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寵物醫生畢業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正是適應新形勢對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而進行的探索與實踐,突出強調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性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強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習效率,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構建了“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即三年在學校專業知識學習和一年企業生產實踐。校內三年教學以理論課為主,輔之以實驗、課程實習等實踐性教學。校外一年企業生產實踐以上崗實習為主,同時結合生產實際選擇畢業論文題目,并在學校與企業指導老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以此實現優勢資源共享,構建教學、科研、生產、培訓為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2“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步驟
2.1成立動物醫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針對動物醫學專業“3+1”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2009年成立由龍巖學院領導及下屬生命科學學院領導、相關高校和企業的主要領導共同組成的“動物醫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結合“預防獸醫學省級教學團隊”的建設,改革原有教學計劃,適當壓縮理論課時,部分實踐教學在企業實習中完成,優化主要課程的標準體系,根據生產企業的需求和用人單位的建議,制定與生產實踐、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動物醫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對動物醫學專業“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論證,并一致認為“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辦學特色突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2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注重校外平臺建設,充分利用校外資源的優勢,加強與校外教學實踐實習基地合作,提升校外合作教育基地的層次和聯系緊密度。到目前為止,已有福建龍巖閩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東汕頭德興種養實業有限公司和深圳瑞鵬寵物醫療服務連鎖機構等20多家企業成為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同時,還與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福建森寶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圣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50多家省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這些企業單位雄厚的實力為我院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深入了解專業實際,加強實踐環節的認識和訓練提供了有效的教學平臺,為“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保障。
2.3增設龍巖學院動物醫學研究所為校內實踐基地考慮到部分學生要考研,為了更好復習功課,增設龍巖學院動物醫學研究所為校內實踐基地。考研前他們在校內實習,考研結束后再安排到校外實踐基地實習。動物醫學研究所自2002年成立以來,掌握閩西、閩南及周邊省份的最新疫情動態,每年有700多例次的病例,為學生提供了難得的現場教學平臺。通過該平臺的現場教學,學生可以在學校跟著老師學習和掌握最新的疫病診斷,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到實驗室診斷的全過程,同時掌握最新疫病防治技術,為學生的實驗提供新鮮而又豐富的實驗材料,這對學生專業知識的鞏固和提高有著極大的幫助。
