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湖湘文化論文范文

湖湘文化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湖湘文化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湖湘文化論文

第1篇

關鍵詞:生育文化; 湖湘文化;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R715.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4-0194-03

一、生育文化的內涵與特征

(一)生育文化的內涵

所謂生育文化就是建立在一定經濟、社會條件下的生育觀念文化與建立在一定科技發展水平之上的生育科學文化的合稱[1]。顯然,生育文化包括:(1)屬于社會文化范疇,建立在生育主體價值判斷基礎上的生育觀念;(2)屬于生育科學范疇,含與生育相關的知識、技術、工具、設備、手段等,其內容包括避孕節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人工生殖等。

生育觀念包括三方面的認識:一是對生育目的和意義的看法,也就是對孩子效用的認識;二是生育意愿,指生育的性別取向、對生育子女數量的期望、對子女素質的期望;三是生育時間和方式的選擇。生育觀念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有:(1)特定的物質生產方式是對生育觀念的形成起決定作用的因素,生產方式的變遷是生育觀念轉變的終極原因;(2)制度與組織因素,包括對生育起影響或控制作用的社會、經濟、婚姻家庭、政治法律等制度,宗族、家庭、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組織。其中,婚姻家庭制度、宗族和家庭組織與生育的關系最為密切;(3)精神文化因素,包括影響生育意愿與行為的信仰、心理、價值觀念、風俗習慣、道德規范、輿論評價等;(4)生育科學因素,與生育觀念共同構成生育文化總體的生育科學本身是影響生育觀念的重要因素,例如,避孕節育技術所帶來的對受孕的隨意控制,生殖保健水平提高所帶來的嬰兒死亡率的下降都曾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生育觀念和行為;人工生殖技術的發展更是影響人們婚姻家庭生育觀念的潛在的巨大因素。

(二)生育文化的特征

由于生育文化受到社會和經濟條件的制約,它是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自然形成的。因此,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社會環境,其生育文化的特征也是不盡相同的。

1.我國傳統生育文化的特征

我國傳統生育文化是指形成并存續于以小農經濟為主的我國傳統農耕社會的生育文化類型。其特征表現為:(1)生育認識上,由于生育具有社會、經濟、精神等多方面的顯著效用,生兒育女,尤其是生育男孩被視為人生第一位的重大使命;意愿上,早婚早育,追求多、男,重男輕女,其中,追求多、男是傳統生育觀念的根本特征;方式上,撫養、教育局限在宗教內部,極少的婚外生育。(2)生育科學方面,對生殖規律一無所知,生育知識貧乏,懷孕、分娩、母嬰健康皆順其自然,主要取決于自然的機遇,這是由傳統社會生育科學的極端落后決定的。

2.現代生育文化的特征

現代生育文化是與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現代工業社會相適應的生育文化類型。現代社會的經濟、社會因素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人口數量,則需要由社會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從宏觀上進行調控,實行合適的人口政策,力求達到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最優人口規模。數量調控、無性別偏好、優生優育應成為現代生育文化的根本特征。傳統生育文化重點在于生,而現代生育文化關鍵在于育。

現今西方生育文化的特征體現為:獲取心理和感情上的滿足是生育的主要目的;接力模式,即父母撫養子女,子女對父母沒有撫養責任的模式;數量上的少育與相當數量的自愿不育;發達的托幼組織、較多的單親撫育;基本無性別偏好;避孕節育普及,生育健康水平很高。

我國20世紀70年代推行的計劃生育大大加速了我國傳統生育文化向現代生育文化的轉變過程,生育數量已降到很低的水平,1992年全國平均TFR為2.0,已低于更替水平。隨著經濟、生育科學的發展,避孕節育知識的普及,優生優育、生殖保健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初步形成了適應發展的數量調控、優生優育的現代生育文化特征。

