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教育投資論文范文

教育投資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教育投資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教育投資論文

第1篇

(一)企業和社會投資與負擔高等學校教育成本的現狀分析由于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導致我國近幾年來高等教育頻繁呈現出供過于求的不良現象,企業和用人單位不付任何費用就可擇優獲得人才時常發生,這從實際上來說違背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受益者付費原則。但是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通體來看企業主要是通過政府繳納稅款來分擔高等教育的部分成本,分擔教育的成本也不是根據企業接納高等學校畢業生的數量來確定。雖然社會和企業分擔的高等教育成本目前都在不斷提高,但是對于它們在高等教育的成本中的比例來說仍然顯得微薄,所以我們應該進一步提高企業分擔教育成本。

(二)高校自身投資與負擔教育成本的現狀分析由于收入的減少和成本持續上升的共同作用和影響,導致多數高校的財務狀況惡化的不斷升級。因此,一些高校為保證學校的正常運作而不得不以貸款等非常規性的籌資渠道來籌措教育成本,致使部分高校的債務不斷積累,導致貸款的規模遠遠超出高校自身的償還范圍。又由于大量的社會職能在高等學校中的穿插,例如學生食堂、醫療保險、職工退休金、學生的醫療及安全事故等一系列費用,由于這些費用沒有確定的分擔對象和分擔目標,高校也不能全額分擔下來,從而導致一些高等學校承擔了的成本開支存在不合理的現象。

二、建立理想化的高等教育投資與負擔模式的建議

(一)增加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國家不僅應當把高等教育投資作為重要的基礎性和生產性投資來對待,還要確保一定時期內國家在高等教育投入中的重要引導地位,堅持“以財政撥款為主,依法落實高等教育投入,多種渠道籌措教育費用為輔”的規定,充分落實國家《教育法》制定的教育經費“三個增長”的總體變化,同時各級財必須加大對財政的投資作用和力度,在財政投資水平不變的前提下盡量保持高等教育在擴招后有所提高,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和預防手段,從而保證我國的教育總經費占GDP的4%左右,確保高等教育的總經費占到GDP的1%以上。除此之外,對于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的情況下,國家應建立有效的補償機制以及其他行之有效的扶持弱勢群體的辦法。同時,必須加強弱勢地區的教育投入力度,在政策上要對弱勢群體給予一定的傾斜和幫助,增加對弱勢人群的捐助力度。

(二)制定合理的個人分擔標準定價模型著名教育學家舒爾茨(T.W.Schultz)認為,教育相當于是一種對人的長遠投資,而個人作為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受益者和載體,必須分擔教育所帶來的成本和費用。這種個人分擔高等教育成本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同時也符合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因此,接受教育的個人不僅僅要分擔高教成本,而且應該基于所受教育質量不同(主要是學校差別、專業差別、培養層次差別)從而使高教成本的付出不同。綜合各種因素,提出以下具體的學費標準構建模型:前提假設:市場的自由競爭;各專業成本能夠科學地計算總公式:某學校某專業平均學費=學費成本比×專業平均培養成本×專業差別調整系數×學校差別調整系數×培養層次調節系數。

(三)社會企業加強對高校教育成本的投入第一,加大對高校理想化教育的宣傳力度,大力宣傳科教興國的戰略意義,使社會意識到教育對社會的重要性,從而引導社會和企業加大對教育的投資;第二,社會各慈善組織要加大工作力度,在原有資助群體不變的基礎上,多拉贊助,多跑單位,通過大型媒體活動,體育比賽,文藝演出,明星校友情感交流等多種渠道,增加捐資助教的籌資金額;第三,高校應設立高校發展辦公室,并且配備專門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捐贈工作機構,動員各大院校畢業的新老同學,事業有成者為母校捐助,做好接受常年捐贈和專項捐贈工作。第四,政府需要以各種政策來鼓勵單位、個人捐贈等來支持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例如,政府可以在政策上給捐款人提供適當的稅收減免制度,同時以經濟和名譽上的雙重回報給捐款人,在捐款人與學校之間創造出雙贏的局面。

第2篇

一、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決策敏感性分析的程序

進行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決策的敏感性分析首先要找出影響個人投資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并估算各種敏感性因素的偏差在多大范圍內是可行的,從而有針對性的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其一般程序為:

(一)確定個人投資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具體經濟效果評價指標,以作為敏感性分析的對象

通常,可以選擇作為投資經濟效果的評價指標有很多個,如個人碩士研究生教育投資的凈現值、凈年值、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但通常不需要對所有指標都做敏感性分析,其指標的選擇應針對個人投資決策的實際需要而定。指標選擇的原則是:

1、敏感性分析的指標應與確定性分析的指標相一致,不應超出確定性分析所用指標的范圍另立指標。

2、確定性分析中所用指標較多時,應選擇最能夠反映個人投資碩士研究生教育類型經濟合理與否的一個或幾個最重要的指標作為敏感性分析的對象,對于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決策來說,一般常用的敏感性分析的指標是內部收益率與凈現值等動態指標,也可以將某些具體參數作為分析對象,如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總成本等。

(二)選擇需要分析的不確定因素

嚴格來說,幾乎所有影響碩士研究生個人教育投資決策的因素都帶有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但有些雖然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對個人投資的經濟效果影響并不大,而只有敏感性因素才會對經濟效果的評價指標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敏感性因素的選擇原則應是,找出那些在個人投資碩士研究生教育的人力資本投資中,成本、收益構成所占比重較大,以及其他預計可能對碩士研究生教育投資類型的經濟效果評價指標有較大影響的,同時又是在整個投資及壽命周期內有可能發生較大變動,或者在確定性分析中采用的該因素的數據準確性較差的因素作為敏感性因素。

(三)確定個人碩士研究生教育投資經濟效果評價指標對各種敏感性因素的敏感程度

碩士研究生教育投資經濟效果評價指標對各種敏感性因素的敏感程度即某種或多種因素同時變化時導致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經濟效果評價指標的變化程度。在進行計算時,首先假定除敏感性因素外,其他因素固定不變,然后根據敏感性因素的變動,重新計算有關的經濟效果評價指標,與原指標進行對比,得出其變動的程度,這樣就可得出所選定的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經濟效果評價指標對該不確定因素的敏感程度。再根據敏感性因素在可能的變化范圍內不同幅度的變動,得出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經濟效果評價指標相應的變化率,并建立起一一對應的數量關系,用圖或表的形式表示出來。

二、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決策評價指標的敏感性分析

選擇凈現值作為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經濟效果的評價指標,并對凈現值起影響作用的各種因素分別進行敏感性分析。在此,以我國發達地區2006年報考并就讀的統招自費碩士研究生為分析對象,在滿足假設條件:第一,在考慮風險與通貨膨脹的前提下,將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基準貼現率設定為9%,并不考慮考研期間的間接成本;第二,在不考慮個人能力因素的前提下,根據國家或行業、單位規定的因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制定的平均工資標準,確定本科與碩士學歷的工資報酬,兩者的差額為個人投資者因接受碩士研究生教育而帶來的凈收益(即收入增量),并假定此增量為等額年值。第三,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全壽命周期假設為,投資者以22歲報考25歲畢業,工作至65歲退休,并不考慮退休后因接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引起的退休工資差異。4)個人碩士研究生教育人力資本投資的使用成本不考慮健康等因素,并假設為零。再根據中華英才網的行業工資調查,以北京及上海地區碩士與本科畢業生2006年平均總工資收入為標準,則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現金流量如表1所示:

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凈現值,可以利用年金現值系數,通過公式:NPV=A×■-■■(式中:A為碩士與本科畢業生的工資收入差額,即碩士研究生的平均工資收入增量;C1,C2分別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i為基準貼現率)進行計算,將表1中數據代入公式,則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凈現值NPV=-3000-38000(P/F,9%,1)-38000(P/F,9%,2)-38000(P/F,9%,3)+12000(P/A,9%,40)(P/F,9%,3)=-94276+99653=5377。得出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凈現值后,根據敏感性分析的一般程序,分別對碩士研究生個人投資的直接成本、勞動力市場價格、人力資本投資使用期、基準貼現率四個不確定因素進行敏感性分析,通過對這四個不確定因素按±10%和±20%的變動幅度計算凈現值變化率,其結果分別為:

直接成本按-20%至20%的順序變動后,凈現值的變化為:9587元、5031元、-4081元、-8637元,直接成本每變動1%引起的凈現值變化額為19.42元。

勞動力市場價格按-20%至20%的順序變動后,凈現值的變化為:-14553元、-4588元、15342元、25307元,勞動力市場價格每變動1%引起的凈現值變化額為4380元。

人力資本投資使用期按-20%至20%的順序變動后,凈現值的變化為:902元、2255元、5961元、6702元,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人力資本投資使用期每變動1%引起的凈現值變化額為1606元。基準貼現率按-20%至20%的順序變動后,凈現值的變化為:27835元、12695元、-9340元、-17354元,基準貼現率每變動1%引起的凈現值變化額為399元。

根據計算結果的數據,可以繪制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凈現值中不確定因素的敏感性分析曲線,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勞動力市場價格、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人力資本投資使用期與凈現值成正比關系,市場價格及使用期的增加可以提高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凈現值;而直接成本和基準貼現率均與凈現值成反比關系,即隨著成本及基準貼現率的增加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凈現值減少。

三、結論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勞動力市場價格為個人投資的最敏感因素,人力資本的投資使用期為次敏感性因素。勞動力市場本科與碩士研究生的行業工資標準是個體投資取向的一個風向標,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異變化的大小直接影響著碩士研究生教育投資個體的凈現值數額。因此,投資者應密切關注所報考專業人才市場的行業工資標準,特別是換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教育投資者,在不考慮非貨幣收益的前提下,理性投資個體的經濟行為應該是,以勞動力市場價格為導向的市場供需變動趨勢相一致的,當碩士研究生畢業后的行業工資收入與本科生差別不大甚至低于本科畢業生工資收入,則應果斷就業;如有非貨幣因素的投資需求,也應在保證當前工資收入的基礎上進行投資,以便減少投資風險。而對于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人力資本投資使用期來說,敏感性程度也比較大,它每變動1%對凈現值變化額大小的影響達到1606元。因此,人力資本投資使用期也是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者應該注意的因素,首先需要投資主體在分析投資環境的基礎上,根據自身情況,盡早決定報考碩士研究生,并且在讀研期間,應認真學習,在努力掌握專業知識的前提下,多參與實踐活動,以利于投資者順利畢業;同時,已經進行了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投資個體,應注意維護自身身體健康狀況,延長碩士研究生教育個人投資的人力資本投資使用期,從而使得投資個體的收益與效用達到最大化。

基準貼現率也應合理選取,基準貼現率(即基準收益率)的選取不能主觀隨意取定,它應與投資個體所處的實際經濟環境相聯系,綜合考慮資金成本、投資風險、通貨膨脹以及資金限制等影響因素,過高或過低都會對個人投資決策的正確性產生影響。特別是對于那些接受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機會成本相對較高的投資個體,基準貼現率也應相對確定的更高一些,正如貝克爾所指出的“利率或貼現率越高,具有不同教育資本存量的人之間的收入差別越大。因為,此時教育投資的機會成本高,需要更高的收入進行補償”。這也說明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個人投資需要通過獲得較高的收入增量對其投資成本進行補償,特別是對機會成本進行補償。另外,在不考慮間接收益等主觀滿足的前提下,如果通過合理確定的基準貼現率所計算的凈現值結果仍為負值,則理性的投資者應放棄投資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事其他有利于自身素質提高的教育投資活動。因為,此時投資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經濟行為將加大損失而不是增大個人福利。

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直接成本敏感性程度最小,它也解釋了自1999年擴招以來,雖然直接成本持續增加,但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個人投資需求不降反而上升,報考人數一年比一年多的現象,說明個人直接成本的適當增加對與個人接受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影響不大。因此,為保證擴招后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質量,積累教育資源,進一步適當加大個人對于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直接成本分擔是可行的,這對于為社會提供更多、更高質量的碩士畢業生是有重要意義的。

參考文獻:

1、楊青.技術經濟學[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2、王培根.高等教育經濟學[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第3篇