2.4對部分課程進行優化改革動物醫學專業實行“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由于學生在校時間的縮短,所以部分課程必須進行改革。比如在家畜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中,突出豬和禽的解剖胚胎,省略大家畜的內容,突出了地域性和特色。還有外科學和產科學,這兩門課程有一些內容重疊,合并后,重新修訂課程標準,這樣可以節省理論課時,增加實踐課時,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獸醫傳染病學,改變原先的教學模式,現以動物醫學研究所為平臺,部分課程實行案例教學,在學生接觸專業理論課后,可以依附動物醫學研究所,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典型案例討論。通過介紹案例的發生,以問題的形式進行討論分析,循序漸進,從而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和處理臨床病例的能力,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另外,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一些先進的疾病診斷開始應用到動物醫學臨床,課程設置中增加分子生物學、現代獸醫診斷技術和動物行為學等新課程。為了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打通相近專業基礎課程,開設了生命科學基礎實驗課程,達到了資源共享,創新性強。另外,為了更好把握動物醫學專業的發展方向,進行“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2010年邀請福建農林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專家和其它高校相關專業教授、專家作為評委,進行“3+1”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改革的可行性論證。
2.5實習安排及制定實習內容首先對學生根據實習志愿由實習單位負責人進行面試,擇優錄取后安排實習單位。整個實習分兩個階段進行。前半年以專業實習為主,后半年以專業輪崗實習為主,輪崗的基本原則是:不同實習單位之間相互輪崗,同時學生可以根據將來就業意愿,回原第一階段實習單位進行就業實習。實習教學內容緊密圍繞企業生產開展,主要包括各種養殖場、飼料廠、獸醫院(寵物醫院)、獸醫站、動物醫學研究所實習。根據動物醫學專業需要掌握的知識要點,制定了實綱,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實踐內容。如到豬場實習,要熟識養豬的全過程并掌握常見豬病的防治方法;到養禽場實習,要熟識養禽生產的全過程并掌握常見禽病的防治方法;到寵物醫院實習,要熟悉獸醫院日常工作的內容及常用的臨床技術;到檢疫局(包括屠宰場)實習,了解肉品衛生檢疫的工作流程及相關的方法;在動物醫學研究所實習,熟練掌握動物醫學專業的實驗室常規技術并應用臨床診斷工作。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各個實踐環節,目的在于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工作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對生產組織、生產管理的感知水平。
2.6召開實習經驗交流會為了進一步加強實踐基地與學院的聯系,強化實踐基地對學生實習方案的落實,增加校外實踐基地對學院學生實習的認同,討論和解決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完善“3+1”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在實習第一階段結束后,我們都要邀請各實踐基地負責人和學生代表召開實習經驗交流會。各實習基地的代表就基地建設與學生實習開展的情況進行了匯報交流,對實習基地建設的經驗進行了分享,同時也對基地建設和學生實習過程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剖析。實習基地代表一致認為,建設教學實習基地接納學生實習意義重大,是互利雙贏的,它既是企業人才戰略的迫切需要,也是企業與學校一道在共同為社會培養人才。
3“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成效
3.1鞏固和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在“3+1”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學時數從改革前的一個學期增加到兩個學期。以2013級動物醫學專業培養方案為例,理論課時達1827學時,實驗實踐課時達1391學時,其中,在企業完成的專業實習課時為720學時(為期1年,以30周計),占總實驗實踐課時的51.8%。由于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加強,增強了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積極性,建立了牢固的專業思想,形成了濃厚的專業興趣,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熟練掌握多項專業知識與技能,為今后走向社會或繼續深造都奠定了堅實的專業基礎。
3.2提高教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水平,培養“雙師型”教師在推行新的“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后,教師必須親自帶隊到生產實踐一線指導學生實習,這就使中青年教師有了接觸動物醫學臨床的機會,極大豐富了實踐經驗,為培養“雙師型”教師,(既有從事教育工作理論水平能力,又有技師或工程師的實踐技能)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在生產實踐中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也是一個發現問題、激發科研靈感的過程,增強了中青年教師的科研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另外,將收集的大量豐富的養殖場病例用于教學,豐富了教學素材,更形象更生動,提高了教學質量。