二、湖湘文化特征及其對生育文化的影響

湖湘文化和齊魯文化、燕趙文化、吳越文化等一樣是中華民族絢麗多彩的地域文化中的一種,指廣泛存在于湖南各族人民中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民風、社會心理、社會意識、科學文化等的總和。湖南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湖南人認同天道變化無常的道理和不屈的奮斗與抗爭精神。湖南的地形東西南三面環山,對北敞開。冬季,凜冽的西伯利亞寒潮滾滾南下,長驅直入湖南全境,達南嶺腳下郴州永州一線,被阻于南嶺。夏季,南方的陽光烈日加上湘北洞庭湖大水面的蒸發,使三湘大地熱氣郁積而不得散發,致使盛夏酷暑可達41℃,夜晚氣溫仍高達33℃。春秋兩季,三湘大地時而受西北的冷鋒控制,時而受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故氣候多變,時晴時雨,驟冷驟熱。因此,號稱魚米之鄉的湖南,自古卻屬于居住條件惡劣的荒蠻之地。漢代以后,湖南逐步開發,雖然成了魚米之鄉和糧倉,但三湘人民祖祖輩輩所感受到的氣候的惡劣與變化無常,培養了湖南人對天道無常變化的疑問、適應和反抗精神。曾指出,中國傳統的生育倫理觀念是小農經濟的產物。生育觀念中的“養兒防老”是小農經濟中極為重要的部分,男婚女嫁則體現了小農經濟中的勞動力轉讓。在小農經濟基礎上,人口多,特別是男性人口多,意味著勞動力資源豐富。傳統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是一種薄型平面墾殖,產量的增加主要依靠不斷追加勞動力投入。因此,客觀上,小農經濟對勞動力,從而對生育行為有著源源不斷的需求。從家庭本身來說,在代際交換中,父母有培養子女長大成人的義務,而子女則有贍養年老父母的義務;父母有維持和保護家庭財產并分配給兒子的義務,而兒子則有繼承家庭財產的義務;等等,所有子輩所需擔負的責任只有兒子才能承擔,女兒則因外嫁而不負責任或負很少的責任。因此,父輩傾向于生育兒子。一個兒子在死亡率很高的古代社會是不保險的,一旦夭折,就可能意味著沒人養老送終、沒有人繼承遺產等,因而多生育兒子是必要的,而多生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或途徑。湖南古時惡劣和變化無常的氣候,使人們易于產生對天道的疑問、適應和反抗精神,在這樣的湖湘文化背景下,以“多、男生育”為特征的傳統生育價值觀念得到了強化。即便是現在,這種反抗精神對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無疑產生一定的阻力。

古時移民對湖湘文化有著深刻的影響。湖南自古為南北兵家首征之地,元代初年及明末清初,湖湘大地遭受戰火多次蹂躪,土著族十室九空。元代和清代有兩次在中央政府鼓勵和安排下的大規模移民,移民主要來自江浙、江西和四川等地,湖南省境內有多達45種方言,如湘鄉新化、常德湘西、衡陽、平瀏、澧陵等方言。移民的進入給湖湘文化提供了厚實多元的基礎。近代有人論說,湖南之所以名人輩出,蓋因湖南是移民省的緣故。這種移民文化也體現在湖湘文化特性中的包容并蓄方面,其經世致用的核心決定了它是一個能夠不斷自我更新的文化,因而具有顯著的開放性特征。湖南既是南北交通的要沖,又是東西往來的樞紐,在這種交往比較便利的地方生長起來的湖湘文化必然帶有開放性特征。尤其是兩晉以后,南方經濟不斷發展,加上中原地區戰火不斷,迫使中原人紛紛南遷,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加速南移,湖南的地理位置在全國的地理格局中日益重要,近代以來更加明顯。伴隨著近代中國三次留學的出現,湖南一批又一批有識之士走出湖南,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到日本、歐美等資本主義先進國家,學習、譯介和傳播西方文化;同時,西方文化大量地涌入湖南,與湖湘文化碰撞、融合。湖南人士一直所倡導的“經世致用”原則,實際上已經成為湖湘文化具有開放性特征的理論基礎。從一般意義上來講,堅持經世致用原則的學者或文化流派是易于接納異域或外來先進文化的,也會采取相當主動的態度與其溝通、交流與合作,以修正和完善自我,即具有一定的開放精神。湖湘文化自形成之日起,就以經世致用為最高準則。湖湘學派的創始人胡宏、張不僅以其學術思想精湛稱于世人,更以堅持經世致用原則而卓然孓立。胡宏在運用體用、致知力行等范疇對通經與致用的關系進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特別強調“致用”必須從關心現實的實際政治、經濟、生產活動出發。張在岳麓書院辦學時,曾明確宣稱辦學宗旨就是為“造就人才,以傳道而濟斯民也”。進入清代,湖湘文化的經世致用原則得到了進一步發揚和光大[2]。湖湘文化中的開放性,使人們易于接受新事物、轉變舊觀念。生育文化由傳統向現代轉變,最關鍵的是觀念的轉變。中國傳統的生育文化在建國以后即已開始發生轉變,其表現是小農經濟基礎的摧毀、家族制度和宗法組織的廢除。但生育觀念沒有明顯轉變,生育行為表現為一種自發的狀態,這種自發生育在輿論導向和政策傾向的作用下演化為50、60年代的高生育率和快速的人口增長。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開放性的湖湘文化有利于現代生育觀念的轉變和現代生育文化的建立。