一、我國高等教育投資體制改革的迫切性與可能性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運作,不僅需要逐步完善市場體系和政策法規,更需要大批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專業文化素養,善于按市場經濟規律進行決策、管理和運作的各類專門人才,還需要有源源不斷的高質量科技成果的輸入和高智力的有力支持,而跨世紀的國際競爭更是高科技和高科技產業的競爭,是高級專門人才的競爭,因而作為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和發展科技文化為己任的高等教育事業將左右我國新歷史使命的實現。目前我國的高教事業則遠不能適應發展需要,無論是在人才的數量、質量、結構、種類、規格等方面,還是在科技發展的規模和水平方面,都還無法滿足需要,高教事業必須進一步發展才能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但要發展就要有投入,就要有相應的資源條件作保證,尤其是建設高水平的大學,必須要有高的投入。但現實情況是高教經費處于入不敷出的困境。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均由政府興辦,但政府實際上只能負擔一半左右的辦學經費,所以目前高教經費不僅無法提供發展的需要,連維持現有教育活動都難以為繼,高教經費已成為高教事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高教經費由政府單一渠道投資的體制再也無法維持下去了;同時由政府一元化投資的體制,包括學生的培養費在內所有高教經費全由政府包下來也不合理,因此,改變政府一元化投資體制,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已勢在必行。而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則使多渠道籌措經費成為可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等教育也具備與其他社會部門進行勞動交換的法人地位,高校為國家、社會提供人才、科研成果和社會服務,也就是提供了勞動,接受其勞動的部門以及個人會因此而增加收入和得到其他利益。它們之間可用社會必要勞動的確定為準繩進行等價交換,學校通過提供各種勞動成果與社會不同的部門、單位以及人員進行交換獲取經費,這就使多渠道籌措經費成為可能。為此,《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稅費,收取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校辦產業收入,社會捐資、集資和設立教育基金等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新教育投資體制,這個新體制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合乎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當然也是可行的。

二、“政府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經費”投資體制的性質、內涵及其相互關系

1.“主與多”的性質與內涵

各個渠道的性質和它們的職、權、利是不同的,具體說來:

(1)政府撥款為主--主渠道?!盀橹鳌钡暮?,應該是指政府的撥款投資在整個國家高教經費的投入中所占的份額是主要部份。它反映在辦學體制上則體現為高校是公辦為主,非分辦為輔;反映在公辦大學的經費投入中,應該是國家政府的撥款投入為主,當然在這個為主的投資中除政府直接撥款外也應包括國家政府通過行政的、政策的以及法律的手段支持高教的間接性投入(如免稅等)的部分。

由于政府撥款為主渠道,因此政府不僅通過政策的手段而且以投資的主體地位來調控影響高等教育的行為以保證辦學方向、教育方針貫徹等的實現,最終就是確保教育的行為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

在主渠道之外,輔之以其他多種渠道,它們是:

(2)收取學生的學雜費。在明確主渠道--國家擔負一定的培養費用的條件下,可以實行“誰受益,誰出錢”的原則進行收費,這是因為受教育者--學生接受了高等教育,增加了知識,獲得了本領,提高了能力,從而可以使自己增值,他將在未來的工作勞動實踐中可獲得高的報酬,因而他在學校中消耗的教育培養勞動不能無償占有,應給予一定的補償,所以就應繳納相應的費用。由于學生交了費,相應學生應具有有關的自,如選擇學校、選擇專業的自,畢業后選擇職業、工作崗位的自等;另外也可由用人單位以設立獎學金,或直接支付培養費等形式來支持所培養的學生,用人部門有權要求他們首先到該單位服務工作。

關于收費標準,原則上應根據學校為學生所創造的“經濟性價值”的部分按照價值規律進行等價交換,但具體操作上則應隨著社會承受能力的提高逐步到位,目前只能按照培養成本的一定比例和當前社會實際承受能力來決定,當然不同學校、不同專業其收費標準可以不同。