3.3大大提高就業率,增強了社會的影響力實施“3+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后,學生實踐動手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大大增強了畢業生的就業能力。3年來共培養了198名畢業生,首次就業率保持在94%以上,用人單位反映,我們培養的學生具有五個方面的特色,一是安心基層、腳踏實地;二是專業實踐能力強;三是創業能力強;四是適應能力強;五是綜合素質高。動醫專業考取研究生20人,考研率達10.1%,錄取的院校有華南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反映了畢業生適應面廣、綜合素質好、能力強。一些學生在企業發展迅速,有的僅一年多時間,就成為企業中層管理人才,得到就業單位的認可,為學校創造了良好的口碑,增強了學校在社會的影響力。
4結論
獸醫學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以及人類在飼養畜禽并與疾病作斗爭的長期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是研究動物生命活動規律、疾病診斷、治療和預防的一門科學。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各學科間的相互滲透,獸醫學形成了包括基礎獸醫學、臨床獸醫學和預防獸醫學三大專業諸多學利一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的完整的科學體系。預防獸醫學是在實地調查應用和科學實驗相結合的過程中發展并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而逐步充實完善的科學,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獸醫傳染病學、獸醫微生物學、獸醫免疫學、獸醫病理學、獸醫寄生蟲學和獸醫公共衛生等多門學科以及其相關的分支學科。新時代頂防獸醫學除直接保障畜牧業生產外,它己成為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及社會預防醫學的主要分支,其范疇已擴大到人畜共患病、公共衛生、環境保護、人類疾病模型、伴侶動物醫療保健、食品衛生和衛生檢驗、醫藥工業、飼料工業等領域,形成許多新的邊緣學科,形成了一種分層次的、立體的、網絡式的系統。近年來連續出現“瘋牛病事件”、“禽流感事件”、“二惡因事件”、“瘦肉精事件”、“口蹄疫事件”、“豬鏈球菌事件”等動物食品衛生方面的惡性事件后,人們對動物性食品的衛生問題更是高度警覺,時代賦予頂防獸醫學的任務愈顯得重要。預防獸醫學培養的人才應該是面向社會、服務社會的高級復合性、應用性人才。因此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和改革實踐教學,既是社會對人才質量新需要,也是人才培養規律的客觀要求。實踐教學的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養成有助于個人發展的良好個性品質,符合高等學校提出的“厚基礎,強技能,廣適應,能創新”的高素質預防曾醫學人才要求。根據近年來工作體會和思索,現就預防獸醫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工作談幾點看法。
1 加強與實踐教學相配本文由收集整理套的專業理淪教學體系的建設
針對現行的預防獸醫學科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程設置還不太合理,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培養人才要求,(1)首先重組和調整課程設置:所開設的課程應該注重適應社會的要求,在能夠保證專業性質決定的基本理論課程的前提下,多開設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課程,注重課程的實用性,以便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要求,例如增設“動物免疫學”、“預防獸醫診斷技術”課程,增加“獸醫微生物學”、“畜禽傳染病學”的授課時數;壓縮部分基礎理論知識,強化臨床診療技能的鍛煉和培養;新開設《動物醫學新技術》、《動物微生態技術》、《獸醫生物制品概論》、《畜牧獸醫導論》等課程(或講座),培養學生掌握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和創新開拓意識等等。預防獸醫學科各課程之間的重復與脫節現象較為嚴重,課程的教學內容更新不快,沒有處理好傳統內容與現代內容的關系,應修訂專業課的實驗實習指導、教學大綱及教學基本要求等教學文件;(2)其次充實和更新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的實驗實習指導、教學大綱:減少驗證性實驗,擴充探索性實驗;注重實驗教學內容的系統性與完整性,避免學科交叉間不該有的簡單重復;加強學科內各門課程實驗教學的有機組合,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另外,還可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開設獨具特色的課程,不僅要突出白己的辦學特色,而且整合和充分應用自己的優勢資源。
2 加強專業實習基地的建設