三、新型湖湘生育文化建設途徑選擇

湖南的人口控制雖已取得很大成效,但仍未實現生育文化的變遷,其難點就在于,由于農村特殊的社區環境給沒有男孩的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壓力,廣大農村地區還盛行強烈的性別偏好。另外,新型生育文化的一些內容與傳統價值觀和價值體系存在矛盾,使文化認同難以實現,進而阻礙著生育文化的變遷。作為湖湘文化的一部分,湖湘生育文化的建設應發揮湖湘文化的優勢,通過以下途徑進行建設。

(一)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提高城市化水平,改變社區環境

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導致的,其生產方式是自然經濟的,與傳統社會的小農經濟之間沒有重大差別。在這樣的家庭經營條件下,作為生產力要素的勞動力,其數量較質量而言仍更為重要,從而促使農民們為發家致富而追求多育。農民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自然下降只有在生產方式發生質的變化,包括農村生產力發展到相當水平、市場化取得長足進步和勞動力素質普遍提高后才會實現,因此,需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

社區環境對生育文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社區環境建設的內容和形式也是多姿多彩的,特別是鄉村和城市,其社區環境的差別就更大了[3]。城市化的發展以及由此而導致的鄉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動,有利于消除來自農村社區的文化壓力,從而可以促進生育文化變遷的實現。因此,要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提高城市化水平,實現社區環境的改變。

(二)充分發揮湖南教育的優勢,提高人口文化素質

人的文化素質高低對先進生育文化的接受程度是有影響的。人口文化素質高的群體易接受先進的、科學的生育文化。在北京、上海等人口文化素質較高地區,婦女總和生育率不到1%,而在貧困山區、邊遠地區,婦女總和生育率超過2%。因此,要實現生育觀念的根本轉變和進行新型生育文化建設,必須從提高人口文化素質這個根本問題抓起。而提高人口文化素質的主要途徑是教育。通過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成人教育、終身教育等手段,可使受教育者具備一定程度的文化水平,提高文化素養,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開闊視野。湖南的基礎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地位,應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提高區域內人口文化素質。人口素質的提高,為我們通過教育改造生育文化提供了可能性。生育文化的變遷是在內外因共同作用下實現的,其中內部因素處于主導地位,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變這種內部因素的作用方向。例如,通過教育可以使人們充分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認識人口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從而從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認識生育問題,這種認知的提高必然會直接影響到生育文化的變遷。

