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班級文化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班級文化形象是指班級整體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在學校、教師、其它班級、家長、自己等心目中形成的整體印象。一個班級要想得到學校、家長和社會的認可就必須展示自己的班級形象,使他人了解你、認可你,進而接受你。關注學校、班級、學生在學校、社會、家庭中的總體印象,不能一味只追求班級學習分數,更不能以班級成績的好壞來展示班級的水平。每個班級都應具有個性化的班級精神,具體借助班歌、班訓、班徽等形式加以形象的表達。當學生唱響班歌、銘記班徽和每天以班訓來要求自己的行動的同時就會在無形中形成一種積極的精神風貌和價值取向。
(一)制定《君子約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只有自我約束的成長才會不走彎路,不僅印證了向上的奮進,還呼應了班級口號:一步兩步三步步步高升,一天兩天三天天天向上?!澳阄壹s定”最大的亮點是擯棄了生硬教條的加減分考核,以優美、含蓄、柔軟的美言美句,溫和的學生以導示:我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我們要時刻想起:今天我做到了嗎?每個孩子都有一種思想:學社是我家,美好靠大家。我的未來不是夢,創造輝煌靠行動。
(二)擬定班級文化名班級精神要內化到學生的心里真正起到導向作用
擬定班級文化名是基礎。我班班級文化名是“六三學社”。意思是:“六”是指我們將在2016年初中畢業,契合我班的共同愿景;“三”是本班名;“學”是我們在誠善中學增長知識、見識、學識;“社”是指引領學生明白“在校學習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不僅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要關注社會、融入社會、影響社會,讓自己成長、成才、成人。
(三)設計班徽班徽構思、創作蘊含了班級成員的精神風貌
體現了班級精神的文化內涵和追求方向,如我們班級設計的奔跑圖案的班徽。具體形象意義:一個奔跑的“六”,一個追逐的“六”?!傲钡念^上為太陽,象征著我們的希望,我們的夢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三筆構建的瀟灑和飄逸身體,呈現我們是奔跑與永不放棄的三班,表達我們將堅持不懈的追逐夢想,追逐希望。整體一個“六”和一個“三”,一個追逐太陽的人,表現出我們2016級3班的無畏與堅強。具體文化寓意:美麗之徽是我們的內心表白,黃色著底綠色著干,頭頂驕陽,追逐光明與希望,它將印證:“想”壯志凌云,“干”腳踏實地。它將跑向:青春的賽場,夢想的國度。奔跑的“六”,瀟灑的“六”,做最真的我,做最真的你。成長伴隨夢想,六三學社中49位同學的夢想已經匯聚在此,只有那些永不放棄,努力拼搏的人,才會與夢想前行。耀眼的紅色,如火焰在燃燒,如血液在流淌,如太陽在散發光芒。預示著六三學社的每個成員帶著理想在奔跑。
(四)自選班服服裝是一種語言和符號
班服代表一個班級文化價值取向與班級努力方向。班服的選定必須結合時代特點和學生身份特點。既要照顧當代學生的發展需求,又要力求體現學校辦學理念。我班自選班服事宜全由六三學社家委會親手操辦,自選班服經歷征求意見、發動宣傳、投票、合計、選材、定款式、量尺寸等環節,最終確定以學院風為主的五件套。男生五件套包括白襯衣、黃背心、藏青色外衣、卡其色外褲、黑淺紅相間的領帶。女生五件套包括白襯衣、黃背心、藏青色外衣、卡其色褶裙、淺黑紅相間領結。這套班服整體給人以時尚、個性、向上、朝氣的青春美。
(五)建立班級QQ群QQ群是班級學生交流學習、展示自我的平臺
以班級文化名作為QQ群名:六三學社。并將班訓“天道酬勤,寧靜致遠”在公告欄內,讓大家勤于學習、勤于生活。意思是,老天總會眷顧給勤勞的人,有付出才會有收獲;每臨大事,必有靜氣,要心靜和神靜,只有靜下心來,才會在學習和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真正做到致遠;其實“致”與“志向高遠”的“志”為諧音,比喻我們六三學社的全體成員都具有遠大的抱負和高遠的志向。學生通過這個平臺交流學習、分享信息、凝聚友誼、傳達祝福、展示自我等。
(六)改編班歌我班班歌由學生共同選定為《我的未來不是夢》
學生由不會唱這首歌到記背唱這首歌。最后還在歌曲副歌結束部分加入班級和學生真實心聲:我的未來不是夢,奮斗拼搏靠行動??傊嗉壭蜗笫前嗉壵w素質與文明程度的總和表現,也是班級文化最直接的外在體現方式。班主任應該組織學生圍繞班級精神開展活動,通過經常唱班歌,銘記班徽,學習班級文化、穿校服,使班級精神深刻的烙印于師生心中,內化為師生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對于初中生而言,樹立良好的班級形象,有助于學生形成集體自豪感,進而產生愿意融入集體的意愿和主動參與集體活動的熱情,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班集體的建設當中。
二、培養注重班級輿論引導
(一)德育引領