校內實習基地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條件,它的特點是相對穩定,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由于多年來,對實踐教學的不重視,各個基地的建設不完善,同時,因管理及市場等原因,基地的發展極大的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科研。因此,應加強對校內實習基地的建設:(1)鼓勵校院加大對基地的經費投入,使條件更加優越,設施更齊全;(2)吸引專家教授進駐基地搞科研,提高校內基地的科技水平;(3)調整基地建設的功能,逐步由以贏利為目的轉向服務教學科研以及學生實習需要和服務社會齊頭并進。同時,也可強化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例如選擇基本建設、經營管理水平較高、生產規模較大、技術先進、合作融洽、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簽訂“產學合作協議書”或作為本院校外專門的學生實踐基地。這些措施既可加強校系與企業的聯系,又使雙方在產品開發、技術支持、人才培養、社會宣傳等方面的合作更加深入而富有成效。
3 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
高等學校職能的重要方面是培養出能面向生產、建設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性人才,教學過程應該也必須有用人單位主體——企事業單位的參與。產學研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是高校與企業及科研部門發揮資源優勢,共同發展的一種良好的合作模式,也是高等學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多年的實踐證明,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的問題:由于學校和企業的追求有差異,所以導致合作不穩定;以往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僅僅是簡單的提供技術咨詢,企業安排學生實習,沒有真正的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作用;忽視了學生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經常是學生不愿意接受學校安排實習。因此,可以考慮從多方面進行改革:(1)學校可與社會力量聯合開辦企業,鼓勵專家教授在企業中擔任職務或投資入股;(2)鼓勵專家教授與企業或科研單位聯合申報科研課題,可以利用企業的條件搞科研,企業也可利用開發的專利技術推廣盈利;(3)鼓勵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課題,增加其動手能力和科研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4)將實踐教學與學生的就業結合起來,讓學生體驗實崗生產,強化應用訓練,使學生掌握的知識切合實際,學生畢業后社會適應性強,同時實習的企事業單位可以第一時間選拔到適合本單位發展的優秀人才;(5)邀清相關知名企業的領導、專家參與專業教學改革的會議,提出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6)邀請校外專家參與學生考試考核和質量評價,便于學校及時發現社會對專業的新標準新要求,隨時作出新的調整,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通過以上工作,初步建立起了產學研結合、良性互動的辦學新機制。
4 加強教學、生產實踐能力的培養
針對目前的學生畢業后社會適應性不強,實際
轉貼于
動手能力有限,掌握的知識不切合實際,好長時間才能適應本職工作,不能獨立承擔任務這些情況。因此有必要對這方面展開工作:(1)在校期間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生產實踐,讓學生從實踐中了解畜牧獸醫生產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以便于學生返校后有針對性的學習,通過理淪——實踐——理論——實踐的這種模式,不但提高實際操作能力,而且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求臨床教師親自到生產一線指導學生的實踐,及時解決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可以為企業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或解決方案;(2)舉辦“獸醫技能培訓班”。學院可以聘請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教授對同學們進行操作技能的培訓,投入資金,舉辦多期培訓班,形式、人數及時間上可以靈活多樣,使學生們的實踐動手操作技能逐步提高;如在某個地區爆發了某種動物傳染病,學院可以及時請有關專家來學院介紹撲滅該病的措施及整個過程,以增加學生對該病的認識;對送檢的病例直接進行現場操作,演示如何診斷動物疫病的全過程,學生具備一定的能力之后,可以讓其親自動手操作;定期帶領學生走訪附近農戶或養殖戶,幫助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多形式多途徑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3)舉辦以“寵物展覽會”和“寵物選美大賽”為特色的獸醫校園文化節。通過寵物展覽會向全校師生展示世界名貓、名犬及寵物關容技術,激發學生們實踐教學的興趣;(4)進一步提倡、鼓勵科技創新。學校學院可加人投入經費(尋求社會贊助),鼓勵本科生參加課外科研創新活動,提高學生的自土創新能力。