(三)強化宣傳教育,引導生育主體對人口政策的理解與支持

政府在貫徹計劃生育政策時,不僅要依靠行政強制力,還要靠大量的宣傳、教育、引導工作,引導生育主體對當前人口生育政策的理解和支持。要通過各種豐富多彩、務實有效的活動,搞好政策宣傳。若政策宣傳引導不到位,就不會得到生育主體及家庭對生育控制政策的理解、支持與采納,相反會引起生育主體對生育控制政策的抵觸,即使靠強硬的行政控制,工作效果也不會長久的保持,甚至導致生育主體無視生育政策的存在,做出違背政策的生育選擇。所以,要重新審視計劃生育工作,探索建設與時俱進的新型生育文化,充分運用生育文化的內控作用機制,引導生育主體從根本上理解支持計劃生育政策,主動擯棄傳統落后的生育觀念,樹立新型婚育觀念,使生育意愿自覺與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相一致,為人口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 從培養社會公德入手,營造新型湖湘生育文化的氛圍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在對公民社會公德培養的過程中,注意把新型生育文化建設融合進去,提倡遵循國家現行的生育政策,提倡夫妻和睦、敬老愛幼等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形成男女平等、少生快富、晚婚晚育的科學文明的現代婚育觀、家庭觀、養老觀,增強全民人口控制意識和生育道德修養,使公民清楚地認識到,遵守現行計劃生育政策不僅有利于自己還有利于國家,是富民強國的重要一環,從而真正能從思想意識上自覺地接受新型生育文化的規范,自覺追求新道德,自覺地履行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這樣,新型生育文化建設傳播普遍化、大眾化所構成的濃厚氛圍,就會影響生育主體根據價值標準和行為取向調整決定自己的生育行為。

參考文獻:

[1] 趙文琛.論生育文化[J].人口研究,2001,(6):70-72.

[2] 王耀中,李金龍.論湖湘文化的開放性及其現實意義[J].湖南社會科學,2002,(4):105-107.

[3] 胡厚翠.關于新型生育文化建設的路徑選擇[J].法制與經濟,2009,(6).

第2篇

關鍵詞:中國畫;詩;交融

我們在欣賞中國畫的的時候,經常看到在中國畫的空白處,有畫家本人或他人在上面題的詩,而詩的內容多是感嘆詩的意境,有的詩寫的位置在畫面上,所以也就成了畫的一部分,而與畫完整統一起來。

對于詩畫問題的研究,是中西方藝術家所共同感興趣的。但是對詩畫問題的理解卻有著根本的差異。西方藝術家是在盡心竭力地為詩、畫尋找界限,和二者結合的可能性。如黑格爾認為詩有音樂的一面,也有繪畫的一面;西蒙尼底斯已經說過“畫是靜默的詩,詩是語言的畫”。而在中國藝術家看來,觀照宇宙,提高和凈化人格與實現藝術境界是同步的。真正的宇宙,不是人們可以用感觀感受到的層面,而是不可言說的精神——“道”的世界。“道”是無形無色、無聲寂寥的,宇宙的本源就是如此,真正、永恒的美也就是如此: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要真實地表現大美,要讓藝術創作者用虛靜的胸襟去容納宇宙精神。所以中國藝術精神相融思想的存在,決定了中國畫和詩兩種不同形式藝術在表現宇宙精神時,自覺的交融在一起。所謂“詩畫體一律”正是鮮明的表現出這種審美心態。

詩與畫的交融,不是突然出現,而是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是題畫詩的出現。王漁洋《蠶尾集》說“六朝以來,題畫詩絕罕見。盛唐如李白輩,間一為之,拙劣不工……杜子美始創為畫松、畫馬、畫鷹、畫山水諸大篇,搜奇抉奧,筆補造化……子美創始之功偉矣。”

王維早于杜甫十三年出生。在他以前的畫家,詩畫兼工的極少。而王維則詩畫兼工,且兩者都對后來發生了很大的影響。他曾自為詩“夙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是畫與詩,已經融合于他一人之身了。但從他上面的兩句詩看,他只意識到自己兼備這兩種藝術,并不曾把自己的詩寫在自己的畫面上,并且除十五歲時有一首《題友人云母障子》的五絕,及另有《崔興宗寫真詠》的五絕一首外,就沒有其他的題畫詩。

