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社區護士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本文作者:陳萍羅羽劉秀娜周娟何孝崇工作單位:第三軍醫大學護理管理學教研室
社區護士對災害的關注與了解情況調查顯示,社區護士對災害非常關注18.1%(21):較關注50.9%(59);一般關注28.4%(33);不太關注2.6%(3)。獲得災害信息的途徑主要有:55.8%來自于網絡、83.3%來自于電視、23.3%來自于報刊書籍、9.2%來自于講座、55.8%來自于學校教育。對災害非常了解16.4%(19);一般了解74.1%(86);了解很少9。5%(11)。社區護士主要對地震、水災、旱災和SARS等災害信息了解較多,說明其可能通過媒體宣傳或自身經歷對災害具有較深的印象。但對災害的具體分類和范疇的認知比較片面。了解的信息主要通過網絡、電視、報刊等途徑獲取,通過講座和學校教育途徑的較少。說明學校在災害方面的教育比較薄弱,同時也提示有關部門對災害知識的宣傳力度還不夠。社區護十對災害救護知識的了解情況調查表明,大多數社區護士對災害護理的基本知識、災害護理技術以及災害預防性護理比較了解,并對災害救治工作有心理準備,災害應對態度積極。但對災害現場救治原則、災害救治中護十的主要任務、災害護理管理、常見傳染病及其預防、傷員的檢傷分類、災害心理危機干預方面的認知率都較低。
加強災害護理教育及宣傳災害護理是靈活、系統地運用有關災害護理獨特的知識與技能,與其他專業人員共同合作,為減輕災害對人類生命、健康所構成的危害而開展的活動。對災害突發事什的醫療救護處理是否及時得當,對降低死亡率和傷殘率,維護社會穩定有著重要作用。調查發現,社區護士對災害的認知較為片面,多數認為災害就是自然因素導致的自然災害,而未提及人為因素所導致的災害,其原因可能為自然災害涉及范圍廣,危害性大,知曉率高。然而,當今社會人為災害如交通事故,礦難事故:、恐怖襲擊等也時有發生。目前,較為公認的災害的定義是指突然發生的,超過群體的應對能力而需要外界救援的,死亡人數超過10人或受傷人數超過100人的所有不幸事件。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災害的范疇已有較人的拓展,分為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自然災害主要包括天文、氣象、地質、地貌、生物、環境災害等:人為災害主要包括火災、爆炸、交通事故、工傷事故、衛生、戰爭等。作為社區護士除了對自然災害的了解外,不能忽略對人為災害的認識和準備。災害護理與平時的護理實踐不同,社區護士只有充分認識了解了各種災害的特點,才能做到高質量、高效率地搶救傷員。加強災害救護知識的培訓凋杳顯示,多數社區護士對災害護理基本知識、災害急救護理技術、火害預防性護理比較了解。但對災害現場救治原則、災害救援中護士的主要任務、常見傳染病及其預防、傷員的檢傷分類、災害護理管理、災害心理危機干預方面的認知率都較低,提示社區護士的災害應對能力整體水平還不高。究其原因,與護理教育培訓體系不夠完善有較大的關系。災害護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還尚未納人到我國護理教育體系中,災害救護知識僅在《急救護理學》和《社區護理學》中有少量的涉及,且重點不突出。另外,目前開展的災害護理繼續教育,內容多集中于急救技能的培訓,忽視了災害知識積累的重要性,這些都將阻礙護士對災害救護知識的獲取和應用。因此,社區護理主管部門和護理學會應對火害護理培訓進行整體規劃,整合各方面資源,保證災害護理培訓有序、內容系統化利整體化。
開展災害救護培訓的方法研究。災害醫學是剛成立不久的邊緣學科,目前還沒有專門的火害護理方面的書籍,只有關于災害院前急救的教材作為參考。同時災害不是經常發生,而簡單的教與學又達不到目的。因此,開展災害救護培訓方法的研究就非常必要。比如在培訓方法和培訓手段上應多樣化。可選擇理論講授、視頻及模擬演練的方法幫助社區護士獲取災害救護知識,也可通過計算機輔助訓練軟件進行培訓。日前,我國針對社區護士開展的災害護理繼續教育課程還未系統化,如何開展虛擬災害救援模擬訓練是未來教學發展的主要方式。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社區護十掌握災害救護知識的程度與工作年限無關,這說明火害救治的知識人多不是從平時日常工作中積累,而是主要通過培訓學習來獲得。因此,社區護理管理部門可探討將災害護理培訓與社區護士常規技術培訓有機地結合起來。可根據不同地區災害發生的情況和趨勢來設置災害護理培訓課程,根據各地教學資源優勢來選擇培訓方式。比如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還可依托醫學院校來開展災害護理培訓,并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社區護十參加災害救護演練,以此來提高社區護士的災害應對能力。
1.1綜合護理能力
無論是開展社區基本醫療服務還是公共衛生服務,社區護士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實踐技能[1]。社區護士為社區居民提供綜合性護理服務,要具備一定綜合護理能力,這種能力主要包括各種專科護理技能及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技能。因此,工作中要組織社區護士加強理論學習,做好崗前培訓,對在崗護士加強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進一步提高護士的業務水平。