5 強化技能考核一與改革考試辦法
過敏體質原因分析與護理
2008年7月12日星期六
作者:黃靜
山東現代職業學院05級統招高級護理01班
[摘要]探討研究過敏體質的癥狀和影響因素,針對分析其護理對策。方法查閱權威資料結合學校所學知識,臨床觀察研究,以及與病人交流,醫護人員的探討。結論(1)過敏體質與遺傳,飲食,壓力過重導致抵抗力差免疫功能不足有關。(2)過敏體質的病人并不了解或關注引起過敏表現的根本原因,即過敏體質。(3)單純的藥物治療不利于徹底改善過敏性體質
[關鍵詞]過敏體質原因分析護理
Physicalcausesofallergiesandnursing
July12,2008Saturday
Author:HuangJing
ShandongModernVocationalHighSchoolofNursing05Tongzhao01classes
[Abstract]Thestudyofallergysymptomsandphysicalfactors,inviewofitsnursingstrategy.Accesstoauthoritativeinformationonmethodsofschoolknowledgeandclinicalobservationstudiesandexchangeswithpatients,medicalstaffstudy.Conclusion(1)physicalandgeneticallergy,diet,ledtoheavypressureontheresistanceofthelackofpoorimmunefunction.(2)physicalallergypatientsdonotunderstandthecauseallergicorconcernedabouttheperformanceofunderlyingcauses,namely,physicalallergy.(3)simplynotconducivetodrugtherapytoimproveallergicconstitution
[Keywords]:physicalcauseofallergycare
一般的,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和過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發病原因的人,稱之為“過敏體質”具有過敏體質的人可發生各種不同的過敏反應及過敏性疾病,主要出現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支氣管氣喘及過敏性皮膚炎等癥狀。往往承自父母,也與飲食習慣、壓力、免疫力、等有關,但遺傳的不一定是同一種疾病,表現形式癥狀不盡相同。由于此類疾病表現形式多樣,病因復雜,而且一般情況下不需要住院治療,所以絕大部分病人只關注由于過敏體質而表現出來的某種疾病癥狀,忽視根本病因。遵醫囑用藥是最簡單快捷地緩解癥狀的方法,但并不能根治疾病,暫時由于藥物的作用緩解或控制了病情,一旦再次接觸過敏原仍會誘發疾病,所以調理過敏體質才能根本地解決過敏問題。
1.癥狀:主要表現為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支氣管氣喘、過敏性皮膚炎等癥狀
1.1過敏性鼻炎,早上起床流鼻涕、打噴嚏、鼻塞、眼睛四周皮膚癢、上顎癢,遇天冷或吹冷風時加重病情,過敏性鼻炎多流清鼻水。
1.2過敏性氣喘亦稱哮喘,常經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而嚴重誘發,細支氣管在很短時間內,會發生嚴重呼吸喘鳴氣管阻塞狹窄的現象,也有初起咳嗽、皮膚泛紅疹輕微發燒,經過敏物質激化而發生使細支氣管內積滿黏液,氣管管徑收縮變小,以致呼吸困難,常在晚上或凌晨發作
1.3過敏性皮膚炎,好發肘部、膝部、膝后窩、四肢、全身等,常為對稱性發作,有瘙癢癥狀并起紅色斑疹、濕疹、蕁麻疹,常反復發作。
2原因分析
2.1過敏體質的人,主要是肺、脾、腎三臟腑功能失調,肺主呼吸,肺不耐寒熱,易受外邪侵襲。脾主運化,營養失調同樣也會損傷脾胃,進而運化水濕聚合成痰。腎主氣納,腎陽不足,氣納功能不良,水分蒸化也失調
2.2隨著人們生活模式的改變,比如家庭小型化、家用消毒劑的使用、汽車尾氣的排放以及飲食結構中越來越多的加工食品,使得過敏性疾病患者日趨增長
2.3免疫球蛋白E是介導過敏反應的抗體,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極微,而某些過敏體質者血清IgE比正常人高1.000~10.000倍;正常人輔T細胞1(Th1)和輔T細胞2(Th2)兩類細胞有一定的比例,兩者協調,使人體免疫保持平衡。某些“過敏體質”者往往Th2細胞占優勢。Th2細胞能分泌一種稱為白細胞介素-4(IL-4)物質,它能誘導IgE的合成,使血清IgE水平升高;正常人體胃腸道具有多種消化酶,使進入胃腸道的蛋白質性食物完全分解后再吸收入血,而某些“過敏體質”者缺乏消化酶,使蛋白質未充分分解即吸收入血,使異種蛋白進入體內引起胃腸道過敏反應。此類患者常同時缺乏分布于腸粘膜表面的保護性抗體——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缺乏此類抗體可使腸道細菌在粘膜表面造成炎癥,這樣便加速了腸粘膜對異種蛋白吸收,誘發胃腸道過敏反應;正常人體含一定量的組織胺酶,對過敏反應中某些細胞釋放的組織胺(可使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等)具有破壞作用。因此正常人即使對某些物質有過敏反應,癥狀也不明顯,但某些“過敏體質”者卻缺乏組織胺酶,對引發過敏反應的組織胺不能破壞,而表現為明顯的過敏癥狀。
2.4最新的研究表明,過敏體質的形成,以及過敏的發作,都與機體內“健康殺手”——自由基過多地堆積有關。自由基對人體免疫系統侵害是過敏體質形成的基礎,還會直接氧化人體的肥大細胞和嗜堿細胞,導致細胞膜破裂釋放出組織胺,產生過敏反應,而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化學品濫用及少數輻射問題,都會直接造成自由基在體內的堆積,使原來不是過敏體質的人也變成了過敏體質。