交融過程的第二步,是把詩來作為畫的題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記有晉明帝有《毛詩圖幽詩七月圖》,是把詩作畫題的,可說起源甚早。但對繪畫自身,沒有太大的影響。唐代的時侯詩歌盛行,在唐末時,可能已有域家以詩為畫題的情形出現了。由此再前進一步,是以作詩的方法來作畫。《宣和畫譜》記有李公麟作畫,“蓋深得杜甫作詩體制,而移于畫。如甫作《縛雞行》,不在雞蟲之得失,乃在于‘注目寒江倚山閣’之時。伯時(公麟之字)……畫《陽關圖》,以離別慘恨,為人之常情;而設釣者于水濱,忘形塊坐,哀樂不美其意。其他種種類此。”按李公麟在時代上稍后于郭熙。從上面一段材料看,當時的大畫家,不僅在詩里找題材,而且以大詩人寫詩的手法來寫畫,因此而提高了畫的意境;這便是在精神上進一步將二者融合在一起。后來王漁洋卻又以李伯時所畫《陽關圖》,來說明詩的“遠”的意境(《自題丙申詩序》)。反映出詩與畫的互相啟發,相互交融。畫與詩在精神上的交融,把握得最清楚的,在當時應首推坡。東坡的《韓斡畫馬詩》有“少陵翰墨無形畫,韓干丹青不語詩”;由他“無形畫”“不語詩”的說法,而把詩與畫的對極性完全打破了,使兩者達到了可以互相換位的程度。詩和畫內在精神的交融和邏輯選擇的一致,決定了它們外化形式的必然性滲透。

因為在北宋時代詩畫的交融,在事實和觀念上已經成熟。所以在宋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所設立的畫院,至徽宗時,“如進土科下題取士”,即以詩為試題。《畫繼》中記有徽宗皇帝曾以“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及“亂山藏古寺”的試題。由當時取舍的標準看,所重者乃在畫家對詩的體認是否真切,及由體認而來的想象力所能達到的意境。至此而可以說畫與詩的融合,已達到了公認的程度。龔賢《春泉圖軸》是有題詩;“靜壁春泉一道飛,白龍藏彩見斜暈暉。誰家草閣虛無際,半醉詩窗下以微。”李晴江畫梅,疏影橫斜,畫中題有“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一種貫注于詩、畫底層的宇宙、人生、藝術精神,使詩畫構成一個有機冥合的藝術世界。

第3篇

【關鍵詞】英語 教學 母語 文化

在學習英語人群中,相當一部分來自非英語國家。這些地區的語言文化在他們的學習學習過程中,展示了持續且強大的影響力。研究母語文化與英語教學的相互關系,對于提升英語教學水平,具有積極意義。

一、英語國家與非英語國家的語言文化差異

首先語言與文化間密不可分。文化決定了語言的形式和內容。一般來說使用同一種語言的國家和地區,在文化上都具有親緣關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同一族群通過語言進行思維和交流,語言在傳播文化的同時也成為了文化的一部分。以英語來區分,英語國家和非英語國家在文化上呈現巨大差異。

首先在信仰上,英語國家主要信仰基督教。基督教認為人生來有罪,需要通過懺悔、祈禱才能贖罪,認為人性本惡,主張仁愛、寬恕。基督教徒非常依賴上帝的作用,期待上帝拯救眾生。與其他語言地區相比,比如漢語國家多信奉佛家。佛家強調自我修行,注重來生,重倫理而輕法制。這些顯著區別都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許多詞匯都具有宗教含義。由于英語國家多處于西風帶,英語中都有贊頌西風的詩篇,又地處海洋周邊,多有與海有關的俗語。相比較而言,地處內陸的蒙古語地區就缺少這些表達。地理因素也影響著語匯。在語言特征上說,英語是曲折語,有詞形的變化,思維是聯想的、演繹的,善于理性思考。漢語則是孤立語,缺少形勢變化,中國人傾向形象思維和直觀感受。英語本身是一種表音文字,符號與意義之間沒有直接聯系,字母符號沒有會意作用,不會引起形象聯想,因此英語是一種充滿暗示的語言,這也引導了英語國家注重邏輯思考,善于發現事物內在聯系的文化傳統。

