命、教育方式上都存在較大差別,遠程教育與傳統教育的質量觀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別。這是客觀存在并且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是進入21世紀,世界發展顯示出的是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知識的發展與傳播依托網絡的高速發展,顯得更加便捷。人們對教育需求數量的不斷增加,對教育需求層次的日益提高以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趨勢,給我國遠程教育發展又帶來了一個春天。遠程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通過有意識的知識傳播,從而影響人的身心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的發展。然而遠程教育自身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運作途徑和手段與傳統教育有很大區別,這就容易使那些已經習慣了傳統教育的學生和社會組織,在接受遠程教育的時候,產生一定程度的不適應性,認為遠程教育的質量應該與傳統教育的質量看齊,并且由此引發了對遠程教育質量的懷疑和擔憂。

1現代遠程教育的目標定位

要解決上述的種種困惑,必須要理解遠程教育的使命,明白遠程教育的任務是什么,它的出現對社會和個人有什么樣的影響等等。所以我們要明確的是現代遠程教育的目標定位問題。

1.1現代遠程教育擔負著普及高等教育,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艱巨任務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眾化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大趨勢。馬丁·特羅提出的“高等教育大眾化”有一個公認的數量指標,就是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以上。西方發達國家在20世紀60~70年代就已基本進入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階段,現在已經進入或正在進入普及化階段;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已進入了大眾化階段。而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截至1999年只有9.5%左右,這其中還包括各種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如果除去成人學歷教育所占人數,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僅5.6%,距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14.1%)和達到大眾化階段的最低限(15%)都還有相當距離。我國要在2010年使入學率達到15%,實現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任務相當艱巨。大眾型、普及型人才的培養,光靠傳統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遠程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發揮現有各種教育資源的優勢,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遠程教育和傳統教育一樣,也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承擔者。《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對遠程教育發展作了宏觀上的規劃,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認為“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將“有效地發揮現有教育資源的優勢,是在我國教育資源短缺的條件下辦好大教育的戰略措施”。因此,遠程教育主要應定位于參與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進程。

1.2遠程教育承擔著培養實用型人才的任務

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歷史時期的教育都應與當時的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科技進步的總體要求相適應,在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期的當代中國也不例外。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一個有重大戰略發展機遇的關鍵時期,同時又面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我國經濟結構也正迎接著戰略性調整的挑戰。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需要的不僅僅只是精英分子,更多需要的是擁有各種技能的實用性人才。遠程教育是培養此類人才最好的承擔者,它利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克服了傳統教育的不足。

1.3遠程教育承擔著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任務

在以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的21世紀,強調知識信息處于爆炸的狀態,一點也不為過。從事任何工作的人員都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大量的不合格人員需要重新學習以適應新的工作需要。建立一個能適應社會快速變化發展的終身教育體系,不僅順應了當今時代的要求,也是現代遠程教育不可推卸的責任。《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就明確提出了“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形成開放式教育網絡,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任務。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遠程教育與傳統學校相比,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優勢,所以要求遠程教育培養研究型人才的實際難度比較大,可以把遠程教育定位在培養實用型人才,完善終身教育體系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九九AV免费精品| 初尝黑人巨砲波多野结衣| 91福利精品老师国产自产在线| 成人私人影院在线版|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精品|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免费看三级电影| 午夜视频在线看| 18禁成人网站免费观看|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干| 中文全彩漫画爆乳| 日本强好片久久久久久AAA| 亚洲专区欧美专区| 永久免费看bbb|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视频免费看|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 两个人看的视频高清在线www| 国色天香网在线| jizz性欧美12|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亚洲天堂水蜜桃| 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下载| 伊人影院综合网| 精品久久人人妻人人做精品|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观看国产色欲色欲色欲www| 国产在线高清视频无码| 国产高跟踩踏vk|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无码| 1313mm禁片视频| 国产精品资源站| 91av手机在线| 国产超碰人人爽人人做人人添 | 国产综合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av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 女人与公狗交酡过程高清视频| 两个人看的www日本动漫| 抽搐一进一出gif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