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寫實藝術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自油畫傳入中國以來,寫實是重要的表現形式。寫實油畫在油畫家們的努力下,成為國內最油畫中最主要的表現手法,眾多油畫家在寫實的表現形式上有所成就。例如,學院寫實主義油畫靳尚誼、楊飛云;鄉土寫實主義油畫王沂東、艾軒;新寫實主義油畫劉小東、忻東旺;超寫實主義油畫石沖、冷軍;古典寫實主義郭潤文、何多苓。當代中國畫家更注重繪畫語言的描述,懂得通過作品來體現自己的價值觀,關注人與社會的密切聯系。繪畫語言風格各不相同,都是用于表現自我的意識體現。時下中國寫實油畫最引人關注的是現代藝術觀念的注入,不少繪畫家在作品中以嶄新角度詮釋和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設想。國內一批寫實油畫家擁有高超的繪畫技術和細致入微的觀察,也是寫實風格的一個走勢強勁的重要原因。另一批畫家在有深厚油畫技巧的基礎上,融入中國藝術的寫意精神,創作了大批寫意油畫。寫意油畫有它自己獨到的神采與魅力,表現更多的是繪畫者的情感和心境,有一種獨特的精神感染力。讓人們通過作品了解繪畫者所想要表達出的情感。寫意油畫更加注重的是內心的表現力。代表畫家如20世紀初中國的油畫先驅劉海粟、關良、常玉、潘玉良、李駱公等一批優秀的帶有鮮明中國寫意印記的畫家。趙無極、群、吳冠中、吳大羽、朱乃正、蘇天賜等一批具有中國氣派和國際影響的著名畫家。及當代一大批具有影響力的寫意畫家的戴士和、洪凌、王克舉、趙開坤、尚揚、任傳文、祁海平等畫家。
2油畫寫實與寫意的精神實質
寫實油畫表現形式,注重真實地描繪對象,追求逼真的再現生活。注重真實地刻畫細節,精準地塑造所畫對象的形體和其在空間中的狀態,強調從理性客觀的角度出發再現生活。寫意油畫充滿著畫家的感情,但是不應該僅僅憑借著畫家的創作激情,內心情感,還應該有理性的寫實基礎。寫實油畫與寫意油畫并不沖突,寫實強調的是油畫的造型能力,鍛煉作者繪畫理性分析的能力。寫意油畫就是拋開束縛,主觀來進行創作。但是好的作品不至于表現形式是寫實還是寫意,而在于表現語言是否地道,畫面是否有美感,和作品所表現的精神內涵。一幅好的油畫不能脫離了客觀事物本身,只有豐富的色彩,生動的筆觸加上畫面所表現的精神內涵才能組成一幅飽含情感的油畫。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寫意”,寫的不僅僅是一份當時的心情、一種認真的態度,我覺得更主要的是心靈深處情感的自然流淌與表現。寫更是一種繪畫的功夫,以及繪畫的基本功底。并且通過一個寫字,把畫家的內心世界淋漓盡致地進行完全的表述。繪畫者使內心情感充分進行表達。不論是寫意還是寫實,都是畫家對客觀事物的主體精神的體會,是由畫家的思維方式體現的。西方表達方式傾向外在的,是吶喊式的表達,而中國藝術則是婉約,含蓄的內在表達方式。相對而言繪畫者更加傾向于心靈與性格的融匯。寫意所包含的妙處,全在于繪畫者的內心感情世界的感知與世間萬物之間的融合。而如今對于中國油畫繪畫者來說,在發揮油畫原有的一些藝術特點與表達的方式之外,怎樣才能使中國特有的一些繪畫表達方式,以及中國繪畫的細膩之處,并且與寫意的表達方式很好地進行融合交匯。這需要繪畫者不斷地進行創新嘗試摸索,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因為如果想很好地將兩種迥異的表達方式融合,需要的不僅是時間,還有一些是需要靠氛圍去促進。
3總結
藝術作品是真善美的有機統一。前人的表現形式對我們有參考價值,但自己的作品要按自己的內容和自己的個性創作,采用恰當的表現形式,不能重復前人的作品。首先要有自己的風格,風格與表現手法,有相對的獨立性,是從內容到形式之間的聯系橋梁,表現形式有相對的獨立性,對風格的追求也不是形式化的追求。風格的產生聯系表現手法,表現手法聯系美感傾向,再加上情感和技法,如構圖、筆墨、色彩等方面的完美的組合。現實生活中,千人千面,藝術家要體味對象,就要敏銳地體察。生活中題材很多,我們要從事件本身來體察發掘時代主題。比如婦女在耕田,光事件本身不夠,還要體察人和物的特殊性,特殊的思想,動態所表現的動作特征。同樣一件事,每個人的情緒、動作也不一樣,如米勒的《倚鋤的男子》只一個動作就表現了他的疲憊和憂愁。由于不同的情感遭遇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他們在做什么,為什么?藝術家表現人物時從外部形象走入形象的內心世界,而在表現景物時以魂附體,賦予景物以情感。總之,好的寫意油畫作品要:
(1)題材事件明確,主題深刻。
(2)形象生動。
(3)感情真摯。
(4)形式優美。主題的明確含蓄是對立統一的,感情要通過表現方法、表現形式的外化追求而成。一幅畫能一氣呵成,得有情有義,酣暢淋漓表達了才好。
二、在新形式與舊形式之間要繼承發展與創新