聲音一致班級文化的引領功能,實質是對進入班級的各種精神層面的觀念、思想進行整合的過程。具體來說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價值觀都可以啟動班級價值觀的形成。我班與學校、德育處呼聲保持高度一致。遵從學校德育處對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要求與任務,及時按質按量完成學校交辦任務。從不私自亂定小團伙、亂發與學校不一致的聲音。這樣的德育引領模式既可以讓學生與班級發出的聲音高度一致,并站在一定高度形成共同價值觀。
(二)表彰先進
樹立榜樣學生對班級發展和學校建設起到貢獻或者綜合表現能力有進步的學生,教師不要吝嗇表彰技巧,及時對學生進行表彰,不僅有利于激勵學生,還可以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教師采用言語鼓勵與姿態語鼓勵相結合;采用精神表揚與物質鼓勵相結合;采用教師頒獎與家長、學生、社會有識之士頒獎相結合;采用新媒體頒獎與傳統媒體頒獎相結合等多種形式充分肯定學生。對學生表彰的方式要多樣、語氣要真誠,不要有虛假或應付性的感覺。表彰反饋的語言應簡潔,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和感染力。
(三)建立生生評價體系建立生生評價體系
既可以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又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不管哪種體系,都要遵從班級主流精神,即指那些被絕大多數學生認可的,對師生們的思想、心理與行為起支配作用的班級精神。六三學社生生評價體系內容包含報恩、惜時、讀書、鍛煉、自主、環保、尊師、素養、友愛、責任等十大版塊,由評價團隊對被評價人提出建議,針對被評價人的不足,提出改進方向。
三、營造和諧聚心的人際關系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
孔子云:“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韓愈曰:“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一個班級的制度文化的形成,要經過“樹立——服從——同化——內化”過程,師生之間的關系形成也會經歷這樣的過程:認識——磨合——沖擊——影響——和諧。新時期教師應該是學生成長的陪伴者、聆聽者、傾訴者等綜合型角色,不再是單純傳授知識,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喚醒學生、解放自己、給學生展示自我提供舞臺與平臺,建立健康、聚心、和諧的相互尊重、相互吸引、相互成長的師生關系。
(二)友愛的生生關系
初中生在這一年齡段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危機是生活的無目的、無方向性。尤其是在初二這一學年,接受來自外界和自身的刺激時,會有相應的反應:順從或反對。從學習實踐來看:反應以反對居多,而且具有持續性和反復性。我校大多數孩子都是留守兒童或者離異家庭子女,他們對外界、他人的認知多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自我封閉或者自我張揚較為多見。我班通過班級精神文化的引領,即和同學交談耐心傾聽,與同學交往熱情大方、謙虛謹慎,多角度欣賞同學,主動關心和幫助同學,打造一種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生生關系。
(三)雙贏的家校關系
加強與家長聯系,通過《誠善之橋》、校信通、電訪、家訪、家長會等多種形式,有效地與家長溝通、交流,研究教育學生的意見、措施,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為子女的健康成長創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為了提升教育合力,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和溝通,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實現班級建設發展新跨越,在家長自愿與支持下,我班家委會由五名成員組成。讓家長參與班級建設與發展、管理中來,請家長為班級發展建言獻策。例如,為了高質量完成我班班級文化建設,家委會派出家長代表何雨琦媽媽、楊欣怡爸爸到朝天門批發市場、小什字商貿城、溉瀾溪等地,不顧高達40度的高溫,給我們買來班級文化建設所需材料;如為了讓家長更好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我班邀請了謝安妮媽媽、張曉敏爸爸等10位家長走進課堂,參加“班級開放日”活動;如家委會建言開展的“親子共讀名著”活動,不僅讓學生走進經典,遠離低俗,讓家長為孩子做好讀書帶頭榜樣作用;如家委會成員根據家長反應的學生不良姿態導致視力下降的現象,馬上請學生彭梁歡媽媽給家長朋友和全班學生做了關于《遠離近視健康成長》的報告,取得家長們的一致好評;又如,根據社會發展形勢和學生未來發展需求,鄔玉鳳爸爸給全班同學做了一場《關注社會快樂學習》的講座,讓孩子們明白不僅要認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要關注社會,成為一個真正的與社會接軌的健全人;再如,結合我班發展實際,孩子們所共同關注的問題,李霞爸爸、胡黎亮爸爸、羅允琪媽媽、陳秋靈爸爸等家長共同做了《習慣決定命運》、《找準方法縮小差距》、《認識自己做最棒的自己》等報告,讓學生們受益匪淺;為了配合學校“誠善善為”課程改革成果匯報活動,謝安妮爸爸、王顯燕媽媽、尹康平爸爸、鄔玉鳳爸爸、劉雨露媽媽、胡瑤媽媽、何玉琦爸爸就“孩子在六三學社成長”主題拍攝了微視頻,為此次活動豐富了內容,提升了素養。