二、文化差異造成的教學困難

母語文化影響著學習者學習第二語言。這里可以用遷移概念來解釋。遷移概念屬于教育心理學范疇,是指以前的學習對于后續學習的作用。當兩種學習內容具有相似點或傳承性時,這種遷移就是正遷移;如果兩種學習內容明顯異質,那么先學就會對后學起到阻礙。比如語言,當非英語國家學習者在學習英語時,首先就會被母語文化干擾。母語文化的思維范式、價值取向、用語習慣都存在于學習者的潛意識中,他們會無意識地將自己的母語習慣帶入到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中,教學過程中需要克服這些負面影響。

在學習態度上,大多數學習者學習英語的動機性都非常強烈。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使用價值越來越高。學習者有很強烈的愿望要學好英語。但是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學習動機與學習實況的落差容易打擊學習者的自信心。只有積極、主動的學習者才能夠調試好心態,擺脫焦慮情緒,繼續深入學習。

從學習方法上來說,英語與其他語言存在明顯差別。英語的語調只有升調和降調,其他語言,比如漢語則具有豐富而多變的聲調。這直接影響了學習英語者的口語,因為母語的影響,難以實現地道的口語。從詞性上來說,英語缺乏陰陽,而俄語、法語等語言均有陰性陽性之分,這對理解英語造詞匯的思維方式成了困難。從詞語的搭配上來說,英語具有較為嚴格的語法系統,而其他語言,如漢語則詞語搭配靈活,可有以有限的義項搭配出無限的意義。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交流,這也是母語文化對于英語學習造成的最大障礙。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能夠得到的都是既定的、書面化的正經知識。而在實際交流中,口頭英語存在大量的表達是因時而宜,因勢而異。其中有關英語國家本土文化的部分,經常會有表達缺省,不了解其文化的學習者很難掌握其意義。以自己本身固有的文化知識去揣度,容易引發誤解和錯讀。特別是禮儀方面,英語國家交際中一些所謂幽默的部分,其他文化背景的學習者,可能會因為其與自己本族語相背離而產生誤解。一些交際中的禁忌話題各個語言地區也是截然不同。英語地區十分注重個人隱私,而其他語言地區可能并不將其列為禁忌。

在面對這些窘境之時,我們首先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文化差異是絕對的,教學過程中的阻礙也是必然的。以平常的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才能融入教學環境中去。最重要的是理解其文化內涵,把英語地區的文化與自己的母語文化相對比,以熟悉的母語來提示、促進英語的學習。母語與外語,二者無優劣卻有異同,方能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學時,不可冒進,要按照語言學習的內在規律,循序推進,系統教學,努力克服這些教學困難。

三、英語教學的對于本土文化的影響

母語文化在對英語教學產生影響的同時,英語教育也在潛移默化著學習者的本國文化。首先,通過英語學習,打開了放眼看世界的窗口。在語言教學的同時,也大力推介了英語地區的文化歷史和當代現狀,使不同語言文化區域的人們能夠增進了解,相互溝通。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明顯地開放了學習者的心態,因為了解外部世界越多,也讓這個民族越加地謙遜與自信。實踐中,不可避免地會代入很多英語詞匯進入非英語系統中,這點在譯介文學中體現明顯。在日常口語中,也會加入一些音譯的英語詞匯,比如可樂、吉他等等。這極大豐富了本族語的詞匯體系。這是從學習者的本族語的發展角度來說。

精品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三上悠亚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日韩在线播放全免费|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秦老头大战秦丽娟无删节| 国产三级香港三韩国三级| 久久精品这里有| 国产精品视频福利| jizzjizz国产精品久久| 成年免费视频黄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 笨蛋英子未删1至925下载|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四虎最新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a级情欲片在线观看hd| 成人一级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最近最好看2019年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二区一区| 白丝袜美女羞羞漫画| 另类ts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被窝影院午夜无码国产| 国产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又大又硬又爽又粗又快的视频免费|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tube6xxxxxhd丶中国| 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女主播福利在线| youjizz护士|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chinesegay成年男人露j网站| 成人免费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视频| 日美韩电影免费看| 久九九久福利精品视频视频| 欧洲成人全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欧美激情高清整在线|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