1.2獨立判斷、解決問題能力
在社區,護士將獨立進行各種護理操作、獨立運用護理程序、獨立為社區居民進行咨詢或指導。尤其是在開展家庭訪視與居家護理工作時,社區護士要獨自深入家庭,針對家庭的各種健康問題,實施護理干預,從而幫助家庭解決各種危機和問題。工作中要多實踐,積累經驗,運用評判性思維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提高自身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
1.3人際交往、溝通能力
社區護士必須通過良好的溝通技巧與服務對象進行有效的交流,可以發現問題,爭取服務對象的大力合作,從而及時解決問題[2]。社區護理工作是具有協作性的,比如,開展社區群體健康教育,教育活動中,護士需要和社區醫生、其它社區工作人員以及社區居民進行溝通交流,做出正確的教育評估,全面地了解社區人群的學習需求,制定出有效、可行的健康教育計劃;孕產婦保健服務中,社區護士與孕產婦進行有效溝通交流,取得配合,順利完成護理計劃。工作中主動積極與社區居民進行良好溝通,建立融洽的朋友式、伙伴式關系。
1.4預見能力
社區護士在從事慢性病病人社區管理、社區傳染病的防控等工作中,預見能力非常重要。社區護理工作中強調預防保健為主,特別是結核病、艾滋病等傳染病的社區防控。另外,對社區重大疫情和中毒事件,護士也要有預見,做好預防工作。
2.職業道德的提升
2.1嚴格要求自己
社區護士要經常學習有關的醫療法律法規、制度和社區護理質量規范要求,提升社區護理管理質量的規范標準。在工作中,時時嚴于律己,自覺地運用各種制度約束自己的言行,嚴格按照護理操作規程和各項服務規范為社區人群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
2.2學會自我約束
社區護士在繁忙之余,要重視自省、善于自省,嚴格自律,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在守法、護法的同時,要能夠平等待人。工作中,虛心學習,與同事加強交流,聽取不同意見,完善自我.。
2.3培養慎獨精神
由于社區護理工作具有相對獨立性和自主性,更多的是護理人員單獨的護理活動,這就要求社區護士要具有高度的慎獨精神的和良好的職業道德[3]。尤其是在單獨為服務對象提供護理技術時,雖然是獨立操作,但也要嚴格遵循操作規程進行,要有為社區人群負責的工作態度。
3.良好的心理素質
3.1敏銳的觀察力
社區護士要學習心理學,護理社會學、倫理學、營養學以及人際學等眾多學科,社區護理工作中理論聯系實際,多實踐,逐漸積累經驗,正確了解服務對象的心理活動,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比如,社區家庭訪視中,護士要善于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做出正確地判斷,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
3.2沉著、鎮靜、理智
社區護士應性格開朗,助人為樂,具有豐富的感染力。[4]。社區護理工作繁重、瑣碎,工作地點變化大,因此,工作中要正確處理妥善解決所面臨的許多復雜問題,這就要求護士要有沉著、鎮靜、理智的心態對待,要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防止把不良情緒帶到日常護理工作中,另外遇事也要做到沉著冷靜,隨機應變。
1.1職業道德
由于社區服務的護士工作環境相對醫院護理來講比較自由,這就要求社區服務的護理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得到認可。目前對于社區護理的管理辦法及制度尚不完善,再加上進行社區護理時,護士往往獨自去執行任務,這就要求社區護士有較強的自律精神,能夠有較高的職業道德,能夠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積極認真地完成護理工作。
1.2服務觀念
由于社區護理不同于以前的封閉式護理,它不僅針對病人,還針對那些需求進行社區護理的健康人群,這就要求社區護理護士轉變觀念,重新認識護士工作的內涵,樹立主動服務的觀念,改變以往的被動式服務觀念。社區護理的出現還要求護士能夠熱愛此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積極地滿足接受服務人員的各方面需求。
1.3專業知識素質