要辯證地看,批判地繼承,反對對待民族文化的虛無態度。從藝術發展的規律來看,在形式與技法上有相對的獨立性、延續性,繼承傳統的重點還在發掘新的形式、新的技法規律,實現內容與形式的辯證統一發展。吳冠中這樣說道:“我愛繪畫中的意境,不過這意境結合在形式中,首先通過形式才能體現。用繪畫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這就是我藝術生涯的核心。”他重視傳統中國畫的審美意境,空靈、蕭疏、淡泊、飄逸的情趣,結合油畫材料的凝重性和塑造性,發揮水性形式感,色彩加以平面化,點、線、面結合,濃重豐富的油畫色彩與民間藝術清新明確的格調與淡雅的趣味相結合。要對生活進行選擇,按照美的規律總結,提煉加工,將主觀和客觀的審美相結合,形成作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在藝術形式上要以節奏、韻律、均衡等組織視覺符號秩序,排列關系把握形式美的關鍵,是衡量藝術美感的重要尺度,用繪畫語言傳遞色調、意象、構成、技法,表達自己的情感,達到藝術語言的繼承發展與創新。
三、結語
選題階段:論文的選題,也即是科研的選題,有時一項科研可產生多篇論文。選題過程一般可分為三步:
初擬題目:在這項工作之前必須手中有信息、資料和設想,當然可以是前瞻性研究或回顧性總結,大致可有以下幾個方面:⑴臨床遇到的罕見病和疑難病例;⑵危重病人的診治經驗;⑶閱讀國內外文獻、參加學術會議受到的啟發,進行技術和方法的移植研究;⑷新藥、新儀器的臨床應用,新的診斷方法及治療經驗;⑸上級布置或招標的題目。在初步考慮擬選題目之后,應進行全面的文獻檢索,避免題目類同、結論陳舊和不符合客觀事實。在別人研究成果基礎上尋找尚未解決的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題目。
實驗研究階段:這包括應用國外或國內的先進手段、藥物、手術方法、檢測等進行臨床試用、觀察和隨訪調查,并用動物或正常人作對照試驗,要求詳細記錄各種數據及資料,作為論證和評價成果的依據。
整理、分析資料和總結階段:對以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繪制圖表,臨床分析和比較,得出顯效、有效和生存率、死亡率、發病率等結論,并分析其相互關系,引證文獻作對比。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及制約因素,并對病因學、流行病學、發病機制進行論證,包括預后的估價。最后對論文作出自我評價,提出有待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撰寫論文階段:該詳則祥,該簡則簡,文字簡練,用語準確,恰如其氛,切忌浮夸和虛構。當然,在產生論文以前,每位作者必須學會文獻檢索,統計學的基礎知識的X2檢驗、T檢驗、F檢驗、相關分析、回歸運算、如何選擇樣本大小等,努力閱讀醫學情報信息和文獻積累,在實踐中不斷總結,逐步提高寫作水平,這樣才能水到渠成寫出真正好的論文。
五.醫學論文撰寫中的常見問題
科研設計的選題與立題問題標題太長,主題不突出。標題與內容不符,或題目太大而內容貧乏。標題單調,主題不明確。關于題目要求:⑴可檢索性;⑵特異;⑶明確;⑷簡短。命題方法:⑴方法;⑵結論;⑶探討。
關于把“構成比”當“率”的概念問題。
在醫學文獻中,我們發現有些作者對患病率、發病率、死亡率、感染率等概念混淆不清。
關于療效的確切評價問題。
只有觀察組沒有對照組:有比較才能有鑒別,醫學研究結果如無適當的對照比較,就難結論。即使有了對照組,若兩者之間沒有可比性,同樣不能得出確切的結論。
以上可見,對照組與實驗組一定在性別、年齡、病情、病期、病型、部位、療程等條件大致相同的情況下,才有可比性,其結果才有科學價值。
病例資料經過有意無意的挑選:有些論文,對所謂“資料不全”、“療程未滿”、“未隨訪到”的病例剔除不計,這樣所得的結果往往比實際療效高,因為若如此剔除,其結果的科學性必然成問題。更有甚者,對一些數據,主觀臆斷地以某種原因為理由加以剔除,完全失去了這次研究的意義。
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標的科學性不夠。⑴無明確的客觀指標、僅憑患者主訴進行考核;⑵觀察、研究人員的主觀偏面性;⑶考核標準過低;⑷數據未經統計學處理;⑸考核方法不夠科學。統計學分析的差錯。⑴對照組的設立(隨機同期對照、歷史性對照、不同地區或醫院的對照交叉對照);⑵隨機化分組(簡單、區組、分層);⑶盲法(非盲、雙盲)。
以上資料,說明了在考核療效時一定要注意:⑴病例資料的可比性;⑵客觀數據要經統計學處理;⑶考核指標要有嚴格的科學性(可比性、指標不能過低,不能有主觀偏面性等)。圖表的應用問題:圖表是表達研究數據,使之一目了然的最簡潔方法。一般來說“圖”是從“表”來的,可以使讀者從圖中看出一個大概趨勢和實驗內容。在圖表應用上,可用文字表達的就盡可能不用圖表,必需用的也不宜過多,一般在4幅以內。