(3)社會服務的收入。社會服務的收入主要指,在學校和地方、企業之間進行不同功能的優勢互補的經濟活動中的收入,主要包括:為地方或地區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培養、培訓所需的各類專業、各種層次的人才和支援地方、企業辦學;承擔地方、企業科技研究項目;合辦聯營生產企業,創辦高新技術產業;參與地方高新技術開發以及參與地方、企業的咨詢決策等。這些活動是以學校一方為服務主體與以地方、企業一方為投資主體之間的合作關系,他們之間進行優勢互補,雙向選擇各自所追求的最優發展的目標作為合作基礎。在過去高度計劃經濟體制下這種服務一般是無償的服務,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是有償服務。學校以服務成果的數量和質量通過人才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等按照價值規律進行等價交換,由此學??梢垣@取相應的經費收入。當然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大目標下,本著“服務”與“依靠”的精神,應該是相待以誠,相處以信,公平對等,互惠互利,決不能損害聯系對方的利益。

(4)承接國家、地方政府或部門的科研課題任務的收入。這就是學校承接縱向課題所得的經費,這方面的課題任務一般都是國家政府部門有關國計民生較為重要的項目,對社會主義建設影響重大的任務。這里的經費投入,其投資主體是國家政府部門,當然這些課題任務的得到,是依靠學校的科研實力和成就,通過競爭而爭取到的。但這里的利益分配,不能完全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雖然課題經費要考慮成果的價值,但更多的是根據課題研究過程中成本消耗的需要來考慮經費的撥款,這不僅因為在主渠道撥款中有撥給學校的科研事業經費,更因為這是國家任務,它將影響國家的全局利益,學校也有義務承擔這方面的任務。

(5)校辦產業的收入。從直觀的角度來說,這里的投資主體是校辦產業,校辦產業作為教育經費投資者,它所要的權則是要求學校給予有關學校的資產的租賃權,要求學校給予學校的科技成果的轉讓權和校辦產業的自主經營權。而最終利益的分配,實質上將按股份制的原則,學校作為校產、技術等入股的股額分取利潤和國家給予校辦產業的免稅等優惠政策所得的經費收入。校辦產業與社會的關系則與社會上一般企業一樣,完全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按照價值規律進行等價交換。從本質上看,校辦產業渠道的經費收入是學校的自我投資。

(6)國內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根據自愿和量力的原則捐資助學、集資辦學及國外的資助和捐贈。

這一渠道的投資主體,當然就是捐資或集資的單位和個人。從現實來說,學校將無償地接受他們的投入,他們的投資具有一定的選擇權,或用于校園建設,或設立獎學金、助學金和發展基金,或捐贈設備等。他們這么做或是出于慈善的愿望,要擴大他們的影響“揚其名”;或則出于對母校報答養育之恩;或則是因為學校為他們作了貢獻給予進一步的報答和鼓勵等等。但這方面的經費收入,對學校來說是隨機的,很不穩定的,是無法預計的,所以是一種機遇性收入,當然它與學校的歷史聲望影響有很大關系。

(7)運用金融、信貸手段融通教育資金,開辦教育儲蓄和貸學金來支持教育經費。這是國家政府給予教育的一種優惠政策,教育系統可舉辦金融機構,以融通資金。對學校來說,可以舉辦校內銀行,開展集資、貸款等金融活動為教學、科研、基建、產業等融通資金。這將有助于教育資金的籌措。該渠道的經費來源可以理解為國家政府對教育的政策性投入。

從以上對籌措教育經費的各個渠道的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投資體制改革就是投資主體的變革和改變對投資客體--學校的無償為有償,即從由國家政府--元化投資主體改變為多元化投資主體,它包括政府(含地方政府)、受教育者(受益者學生及其家長)、企業、社會團體、個人(包括海外人士)以及學校自身。不同的投資主體出于不同的利益,通過不同渠道,對投資客體--學校進行教育經費的投入,但是他們的投入力度是很不一樣的。