四、總結
美觀大方的環境文化是班級文化的外在表現,學生在營造班級文化氛圍中,將對班級的熱愛和對藝術、文化的追求融入美化班級的活動中。1、良好的班訓。就是用最簡練的語言來表達班級的奮斗目標,如:做最好的自己。2、綠化角。種上一兩盆綠意盎然的植物,將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帶入課堂,讓學生在養護花草的過程中,學會關愛生命、關注環境。3、黑板報。黑板報是班級文化的展示臺,主題鮮明、書寫工整、圖文并茂的板報總是最能吸引同學的眼球,能發揮最大的宣傳作用。4、專欄。支部生活、學習園地、科普角等專欄展示了同學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傳遞了專業文化,宣傳了防震減災、消防安全、環保科技等知識,是班級文化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班級的制度文化建設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要培養習慣”,制度文化所具有的嚴肅性、強制性、固定性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提供了重要保證,在班級管理中實施制度文化建設,就是將“民主”與“法治”引入班級管理。1、制定班級公約,使班級管理“有法可依”。魏書生老師認為:“制度像一座搭在師生之間的橋,民主程度越高,這座連接心靈的橋就越堅固、越寬闊”。班規制定時,先分組討論,鼓勵每一個同學積極參加班規制定,再廣泛采納班級同學的合理化建議,最后提煉出涵蓋團員活動、住宿生活、課間操活動、考勤制度、值日衛生、個人行為規范、學習習慣與要求,晚自習秩序、獎懲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大家共同認可的班規,制作成公約樹貼在墻上,從而在班級學習生活的點滴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行為習慣。2、制定班干部管理制度,讓班級管理“執法必嚴”。班干部管理班級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制度?!敖y一領導”是在班主任的領導下,班長負責班級的總體工作,團支書總管班級團員活動,下設學習、考勤、紀律、衛生、宣傳等干部,分管班級的各項工作,每位班干部都有明確的職責和任務,在各司其職外相互配合落實各項工作的完成。3、建立操行評定的量化管理,讓班級管理“違法自糾”。德育操行評定量化管理制度是學生行為的一面鏡子,也是學生自我調節的坐標,學生每周對照操行評定標準評價自己的一周表現,通過操行評定的加分項目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項有益活動,通過扣分項目引導學生及時糾正不良行為,遵守校紀校規。當每位學生的行為通過每周反復的調整之后,按照一個大致相同的標準逐漸成為一種習慣時,這種個人的行為習慣就會形成集體的習慣而逐步升華為一種班級特有的制度文化。
(三)班級的行為文化建設
班級管理中的行為文化是學生因制度文化所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和精神面貌,它存在于學生參加班級活動的方方面面。1、整潔干凈的衛生文化:整潔的教室讓人心情舒暢、身心健康,結合學校的校園酒店式管理實訓課程與每天的衛生值日,學生一方面掌握各種勞動工具的使用,另一方面體會勞動的辛苦,提高全班同學的環保與文明意識。2、和諧協助的宿舍文化:同宿舍的同學向兄弟姐妹一樣共同生活,學會互相包容、互相幫助,形成獨特的和諧協助的宿舍文化,這種共同生活所形成的文化影響著每個宿舍成員的生活態度、學習方式、行為習慣、價值取向。3、坦誠相待的尊師文化:在班級提倡學生尊敬老師,提倡師生之間以信任為紐帶,在坦誠相待、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和溝通。4、激情四射的班會文化:利用每周一次的班會時間,讓學生根據不同的節氣、紀念日、社會熱點議題或是突發事件等確定主題,分組輪流上臺組織班會,每周都有一個主題,形式不拘,學生樂于參加樂于討論,并在班會活動中學會關注社會、明辨是非、抒感。5、誠實守信的考試文化:誠實守信是每個學生必須堅守的道德準則,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在考試時,沒有誠信的聰明就是欺騙與狡詐,所以在班級弘揚“誠實做人,誠信考試”是非常必要的。
(四)班級的精神文化建設