由于在對老年癡呆病人進行用藥護理時,不同病人的所需藥物種類是依據病人的癡呆程度、發病階段及腦損傷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確定的,因此有必要掌握用藥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以便克服病人在不同時期更換藥物所帶來的恐懼。由于社區護士在進行社區護理時扮演著多種角色,這就要求社區護士能夠有較為豐富的護理專業知識和健康教育知識等,不但能夠獨立開展臨床護理工作,也能進行衛生防疫及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宣傳等工作。為了提高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向社區居民進行社區健康教育也是現代醫學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在進行社區健康知識教育時,所教育的對象不僅是老年癡呆病人本人,還包括病人的家屬及陪護人員。老年病人的早期癥狀不明顯,只有病人家屬有系統的疾病相關專業知識,才能有利于該病的早期診斷,以便對病人進行早期治療。對社區居民進行健康教育的形式包括隨機性教育、講座式教育和宣傳欄,有時候這三種健康知識宣傳形式可有效結合,更好地對社區居民開展健康教育知識宣傳活動。
2社區護士應具備的能力
2.1臨床醫療及護理能力
在醫院內,醫生、護士及其他醫療技術人員分工明細,分別負責對病人進行治療、護理及身體各指標的檢查,而在進行社區護理時,這些工作不可能分工那么詳細,只能由社區護士獨立操作完成,這就要求社區護士不能僅局限于掌握其臨床護理知識,也要了解預防醫學、保健醫學、臨床心理學、儀器操作等多種學科知識,這樣社區護士才能夠獨立診斷、治療及評估臨床護理問題,才能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提高較好的健康咨詢服務。
2.2溝通技巧
在進行社區護理時,不單單局限于個人或一個家庭的身體健康,還包括社區衛生的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等多種工作,這就要求社區護士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嫻熟的人際交往能力。有了較好的溝通交流能力,才能更好地與社區居民進行溝通,對其狀況才能了解,這樣有利于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且有了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更容易取得病人及家屬的信任,更能讓病人積極配合治療。
2.3應急處理能力
在進行社區護理時,難免會遇到創傷、中毒等突發事件,這樣就要求社區護士能夠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以便在遇到突發事件時,應及時有效地采取應急措施,最大程度上減輕病人所受到的傷害,挽救病人的生命健康。
2.4組織管理能力
社區護士進行的社區護理工作包括:向社區居民提供直接的護理服務和調動一切可能調動的因素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種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而健康知識教育宣傳病人是社區護理工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要求社區護士定期向社區居民宣傳健康相關的知識,讓社區居民有一個正確地對待健康的態度,提高社區居民自我保健的能力。
2.5調研和科研能力
社區護士不但肩負著向社區居民提供臨床護理服務,也肩負著將社區護理發揚光大的重責。這就不僅要求社區護士要有較好的自學能力,在開展社區護理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臨床專業知識的實踐技能,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護理質量,社區護理工作才有可能得到發展;還要求社區護士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夠獨立或與他人合作開展社區護理科研工作,這樣才能使社區護理工作更有內涵。社區護士在進行社區護理時,還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社區護理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我國老年癡呆病人進行服務,才能有利于我國社區護理工作的發展。
2.6自我防護能力
自我保護能力包括法律的自我保護能力和人身的自我保護能力。社區護士在獨立開展社區護理工作時,常在非醫療場所對病人開展有風險的醫療護理服務,如在病人家中對病人進行肌肉注射,這就要求社區護理人員有一定的法律自我防護能力。社區護士在進行社區護理時,不但要完整地記錄病人的病情,還要在對病人進行社區護理工作前,與病人簽訂一份協議書,以便在醫療糾紛出現時,這些能成為法律依據,保護社區護士的安全。社區護士在進行社區護理時,應盡量避免攜帶貴重物品,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2.7預見能力
在醫院,護士常常針對已經出現的問題尋找有關的解決辦法,而社區護士往往要求在問題出現之前,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避免或減少問題的發生。這就要求社區護士不但要向社區居民提供常規的臨床護理服務,還要給社區居民提供預防性指導和服務。
3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