2.各個投資渠道之間的關系

在各個投資主體之間有主有從,在主渠道之外其他各個投資渠道之間,他們的投入也不是一樣的,但應該有個合適的比例,而目前的情況則尚無較為規范性的界定。以我校1993年度經費收入為例,全年收入經費共14922.3萬元,其中國家政府撥款(包括教育事業費、科研事業費、基建費)4671.03萬元,占總經費的31%,學生收費835萬元,占總經費的6%,社會服務收入2396萬元,占總經費的16%,縱向課題費收入4236萬元,占總經費的28%,校辦產業經費收入580萬元,占總經費的4%,捐資收入180萬元,占總經費的1.3%,信貸收入413萬元,占總經費的2.8%。由上述統計分析可知,主渠道只占了31%,而縱向課題費和社會服務費收入所占比重較高,達44%;其次是學生收費、校辦產業收入、信貸收入及捐贈,但他們的比重都較低。這表明目前政府撥款并不占主要份額,其它各渠道的比例較懸殊,而1993年我校累計財政赤字達5000萬。為此,作為國家政府主渠道的投入要有較大增加才能真正成為“為主”的地位,其他有關渠道的經費投入也需要提高比例,適當調整關系,才能彌補學校財政赤字。而國外的一些著名大學的經費收入情況如何呢?據有關資料介紹,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1989-1990年獲得聯邦、州及地方政府的資助占其總經費的69.3%,英國牛津大學1989-1990年度獲政府資助占其總經費的50%以上,而公立大學一般獲政府資助平均在40%以上;學費的收入有高有低,如伯克利大學學費收入占總經費的11.7%,耶魯大學學費收入占總經費的24%;服務收入一般占總經費的22%;校產收入占總經費的3%-10%;捐贈收入占公立學校經常性收入的7%。上述國外學校經費收入的比例與我國情況相差甚遠,由于國情不同不能盲目類比,但可參考。

三、關鍵在于落實到位

新的高教投資體制符合我國國情,反映了我國高教事業發展的規律,它為增加高教經費的投入,保證高教經費有著穩定可靠的來源,帶來了希望,開辟了良好的前景,令人鼓舞。但環顧目前的現實情況則仍然令人憂慮: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沒有真正落實,而實際上只是處于“略戰”地位的境地,只顧上經濟項目,建樓堂館所,搞開發區等,卻舍不得投資教育,甚至出現擠占、挪用教育經費和大面積拖欠教師工資的狀況,而學校教育經費由于物價上漲,實際辦學經費連續幾年負增長;教師待遇偏低長期未獲解決,近年來教師流失量不斷增加,師資隊伍不穩;學校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嚴重不足和老化及實踐環節經費短缺,教學質量難以保證,辦學難以為繼;某些政策性措施出臺,事實上限制了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教育投資水平不僅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甚而也難以滿足現有教育事業的基本需要,如此等等的現實情況和問題仍然困擾著高等教育。因此,現在的問題在于真正貫徹落實新的高教投資體制,使其切實到位、兌現。為此,針對我們所接觸到的一些情況和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促進加速新投資體制的實現。

1.首先要思想到位,真正把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落到實處。必須從思想深層次上解決重物質資源投入、輕人力資源開發的傾向。應充分認識無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還是增強綜合國力參與國際競爭,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目標,都將取決于國民素質和大批高水平專門人才,取決于教育事業的發展,而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則是一種高度智力密集和高度科技密集型的事業,其成就和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員的素質和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的先進程度,這就必須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同時,教育投資已為世界各國歷史所證明也是一種生產性投資,它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而必須從戰略高度來考慮教育問題,才能真正落實小平同志所說的“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這一重要指示。

2.切實保證政府財政撥款的主渠道作用。當前就是要在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時,出臺一系列的改革方案中,尤其在國家財政稅收體制改革中,必須確保教育經費按不變價格計算有必要的、穩定的和不斷增長的來源,從而落實《綱要》規定的到本世紀末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和“八五”期間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支出水平全國平均不低于15%的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季传媒app下载免费观看大全|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按摩女| 黄瓜视频有直播的不| 国产美女一级高清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观看| 日日噜狠狠噜天天噜av|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没带罩子让老师捏了一节课|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美肥妇毛多水多bbxx水蜜桃| 全部免费国产潢色一级| 色哟哟www网站| 国产成人AAAAA级毛片| 你懂得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一区|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16| 日批视频app| 久久国产精品网|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版在线3| 亚洲成人自拍网|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 日批日韩在线观看| 久久男人的天堂色偷偷| 欧美jizz18欧美|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电车痴汉| 免费国产美女爽到喷出水来视频| 美女羞羞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一级伦理片| 青青草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69xxxx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软件| 91蜜桃传媒一二三区| 在线观看国产人视频免费中国| chinese国产一区二区|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一本之道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