創建和諧的班級氛圍,必須首先建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和諧關系,糾正學生的心理認知偏差,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高中伊始,勢必是學生不同思維、不同習慣、不同認知之間的碰撞期,既然有碰撞就要有磨合,因此,班主任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情感特征已經顯著的生活習慣,從學習、生活、交友等方面給學生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高一新生對一切充滿好奇,想要了解卻害怕受挫折,不自覺地將新班級的老師和同學與初中老師、好友進行比較,這樣極容易沉浸在懷念與失望的糾結中,從而影響到對新環境的認同。這個時候,班主任就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引導學生克服暈輪效應,避免僅憑自己主觀揣度去要求他人,幫助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與老師、同學交往,要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班級活動,給學生創造自由輕松的交流氛圍,誠實坦然地面對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這些都是進一步融洽班集體氛圍,溝通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友好關系的基礎,班主任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集中精力投入學習,學會與人交往,掌握必要的交往技巧。
高一新生思想活躍但情緒比較敏感,加之他們年齡小,所以容易在與人交往方面表現出諸多不足。所以班主任要引導教育學生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到學習上,盡快了解初高中教與學銜接的特點和技巧,順利地適應高中學習生活,避免學生在交往問題上花費過多心思,以免因為不恰當的交流而影響心態,影響學習中的注意力。這是轉化學生思想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很多老師并不注意這個狀況,往往就交往問題談交往,忽略了學生思想改造的技巧。班主任對學生與教師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必須要做深入的分析研究,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影響學生情緒的重要因素,尤其高一新生,而且和諧的班風是建立在班級成員關系和諧的基礎之上的。高一新生往往希望在新老師面前留下好印象因此會做出很多不同的表現,以期引起老師的注意力,班主任一定要和任課教師把握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育教學中針對學生個性加以疏導,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并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積極引導學生表達自我,特別要注重每個學生自我表露愿望意識的培養。對于學生中間的交流要給他們講明原則,交給他們必要的交流態度和交流技巧,保持自我個性,培養包容、諒解之心,讓學生不要在矛盾中保持沉默或者冷戰。可以通過班級活動讓學生從輕松歡樂的氛圍中體會到理解他人,關心他人,實現“共情”的教育境界。
再次,班主任要成為教育的藝術家,學會經營班級,不斷輸入正能量,培養學生積極的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是引導學生樹立理想,完善品質的關鍵。高中階段學生的思想逐漸成熟,高一新生踏入高中學門充滿種種幸福的渴望,這一階段也是班主任培育學生思想的最好階段,因此教師要堅持正面教育為主的原則,不斷給學生注入正能量,培育他們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幫助學生在和諧人際關系的基礎上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班主任要給學生寬容協作意識,因為協作意識是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一新生要有班級認同感,除了受到新教師新環境的影響,也會受到同學關系的影響,因此班主任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參與中體會到他人的價值和班集體的意義,同時也鍛煉他們的協調組織能力;班主任給學生注入“向心力”和“凝聚力”,班集體是力的核心,每一個學生就是力的源泉,讓學生在班級中有強烈的歸屬感,能夠以班級為榮,以班級和班級同學的榜樣作用為榮。在高一磨合階段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學生以班級集體為榮,那么在思想中就無形樹立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思想,減少與同學之間的矛盾沖突,為形成和諧、向上的班級文化注入生機和活力。
高中新生思想轉化的基礎是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包括與教師之間的民主、和諧,也包括與同學之間的寬容、平等。班主任一定要明確問題關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最佳的條件,為學生健康成長做好服務。
作者:張衛華單位:河北省唐山師范學院灤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