2.5健康的細胞可以防止有害的物質侵入其中,任何一種營養素不足時,都會使細胞的可透性增加,他就像篩子的孔一樣由小變大,使營養從細胞中滲透出來,而有毒物質也能進入其中,此時加上蛋白質不足,污染源便會造成傷害,必須及時補充營養才能預防過敏。
3護理
3.1找出過敏原,目前檢測過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斑貼測試、皮膚過敏點刺試驗、抽血等方法,避免接觸過敏原,過敏性疾病有兩個高發的季節,一個是3至5月份,另一個是9至10月份,這兩段時間存在一些比較相似的情況,一是一天之中的氣溫變化比較大,特別是早晚和午間的溫差較大。這種氣候容易讓抵抗力不強的兒童患上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這是誘發哮喘的原因之一。二是這個階段各種過敏原比較多見,比如花粉、粉塵、螨蟲等。臨床統計發現,在由過敏導致的哮喘患兒中,有80%%由螨蟲引起。此外,家養寵物,刺激性食物、食品添加劑等也會誘發過敏性疾病的發作。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有:牛奶、黃豆、花生、蛋和魚、核果類、甲殼類海鮮(如蝦蟹)、面粉等。現代食品工業發達,也有一些人因為食品添加劑而過敏,例如色素、抗氧化劑、防腐劑等。這類含有添加劑的食物,如蜜餞、金針和一些糖果,過敏患者還是少吃為妙,此外,有些食物不一定要食用,即使只有接觸,也可能造成皮膚發癢、紅腫的過敏反應,例如香蕉、酪梨、奇異果、栗子、木瓜等。平時要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及時增減衣服、盡量少感冒,非穩定期避免劇烈運動。如果是過敏體質,最好能找專科醫師做全面檢查。
3.2郝創利說,吸入的皮質激素對于哮喘的長期控制效果較好,在醫生推薦下使用是非常安全的,國外已經用了三四十年,隨訪十多年發現沒有明顯的副作用。家長不必有顧慮。如果年齡超過5歲,有明確過敏原的輕中度哮喘也可以做特異性免疫治療(即脫敏治療)。但根據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撰寫的《過敏性鼻炎及其對哮喘影響的工作會議報告》中提出,在發展中國家通常不推薦使用脫敏治療,原因是很多過敏源制備不純,有潛在過敏性休克的危害。
3.3藥物的過敏反應與過敏體質相關。過敏體質者到醫院就診時,應將家族及自己的藥物過敏史告知醫務人員,從而避免過敏藥物的再度使用。其次是應嚴格遵守藥物皮試的使用規定,嚴格做好皮試,鑒于過敏體質對藥物反應存在高敏感性,凡使用新藥時,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觀察進行,即使是非處方用藥及中藥,亦應如此,對于過敏體質者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藥物應用。
3.4國外過敏研究機構通過清除自由基,調節機體免疫,達到逐步改善過敏體質,使過敏原與機體的不良免疫反應降到最低限度。此外,還通過服用OPC保護過敏參與細胞—肥大細胞、嗜堿細胞的細胞膜,使它們難以釋放過敏反應介質。
3.5過敏癥患者要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少食用油膩、甜食及刺激性食物、煙、酒等。某些食物也是致敏原,要注意加以辨別。多吃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可以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根據營養學家的研究,洋蔥和大蒜等含有抗炎化合物,可防過敏癥的發病。少食肉類,蛋類,牛奶等,另有多種蔬菜和水果亦可抵抗過敏癥,其中椰菜和柑橘功效特別顯著。過敏性體質者最好每天喝些豆漿,多吃糙米,蔬菜,糙米蔬菜供養的紅細胞生命力強,又無異體蛋白進入血流,所以能防止特異性皮炎發生。
3.6正確選用護膚品
由于過敏性皮膚的癥狀因人而異,其表現也各不相同。因此,選擇護膚品要十分慎重,購買時可遵循以下原則:
1、不選氣味太芳香的產品,因其含香料太多,太復雜,容易引起過敏。
2、含酒精和果酸成分的產品也要慎用,因其對皮膚刺激大,對敏感性肌膚無疑雪上加霜。
3、不使用深層清潔的磨砂膏和去角質霜,這些都是加重過敏的產品。
4、購買時,應選標有“敏感肌膚用”,或有“低過敏”、“經皮膚科醫生測試”等字樣的產品。
[參考文獻]
1丁建中,高銳,李秀雨,等.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49—55
2周德生,肖志杰,張雪花,等.內科釋疑.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2(1):22—23
3倫登.H.史密斯,埃倫.H.布朗,林恩.佩奇.沃克.Nature''''spharmacyforchildrenDrug-freeAlternativesformorethan200childhoodAilments,200百種兒童常見病的非藥物預防與康復.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6(1):14—1781—83
4邵先玉,王海霞,陳振華,等.內科分冊,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1(1):366—367
5涂亞庭,李家文,等.皮膚性病學診療常規.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93—9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